01.22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2003年初,一場從廣東席捲到全球的肺炎,我們稱之為“非典型性肺炎SARS”。非典在全球導致了九千多人感染,七百多人喪命。

十七年後的2020年初,一場由武漢席捲全中國的肺炎,我們暫時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短短的二十多天,已經有超過四百人確診感染。

大量的醫學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已經投身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戰役。

科學的事,交給科學家去做。

我們想聊聊,這十七年來,我們從非典這場群體性事件中學到了什麼,還缺點什麼。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Part1

動物


非典最初的11個病例,都是果子狸的運輸者、販賣者、廚師、服務業。而“新型冠狀病毒”的首批患者,也都是和販賣野味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密切接觸。

非典一疫,讓果子狸這個廣東人餐桌上常見的野味,徹底離開了大眾的視線。然而,人類喜歡獵奇的心理,喜歡嚐鮮的胃口,卻一點都沒變。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武漢的野生動物價位表)


無獨有偶,近幾年大家熟知的幾個全球性流行病,都與野生動物有著密切的關係:H7N9禽流感源自野生鳥類,埃博拉源於靈長類動物,中東呼吸綜合徵尚未有明確的研究結果,不過單峰駱駝很明顯只是中間宿主。而再往前看,從發現至今還沒到40年的艾滋病,源於非洲喀麥隆的猩猩。

據統計,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是來源於野生動物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這些長期宿居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病原體,一旦傳染到人的身上,就進入了繁殖的熱土。人類的免疫系統,還沒能經過長期的進化,來學會與它們共存。更可怕的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內,還會再突變,在人類之間相互傳播。

而且,病毒的傳播,不止是由於人與野生動物直接的接觸感染。以2018年爆發的尼帕病毒為例,這種源於蝙蝠體內的病毒,原本很難和人類直接扯上關係。但隨著人類的活動區域擴大,把養豬場建在了蝙蝠的棲息地附近。蝙蝠吃了水果,水果又被豬碰巧吃下,然後就感染了人類。

凡此種種,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和動物的邊界關係,到底應該在哪裡。人類已經具備探索太空和海洋的能力,比任何物種都要強大。但是,在面對野生動物有限的生存空間時,人類有沒有可能停下腳步,哪怕是為了人類自己?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Part2

人性


2003年的3月,全國的各大醫院分別迎來了各自接收的第一批非典疑似患者。由於對疾病的無知和恐慌,相繼出現了醫院拒收患者、患者隱瞞病情的事件。

“7名疑似非典患者在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就醫,醫院因他們交不出錢,在長達6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沒有采取任何救治。”

“一位秦姓患者,在北京人民醫院就診時隱瞞非典病情,以致最初護理他的15名醫護人員全部感染。”一位醫生多年後回憶到。“轉診時,病人都不肯上救護車,說不知道會被送到哪裡去。後來聽說,轉診的不需要自己支付醫療費用,就又不管什麼病都往車上擠”。

而在17年後的今天,一名來自武漢劉姓女士,在上海被診斷為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逃之夭夭,這樣的消息仍然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

各種不信任、不合作、不負責任,導致病毒在傳播初期,難以獲得有效的控制。

還有自私和貪婪。非典期間,板藍根、艾草薰香、燻醋、消毒液、口罩,各種真貨假貨有效的無效的,都隨著網絡的各種傳言而價格飛漲。北京的某居委會曾貼出通告:所有外地人員必須三日內離京,否則“公安部門將強制執行”。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在大災大難的考驗下,

人性體現出了無比複雜的一面

但同時,也迸發出人性最閃亮的光輝!

17年前,廣東省中醫藥的護士長葉欣,成為了第一個因非典身亡的醫護人員。17年後,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首個月內,已有十幾個醫護人員被確診感染。

當年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現今84歲的鐘南山院士給公眾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然而,1月18日傍晚,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最美逆行,就是勇往直前!


Part3

制度


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傳染病抗爭的歷史。

在榮獲普利策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提到,整個近代史,人類主要的殺手是天花、流感、肺結核、瘧疾、瘟疫、麻疹和霍亂。北美的印第安人,更多數是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病菌,而非死於歐洲人的槍炮。

隨著人類進一步向城市遷移聚居,以及現代交通手段和全球貿易帶來的人口頻繁流動,導致傳染病會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向全世界各個角落散播。所以,

在面對大瘟大疫時,個人是非常渺小的。

只有依靠制度,依靠協同,才能有效控制。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2003年的春節,雖然肺炎在廣東的民間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但是為了不引起群眾的恐慌心理,官方並沒有做出及時的公佈和處理。伴隨著接下來的春運,非典病毒在公眾的毫無戒備之下,乘著飛機火車大巴,瀰漫到了全國各地。

當各地的醫院接到非典疑似病例的時候,他們既沒有得到廣東的醫療數據支持,也沒有大規模強傳染病的防治經歷。而民眾也因為缺乏信息,一度陷於群體性恐慌中,瘋狂搶購各種號稱可以防非典的醫療用品……

非典過去的這麼多年內,我們沒有停止對疾控制度的反思。官方陸續推出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條例》、《突發事件應對法》,財政也拿出上百億來升級疾控系統。

所以,此次病毒,從在武漢爆發開始,就已經在聚光燈下受到關注。

1月8號,就已經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是此次疫情的來源;1月10日,就公佈了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數據。關於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死亡人數,不再需要從網絡上獲得各種小道消息;關於防治措施,也不再需要聽信各種謠言。


非典與新型冠狀病毒:動物、人性、制度

制度在進步,源自17年前,我們為非典付出的代價。

願病毒儘快得到控制,願病人和醫務工作者平安!


— End —

更多的保險相關知識可以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明與喬木。


也許你還想看:


作者簡介:喬迪,浙江大學管理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國際金融理財師,國際認證私人銀行家,英國保誠副總監,啟明財智商學院創始人。

微博:浙大學姐喬小迪

知乎:明與喬木

希望從現實世界的動態下,從我對世界的洞見中,從我成長的脈絡裡,能給予你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