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贾迎春人物的设置,具有极大讽刺意义

贾迎春人物的设置,具有极大讽刺意义

​过去讲究女儿贤良淑德,三从四德,从这个意义上说,贾迎春完全符合标准,她也接受了家族的安排,上学读书,她的诗,虽然比不得宝钗黛玉湘云,可是元春省亲的应制诗,也做得象模象样,过节的灯迷,也还通的过去。应该说,她还算大家闺秀的标准。

贾迎春人物的设置,具有极大讽刺意义

淑女的典范

如果按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合规;如果按在家从父,她也符合标准。

她温柔安顺,尊重长辈,迁就奶母,对于仆人也是容忍。

这样一个人物,标准的老实软弱、温良可欺,从不和任何人冲突,哪怕是别人欺负到了头上,也不会反抗。


这大约是那个社会道德里的淑女典范,贞静不争,既不会如探春一样和庶母冲突,也不会动手打了长辈的陪房,她可不会如此张牙舞爪,她是平和的,柔软的,和探春比起来,她是娴静的。

而惜春呢,惜春撵了自小到大的丫环,不讲人情,还和长嫂冲突,闹着和宁府断交,这样的惜春,完全是孤介的代表,迎春对于不理睬她的嫂子凤姐,也没有一句怨言。

和妹妹们比起来,她这个姐姐,可真是让人挑不出毛病,不张扬,不冲动,不愤怒,不抱怨,不争抢,不惹事。

贾迎春人物的设置,具有极大讽刺意义

贾迎春人物设置的讽刺意义

这样一个不争不闹安静温柔的大家闺秀,可是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贾母对她的冷落,贾母是现实的,或者说是势力的,看孙女的资质,采取对她们不同的态度,探春是聪明能干的玫瑰花,得到了贾母的欣赏,于是对这个孙女另眼相待。南安太妃见姑娘们,贾母不让迎春出场,只安排探春出来,不给姐姐机会,到让妹妹出了风头,这样的安排,宣告了贾府最高长辈对迎春的冷落和放弃。

其次,亲生父亲,为了五千两银子,卖了女儿,让迎春出嫁后,备受夫家轻视,当作奴仆对待,和那五千两银子,脱不开关系,这自然是父亲贪财,不顾女儿的幸福。因为她老实听话,就自然不用担忧她会不会反抗。

最后,她身边的人,都对她轻慢,比如嫡母,平时不关心,有事了,就跑来批评指责;而亲哥哥亲嫂子,对她的事不闻不问;她的奶母,拿了她贵重首饰去典当,她的奶嫂子逼迫她去为犯错的奶母求情,迎春不同意,就在卧室里大吵大闹,眼中根本没有这个主子姑娘。

她的大丫环,和表兄弟偷情,私藏了二人的信物,被查出后,撵了出去,她身边的人,不是冷漠对她,就是给她带来麻烦,皆因为她太好讲话,可以随便得罪。

这个最合封建社会标准的淑女,却是下场最悲惨的,这不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最大讽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