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韶关:用心用情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

<table> 韶关:用心用情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

老年人在风采长者饭堂内愉快就餐。陈励 摄

/<table><table> 韶关:用心用情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

韶关市民在风度书房读书。张伟 摄

/<table>

“在长者饭堂吃饭,每顿饭都有四菜一汤,政府有补贴,自己才出10块钱,实在太好了!”日前,笔者走进韶关市区的风采长者饭堂,看到许多老人在干净整洁的餐厅内开心地边吃边聊着,听到的都是称赞之声。长者饭堂是韶关市压减公用经费161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有配餐需求的60岁以上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集中用餐服务场所。目前,该市共建有长者饭堂14个,惠及数千老年人。

推行长者饭堂是韶关市突出民生优先,用心用情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以“小切口”推动“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韶关坚持勤政为民、实干兴韶,坚持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教育、医疗、文化服务等各项民生工作落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成功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40余所中小学开展特色校内课后服务

小孩放学后家长来不及接、没人接,怎么办?这些一度普遍存在的难题,如今在韶关已陆续得到解决。去年5月以来,韶关市辖区41所中小学通过开展作业辅导、AI机器人、茶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提供午餐午休等课后服务,让数万家长学生受益。这一民生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后接送难、监管空挡期等后顾之忧,还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成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教育乃民生之本。去年以来,韶关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积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9月成功创建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3所,新增寄宿制学位5080个;新增省级信息化中心学校11所,独立建制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等信息化覆盖率已达100%;建有幼儿园584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90.4%;完成北中、一中复办初中任务,提供优质学位600个,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率达到100%……一年来,韶关多项教育民生实事和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与此同时,韶关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8月底,全市10个县(市、区)完成了全面铺开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班主任补贴标准一直沿用国家80年代规定每月补助50元的过低问题,从2019年9月新学年开始,韶关市直公办中小学校班主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500元—700元。

韶关还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在现有“1本1专”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和推动高等院校集群发展,加快形成“3本3专”或“1本5专”高等教育新格局。目前,韶关学院医学院、松山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作稳步推进。

打造粤北区域医疗中心▶▷

数字化接种门诊让市民更省心、安心

全力打造卫生强市,近年来,韶关市以粤北人民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和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强基行动”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实施“1331”(1家高水平、3家综合性、3家专科、1家民营)三甲医院集群发展战略。

目前,韶州人民医院动工兴建,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进展顺利,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粤北二院传染病大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已逐渐形成“1331”三甲医院集群发展格局。去年,该市还推动了20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8所乡镇卫生院和296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翁源、乐昌、南雄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实施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管理是韶关市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需求的真实写照。在韶关市沙洲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前来接种的人数众多,现场却井然有序,数字化预防接种系统正在叫号提醒。据工作人员介绍,家长只需要打开一个APP,就可以在上面预约疫苗接种时间,避开高峰、优先登记,减少等待时间。家长还可以通过APP查询宝宝疫苗接种历史记录,了解疫苗接种知识,接收接种门诊的新动态,并且门诊能提醒家长宝宝下次疫苗接种时间,指引家长追踪孩子整个疫苗接种过程,实现接种门诊与家长的动态互动。

韶关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开展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改造,可以规范接种门诊信息流程,实现现场取号、叫号、预检登记、接种核对、留观计时全部数字化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目前,全市共完成24个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韶关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市疫苗存储设备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并建设了全市疫苗冷链设备温度自动监测系统,目前10个县市区161个疫苗接种单位528个疫苗冷链设备的温度监控已全部纳入系统,实施24小时无间断监控,实现三级预警机制。

民生事业欣欣向荣▶▷

帮助5.7万群众解决因旱饮水问题

2019年入秋以来,因降雨量少,致使韶关曲江区樟市镇部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水源出现断流甚至枯竭,导致该镇五星村委10个村小组和南约村委3个村小组1800多名群众饮用水困难,群众对用上干净卫生自来水的愿望强烈。

樟市镇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迅速安排专人联合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爬山涉水寻找合适新水源。同时,积极争取区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筹集资金20万元,新做陂头2座、沉砂池1座,新铺设水管1500米,迅速有效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据统计,去年干旱期,韶关全市共帮助5.7万群众解决因旱饮水受影响问题,相关工作经验受到省应急管理厅高度肯定并推广至全省。

解群众之忧,化群众之难。去年来,韶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花大力气坚决整改,着力解决一批民生问题、企业难题等,做到“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让群众充分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和实在成效。

投入5230万元推动风度书房向县(市、区)、镇(街)、厂矿、企业延伸,建成风度书房44间,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接待读者306万人次、图书借阅率达313%,如今风度书房已成为展示韶关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压减市直机关公用经费,用于打造领导关心、部门用心、食品放心、机构爱心和老人称心的“五心”长者饭堂,得到老百姓的大力称赞;建成2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去年2205人次参与各类、各层次“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直接带动3024人实现就业,举办技能工匠竞赛系列活动,助推精准就业、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推进“广东技工”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南粤家政”培训4000多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至75%;加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全市105个乡镇(街道)和1437个村(社区)均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全市医保即时结算终端服务延伸至村卫生站;推广使用“粤省事”“粤商通”指尖办事平台,10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减少群众跑动783万次;聚焦企业发展,实行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去年收集企业诉求420项、办结213项,帮助企业降低税费、用电、电气成本20.91亿元……

当前,韶关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正欣欣向荣,百姓脸上的笑容成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暖心注脚。

戴曦 黄东升 王波

统筹:毕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