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會經常對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問題,告訴孩子也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是,一直對孩子這樣說的家長,你真的大錯特錯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先講2個關於“自己做”的小故事

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在公園學習騎自行車,媽媽在一旁教,女孩一直摔跤,一開始,她會向媽媽求助,哭著求媽媽抱抱,但是媽媽不為所動,“你要獨立一點,這有什麼,摔倒了就自己站起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就這樣,小女孩在跌跌撞撞不在向媽媽求助,變得沉默不語,最終也沒學會騎自行車。

一個小男孩在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想喝飲料,爸爸給買了一瓶,但是孩子擰不開瓶蓋,想要爸爸幫忙,而爸爸認為兒子沒有足夠努力,想著:男孩子怎麼可以什麼事都要求別人幫忙呢?

因此,爸爸對小男孩說:“自己擰開,擰不開就別喝了。”

最後,孩子還是沒有喝成飲料。

從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父母為了讓孩子能獨立,沒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難處,一味的讓孩子“自己做”, 認為這是為孩子好,是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自解決問題”的道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其實,在孩子大腦中形成的認識則可能是:我需要幫助,可我最親近的爸爸媽媽不會幫我。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米歇爾·蘇利文在TED演講中曾說:尋求幫助,是一種能力,並不是弱點。

當孩子向我們求助時,一味地數落和打擊,只會讓孩子失去向外界求助的能力,要走更多彎路。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別人,是許多父母的教育觀念,但如果一味地強調讓孩子“自己做”,很有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懂得求助的孩子,在生活中可以更加應對自如

懂得求助的孩子,在走丟的時候,可以做到勇敢的向旁邊的大人求助,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懂得求助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高效且聰明的求助,往往更加優秀;

喬布斯在1994年接受硅谷歷史協會訪談時,就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覺得有件事情非常之正確,就是多數人缺少人生經歷的原因是他們從來不去求助。”

懂得求助的孩子,不僅可以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還能與外界建立有效鏈接,更容易與人形成融洽的關係,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作為父母,我們要及時回應孩子,遇事不指責

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指責孩子,也不要忽視孩子,更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去解決,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可以在旁邊輔助一下,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學會獨立和主動尋求幫助這兩者並不矛盾,如果孩子的求助是合理的,就不要再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認可孩子,理解孩子,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孩子要獨立,但是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永遠是他背後堅強的靠山。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路易斯·科佐利諾曾說過:

一個孩子的生存競爭力,不取決於他自己能夠獨自做多少事,而取決於他能夠獲得多少他人的幫助。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可以發現,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種老式的傳統教育觀念似乎已經不那麼有效果了,甚至可以說,這些都是過時的教育觀念,很有可能還會被誤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作為新時代的爸媽,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父母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百萬粉絲大號——油炸綠番茄,也就是斑馬,有一本書名叫《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書裡明確的表示,思想觀念更新跟不上,不但可能教不好孩子,還會誤導孩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只有教育方法的與時俱進是不夠的,有教育觀念的更新才是根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與普通的教育書本不同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斑馬文風十分的犀利辛辣,文章內容和思想緊跟時代,並附有大量豐富且貼近現實的案例分析,手把手的教父母們如何將孩子引上正確的道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39元1本,價格不貴,但是父母們能學到的卻是“給孩子專屬的愛和教養”。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總這麼對孩子說,其實大錯特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