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衛子夫可謂“千古一後”,是漢武帝的最愛,漢武帝為何要殺她?

歷史一書生


一、衛子夫的功績不在後宮,而在前朝。

衛子夫算不上“千古一後”,她治理後宮無功無過,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管理者。她真正的貢獻在於衛氏外戚衛青霍去病等等對於大漢朝做出的功績。

二、衛子夫歌女出身

雖然漢朝不在乎後宮出身,但是衛子夫確實出身很低,她是平陽公主引薦給劉徹的。漢朝公主好像都喜歡給自己的皇帝弟弟送美女拉皮條,前有館陶公主送美女給景帝,後有平陽公主送衛子夫和王夫人。

不同的是王夫人早死,反而成了漢武帝劉徹心頭的硃砂痣,衛子夫陪伴了劉徹一生,慢慢的人老珠黃。我們的烏拉那拉氏宜修娘娘曾經問過,“如果讓你看到姐姐不再年輕,容顏老去的面容你還會愛她嗎?”漢武帝告訴我們,不愛!色衰而愛馳,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各種美女。

三、漢武帝沒有殺衛子夫,她是自殺

太子劉倨因為被江充誣陷,憤而起兵,衛子夫動用皇后的權利為太子謀反提供便利,即是出發點是為了洗清太子冤屈,但是謀反就是謀反!

所以衛子夫做了錯事,她背叛了丈夫,背叛了皇帝,即是後來證明了劉倨的冤枉,衛子夫也無法平反。





月滿西樓呀


我是一更歷史!


也不算是漢武帝要殺她,她是自殺的。

衛子夫出身卑微,她的母親原本只是平陽公主府的一個婢女,後來和府上的小廝結合,生下了衛子夫、衛青等人。衛子夫天生麗質,長相出色,後來被平陽公主看中,成為了府上的一個歌女。


漢武帝建元二年,繼位不久的十八歲少年天子劉徹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災。在回宮的途中,閒來無事,便來到平陽公主府看望姐姐。平陽公主自然極為欣喜,這時,她便趁機將自己物色好的美女叫到劉徹面前供他挑選。


劉徹別的沒看中,唯獨一眼便喜歡上了正在跳舞的衛子夫,於是衛子夫便順利獲得了劉徹的寵幸,並被帶進了漢宮裡。


《漢書·外戚傳》曾有記載:“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說。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


但是劉徹當時正盛寵陳皇后,對其他妃子多有冷落,包括衛子夫,雖然入了後宮,卻再沒有機會得到恩寵。過了一年,劉徹準備將不受寵的宮人遣出宮去,此時衛子夫也哭哭啼啼地請求漢武帝,讓她出宮回家,劉徹見她哭得梨花帶雨,頓生憐愛之心,便又再次寵幸了她。這一次,她卻順利懷孕了。


《史記·外戚世家》載:“入宮歲餘,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



當時,陳皇后雖然得到盛寵,卻一直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因此極為妒忌懷有身孕的妃子,她見衛子夫有了身孕,擔心會威脅到她的地位,便加害於她。但卻一次次被衛子夫躲了過去,反而陳皇后因濫用權勢,還使用巫蠱之術加害妃子和龍胎,令漢武帝大為震怒。最後廢黜了她的皇后之位,改立生下太子的衛子夫為皇后。


衛子夫當了皇后以後,衛氏一族也得到了盛寵。衛青、霍去病等人受到重用,多次出征匈奴,保衛邊境,皆獲得勝利,讓漢朝江山更加穩固,同時再加上衛子夫將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堪稱賢后的典範,這也讓漢武帝對她更加寵愛了。


但是隨著衛子夫的年齡越來越大,容貌也逐漸衰老,漢武帝便不再那麼寵愛她了,後面又出現王夫人、趙婕妤、李夫人等人更替受寵。在這種情況下,衛子夫始終不驕不躁,榮辱不驚,為人處世依然保持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因此,即使她不再受寵,但也依然撼動不了她的地位。


隨著漢武帝年邁,他愈加相信巫蠱之術,這也就給了那些眼紅衛氏一族的人機會了。

奸臣江充便趁機說漢武帝病重是巫蠱之術造成的,漢武帝信以為真,便下令徹查此事,就連皇后和太子也被誣陷,太子不堪受辱,被逼起兵造反,卻最終戰敗自殺。而漢武帝經過此事,不再信任衛子夫,並收回了她的皇后璽綬,不讓她再執掌後宮。


衛子夫無法自證清白,便只好以死明志,一代賢后就此含恨而終,這就是漢武帝執政晚期發生的“巫蠱之禍”。衛子夫雖無佐君之功,卻有內助之賢,在歷史的舞臺上也留下美名。


《漢書·外戚傳上》載:“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自殺。”



那麼衛子夫最終會落得如此結果呢?


當時的衛氏一族盛寵半個世紀之久,外戚家族成員不免有些恃寵而驕之人,這也就無形得罪其他權貴,當然也不可避免遭受到其他眼紅之人;其次,漢武帝作為皇帝,自然以江山皇位為重,但凡聽到對自己或者江山不利的言論,他肯定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衛子夫不以死明志,最終的結果,我想來也是被處死,倒不如自己主動,還能留下一個好名聲。既然是含恨而死,其實衛子夫心裡肯定是有怨恨的,怨恨漢武帝不查明真相,怨恨自己無能為力,不能證明清白,或許這些都存在吧!


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呢?歡迎探討!


一更歷史


相比較於陳阿嬌、鉤弋夫人,甚至於戚夫人、楊玉環等人的遭遇,衛子夫是更值得可憐的一個。

衛子夫的特別之處

衛子夫的出身不高,不過是個歌女,漢武帝去平陽公主家欣賞歌舞的時候,陰差陽錯地選中了她。然後急色的漢武帝當時就把衛子夫辦了,隨後帶進了宮,本以為衛子夫從此就能走上飛黃騰達之路,卻不曾想只不過是在深宮之中守活寡而已。一年之後,衛子夫衝到漢武帝面前請求出宮,漢武帝才想起平陽侯府中的舊事,自此衛子夫受寵。


衛子夫先後為漢武帝生了三個女兒,漢武帝卻從未想過立衛子夫為皇后,直到衛子夫入宮11年後,終於生下皇子劉據,才在此後不久升為皇后。可以說,劉據的出現終於又一次改變了衛子夫的命運,畢竟漢武帝給衛子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衛子夫皇后一坐就是38年,沒有過後宮爭寵,沒有給後宮添過亂,不參與政事,不給自己的男人添堵,“千古之後”之名便因此而起,當然衛子夫不是那麼有大才的賢后,但她卻是最好的後宮之主,漢武帝的後宮佳麗數不勝數,走馬燈一般地換,但是卻從未出過問題,直到巫蠱之禍的出現。

巫蠱之禍

衛子夫皇后做了38年,她的兒子太子劉據也38歲了,太子也做了快32年了,但是一如其母一樣,隱忍、善良、寬厚、仁慈,可是他的性格卻引來了漢武帝身邊酷吏、小人的擔心,畢竟武帝年紀越來越大,太子即位時日不遠了,既然無法討好,那就只能陷害了。

於是,水衡都尉指使胡巫宣稱宮中蠱氣甚重,蠱氣不除,皇帝的病好不了,年老多病的漢武帝竟然就信了,於是命江充徹查此案,他則跑去甘泉宮療養。

江充從宦官、宮女查起,查著查著就到了妃子、公主,直到皇后、太子,在這場大浩劫中,身死的有數萬人之多,最終太子劉據也未能倖免,在他的宮中搜出了提前放好的桐木人,百口莫辯的太子鋌而走險,聚集賓客、人馬,又求母后衛子夫調動了中宮的人馬,然後當眾殺死江充,但是卻被其同黨逃亡告知漢武帝“太子謀反”,漢武帝不明真相,但卻接二連三收到太子謀反的消息,大怒不已,於是使人剿殺太子,太子雖逃出城,但終免不了被逼自殺的結果。

皇后衛子夫自知已無法自辯,便也自殺了。

水言水語

衛子夫雖起於微處,但卻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堪稱一代賢后,但如果說她是漢武帝一生最愛,那是不可能的。對漢武帝來說,天下的一切都是在他掌握之中的,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一切都可以放棄。衛子夫如果被愛得深,便不會那麼久也無法代替一個失寵的陳阿嬌,更不會在陳阿嬌被廢后近兩年的時間不能升皇后位。在漢武帝的心中,她還是需要“母以子貴”。

如果說漢武帝一生最愛的女人,也許只有那個生完兒子就過逝的北方佳人李夫人了,畢竟她還沒有失寵,便已香消玉殞了,得不到的才是最愛。


水一白聊歷史


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諡號的皇后,她於武帝晚年的巫蠱案中受到牽連,自盡而死。

劉徹的第一任皇后是表妹陳阿嬌,雖說曾經留下“金屋藏嬌”的美名,但卻是一樁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劉徹的媽媽王美人為了兒子能夠上位,費盡心力拉攏盟友,陳阿嬌的媽媽竇太主很會拉皮條,因此與弟弟漢景帝關係親密。

王美人希望兒子能做皇帝,竇太主希望女兒有個好歸宿,雙方一拍即合。

有竇太主這個大外援,劉徹最終擊敗太子劉榮,成為大漢王朝的繼承人。

但陳阿嬌的肚子很不爭氣,不知道是不是近親結婚的關係,入宮多年沒有生育。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普通人家沒有兒子尚且不能善終,何況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

不能生兒子有很多原因,但在古時候就只有一條:女人不行。

職場上有句名言:你不行,那就讓別人上。

這話對皇帝不太適用,應該改為:你不能生,皇帝就上別人。

歌女出身的衛子夫因此得到了機會。

西漢公主有為皇帝拉皮條的傳統,竇太主為漢景帝拉皮條,漢武帝也有御用皮條客:姐姐平陽公主。

衛子夫就是平陽公主圈養的皮條,某年某月某天被漢武帝撞見,於是天雷地火,衛子夫就此進宮。

比起陳阿嬌不爭氣的肚子,衛子夫那可絕對是優良育兒品種,連續生了三個女兒後,生下了漢武帝第一個兒子:劉據。

此時的漢武帝已經29歲了,古人36歲就能自稱老夫,再等等,漢武帝就是老來得子了。

大喜過望的漢武帝很快冊封劉據為太子,生子有功的衛子夫也順理成章的做了皇后。此後衛青、霍去病青雲直上,大破匈奴,衛氏一門,極盡榮光!

如果漢武帝就此歸天,歷史地位可能高很多。

但這位生育能力一般的皇帝,身體素質卻不是一般的好。

劉據都三十多歲了,還是太子,老爸劉徹16歲就是皇帝了。

每個皇子都想做太子,但太子卻是個十分危險的職業,尤其是長期做太子,更危險。

就好比是走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

劉據就遇到了鬼。

徵和二年,巫蠱案爆發。

巫蠱是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詞彙,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迷信。

無知窮苦的老百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把希望寄託在鬼神身上,是科技落後年代無可奈何的產物。

但中國古代的皇帝,也都信神信鬼。

在日慕鄉關看來,這是一件十分精神分裂的事情。

孔子是萬世師表,他曾有言在先:子不語怪力亂神。

皇帝都讀《論語》,唯獨對這句話不上心。每個皇帝都說自己是真龍天子,受命於天。每個皇帝都信神信鬼,疑神疑鬼。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才高八斗的賈生面對求賢若渴的文帝,本以為可以高談闊論,為天下蒼生立命,卻被問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賢明的文帝尚且如此,暴躁的孫子就更不用說了,巫蠱就是漢武帝疑神疑鬼的產物。

大盜朱安世被抓後,咬出了太子劉據,衛青長子衛伉,還有陽石公主等一大票人,除了通姦等罪名外,還有一條:巫蠱,打小人詛咒漢武帝早死。

漢武帝雖然也不小了,但他可不想死。

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讓他死也不行。

劉據本是個性格軟弱的孩子,但刀劍加身,不得不奮起抵抗,他趁著父親去甘泉宮的機會,利用母親給的令牌,調兵反抗,殺掉了企圖誣陷他的寵臣江衝。

太子調兵殺掉欽差大臣,這是很嚴重的事情,漢武帝當然不會坐看大權旁落,於是劉據被害,衛伉、陽石公主等坐株。

苦心孤詣三十餘年的兒子,就這樣死了,就連孫子孫媳也未能倖免。

衛子夫心如死灰。

皇帝廢后的詔書已經在路上,過不了多久就會當著她的面宣讀,不僅要平靜接受,還要跪謝天恩。

許多年前,她就是這樣取代了不能生育的陳阿嬌。

如今她的兒子死了,她是不是也要重複陳阿嬌的命運,或者更慘?

人在苦難中煎熬並不可怕,至少他們還有希望。可怕的是,得到一切後又再次失去。

衛子夫老了,她雖然是皇后,但漢武帝早已不再寵幸她,李夫人,鉤弋夫人,一個個寵冠後宮。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只見新人笑,哪聽得舊人哭。

於是她在廢后詔書到達前自殺了。

從地位卑賤的歌女到母儀天下的賢后,她的前半生很傳奇,從太子的母后到失孤的媽媽,她的後半生很淒涼。

兒子死了,老公拋棄她,死亡,可能是她唯一解脫的方法。

但也正因為她先走了一步,宣帝繼位後,才有了平反的理由。

她不是廢后,她已經先走了。

“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后諡號,司馬遷說她:嘉夫德若斯。千古一後的稱號,並不為過。

武帝沒有殺她,但她卻是因武帝而死!



日慕鄉關


衛子夫的‘’千古一後‘’稱號,是後人配送的。說他是漢武帝的最愛,也不恰當,漢武帝是個喜怒無常,喜新厭舊的皇帝。作為皇帝他也有這個權力和條件,因此漢武帝並不像後來的漢宣帝劉詢那樣,心中時時惦記自己的結髮妻子許平君。當然漢武帝並沒有殺衛子夫,是她自己自盡的。



漢武帝在歷史上的功績自不必說,他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有雄才的人,一般來說都是非常自信的,自信的人自信過頭就不會相信別人,就算是對自己的女人和兒子也是如此。漢武帝劉徹之所以能做皇帝,並不是因為他有超人的能力,讓父親漢景帝劉啟欣賞,主要是有高人替他運作,這個高人就是他的姑姑劉嫖,劉嫖經過運作把劉徹扶上皇位,也理所當然的成了漢武帝劉徹的丈母孃。說到底劉徹能做皇帝完全是一場政治運作的結果。



漢武帝劉徹娶了自己的表妹陳阿嬌,陳阿嬌也被立為了皇后,一開始劉徹和陳阿嬌也是恩恩愛愛,他們還為後人留下了成語‘’金屋藏嬌‘’。可時間一長,阿嬌的任性性格就顯露出來了,說話也毫無顧忌,加上阿嬌一直沒有懷孕。讓漢武帝劉徹心裡很不舒服,阿嬌也被劉徹冷落。

在漢武帝劉徹借酒消愁的時候,他的姐姐平陽公主,不失時機的為他推薦了衛子夫,衛子夫也很爭氣,麻溜溜的一連給劉徹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又給劉徹生了個兒子劉據,這下可把劉徹樂壞了,劉據被立為太子,衛子夫也母憑子貴,很快就被劉徹立為皇后。



劉據一天天的長大,漢武帝劉徹也一天天的老去。漢武帝畢竟是漢武帝,他老了也很自信,六十來歲時碰到了小姑娘(勾弋夫人),勾弋夫人又為他生了個兒子劉弗陵,老年再次得子的漢武帝,十分疼愛么兒劉弗陵。

年紀大了,漢武帝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本來就生性多疑的他,對身邊的人更加防範,正因為有這種心理,給身邊的小人鑽了空子。漢武帝寵信江充,江充有了漢武帝的庇護,壞事幹盡。太子劉據也是看他不順眼,但礙於父親漢武帝的權威,也是無可奈何,只得人氣吞聲。沒想到的是,江充壞得很,他利用漢武帝的迷信,製造了一個驚天大案,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蠱惑之亂‘’。



‘’蠱惑之亂‘’我覺得是江充等小人,有預謀的一場政變,在‘’蠱惑之亂‘’中,太子劉據被迫叛亂,最終被殺。當漢武帝劉徹緩過神來,一切都晚了,太子已逝,皇后衛子夫也因痛失兒子,也選擇了自盡。太子劉據的離去,也就成就了小弟弟劉弗陵(漢昭帝)。

漢武帝的一生,為社稷做了不少有意義的事,但對於家人和子女他是有虧欠的。我一直認為漢武帝對衛子夫並沒有真正的愛情,他同衛子夫,甚至後來的勾弋夫人,頂多也只能說是一時的喜歡而已。衛子夫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被他冷落,勾弋夫人的命運也是如此。漢武帝讓么兒劉弗陵繼位,卻毫不猶豫的賜死了勾弋夫人。這一切都足可以說明,女人在漢武帝的心中只不過是一個樂子,需要時就一起樂一樂,不需要時,就得消失。當然我們也有理由,把他的這種做法理解為有遠見,但我認為這樣的遠見是沒有人性的。


一本夏


衛子夫被稱為一代賢后,卻也名副其實,然其命運多舛,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人物背景

衛子夫出生於漢景帝時期,家世卑微,上有一兄二姐,另外同母弟有三。因家境貧寒,年少時的衛子夫就被送往平陽侯府中,成為了一名歌姬。

初遇漢武帝

建元二年春,剛榮登大寶不久的漢武帝劉徹,去到霸上進行祭祖儀式,回宮途中,順道去了平陽侯府,只為看望自幼交好的皇姐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對這位皇弟一向呵護有加,深知其與皇后陳阿嬌結婚數年,至今仍無子嗣。如今恰逢皇帝到此,正好府中歌姬眾多,且都有沉魚落雁之姿,於是在府中擺起了盛宴,效仿館陶公主,令府中歌姬精心裝扮,為漢武帝獻舞,其中不乏有衛子夫。宴席上,漢武帝目視一圈後,突然被一個婀娜多姿的身影所吸引,其舞姿美妙絕倫,長得更是眉清目秀,漢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她,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此人便是衛子夫。

宮中生涯

漢武帝臨行時,順將衛子夫接回了宮中,就這樣衛子夫為其生下了三位公主,直到漢武帝29歲那年,有了第一個兒子,取名劉據,這讓一直沒有子嗣的武帝極為興奮,於是便冊封衛子夫為皇后,不久後又立劉據為太子,漢武帝對其算是用心良苦,極為寵愛。隨著衛子夫的升遷,衛氏家族的勢力也隨著變大,尤其是衛青、霍去病二人更是為大漢建立無數功勳。即便這樣,衛子夫絲毫沒有狂妄,反而時刻謙虛謹慎,將後宮治理的井井有條,免去皇帝的後顧之憂。因此漢武帝對其更加寵愛。

就這樣衛子夫當了38年的皇后。此時的她容貌已不復當年,漢武帝更是位多情皇帝,身邊佳麗無數,對皇后也就沒有太多在乎。然其也已年老體弱,開始追求長生不老,因此也使得身邊的佞臣有了可乘之機,巫蠱事件由此誕生,太子被逼謀反,落得自殺的下場,皇后牽涉其中,也選擇了自縊,衛氏家族的其他人員也被株連。

後期雖得以昭雪,然生命無法重來。衛子夫雖非漢武帝所殺,卻因其而死。真是伴君如伴虎,一代賢后未得善終,實為可惜。


遊子dream


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她從一個歌姬一躍成為皇后,足可看出漢武帝對她的寵愛。

她是漢武帝的賢內助,她在後位三十八年,後宮安寧而無紛爭,雖後來她年老色衰,但漢武帝對她依然信任有加。她教導出的子女寬厚仁愛,成為天下女子競相效仿的典範,她被稱為一代賢后。

這樣一個賢良的皇后,漢武帝為何最後要殺了她呢?其實漢武帝並沒有要殺她,只是下詔要廢除她皇后的名分,衛子夫趕在宣詔之前自盡了。

那漢武帝為何要這樣做呢?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呢?有書君就帶著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巫盅之禍的牽連。

漢武帝晚年身體越來越差,追求長生不老,寵信術士。

他的性格也變得多疑起來,對巫盅之術更是深信不疑。

他重用小人江充,聽信讒言說有人行巫盅之術來害他,漢武帝便命江充徹查此事。

江充和太子劉據之間有點小矛盾,他擔心太子登基做了皇帝之後,會對他不利,所以就處心積慮地導演出了一出巫盅事件來陷害太子,想借機扳倒衛家。

漢武帝最痛恨這個巫盅,就聽信了江充的話,開始對太子劉據下手。太子見不到正在養病的漢武帝,無奈之下聯合皇后衛隊便殺了江充,漢武帝派使者去見太子,這個使者怕死,在城外轉了一圈,根本沒有見到太子,就對皇帝說太子已經造反還要殺他,結果漢武帝大怒派兵征討,太子最後兵敗自殺。

衛子夫在這場巫盅之禍中始終站在兒子這邊,加上武力援助太子殺了江充,漢武帝開始對她進行清算。孤零零的她也只能選擇自殺來自證清白。

二,根本的原因是漢武帝害怕外戚勢力危及劉氏統治地位。

漢武帝剛登基之時,深受外戚專權的困擾。剛剛獨斷朝綱的他又不得不利用衛青、霍去病等外戚出師遠征。他們也不負眾望掃除匈奴之患,為漢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衛家作為外戚,榮華富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勢力也日漸龐大,其中不免有些恃寵而驕之輩橫行鄉里、違法亂紀,令漢武帝有所忌憚和警覺。這個時候衛子夫風華不再,衛青已經去世,漢武帝后期猜忌心日益加重,解決衛家就成了必然。

衛子夫一生可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從卑賤的歌女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深知幸福來得不易,從不恃寵而驕,即使後來漢武帝新寵不斷,她也不去妒忌,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依然逃不脫悲慘的宿命。她身在政治漩渦之中,又豈能獨善其身!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首先更正一點,衛子夫從來不是千古一後,也不是漢武帝的最愛。漢武帝劉徹也沒殺她,這妹子是自殺的。

漢武帝劉徹有兩任皇后,第一任陳氏,第二任衛子夫。

  1. 《長門賦》和“金屋藏嬌”,就是劉徹的第一任皇后陳氏阿嬌了,史料記載孝武陳皇后無子,劉徹登基前依靠陳氏之母姑姑館陶長公主的力量,登基後以祭祀詛咒的名義,廢除了陳氏。
    被廢第二年,陳氏的爹、長公主駙馬去世。
    十三年後,陳氏的娘,館陶長公主去世。
    長公主去世後,陳氏的兄弟繼承侯位,又很快被安上服喪期間的各種罪名被逼自殺。
    陳氏的侄兒,也被安上殺死公主保姆的罪名被處死。
    至此,廢后陳氏還沒死呢,在生前看到自己的家族沒落,多年後才死去,也沒能陪葬帝陵,草草掩埋在不起眼的地方,現在墓地已經找不到了。

  2. 衛子夫本身很普通,歌姬出身,老實本分,有點小心眼,還不令人討厭。最重要的是,她能生啊!一生給漢武帝生下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衛子夫的親戚也格外給力,同父異母的弟弟衛青是大將軍,奴隸出身必須要依附皇帝才能出人頭地。衛子夫的侄兒霍去病更是以私生子的身份,成長為了冠軍侯。

從兩任皇后的任命看得出,漢武帝是掌控欲很強的一代實權帝王。寵誰,那就是妥妥的給機會讓建功立業,只要你不觸犯他的帝王權威,能讓他順心順意地開創大漢帝國,完全不需要注重細節上的瑕疵。衛子夫被逼自殺,就是因為她觸犯了漢武帝的逆鱗。

  1. 漢武帝寵愛“佳人難再得”的李夫人,寵愛鉤弋夫人,都沒動過殺其母、立其子的念頭。是衛子夫自己急了,在巫蠱之亂裡動用了皇后權利,調動宮衛車馬來支持親生兒子劉據當太子,這是擺明車馬對抗了漢武帝的權力。也因此,衛子夫的皇后璽綬被沒收,太子逃走,最終衛子夫究竟是出於謝罪、還是避免自己成為人質的考慮,選擇自殺這條路,已經不可考證。我們知道的是衛子夫沒有葬入茂陵。

  2. 衛子夫做皇后,並不是她個人素質有多優秀,而是她和各方利益牽扯最小,最讓劉徹省心。就好比娶妻娶賢,納妾納色。劉徹終身熱愛水嫩的小姑娘,你不能指望他和低微出身的衛子夫舉案齊眉,找個管家管得最好的女人做皇后,只要不出格,劉徹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更談不上最愛。

  3. 皇后的位置上有權利和責任,和愛不愛真沒什麼關係。劉徹要真愛衛子夫,不會空置多年的後位,讓衛子夫白等這麼多年。

漢武帝選中衛子夫,就因為她只能靠帝王的寵幸立身,本身毫無根基。歷史也證明了,一旦寵愛消散,衛子夫只能悄無聲息地死去。


講故事的貓小姐


衛子夫怎麼可能是漢武帝的最愛呢?

漢武帝這種權力動物,已經喪失了基本的人性。對於他而言,並沒有什麼愛的人,他只愛手中的權力,所以衛子夫才會有如此悽慘的下場。

衛子夫的直接死因是徵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

當時,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誣告詛咒漢武帝,且與衛子夫之女陽石公主通姦。

因此,漢武帝將公孫賀父子下處死,且陽石公主與衛子夫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還有衛青的兒子衛伉皆坐誅。

不僅如此,漢武帝重用奸臣江充徹查巫蠱案。江充與太子劉據有仇,準備陷害太子。在這種危急情況下,衛子夫和劉據放手一搏,起兵誅殺江充,卻遭到漢武帝的鎮壓。

最後,在漢武帝派人前來收繳皇后印璽之前,衛子夫自殺身亡。

我們來看看衛子夫的經歷,這和愛情有任何關係嗎?

沒有。

漢武帝如果真有人性可言,就不會出現巫蠱之禍。事實恰相反,就是因為對權力極度、扭曲的愛,所以任何人只要傳出威脅他的消息,就會被抹殺。

即便是衛子夫,和自己親生的兒女也不例外。

總而言之,不要人性化漢武帝。他的職業使他成為了一個怪物。


HuiNanHistory


自古帝王何來的親情、愛情,他最愛的只是他自己,自己的權力,要說衛子夫是漢武帝的最愛,那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後宮裡那麼多的女人,不可能獨寵她一人,都是些提倒褲子不認人的玩意。


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漢武帝為了自己的利益,女人算得了什麼,女人就是衣服,用了就扔,像陳阿嬌、衛子夫、鉤弋夫人都被他無情的拋棄,甚至處死了,這能說漢武帝有感情?


漢武帝的確曾經喜歡過衛子夫,那是因為衛子夫年輕漂亮,很適合他的味口,再加上陳阿嬌作為皇后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卻還恃寵而驕、蠻橫無理,搞得漢武帝毛焦火辣的,煩都煩死了,就到大姐平陽公主家串門,向平陽公主傾訴心中的煩悶,平陽公主便效仿姑姑館陶公主向漢武帝進獻美女。


平陽公主讓府中的歌女為漢武帝起舞助興,這些歌女都是平陽公主廣羅天下收集而來的,個個能歌善舞,婀娜動人,那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漢武帝望去眾人,一眼便看中了衛子夫,急不可耐的就地試用了衛子夫,果然不錯,很是滿意,就召入的後宮。
漢武帝將衛子夫納入後宮,就拋之腦後,竟然忘記了還有此人的存在,衛子夫在後宮白瞎了一年多,才再次臨幸了她,這一發就打中了,懷上了龍種,被封為夫人,慢慢的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地位與日俱增。

衛子夫受寵,她的家族也跟著一起沾光,首先是她的弟弟衛青,有一名騎奴逐漸升職為征討匈奴的大將軍,還有霍去病,衛子夫二姐的兒子,更是受到漢武帝的器重,只可惜英年早逝。

另外衛子夫的長兄長姐也都得到了漢武帝的恩賜,大姐夫公孫賀高居丞相之位。


衛子夫陪伴漢武帝49年,其中任皇后38年,衛氏外戚在朝中的勢力不容小覷,這也讓漢武帝深為不安,龐大的外戚成員仗著衛皇后胡作非為,丞相公孫賀與衛子夫大姐的兒子公孫敬聲,挪用軍餉一千九百萬錢而被捕下獄。

有人又誣告公孫敬聲譽陽石公主有染且行巫蠱詛咒天子,漢武帝知曉後大為震驚,連帶將公孫賀抓捕,後來父子二人均死於獄中。


漢武帝借巫蠱之亂徹底清算衛氏外戚,衛子夫的二女兒諸邑公主及陽石公主以巫蠱之罪處死,衛子夫的大女兒衛長公主的兒子曹宗、衛青的兒子衛伉因連坐而被處死。
漢武帝年邁生病不見好轉,卻聽信小人江充誣告太子劉據利用巫蠱詛咒天子,太子欲見漢武帝自辯清白,卻遭到了江充的阻攔,劉據被迫動用衛皇后的名義調動衛隊與江充在長安城中展開了激戰,殺死了江充。

漢武帝隨後派兵征討劉據,劉據害怕而自縊身亡,漢武帝又派人收繳了皇后的璽綬,衛皇后雖然沒有被廢,但她的兒子、女兒都慘遭殺害,漢武帝又不相信自己,衛子夫不能自明而只好以死明志,遺憾而去。
鉤弋夫人是漢武帝的小老婆,生了兒子劉弗陵,被立為太子,鉤弋夫人太年輕了,漢武帝認為子弱母強,勢必會引起朝政不穩,硬生生的逼死了鉤弋夫人。
總之,任何人都不是漢武帝的最愛,都是他利用的工具,有用的時候把你當個寶,無用的時候把你一腳踹開,有多遠滾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