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帝为什么要将原本属于清朝的贝加尔湖割让给俄国?

历史一书生


因为雍正是个名副其实的卖国贼!

1727年清朝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沙俄的中段边界,从此贝加尔湖周边土地全部落入沙俄之手。

今天的很多人,以所谓的爱国者自居,对清朝的所谓卖国行径“吹毛求疵”。在他们看来,清朝不仅在1840年之后丧权辱国,甚至早在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开启了割地的先河。相比于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情操不知差了几个段位。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作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绝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疆域的开拓与巩固方面可圈可点,今日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是在清朝时期打下的基础。

而康熙时期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与雍正时期签订的《恰克图条约》虽然看起来使清朝损失了大片土地,但实际上清朝也是胜利者,甚至是最大受益者。

而之所以这么说,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前期的领土扩张,尤其是在北方与沙俄的领土争夺,本质上是两个帝国对昔日蒙古领地的瓜分,而清朝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前期获得了比沙俄更多的利益。

因为清朝在1644年入关后陆续经历了消灭南明、平定三藩以及收复台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直到1685年康熙皇帝才抽出时间对付早已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长达40多年的沙俄势力。而当清朝在冰天雪地中打赢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势力被迫退出黑龙江地区,清朝获得了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的所有权。

而这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冰天雪地,从来不在明朝的所谓“不割地”范围内,自元朝灭亡以来,这里逐渐成为布里亚特蒙古的游牧区,虽然清朝发源于东北地区,但龙兴之地集中于长白山附近,对黑龙江南北广大区域几乎从未涉及。

所以,说《尼布楚条约》割让了西伯利亚的说法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在《尼布楚条约》谈判期间,康熙皇帝有意与沙俄确定贝加尔湖南北区域的边界,但沙俄以此地为布里亚特蒙古属地,清朝无权利谈判的理由予以拒绝,于是才有了雍正时期的《恰克图条约》。

作为清俄两国中段边界的划界条约,《恰克图条约》是《尼布楚条约》的延伸,其作用仍是对布里亚特蒙古游牧区域的瓜分,清朝借此巩固了对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的蒙古区域的主权。

相比于《尼布楚条约》对清朝外东北广大地区的主权确认,《恰克图条约》确实使清朝损失了所谓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清朝之所以选择放弃,一方面是由于贝加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本就是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游牧区,清朝哪怕夺取一点都是胜利;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准噶尔汗国在西北地区虎视眈眈,极大牵制了清朝在应对沙俄时的精力。

而相比于清朝,沙俄在贝加湖地区的经营时间更早。从1582年第一批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开始,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脚步就异常神速。最早在1600年明朝万历年间,沙俄的先锋就已经到达贝加尔湖以北以西地区,并开始建立殖民据点,而此时的明朝对蒙古以北的情况一无所知。

所以,无论对东段还是中段的争夺,清朝都是后下手为强,能够取得这样的划界成就已经实属不易。

雍正时期,清朝综合国力蒸蒸日上,而之所以在《恰克图条约》谈判中丧权失地,丢掉了贝加尔湖以东以南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清朝内部因政治斗争,雍正皇帝临阵换将,将对情况一知半解的图理琛,换掉了对谈判情况一清二楚的隆科多,这给了沙俄可趁之机;二是雍正时期依然未能吸取康熙时期没有准确地图的教训,仍然使用被沙俄做过手脚的地图,这使得清朝在谈判中损失惨重。

好在清朝全部占据了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交界处的所有制高点,这使得清朝抗击沙俄有了更多的坚固屏障。

而《恰克图条约》也明确了清朝对漠北蒙古的统治,从此,解决了北方边患的清朝得以抽身对抗准噶尔汗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自始至终,贝加尔湖都不在清朝的疆域范围内。

  • 请问:如果一个东西根本不属于自己,你到底怎么做才能把它“割让”出去?


贝加尔湖风景一览:

贝加尔湖,一直都不是清朝的领土。

  • 网上之所以出现这种谣言:是由于在俄国吞并贝加尔湖前,这处湖泊附近的土地被蒙古人所占据。


但问题就在于,并不是说只要是蒙古人,就是清朝的子民。

像是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其实是一直都和清朝无缘。根据清代学者何秋涛《朔方备乘》对贝加尔湖归属问题的研究:

  • 今其地属饿罗斯。考总记宫,俄罗斯于崇德四年始得白哈儿湖附近之地。

崇德年间,清朝还没有入关。但是俄国的势力就已经渗透到了贝加尔湖。

在17世纪俄罗斯继续向西伯利亚扩张时,开始与清朝接触,产生了很多边界纠纷。

  • 清朝与俄国进行谈判,通过《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的形式确定了两国东段、中段的边界。


无论是《尼布楚条约》,还是《恰克图条约》,都是平等条约。

不要被三无网文洗脑。

尽管在《尼布楚条约》谈判期间,清朝代表索额图曾提出要以勒拿河、贝加尔湖为中俄边界。

但是,这只是谈判时的外交辞令,只是对俄方的威胁。清朝的真正底线是额尔古纳河。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请不要继续传播了。


HuiNanHistory




雍正是个伟大的君王,在接手老爹康熙的江山后,整治腐败,发展经济,稳定边防,各个方面做得有模有样,这也为后来的乾隆执政打下来非常好的基础。

但是,就算雍正非常英武能干,也无法成为一个完人,因为在他任上,他把贝加尔湖南边的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人。

不是说雍正很英明吗,为何要做这样的“傻事”?

雍正上任面临康熙留下的“烂摊子”,需要稳定



(雍正)

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烂摊子吗?其实,也不算是,就是国库空了,腐败盛行。除了这些外,雍正还得进行“九龙夺嫡”后续的相关人员的处理。

但是,国家还没有稳定住,政权还没有理顺,雍正二年,和俄国人的谈判开始了,谈判内容主要就是关于贝加尔湖附近边界的问题。

这对雍正是个极大的考验,如果不及时谈判解决,那边界就永无宁日,而雍正在国家不稳时恰恰不愿意开战,于是采取了怀柔的策略,致力于和俄国人谈判解决。

从雍正二年开始,到雍正六年,俄国人和大清先后谈判三十多次,终于敲定了协议。

所以说,雍正同意谈判解决边界,并做出让步,和他还没有完全稳定住国家有一定关系。

雍正面临准格尔的问题,需要慎重



(雍正剧照)

准格尔部,在康熙早期就被打服了。但葛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又按耐不住了,在公元1716年出兵西藏,在1720年又被康熙派人赶走。雍正上台后,准格尔部有点蠢蠢欲动的样子,四爷有点担心。

如果雍正因为贝加尔湖附近边界的问题,和俄国撕破了脸。那么,俄国人西边配合准格尔开战,同时,东边南下和大清开战,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那样,大清就是两边开战,不说基本没有胜算,那花的钱就海了去了,这时,雍正就要做一个选择。要么要西部,要么要中部。



西部是传统的中国地域,而贝加尔湖附近,只是在唐朝有过短暂的属于安北都护府,再就是曾经属于大清之下喀尔喀蒙古区域。

经过仔细分析和考虑,对于贝加尔湖以南的区域,雍正选择了通过谈判解决,并且做出了让步。

对准格尔汗国的顾虑较大,对西部考虑较多,是雍正放弃贝加尔湖附近区域的又一原因。

雍正将“贝加尔湖以南区域”看成了“鸡肋”似的区域



贝加尔湖,离大清首都距离较远,在历史上被唐朝短暂拥有,到了康熙时期,贝加尔湖属于喀尔喀蒙古,当时喀尔喀蒙古还不属于大清朝。

1688年,喀尔喀蒙古被准格尔部侵入,贝加尔湖区域就被准格尔占领了。而喀尔喀部当时的选择只有两个,投向俄国,或者投向大清,最后,喀尔喀选择加入了大清。



1689年,俄国和大清签订《尼布楚条约》时,康熙的想法是要把贝加尔湖争取过来,但俄国不愿意,因为那被准格尔占领,不属于大清传统区域,因此,俄国拒绝了大清。最后,在多次谈判后,双方达成了共识,贝加尔湖归了俄国。相当于,把准格尔占领的地方划了过去。对于这个结果康熙还是比较满意的。

1690年,准格尔被大清打败,喀尔喀部曾经的大片区域归了大清,但贝加尔湖是拿不过来了,但大清和俄国之间在贝加尔湖以南没有明确边界,俄国在这个和大清没有边明确界的地方不断骚扰,时时侵犯,这让后来的雍正头疼,这事需要解决。



当俄国和大清从雍正二年到雍正六年之间,谈判三十多次后,先后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以南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归了俄国。在雍正看来,边界清楚了,俄国的骚扰就会少,大清东北区域就会安全性大增,关键是,贝加尔湖以南区域的土地并不是很富饶,不适合农耕,有点鸡肋的意思,于是就这样土地被划出去了。

也许,现在看来,雍正的做法有点蠢,但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好像结果双方都算满意。



综合来说,雍正把贝加尔湖以南的区域划给了俄国,原因就是三条,一是雍正执政还没完全稳定,二是担心处理不好引起准格尔和俄国的联合,三是雍正看来,那块争议区域,有点“鸡肋”的感觉。


蓝风破晓


都别抢,我来答。

割让这个词语说的不准确,因为那时候的清朝对于贝加尔湖地区只有名义上的管辖,并没有实质派兵驻防。

其原因就是原因贝加尔湖周边那片广袤的土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游牧部落生活在那里,实际情况却是沙皇俄国由于不断向远东地区扩张,他们在贝加尔湖地区修筑了伊尔库次克城。

此外不断向黑龙江流域推进,直至吞并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性质就变了,沙皇俄国的行为就变成了侵略。因此从顺治到康熙年间围绕着雅克萨和尼布楚双方展开了数十次的小规模战斗。

但实际上这些战争已经从另一方面表明,清朝政府把雅克萨和尼布楚视为自己的底线,之前沙皇俄国侵占贝加尔湖地区的行为清朝政府都并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说明清朝政府本身对贝加尔湖那片广袤的但是荒无人烟的土地并不重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和沙皇俄国展开了最后一次作战,在这次战斗中,清军共计派出2000多名士兵,沙皇俄国得到莫斯科600名士兵的增援,总兵力在800多名左右。

这些俄军龟缩在雅克萨城内,清军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使得城内的士兵大多数都病死和战死,最后迫使俄国摄政王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此时沙皇俄国处于二帝共治时期,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为沙皇,索菲亚公主摄政)向清朝政府提出议定边界的谈判方式,最后也就有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在这份条约上,康熙使用了“中国”这一名称,这是这一词汇第一次以国名的形式出现在正式的外交场合以及文件上,康熙的名号也变成“中国大圣皇帝”。

尼布楚条约给清朝在东北带来了170多年的和平,直到晚清时期随着沙皇俄国再度把触手伸向东北地区,导致我国失去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北岸的大片土地。

不过,《尼布楚条约》不能把它认定为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实际上它是一个本着公平公正的谈判方式对彼时中俄两国的边界进行一个法律条文式的划定,确立了库页岛往西到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以南,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都属于清朝领土。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朝还是有损失的,毕竟之前它对外兴安岭和尼布楚北部地区都享有管辖权,但是因为这时候正发生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不愿意在东北地区过多和沙皇俄国纠缠。

再加上当时那些地区对于清朝来说确实没有什么战略意义,所以也就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解决东北地区的争端后,康熙也就能够腾出精力集中对付噶尔丹了。

不管怎么说,清朝对于中国版图的贡献肯定都是历朝历代最大的,它的实际能够管辖的疆域也是所有朝代无法企及的,像汉朝和唐朝虽然在西域都设置过都护府,但更多是以一种藩属的方式存在,中原王朝并没有从行政制度上对那些地区实施管理。

而到了雍正时期,由于在黑龙江流域的中俄国界已经划定,沙皇俄国又把扩张的侵略步伐转向蒙古北部和贝加尔湖南部之间的这块土地,而这时候已经被康熙帝平定的准噶尔部又开始蠢蠢欲动,开始暗地中和俄罗斯人勾结。

而这就是《恰克图条约》签订的背景,雍正为了换取蒙古边境的安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和俄国人展开了谈判,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理性看待,毕竟战争一旦发动起来,打的就是资源,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轻易发动战争。

总的来说,在《恰克图条约》中清朝确实是吃亏的,其获得好处就是防止了沙皇俄国和准噶尔部之间的相互勾结,使得清朝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平定叛乱,维持边境的安宁,防止自身陷入战争泥潭。

倘若有遗憾的话,可能就是清朝在谈判桌上的姿态不够强硬吧,总给人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这确实颇为令人不爽,我感觉中国人好像并不擅长谈判,考虑的问题太多,反而少了一种给对手造成压力的强迫感。



围炉谈史


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有问题:不能简单的将贝加尔湖被割让都归咎于雍正皇帝,跟康熙也有关系啊!

刚好前段时间跟战友聊着这个事情,将主要要点聊一下:

1.贝加尔湖在历史上是我们的,甚至在大唐时代我们还设立有行政机构,但到了明朝就被蒙古族占领了,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明清祖先就发源于贝加尔湖畔。

2.清朝政局不稳,内有吴三桂,外有准葛尔丹,还有沙俄趁乱吞并我们的领土。康熙在位的时候,与沙俄的争斗中败下阵来,让沙俄吞并了我们北部地区很多领土,就包括贝加尔湖。

最终,康熙决定与沙特谈判。在谈判队伍里面,有两个人叫徐日升、张诚,其实是从沙俄过来的传教士,康熙还给加爵晋升......这两个白眼狼将康熙事先的谈判计划给泄漏给沙俄了,促使谈判被动,自重割让了贝加尔湖部分地区。

3.到了雍正的时候,因为在雍正即位过程中隆科多扮演不可描述而又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隆科多代表政府被派往蒙古和沙俄谈判疆界问题之后发生意外埋下祸根。

(1)“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是隆科多自己说的,意思就是:在权力过渡过程中,隆科多起到何种作用,外人无从考证。但站在雍正的角度上,皇帝即位自然不希望是得到下属的帮助,隆科多在自然就是这样的下属。所以隆科多才发出了“死期已至之时”。

雍正公然的恭维说:“舅舅隆科多这人,朕先前未能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之忠臣,朕之功臣,国家之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世大臣也!”

(2)当雍正真正权力稳固后,隆科多的麻烦就真的来了。虽然主动卸任了很多职务,包括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的职务,还将家中的财产早早转移到亲友家里防止被抄家......但最终还是挨整了。

到了雍正四年的正月,隆科多被派往蒙古和沙俄谈判疆界为,本来隆科多谈判表现强硬,但后来因为发生了“玉牒”风波,直接被政府召回,而替换他的策凌在谈判中太软,在后来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中将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乌梁海以北地区,这些原属于当时大清帝国的领土(本是蒙古人游牧的地区),划入了俄国的版图。这不得不说是雍正的失策。

(所谓“玉牒”风波,玉牒是记载皇家宗谱的玉牒,结果被隆科多给私藏了。由此,雍正以“大不敬”治罪开始整肃隆科多,到了雍正四年十月,被定罪41项......当然,看在先帝“驾崩时惟一承旨人”的份儿上......最终没有获极刑。雍正六年,隆科多死于先帝禁所)

突然想到了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可以保守秘密,这便是死人”,到底隆科多在雍正即位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外人不得知!


英武


贝加尔湖,现今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1637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的水量占到全球淡水总量的20%。对于极端缺水的我国,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贝加尔湖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优良水库。

贝加尔湖地区历来被为北方少数民族占领,西汉时期,汉大将军霍去病追击匈奴,就曾饮马湖畔,可谓豪情万丈。汉武帝的持节中郎将苏武被匈奴流放,曾在此牧羊20多年。

唐朝前期(630年),大将李靖率部击败突厥军,把原本属于突厥的贝加尔湖纳入到唐朝的版图中,683年贝加尔湖又被突厥军夺回了。 元朝铁木真的子孙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贝加尔湖在元帝国的版图之内,隶属岭北行省。 到了明朝,贝加尔湖则落入了蒙古瓦剌不里牙惕部手中。 清朝前期,贝加尔湖既不属于清政府,也不属于俄国。无非是谁抢的快且抢到手,就是谁的。

雍正时代,沙俄崛起趁机扩张,1654年沙俄又越过贝加尔湖,占领了尼布楚从而形成了对中国东北的威胁。贝加尔湖地区也彻底被沙俄控制。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俄军伤亡惨重。1689年9月,清朝与沙俄划定边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中俄在外贝加尔以东地区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大海为中俄边界,黑龙江流域尽属中国。这个时候就把贝加尔湖大概十几万平方公里割让给俄国。 清朝与沙俄维持了数年和平,康熙晚年,沙俄又多次骚扰清朝蒙古边境。清政府于1724年中断了两国贸易,1725年,沙俄迫于形势,又为了利益,遣使来华和谈双方相继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将贝加尔湖等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划给了沙俄。自此,贝加尔湖这片美丽富饶的天堂离开了中华。

此时清朝政局不稳,经过康熙沉重打击的准噶尔再度强大,对清朝形成严重威胁。此时的准噶尔继续勾结沙俄,威胁清朝的西面和北面。

雍正皇帝正准备与准噶尔部噶尔丹作战,清朝必须对准噶尔和沙俄进行分化瓦解,为使沙俄保持中立,不让噶尔汗国与沙俄联合进攻清朝,对于沙俄采取消极退让的方针,以换取沙俄不支持准噶尔的承诺。

此时的清朝主动将沙俄势力引入蒙古北部,一方面极大压缩了蒙古各部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通过沙俄的巨大威胁,极大增强了漠北蒙古各部对清朝的依附,从而有效巩固了清朝的北疆。


美丽青春您真痘


把贝加尔湖地区割让给沙俄这件事,是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条约就中俄边界进行了进一步的确定,规定中俄以喀尔喀边界,以南为清朝领土,以北为沙俄领土,所以贝加尔湖被划入了沙俄。

雍正作为那么英明的帝王,为何那么轻易的把贝加尔湖地区割让给沙俄,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是因为当时中国人对地理环境认识不足,雍正坐镇北京对北方地区进行的误判;

二是当时平定新疆西藏青海战事才是清朝当局最紧迫的任务,北方实际统治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三是在广大的北方西伯利亚地区,实际上属于三不管,中国并没有实际占领。


下面在扩展一下:

中国喜欢说自古以来,但是对于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究竟哪个自古以来的中央统一政府实际控制过贝加尔湖地区?秦朝以前政权在长城以内,汉朝武帝北伐也没有深入到贝加尔湖那么远,而所谓的“苏武放羊”确实在贝加尔湖地区,但苏武那也是被匈奴俘虏了,魏晋就不提了,直到唐朝,唐朝在北方设置了安北都护府,管理北方事务,主张领土包括贝加尔湖地区,这才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但也仅20年,都护府移迁,改名瀚海都护府,放弃遥远的贝加尔湖地区,宋朝就不说了,元朝那扯淡的控制力就不说了,如果硬要说除日本和亚洲次大陆以外都是元朝了,有用吗。明朝徐达朱棣北伐蒙古,永乐时期明朝疆域最大,但也没有涉及贝加尔湖地区,到了清朝,实际也差不多,北方疆域实际控制也就传统的外蒙古地区和唐努乌梁海地区。


曹老师xixi


这个问题提得很揪心,因为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是一片无尽的财富。他拥有全球1/5的淡水,它的储水量比整个波罗的海还要多,但是已不属中国。


一、中国历代王朝一直对贝加尔湖缺少实际有效控制。

这个地区最早和中国有关要上溯到西汉时期。霍去病大军北击匈奴时,封禅狼山,饮马北海,北海指的就是贝加尔湖。苏武在这里牧羊了19年。其实这都说明当时这是匈奴人的地方,但并不是汉王朝统治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说匈奴也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一员,不过他的确没有受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

后来柔然人崛起,鲜卑人崛起,突厥人崛起,回鹘人崛起,无论哪个民族在北方强大,贝加尔湖畔始终都是游牧民族你来我往的栖息地。到了清朝时期,满清朝廷曾经实施联蒙制汉的政策,朝廷和蒙古王公互相联姻,封锁边塞,杜绝汉人向北移民。这样始终都没有改变贝加尔湖畔少数部族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着迁来迁去的游牧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游牧民族没有太明确的国界,他们逐水草而居,并不会住在一块儿土地上不走。农耕民族的汉族则截然不同,一但开发了一块土地,会垦荒置业,世代相传,人聚集了之后,朝廷会设置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辖。所以呀!在俄罗斯人的眼里,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对这个地方有过有效统治。而恰恰个地方缺乏固定居民,人口稀少,远离中国核心地区。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的情况下,这个地区确实很容易被别人控制。


二、康熙时期已经对这个地方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古时候中国人称高纬度地区为苦寒之地,其实,历史也印证了南方民族很少去侵略北方民做,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北方统一了南方。同为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人已经崛起,他们大肆侵入亚洲,占领了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抵达远东。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正在平叛三藩之乱,国家的重点着眼于三藩问题,台湾问题,葛尔丹部问题。贝加尔湖领土的问题这几个问题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等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俄国人已经逼近了黑龙江流域。康熙皇帝这才派人北上抗俄!在雅克萨经历了一番交锋之后,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对于东北方向的勘界问题有了明确约定,但并没有提及贝加尔湖的归属。蒙古人和满洲人来说,更为温暖的南方才是真正的有诱惑力的地方。由于缺少人口和有效的经营,地区北俄国人逐步的渗透,也设置了许多据点,形成了实际占领。用俄国人的话说,这里本来就是无主之地,无人之地。清王朝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地方的控制。


三、放弃贝加尔湖是雍正为维护北方的安定做出的让步。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北方边境其实并没有太平。俄国人仍然南下骚扰,雍正皇帝派隆科多和图里琛和俄国人谈判。雍正皇帝也明明知道俄国人不会自动退出贝加尔湖地区,但他为了打压隆科多,就把这场谈判变成了清廷政治角力的现场,所以这场和俄国人的交锋,从一开始我明显处于劣势。

雍正刚刚登上大位的时候,政治上还不算稳定。康熙晚期上演的争嫡影响还没有散去,地方上有些势力还各怀鬼胎,西北地区的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才是心头大患。而贝贝加尔湖地区却远离国家核心地带,不能从中获取资源,若远征还劳民伤财。况且,这个地区早已在沙俄的控制之下,要劳师远征把它夺回来,不能给朝廷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更要命的是,准格尔汗国对大清虎视眈眈,一直冲突不断,如果沙俄和准格尔联合起来一起进攻清朝,那清朝可就有大麻烦了。干脆为了维护北方边境的安定,雍正皇帝正式承认了沙俄对这片土地的控制。当然这种让步,对未来平叛准格尔部,收复整个新疆,提供了不少政治支持。



从今天的角度看,贝加尔湖战略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古时候,在不缺淡水,也没有热兵器的情况下,贝加尔湖对于中央王朝就是鸡肋。所谓有得也有失,雍正在贝加尔湖问题上的让步,也换取了国家的安定。


牧渔子


雍正皇帝原名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属于盛世时期,一切老爹已经打理好,自己安心治理就没啥问题。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大家的心目中雍正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皇帝在位期间,虽在政治上比较贤明,可是外交就显得比较无能,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后,由于边关外交问题,雍正竟割让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割地给沙俄,是为了让沙俄稳住准葛尔部,因为清朝还没实力去面对准葛尔部和沙俄。当时沙俄也是世界强国,不仅称霸了东欧地区,还一度向东扩张。而此时的清朝也就刚刚建立,根基不牢,所以无力对付强大的沙俄。

当时康熙认为清朝西北的准格尔部才是清朝的大敌,当时准格尔盘踞西北,时刻准备南下入主中原,康熙并不想把俄国逼到对立面去,而清和沙俄没有核心利益上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下,在打胜了的情况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七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割让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

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就在此时,沙俄支持的准葛尔部又开始了第二次扩张。清朝军队战败两次,雍正已急得手足无措,情急之下又想起前车之鉴,开始割让土地来安抚沙俄。由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尽管在此之前,沙俄已经实际占领了贝加尔湖及其附近领土,但是它的签订标志着:清朝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及其附近领土,使我中华彻底失去了广袤的黑土地主权。今天看来实在是令人惋惜。

1727年10月21日(清雍正五年),《恰克图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除了稳住沙俄外,另外一点就是清廷内部大员之间出现严重的内讧。雍正本来是让大臣隆科去和沙俄交谈边界问题,后来被大臣弹劾,被召回并抄家禁锢。然后没有经过实地考察探测的接任者糊里糊涂地和俄罗斯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中俄边界以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为界,以南为中国所有,以北为俄国占有。

雍正六年六月,萨瓦与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又在恰克图正式签订了包括边界、政治、经济等在内的的总协议《恰克图条约》。

至此,在没有放一枪一单的情况下,俄国白白占了原属于中国的10万平方公里领土,比《瑷珲条约》强占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还来得容易。祖宗留下的疆土就这样被手下人活生生送给了沙俄。

除了雍正外,清朝在清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沙皇俄国暗中吞并。从康熙年间开始,先后十七次强行侵占我国领土,仅根据不完全统计,共侵占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雍正皇帝正准备与准噶尔部噶尔丹作战,清朝必须对准噶尔和沙俄进行分化瓦解,为使沙俄保持中立,不让噶尔汗国与沙俄联合进攻清朝,对于沙俄采取消极退让的方针,以换取沙俄不支持准噶尔的承诺。

从康熙到乾隆,清朝政府害怕进行战争,宁远割让土地也不愿打仗,正因为这种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态度,致使我国近代社会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饱受欺辱!


老罗说世界


请不要借用标题当做传播不实之词的手段,否则请你先拿出贝加尔湖属于清朝的证据资料来。在明朝时期贝加尔湖从不属于版图范围,满清康熙时期的控制能力也从来没有超越过尼布楚以西部分,距离贝加尔湖还有近两千里之遥,凭什么胡编标题?由于原尼布楚地盘首领根特木尔率领部落叛逃沙俄,满清差点连征服来的尼布楚地盘丢失掉,最后还是考虑俄国商人对华贸易往来的便利,康熙把尼布楚让给了俄国人,康熙皇帝对边界划分有明确的圣谕,这是公开的事实,你想用你的不实提问达到什么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