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是谁?

这个历史有点野


▲关羽

其实所谓的搅屎棍,就是改变两汉三国时期时局的人,例如关羽、诸葛亮、姜维、刘备等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够得上“搅屎棍”。

▲诸葛亮

首先他们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关羽北伐了曹魏,吓得曹操要迁都,诸葛亮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曾大规模的两次开战,姜维在诸葛亮死后进行了最后的征战,刘备也伐过吴。

▲刘备

其次,他们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关羽北伐未成功被两国夹击而死,造成了刘备立下伐吴的决心,刘备伐吴为成功造成蜀国国力衰败,造成只有小智的幼主刘禅上台,而诸葛亮的死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姜维曲线救国未成功也让蜀国灭亡更进一步。

▲三国时期逐鹿中原

其实三国时期的搅屎棍不止一个,其原因就是因为三国之时群雄辈出逐鹿中原,人才济济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南政昔风


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是谁?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方能人异士粉墨登场,那么所谓“搅屎棍”也就是扰乱时局,而个人认为论影响最大当属贾诩的一语乱天下。

贾诩号称三国第一“毒士”,而他之所以被冠上此名号,就与他建议李傕郭祀入长安有关。

贾诩一语乱天下

董卓死后,其部下均作鸟兽散,其中李傕郭祀哥俩一看老大死了,混不下去了,而当时的长安都在反董,于是哥俩准备解散队伍逃命。但当时也在为董卓效力的贾诩不以为然,说出了扰乱时局,致使生灵涂炭的一句话。

贾诩对他们说,你们这样解散队伍逃命,就算路上碰到一个亭长,都能把你们抓拿归案,还不如乘现在手里有兵,杀回长安,霸业可成。如果失败了,再跑路也不迟,李傕郭祀一想此话有理,于是引兵攻打长安。

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三国志》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生灵涂炭

而由于口号诱人,这批本来要解散逃命的人在攻打长安的路上吸收了一大批部队,从原来的几千人涨到了十几万,之后攻入长安,杀王允,败吕布,进而挟持汉献帝,把持了朝政。而李傕,郭汜,樊绸等人都是残暴贪婪之人,纵兵劫掠,无恶不作。长安更乱。

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诛杀卓者,尸王允于市。—《三国志》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三国志》

而由于李傕郭祀都是野心极大,且又没有远见,因争权夺利,最终激起内讧,相互攻伐,后虽然在张济的调解下讲和,但已经失去了时机,最终汉献帝被曹操迎回许都,而这两人也都落得了兵败身死的下场。

而主人公贾诩相当机灵,老早看出此二人没有前途,先跟随段煨,之后又跳槽到张绣手下担任首席谋士,稳如泰山。


总结:综上所述,本来李傕郭汜解散队伍回老家种田了,但贾诩的一番话惹出了之后的长安乱,战乱不断,百姓遭殃,关键贾诩自己安然无恙,笑看风云,可称三国最厉害的“搅屎棍”。


临石观海


三国期间搅屎棍我觉得算的上号的有四个,第一根,当之无愧汉昭烈帝刘备,一个卖草鞋的皇族,真能一统天下么?其实不然,从另一方面看,刘备有分裂华夏之罪,因为北方已经统一,他不折腾曹操绝对有能力提早一统,也不会为后面司马家乱华夏留下祸根。刘备有能力,但是他是真想匡扶汉室么?并不然的,献帝早就看透了,曹操也看透了。所以刘备为了一己私欲阻碍民族一统,妥妥的搅屎棍。第二根就是谥号乱武的三国第一毒士贾诩,贾诩的计谋真的是深得厚黑学真传,要么不出计谋,要么就是绝户计,详情请参照郭淮李傕这俩人,贾诩的计谋能让天下大乱,但是也同样能让天下大安,所以妥妥第二根搅屎棍。第三根搅屎棍估计演义党要喷我了,对,就是无敌的诸葛武侯,先普及一点,诸葛不是武侯,是武乡侯,别看一字之差,但是意思是十万八千里,还有诸葛能进武庙,并且力挺十哲之位,跟他的军事能力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品格,他忠君的品格被历代儒家,帝王所推崇,所以才能在十哲之列,诸葛有军事能力么?有的,有多大呢?其实真按军事能力排十哲,诸葛受之有愧,众所周知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诸葛没参与,赤壁之战,担任外交官角色,最后的夷陵之战就别提了,刘备被东吴打的连他妈都不认识他,所以刘备身前诸葛在军事才能上的表现连及格都做不到,那诸葛在干嘛?诸葛在治国,所以才有丞相之位,刘备前线打仗,诸葛就在后方偷发育,就是这么个安排,至于刘备死后,诸葛才真正开始掌握兵权,开始施展军事能力,可是答卷呢?就是南征北伐,南征孟获赢了,北伐呢?偶有小胜,但是无法做到把小胜累计到大胜,所以军事能力并不突出。不说军事能力,诸葛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不管蜀汉国情强行穷兵黩武,自己死了还安排一个接班人继续穷兵黩武,明知道自己是以卵击石还非要一意孤行,所以诸葛也是根搅屎棍,至于最后一根搅屎棍就是吕布了,给奶就是娘,典型的军阀体质


我有故事你有酒么y


看到这个问题,笔者忍不住想笑。这叫我想起了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叫做《三国时期的难兄难弟》。其实,三国时期的“搅屎棍”并不止一根,而是两根。

这两个人就是吕布和刘备。看到这两个人,相信大家对吕布被称为“搅屎棍”并不会觉得意外,可是,一贯号称仁义之君的刘备也被称为“搅屎棍”,可就令人大跌眼镜了。

不要急,听某慢慢道来!

轻狡反复”与“世之枭雄”

董卓之乱后,汉室分崩离析,各地的郡守、刺史纷纷割据,这些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自己的地盘,虽然表面上仍然以汉朝为正统,其实在各自的地盘内我行我素,就像俗话中所说的“有枪就是草头王”。在这些人中,有两个悲情人物,既无出身、也无地盘,虽拥有汉末军阀中最为强悍的武力,但是却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投奔各地的军阀,所以被世人留下了吕布“轻狡反复”、刘备“世之枭雄”的评语。

从严格地意义上讲,吕布和刘备称不上是军阀,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作为一个军阀,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一块地盘。

而这两位呢?吕布虽然因为诛杀董卓有功,被封为奉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温侯,可是却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在李傕、郭汜还攻长安战败后,只能率领数百骑逃走,从此踏上了四处流亡之路。

吕布一投袁术、二投张杨、三投袁绍、四投刘备,在夺取徐州后,又和袁术打得火热,基本上就是谁给钱粮就替谁卖命,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就抢劫,抢劫之后再投奔他人。

按理说,吕布毕竟是为汉朝立下过大功劳的人,很多军阀,包括袁氏兄弟都是对他抱有感激之情的。可是吕布一仗着有功,二仗着对袁氏兄弟有恩,三仗着自身的勇力,混迹于军阀之间,割据城池而不能守、受人恩惠而不能报,反复无常,唯利是视,其最终悲惨的结局是必然的。

刘备呢?还不如吕布!

刘备虽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已经没落到依靠织席贩履来养家糊口了。在黄巾起义时,刘备依靠资助拉起了一只队伍,在关羽、张飞全力地辅助下,立下了一些战功,被封为安喜县尉、高唐尉、高唐令、平原令、平原相,手下最多时不过几千人马,还大多数是饥民,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千人而已。这倒不是刘备不想招兵买马,关键是地盘太小,根本养不起太多的人马,所以在陶谦写信邀请他来协助抵抗曹操的时候,他便决然毅然地放弃了平原相来救陶谦。

陶谦也够意思,马上就送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丹阳在三国时期是出好兵的地方,曹操也在丹阳招过兵。刘备的原领导是青州刺史田楷,可是在陶谦给兵给粮的诱惑下,刘备马上就背叛了自己的老领导田楷。在曹操退兵后,刘备被陶谦安排到小沛,成为了客军,陶谦上表保举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屯军小沛,承担了徐州陶谦集团抵御北方曹操集团的重任,也就是陶谦出粮养着刘备这支军队,刘备负责替陶谦打仗卖命。

吕布和刘备的交集是在刘备接任徐州牧之后,两支具有雇佣军性质的军事集团合流了,这对于位于徐州北方的曹操集团和淮南的袁术集团而言可不是个好消息。为什么这么说?徐州处于四战之地,正好阻断了曹操南下和袁术北上的发展之路,而且这两支雇佣军具有汉末军队中最强的战斗力,现在他们是有钱有粮、有人口有地盘,如果不及早除掉,那还得了!在这个问题上,曹操和袁术虽没有商量过,却做出了一致的判断,那就是拆散这支战斗力极强的雇用军。缺口呢?是在吕布身上打开的。

要说吕布和刘备的私人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双方将领之间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不然关羽也不会知道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漂亮,三番两次地向曹操要。吕布和刘备不管谁做徐州之主,都清楚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徐州之主的易位并没有改变二者的互为依存的关系,可谓是难兄难弟,这在吕布辕门射戟和几次捉住刘备妻子都毫无损伤就可以看出。无论曹操和袁术如何挑拨,双方的关系都是不错的。

刘备与吕布的区别

可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吕布与刘备之间的关系。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僭号称帝,自称“仲家”,成为汉末第一个造反称帝的诸侯,同时聘吕布的女儿为儿媳。吕布在此时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抓住袁术的使者送到许都,表现出了一个汉朝臣子的基本素质。

袁术的称帝给了曹操一个南下征讨袁术的理由,曹操征讨袁术,徐州是必经之地,刘备和吕布作为汉臣,应该亲率兵马从行才是作为一个汉臣应尽的本分。吕布和刘备都明白,征讨袁术不过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手段而已,其真实的目的是想徐州、袁术一起拿下。明白归明白,关键是你还找不到理由来反对。吕布与刘备的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应该是在此时形成的,这也是刘备与吕布之间最大的不同,也是二人虽然都是四处流窜,四处投奔、不断反复,但后世对二人评价绝然不同的原因。

刘备虽然也是不断反复,可那都是为了生存,他的胸中时刻存有兴复汉室、建功立业的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刘备毫不糊涂。所以,在曹操以天子的名义下达征讨袁术的命令时,刘备是支持并且身体力行的,虽战败,但是尽到了一位汉臣的责任,也同时获得了曹操的重视,不然也不会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样的话来,虽被敌对方称为“世之枭雄”,但始终是以英雄的姿态伫立在三国时期。

吕布则不同,于建安三年又倒向了袁术。这次,袁术也不相信他了,偏要吕布送女儿来,说是做儿媳妇,其实就是人质。曹操亲自率军南下,经过一番厮杀后,吕布被俘,被绞死于白门楼。吕布之死,《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关于其死前的一些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吕布是不想死的,而且在被俘后毫无气节可言。

吕布的表现如下:

其一、恳请曹操把绑绳松一下。试想一下,一心求死的人难道还会在意绑绳是否紧吗?这有点像后世的洪承畴,在绝食的时候被人发现弹掉了落在身上的灰尘,判断出他根本不想死,才有了庄妃劝降一说。

其二、表示愿意为曹操率领骑兵,曹操率领步兵,那么平定天下不是问题。在此时还想着能够与曹操平起平坐,共掌兵权,以吕布的个性,掌兵权立功之后,肯定又要故态复萌,试想一下,曹操会让他活吗?

其三、向刘备求情。在此事上有两个版本,一是在见曹操之前,吕布求刘备说情,刘备微微点头表示帮忙;二是吕布当着曹操面向刘备求情。

对于此时的刘备而言,心里对吕布应该是又气又恨又可怜的,气的是吕布不听自己的劝说,一起起兵讨伐袁术,使自己独自讨伐袁术未能取胜,给了曹操起兵南下的机会;恨的是不仅不帮自己,反而又投向了袁术,给了曹操率兵南下的借口,以至于兵败被俘;可怜的是到了此时的境地,毫无气节可言,而且还大言不惭的向曹操要兵权,这不是自己找死吗?我要是向曹操求情,曹操会怎么看我?如果我求情,曹操同意了,确实如你所说,天下不足定,以你的个性,反叛是必然的,到那时,我刘备何以自处?(此时,相信曹操也没有自立的想法,刘备就更没有了。)想到这里,刘备对曹操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吕布瞪着刘备说:“大耳儿最叵信!”

刘备的反复是为了生存下去,其目的在于兴复汉室,虽有枭雄之名,却有英雄之实;吕布的反复却只是为了利益,毫无原则,因此其悲惨的下场是注定的。二人虽同为汉末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搅屎棍”,可是因为二人的志向不同,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万事之始


最大的搅屎棍就是刘备。

刘备本是出身低微,没有争夺天下的任何本钱的,就连起家的镇压黄巾都是忽悠的毛头小子张飞。所以说,刘备屡败屡战,最终逃到荆州被刘表当门神,守卫新野。

究其原因:

一,刘备没有家世

看看三国诸侯,谁不是底蕴深厚的?

袁术,袁绍,孙坚孙策,刘表,刘璋,公孙瓒,曹操,哪怕就是董卓,不是世家豪强就是高级官宦出身。

而吕布刘备马腾韩遂这样的草莽,最终大都很是悲催。

二,刘备无人吹捧

谁认识刘备嘛?

自然无人吹捧,士子官僚谁愿意投靠?

看看曹操,卫家出钱,曹家夏侯家出人,许褚李典乐进这些土豪依附,戏志才荀彧推荐一批人,郭嘉推荐一批人...

袁绍更是了不得。一个渤海太守就能当上诸侯盟主,行车骑将军,然后,一群人为他谋求冀州之地。

所以刘备哪怕领得徐州,也木用。徐州三大世家,陈硅陈登只是吹牛皮给刘备听,曹豹勾结吕布,赵昱死后家族躲得远远的。就连最低地位的糜竺,那也是在刘备丢了徐州之后才嫁妹妹投资的。

糜竺啊,你早干啥去了?

还不是因为甘夫人在嘛。结果吕布把甘夫人还给刘备,糜竺的投资成果严重缩水。

总而言之,刘备自北方跑到南方,就是不认输,实际还是不承认曹操比自己能干,能够统一国家,还百姓安宁。

赤壁之战后的刘备终于得到了名声,在诸葛亮忽悠下得到部分荆州世家的支持,膨胀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09年1月,刘备只有不到2万军队,依靠刘琦之名取得荆州南部四郡,又借得南郡,不到两年进入益州,再三年占领益州大部。

从一个依附江东,吃饭补给都需要周瑜赏赐的穷途潦倒军阀,发展到领二州控20万大军的三强,才不到4年!

说老实话,局势好到这样了,总该安分些稳定内部恢复经济人口,安定发展,才是硬道理,可惜刘备不是这么想的。

如果说,夺取汉中是防御需要,东征荆州则是为关羽报仇?

悲剧的夷陵战役:

笑话了,国贼曹操在北呢。蜀汉上升的势头因此折翼。

还不是自己做的。


四川達州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注意,楼主问的是最堪称“搅屎棍”的人施谁,这里的最,自然指的是一个,但是来回翻看了几回《三国演义》,发现其中大大小小的搅屎棍还真不少,堪称最的也是有一大把,所以二叔从这一大把当中,弄出来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估计但凡了解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两位棍神,到底是哪两个呢,且听二叔说叨说叨。

搅屎棍棍神一:奉先吕布

吕布这个人呢,在三国演义当中,那可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因为无论从战力,领兵还是人品方面,都是无可挑剔,首先我们看看他的出身。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若是按照如今地域划分的话,为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人。东汉末年的时候,拜入丁原麾下,后因为被唆使,将本为情同父子的丁原给杀死,后拜董卓为义父,后又被司徒王允巧用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二人,后将董卓刺死,然好日子没多久,又为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无路可走的他拜入袁绍帐下,但是袁绍这个人呢,小心思多,对吕布这个变数很大的人不放心,后吕布明依附张杨,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后来偷袭曹操,曾还拜入刘备帐下,后又反叛刘备,最终被曹操水淹下邳活捉砍了头,这货在《三国演义》当中,是个彻头彻尾的搅屎棍,扒拉着手指算一算,这货在《三国演义》当中,和谁也好过,和谁也打过,也坏过不少人的好事。

搅屎棍棍神之二:小诸葛马谡

详细的也不减少这货了,这货在蜀汉发家史上,处处有过他的踪迹,经常追随在诸葛亮的左右,平时很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一旦有所行动,他便知晓诸葛亮要干什么,所以诸葛亮觉的这货有才干,后来想一想,若换做二叔我,经常跟在诸葛亮身边的话,久而久之,估计也会一样能够预料到诸葛亮每次举动要干嘛,刘备曾在死前,告诉过诸葛亮,这货不能重用,但是跟着诸葛亮时间长了,诸葛亮有点舍不得,所以祸事来了。

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兴高采烈的准备北伐,带着马谡,让它盯着街亭,但是这货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自己还是比诸葛亮聪明,隧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让诸葛亮痛失北伐的机会,用大视角来看,这个搅屎棍很可能坏掉了汉室光复中原的计划,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


北派说书人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豹眼心中早就有答案,在以前很多问题回答中,不止一次提到搅屎棍这个词,看过豹眼问答的友友肯定会有印象。但是,如此直接地提出这个问题,豹眼看了,还是有些犹豫。搅,还是不搅,纠结中。。。

豹眼大体阅读了许多友友的回答,看到很多跟豹眼相似的看法,豹眼也就很坦然地来回答这个问题。

豹眼认为,三国时期的搅屎棍起码两个,这是够大的,小的不算。一是刘备,二是贾诩,再勉强一点,那就算上诸葛亮。至于曹操、孙权、袁绍之类,还算不上大。

做一个合格的搅屎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

第一,具备一定的能力,能把屎搅起来,火柴棒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把屎搅起来后,自己就跑了,那个臭摊子就不管了。

第三,具有连续性,不管走到哪都在搅,直到搅不动了为止。

先说刘备吧。

黄巾军起义一爆发,就沉不住气了。镇压起义,大小也算立了个功绩,朝廷也安排了安喜县尉的职务。按理说从编草鞋贩凉席的小商小贩,进入了公务员团队,安稳一下做做具体工作也是可以的。

但却一句话说不来,鞭打督邮,弃职不干了。折腾来、折腾去,混不下去,就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跟袁绍对战。还趁机挖人家公孙瓒的墙角,然后就想另抱更粗的大腿。接管了陶谦的徐州牧,就开始与吕布、袁术、曹操来回搅合。

借助曹操的势力除掉吕布、袁术之后,应该说老曹对待刘备不薄。又搞衣带诏想除掉曹操。

被曹操击败后,又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把袁绍坑苦了,就跑去找刘表。

在刘表那里又挖人家的墙角,引起刘表的疑忌。折腾完了,又去跟孙权搅合在一起,对抗曹操。之后,又跑到益州去,把人家刘璋的地盘侵占了。借荆州不还,与孙权又闹翻了脸。

硬生生把一个益州牧折腾成蜀汉皇帝,如果不是另一个搅屎棍诸葛亮给他擦腚,其结局比袁术好不到哪里去。

许多友友可能不认可,既然如此,那为何关羽、张飞、赵云、魏延会死心塌地的跟着混呢?

豹眼开始就说了,没点能力是做不了搅屎棍的。

再说贾诩吧。

本来董卓被杀后,汉室出现了一线匡复的希望。李傕、郭祀等亡命之徒,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贾诩却出了“第一毒计”,挑唆他们攻入长安,把王允杀死,把另一根搅屎棍吕布赶跑了。

之后,归顺了张绣,挑唆张绣投降曹操。但由于没有得到满意的封赏,又唆使张绣反叛曹操,把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杀死。理由似乎是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可是一个寡妇能得到老曹的喜欢,岂不是一段好姻缘呢?原因恐怕不在于此吧。

官渡之战前夕,贾诩又唆使张绣投靠了另一个搅屎棍曹操。致使袁绍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坐山观虎斗,岂不更好呢?

最后说一下诸葛亮吧,算不算友友们自己判断吧。

大一统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底线。谁制造分裂就是民族的罪人。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刘备可能就自生自灭了。尽管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设想,其实,在刘备攻占荆州、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并没有多么突出的贡献。

刘备取得荆、益纯粹是偶然。没有赤壁之战时那一场疫疾,孙刘联军绝不是曹操的对手;没有张松、法正吃里扒外,刘璋引狼入室,刘备想得到益州,那还费点事。恐怕攻不下益州,荆州就被孙权抢占了。

从刘备入主益州,称王、称帝,前后不足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诸葛亮掺和,蜀汉就此结束,中国可能很快就恢复大一统的局势。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了自己留下了名声,对于蜀汉、对于整个民族毫无意义可言。

特别是连续的北伐,已经把蜀汉的百姓折腾的死去活来。自己折腾还不算,还精心挑选了另一个搅屎棍姜维做接班人,并大肆替他吹捧做宣传。折腾到最后,就连刘禅小阿斗也没了兴致,不说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望着曹魏来整编,也基本差不多。

如果不信,那就请静下心来,看一下刘备、诸葛亮在成都,究竟做了啥有利于国家、民族、历史的事?不要说那些匡扶汉室、清除汉贼、一统天下、忠君爱民之类的心灵毒鸡汤。具体说哪一件事,能符合这些冠冕堂皇的目标。

有能力,做点啥事不好呢?为何一定要搅合呢?

木牛流马不错,把它传下来哦?就怕司马懿学会了对付蜀汉。这么好的东西,对人类没有任何贡献,具备再高的能力,就为了自己的名声吗?

以上,这仅仅是看待历史人物的一个角度,并不是全部。

说的是搅屎棍的事,就没必要去全面的评论他们。

从一定意义上说,从黄巾军起义开始前,参与到这场混战中的所有人,都是搅屎棍。只是能力大小不同,搅动的幅度不同罢啦。

如果有的友友,把豹眼也看作搅屎棍,豹眼深感荣幸。如果能称得上第一搅屎棍,那更是荣幸之至。


豹眼看历史


首先说明一点:“搅屎棍”作为中性词,不带任何褒贬色彩。他的功能是引发乱局,或者是动乱的发动机。

第二个问题:三国时期的从哪算起呢?

(黄巾军领袖张角)

如果从各地纷争、诸侯林立说起,黄巾军才是最大的源头。大家想想,哪家诸侯的兴起跟黄巾军无关?是他们打破了汉家的统治,从思想上搅乱了皇家体系,从军事上形成了多家势力,这些势力各自为战。搅乱了汉家江山,他就走了。他应该属于题主的答案。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起端)

如果按照“三国时期”的严格界定,三国雏形始自赤壁之战,三家鼎立形成,而真正的“三国”形成于220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结束于280年三家归晋。

如果从赤壁之战算起,搅屎棍的目标就比较明确了。

三家鼎立的局面形成,谁打破了三家鼎立局面?前有吕蒙,中有诸葛亮,后有司马昭、司马炎父子。

219年,吕蒙偷袭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221年刘备率军讨伐东吴,夷陵之战,双方实力均受到严重伤害,尤其蜀汉元气大伤。而诸葛亮在刘备之后,以北伐为业,六出祁山。263年开始,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先后发动灭蜀、灭吴的战争。280年,西晋建立。

(司马炎是三国的终结者)


履和斋


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是谁?我认为是刘备,他是阻扰曹操统一全国,造成所谓“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

在曹操代表朝廷统一北方的战斗中,他帮陶谦打曹操,帮国舅董承打曹操,帮袁绍打曹操,还阻止曹操收服吕布,让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平添了许多麻烦。《三国演义》中就有描写刘备好几次劝说袁绍、刘表什么的在曹操征战的时候出兵搞偷袭。

等曹操平定北方后,也就刘备死不投降,跑到荆州去劝说刘表,还是要继续打曹操,曹操率军南下,他得不到荆州,又跑去和孙权联合,目的当然是和曹操抵抗到底,坚定了孙权打曹操的信念,结果曹操最好的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也丢失了。

曹操被打跑了,孙权乐了,荆州归我矣,结果刘备又阻止了孙权统一南方的步伐,抢先拿下荆州,还美其名曰“借”。

等到曹操准备打益州,刘备又借口打曹操跑去益州,不但趁机夺了人家刘璋的基业,还在汉中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直接打出个汉中王来。

有了那么一点点实力,当然是继续打曹操,结果关羽打曹操打得正带劲,被孙权偷袭后方得手,打曹操失败,还损失了关羽,刘备气得不行,也催生了后来的东征孙权的战役。

好不容易等到曹操死了,曹丕辛辛苦苦的改朝换代,又是刘备跳出来,在汉献帝还没死的情况下,自己建立了一个汉朝,曹操打不了,继续打曹操的儿子,当然,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他被气死了,自己没打成,让诸葛亮去打。

总的看来,没有刘备,曹操没准就统一天下,尽早结束战乱时期了,就是因为有了他,到处乱窜,始终坚定不移的打曹操,让三国乱世延续了好多年,所以,三国最大的“搅屎棍”非刘备莫属。


孤寡老人讲历史


搅屎棍有两大的特点,一是够硬,否则一搅就断。二是够浑,有事没事都要胡搅蛮缠,把事情好的一团糟。同时具备这两点,才能称得上是搅屎棍。

由此判断,吕布当之无愧,此子乃三国第一搅屎棍!

很多人说刘备是最大的搅屎棍,此言差矣!刘备从北到南,一路逃亡,走到哪哪里乱,走到哪哪倒霉。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刘备并不是主动搅局,而是被动挨打的一方。他最初所追求的,不过是在乱世里生存下去,有一块立足之地。


正如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评论的那样,刘备之所以屡败屡战,坚韧不拔,一方面是有英雄气魄,更多也是求生存罢了!他不挣扎,就会被别人消灭。没办法才奋战不已。

而且刘备有个好处,除了对刘璋,他从来不谋害盟友。他投靠徐州,就老老实实帮着徐州牧陶谦守徐州。陶谦病死了,刘备才接管徐州。他投靠袁绍,看到袁绍难成大业,就主动离开。他投靠刘表,替刘表镇守新野七八年。在三国的乱世里,刘备还真就是个难得的正人君子。


赤壁大战以前,刘备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一次进攻。都是别人打他,他被动应对。他很少主动搅局,所以,他不是最大的搅屎棍。

话归正题,说说吕布。

吕布先投丁原,然后杀丁原而归董卓,又杀董卓。逃出长安以后,先投袁绍,又背弃袁绍。转过头来无端进攻曹操的兖州,失败以后投奔刘备。刘备好心收留,却不料引狼入室,被吕布袭击夺了徐州!吕布与袁术结好,又协助刘备打袁术。这才叫白眼狼,反复无常。




大家看看吕布,一个人就把好几方势力搅得七荤八素坐卧不宁。最终吕布也臭名昭著身死国灭。

真乃三国第一大搅屎棍也。

要说第二大,那就非孙权莫属了。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