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物质教育本身不是错,但过度物质易引发虚荣和攀比,影响孩子未来

​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位6岁的小女孩弹钢琴获奖,然后孩子的妈妈给女儿的奖励是价值约3000多块钱的某品牌儿童产品。评论区里的留言多种多样,有的人说小女孩真厉害,太争气了。有的人感慨人家太有钱了,还有人说,这样奖励孩子是不是有些过于奢侈了。

就这样,两位妈妈在评论区里不断的回复,杠起来,你回一句我回一句,似乎都在给自己说的话找论据,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当然其中也不乏赌气和战胜对方的心理。

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人家有钱,想要给孩子奖励什么是人家的事,这不是多管闲事嘛。

是不是多管闲事,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我们先不提这个。但看这位妈妈说的话,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物质教育本身不是错,但过度物质易引发虚荣和攀比,影响孩子未来

正常来讲,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的金钱观可能并没有成熟的树立,对于孩子来讲,3000多块似乎和30几块的物质奖励似乎并无什么区别。

但若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攀比心理。

我的衣服是XXX牌子的,你的衣服就是普通的

这让我想到了回到老家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爷爷奶奶家,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小男孩就和其他小伙伴说,我的衣服是XXX牌子的,你的衣服就是普通的,还是我的好看。

说完之后其他小伙伴的眼神都变了,这个小男孩趾高气昂的,想起来这个小男孩似乎就让我想到了视频里小女孩未来的样子。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每家家里的孩子数量大多是一到两个,家里一群家长对一个孩子好,倾尽所有的心思和物质。

孩子有一点点小进步就要奖励,今天奖励这个,明天奖励那个,孩子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不知在什么时候,攀比心、虚荣心开始在孩子的心里慢慢的滋长。

从这个方面来讲,家长对于孩子的物质教育真的就是错的吗?

物质教育本身没有错,还有很多好处

1、可以让孩子懂得想要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需要努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之中,有些东西可以唾手可得,不需要经历什么辛苦,这样珍惜和感恩在孩子的心里就不那么重要了。

物质教育本身不是错,但过度物质易引发虚荣和攀比,影响孩子未来

通过对孩子的物质教育,其实可以让孩子理解到,想要收获,需要自己努力才可以拥有。这样孩子可能会更加感恩,更加珍惜自己劳动换来的所得。

2、可以让孩子更有动力,更加努力

孩子还小,缺乏自制力,做事情时,来自自身的驱动力也比较少,这样就导致做什么事情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尤其是在学习上这种情况更明显。

这时家长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说好想法和规矩,就给了孩子一定的动力,这样孩子就可以获得因奖赏而出现的源动力,可以更好的克服惰性,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的达到目标。

3、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试想一下,任何一个人,在做事情取得进步时,若得到物质的满足,那么成就感可能就会翻倍,而且这样的物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更有效。

比如孩子在上学,家长每天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要好好学习,获得好成绩,不会有什么效果。但如果你提前和孩子说,如果你前进几名,或者成绩多少多少,会奖励你什么什么,这样对于孩子就更加有效。

而且物质奖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也就更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所以物质教育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在适度的范围内,其实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对孩子似乎就没什么好处了,反而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的物质奖励会造成的负面后果:

一、让孩子不懂得珍惜和节约

过于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样,不会很珍惜,会变的铺张浪费,变的大手大脚。

物质教育本身不是错,但过度物质易引发虚荣和攀比,影响孩子未来

随着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时,会变的挥霍无度,也会因在社会上受到挫折,没有那么多的不劳而获,心理上出现极大的落差感。但自己又忍不住追求物质,形成恶性循环。

二、让孩子沉溺于物质虚荣快乐中

荀子曾在《荣辱》里面写过: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这句话就很好的说明了过度的物质会带给人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在物质上事事有回应,很小的时候生活就非常奢侈,那么她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会沉溺于物质和金钱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即使长大,也变的更加虚荣,但精神上却非常贫乏。

三、孩子的虚荣心攀比心增强

几乎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过度的物质奖励还会让孩子养成喜欢讲条件的人,而且越来越虚荣。当然还会形成愈加强烈的攀比心,这对于孩子是很不利的。

可对于孩子来说,又不能完全的去要求那么小的她们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可又不能完全的用物质去填补孩子的内心。

这时家长的合理引导就非常重要,将精神教育和物质教育两者相结合,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孩子。

那么对于小孩子,家长要怎么对其进行合理的物质教育呢?

  • 应和自家家庭经济水平相契合

现在有很多家长,明明很了解自家家庭经济水平,比如很一般的经济,但对孩子的奖励,却偏偏奖励孩子出国旅游、买万八千的手机,身上要穿名牌衣服等等。

物质教育本身不是错,但过度物质易引发虚荣和攀比,影响孩子未来

其实这已经和家庭经济水平相脱离,这就会给孩传达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自己就该用这些贵的东西,觉得自家经济很好,变得大手大脚,还不体谅父母。

即使父母已经很辛苦,但他觉得这才是正常的,这样的心理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家长需要根据自家的经济水平对孩子进行奖励,经济水平差就不要强撑着去满足孩子。

  •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物品

有些家长觉得自家有钱,就该买贵的,什么贵给孩子买什么,这样才是对孩子更好的爱。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首先应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物品作为对孩子的奖励,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比如喜欢打网球,可以买网球拍等这样有针对性的奖赏。

但即使这样也最好不要太贵重,避免孩子变的虚荣,变的攀比。

适度的物质教育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辅助方法

  • 物质教育可以使用,不过度就好

适度的物质教育,可以让孩子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努力。

但家长在使用物质教育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无原则的使用物质教育满足孩子。

物质教育是实现精神教育的基础,但家长应该注意的是,不是简单粗暴的使用物质教育满足孩子就好,应要学会合理的利用物质教育,提升对孩子的精神教育,适度的使用物质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更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