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本刊記者 張弘 特約記者 範穎華

曲麻萊,黃河源頭第一縣,隸屬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該縣橫跨長江(通天河)、黃河兩大水系。萬里黃河,起於崑崙。黃河正源發源於曲麻萊縣麻多鄉約古宗列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2019年10月,《環境與生活》記者隨《天下黃河》環保紀錄片攝製組一行,用了6天時間千里溯源,爬冰臥雪,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用鏡頭記錄下了生活在黃河源頭的人們,聽他們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本刊記者張弘與曲麻萊縣當地幹部合影留念。

森林公安局局長多傑:“它們是主人,我們都是客”

10月18日清晨6點鐘,記者一行驅車從曲麻萊縣城出發,趕往黃河源頭麻多鄉約古宗列曲。天地間還是漆黑一片,偶爾看得見星星。沒有路,到處是積雪,車子艱難地在高原無人區顛簸前行,爬過一座座山丘,越過一道道河流……將近5000米的海拔,讓大家感覺呼吸越來越困難。走了大約兩個小時,天色漸亮,車窗外的景色開始清晰起來,只見遠處雪山連綿,茫茫荒原,天與地渾然一體,都是白色。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黃河源頭保護區內成為黃羊、藏野驢、狼等野生動物的家園,人到這裡反而是“客”。藏野驢

“快看前邊,藏羚羊!”車上的攝像師小白驚呼著。只見一隊藏羚羊正邊吃草邊悠閒地走著。

“動物還多著呢,野驢、狐狸、狼,都有的。”給我們開車的曲麻萊森林公安局的多傑局長輕鬆地笑著,“在這裡啊,它們是主人,我們都是客人……”還真是驗證了多傑局長的話,一路上,各種野生動物不時出現在車窗外,大家後來漸漸習以為常了。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黃河源頭保護區內成為黃羊、藏野驢、狼等野生動物的家園,人到這裡反而是“客”。-草原狼

“這地方這麼大,也沒有什麼路,那你們平常的工作怎麼做啊”?記者問多傑局長。“我們下一次鄉十天半個月是常事,路嘛,早走習慣了,給牧民做宣傳教育是有困難,他們大多不識字,我們就給他們打比方,你打一頭野驢,就要去坐多長時間的牢,打一頭藏羚羊,就要坐多長時間牢……”

多傑局長是藏族同胞,今年38歲,當過兵,在曲麻萊已經工作了20多年。說到曲麻萊,說到黃河源,這位康巴漢子非常動情:“我和我兒子說,你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到曲麻萊工作……”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黃河源頭保護區內成為黃羊、藏野驢、狼等野生動物的家園,人到這裡反而是“客”。-藏犛牛

經過幾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記者一行終於抵達位於麻多鄉約古宗列曲的黃河源頭。午後的陽光映著積雪還有些刺眼,打在寂靜的山谷上,彷彿給黃河源頭鍍上了一道金邊。四周安靜極了,遠處雪山綿延,站在黃河源頭,大家都很興奮和激動,一種神聖歸屬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黃河源,我們來了!”

黃河第一家:“守護黃河第一崗很光榮”

距離黃河源頭最近的一戶人家,離源頭只有兩三公里,他們就是“黃河源頭第一家”——管護員格求和加措一家。作為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縣為了保證黃河源頭的生態安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近年來以“生態立縣”為原則,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充分發揮黃河源頭生態管護員們的作用。這些生態管護員都是由過去黃河源頭沿線生活的農牧民組成——過去的農牧民成了今天黃河源頭的專職守護者。

格求和措加就是這樣的管護員。農牧民們經過專業培訓,上崗成為黃河源頭的生態管護員,每月有固定工資,縣裡還為管護員們配備了服裝、管護用品等裝備。隨著生態管護員生活條件的改善,經濟收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也更加高漲,在生態巡護、保護動物、清理白色垃圾、政策宣講等方面充分發揮了作用,成為黃河源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黃河源生態管護員措加(左一)、格求(左三)和家人共同守護“黃河第一哨”。

黃河源頭第一鄉麻多鄉的黨委書記羅松扎西介紹,管護員們每天都要騎馬或騎摩托車在職責地巡防,並要撰寫管護日誌,對黃河源頭管護區內發現的可能破壞生態的行為及時觀察、制止和上報。

黃河源頭第一家的求忠老奶奶今年72歲,在她有著十多位成員的大家庭中,32歲的大兒子格求和29歲的女婿措加,有幸成為黃河源頭的生態管護員,她感到十分自豪。她說,相比過去,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幸福。黃河源頭是我們的家,我們整個家庭都有責任守護她,“我呢,就幫著帶好孫子、孫女,讓孩子們安心幹好守護黃河的工作。”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生態管護員措加和他的孩子們

聽說記者一行到來,措加的妻子早早準備了酥油茶和好多食物,當天還特意穿上了鮮豔的藏袍,腰間掛著一個像銅鈴一樣的裝飾品,走起路來叮噹作響,煞是好聽。說起丈夫的工作,她的臉上現出笑容,“他的工作,我們全家人都高興……”措加在一旁聽著,也一直在笑,“我現在是一名生態管護員,是守護黃河的第一崗,感覺很光榮……”

大哥格求則換上了管護員的工作服,準備上崗巡視去了。他手裡拿著一本工作日記,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還畫有圖畫。他邊翻給我們看邊介紹:“這是我每次巡護的路線,這是我在路上遇到的藏羚羊,這是我遇到的野驢……”在哪兒遇到的,一共有多少隻,上面都標記得清清楚楚。

外面的雪又下大了,格求騎上馬,出發了,向著風雪中的黃河源頭挺進……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在冰天雪地中,生態管護員騎馬巡邏黃河源。

黃河源頭面積遼闊,自然條件也極其艱苦。在採訪中,《環境與生活》記者瞭解到,黃河源頭所在的曲麻萊縣麻多鄉沒有電力,很多現代生活設備用不了。甚至作為曲麻萊縣最偏遠的鄉鎮,整個麻多鄉政府都沒配備一輛汽車。但是,無論是管護員、牧民,還是鄉政府其他崗位上的每一個人,對待工作都極其認真負責。他們話不多,記者看到最多的,是掛在他們臉上的笑容。

扎陵湖和鄂陵湖:黃河的第一道生態防線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但在黃河源頭麻多鄉,記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從黃河正源的一汪泉眼,到約古宗列曲、扎曲和卡日曲等源頭三大支流,彙集成兩個相連的美麗湖泊:扎陵湖、鄂陵湖。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黃河上的第一座橋就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麻多鄉境內

攝製組一行在沼澤和泥濘中驅車將近3個小時,進入黃河源頭的茫茫溼地,沒有路。遠處的雪山在湖中倒映著湛藍色,波光粼粼的遼闊湖水水面出現在我們面前。

黃河流經九省市,幾千年生生不息滋潤了華夏文明。而高原上的源頭還只是涓涓細流,它們第一站在此凝聚成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鄂陵湖的古稱分別是:查靈湖和鄂靈湖,意思是白色的湖和藍色的湖。由於近年來曲麻萊縣黃河源頭生態保護工作的得力,兩個湖泊一片湛藍。雪山、湖水、藍天、白雲,水天一色,如同鑲嵌在雪域高原的兩顆璀璨的藍寶石。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在黃河源頭的荒野上隨處可看到這樣的杆子,這是供鷹棲息的,鷹以旱獺、野鼠為食,是當地生態鏈重要的一環。

據曲麻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韓建武現場介紹,沿著兩湖再往下游走,便是黃河流經的下一站: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從源頭的麻多鄉到這裡,一路都能看到生態管護員們的身影和足跡。幾百裡的管護路線,管護員的日常出行方式就是騎馬或騎摩托車,甚至步行。一路有美景,也有泥濘、沼澤。在這裡,生態管護員每天要做的不僅僅是隨手拾起沿途的垃圾,監測環境突發情況,還需要忍受見不到人影的寂寞和孤獨以及惡劣的自然條件。他們日復一日,默默奉獻,守護著母親河。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當地幹部介紹在黃河源頭進行生態保護的成功經驗

夜宿麻多鄉:半夜斷電如臥冰床

麻多鄉的“麻多”,是藏語“黃河源頭”之意。作為黃河源頭的第一鄉,麻多鄉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人。麻多鄉同時也是曲麻萊縣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鄉鎮。麻多鄉至今沒有通電網,平時所用的電力靠太陽能發電。作為過去僅靠牧業的貧困鄉鎮,麻多鄉雖然土地遼闊,管轄著黃河源頭廣袤的土地,但是鄉政府卻沒有一輛公車。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黃河源頭生態保護站

在鄉政府所在地,醫療、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十分落後和簡陋。條件最好、最“奢華”的建築卻是鄉政府附近的小學。即便如此,麻多鄉黨委書記羅松扎西和小學校長、老師們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們冬天的取暖問題。學校宿舍取暖必須用煤爐,但稍有不慎,又會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這是他們每年取暖季最擔心的。

雖然對這裡的艱苦,記者一行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現實情況還是大大超出我們想象。鄉政府在一座二層小樓裡,也是這裡僅次於小學的最好的建築,但斑駁脫落的牆皮,陳舊不堪的樓梯,四處漏風的窗子,書記、鄉長辦公室裡簡陋的桌椅,記者剛開始真不敢相信這是鄉政府所在地。在這裡,記者唯一感覺好一點的地方是鄉政府的小食堂,因為屋裡有一個大鐵爐子,大家經常聚在這裡,圍著爐子一邊烤火取暖,一邊商議著當天的工作。

這天,記者們經歷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由於條件簡陋,記者一行大部分人被分頭安排到附近的牧民家中住宿。《環境與生活》的女記者則被特殊照顧,單獨安排在一個像是招待所的安置點裡。鄉長指著二層的一個房間告訴女記者:“你這裡好,給鋪了電褥子的……”但記者到了房間裡,卻感覺和外面的溫度沒什麼區別,穿著羽絨服便直接鑽進被子裡。

可剛到夜裡11點多,停電了。記者頓時感覺整個人像是掉在冰窟窿裡,被子硬得像冰塊,四周伸手不見五指,更要命的是高原反應愈加強烈了,頭疼得要炸了。去掏手機,一拿出來,手機屏幕瞬間出現一層白霜。趕緊喝口水,杯裡都是小冰碴。

這一晚,記者感覺身體已經到了承受極限,不由得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心生敬佩:他們默默堅守在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守護著中國的生態屏障。

麻多小學升旗儀式:大雪中冉冉升起五星紅旗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記者也沒洗漱,胡亂吃了點東西,就趕往麻多小學。今天要和孩子們一起升國旗。天空這時下起大雪,雪花飛舞如撕棉扯絮一般,操場上霎時一片潔白。待到《義勇軍進行曲》響起,孩子們舉起手臂,向國旗敬禮。一張張稚氣卻嚴肅的面容,帶著有些口音的國歌聲,伴隨著雪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這一刻,記者一行被深深感染……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麻多鄉小學升旗儀式

回到教室,記者和孩子們討論有關黃河的話題: “你們知道黃河源頭在哪裡嗎?”

孩子們齊聲回答:“曲麻萊麻多鄉!”

“那你們知道黃河流向哪裡了嗎?”

“大海……”

“你們見過大海嗎?”

“見過,在電視上……在書上……”

“你們都會哪首有關黃河的詩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和攝製組的交流中,很多孩子面對鏡頭都背出了有關黃河的古詩。這裡很多藏族孩子的父母,都是牧民兼生態管護員。每到週五,管護員們會騎著摩托車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孩子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是黃河源頭的管護員,在守護著母親河,他們熱愛黃河源,熱愛家鄉。面對記者一行,他們笑得略顯羞澀,卻格外真誠。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麻多鄉小學的學生們

學校還在擴建,當地政府正在儘可能地把有限的資源優先用來改善學校的教育條件。小學的老師很少,也很年輕。由於條件艱苦,這裡每一位老師教的學生比內地多好幾倍,工作之艱辛可想而知,但他們仍在堅守。“和孩子們在一起,看到他們成長,很幸福。”一位老師如是說。

黃河源頭特殊黨課:學習總書記保護黃河生態的重要講話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一個月後的10月18日,在曲麻萊縣麻多鄉簡陋的辦公室裡,一堂具有特殊意義的黨課正在這裡舉辦。在曲麻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韓建武的召集主持下,麻多鄉全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講話。

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走進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

曲麻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韓建武在麻多鄉主持召開黨課

韓建武表示,在黃河源頭第一鄉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這是對我們源頭上游的重要囑託。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黃河寧,天下平。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這對我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源頭責任重大,黃河源頭第一鄉的每一名黨員幹部要珍惜歷史機遇,將黃河源頭保護好,不辜負總書記的囑託。”

在黨課之後的採訪中,韓建武對記者說:“作為黃河源頭第一縣,我們感覺責任重大。曲麻萊縣一直把生態建設、生態保護放在工作首位。目前,生態治理正在有序推進。過去曲麻萊的廢棄礦山較多,歷史欠賬較大,因此生態治理難度和壓力也比較大。幸運的是,目前已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國家能源集團等多方的支持,希望各界今後能繼續關注、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一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希望,守護好黃河源頭水,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本欄目責編/季江雲 [email protected]

網編:崔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