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懷集:清純樸素的橋頭貴兒戲,“貴兒”之說有二,你知道多少?

懷集:清純樸素的橋頭貴兒戲,“貴兒”之說有二,你知道多少?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素有“一江兩河二十一水”之說

一江指的是綏江,屬北江支流,自縣城東南而遠流珠江入南海;兩河指中洲河和鳳崗河;二十一水是指馬寧水等一二級支流的二十一條河流。

懷集縣地處北江支流綏江上游,東接陽山、廣寧、南連德慶,西界封開和廣西賀州,北鄰連山與連南。

四圍環山,域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多座,北部佔53座,坐落在縣域東北角的大稠頂,海拔1626米,為肇慶市內最高峰。

縣境內林木種類繁多,林地面積400萬畝,活林木蓄積量為1020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的主要林區,肇慶市縣域最大的縣,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懷集縣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縣份,有瑤族、壯族。

境內交際語言分別有粵語、標語(當地稱“豹話、標話”)和壯語.

粵語是縣內人民主要交流工具, 習慣上分為上坊話、下坊話兩大系,瑤語已基本漢化。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標語因地域不同,在語言、語調、詞彙上可分為詩洞、永固、橋頭、大崗4個語支,屬於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一種獨立的少數民族語言。

壯語集中在縣境北部與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交界的下帥鄉和毗鄰的中洲鎮少數村莊,祖先來自廣東連山和廣西賀縣,語言屬廣西壯族語系。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懷集縣橋頭鎮自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起,民間每逢春節,各村寨均組織舞獅、舞馬、舞龜鹿鶴、舞壽星公、舞麒麟和演唱採茶歌等活動來慶新春,當地俗稱“舞春色”“耍年宵”,亦稱“貴兒”。

後來,根據舞馬曲和採茶調逐漸演變為貴兒戲,為中國300多個地方劇種之一,是懷集縣民間歌舞和說唱音樂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小劇種,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卷》。

《貴兒戲志》介紹了“貴兒”名字緣由的兩種說法:

一說表演者新年之際光臨,屬貴客臨門,所演之戲為貴兒戲;二說“貴兒”即“龜兒”,因舞龜而起。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貴兒戲劇目最早有《武吉買柴》、《阿爛賣豬》,後又有《山伯英臺》、《五虎平西》及《橫紋柴》、《乞兒與狀元》等。

還有移植或創作的現代戲《白毛女》、《紅梅迎春》、《山村血淚》等,演出時均無場次之分。

演員用當地土語演唱,道白、韻白和詩白則用粵語。

貴兒戲顯著特點是演出時不拘場所,無需另搭舞臺,在空地上橫掛布幕,擺上一張桌子或幾條板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便可凳場表演。

以鑼鼓鈸和嗩吶伴奏,以出場、入場、間唱、間白、白欖、探路、武打等不同的鑼鼓點而別具特色。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與傳統大劇如京劇、粵劇不同,只有生、旦和醜(當地稱“雜腳”)三個行當, 生中又分文、武生,旦中分正、老旦,醜中分男、女丑。

早期男角一式素色長衫,古式禮帽,女角一式清代長袍,後來才按劇目表現的朝代配置服飾,大體與粵劇戲裝相似。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在粵西北的懷集縣,石山林立,巖洞遍佈,風光秀美,民俗奇異,也誕生了列為全國的珍稀劇種的貴兒戲,從民間說唱形式演變成戲劇,名字似乎與地名沒有半點相干,卻被峰林石谷裡的平民百姓視若珍寶。

每到賀年過節,鄉民們擦淨手腳,把一橫二豎的“橫彩”權當布幕在空曠地掛起,一張八仙桌、兩把椅子往“橫彩”前安放停當,開場的鑼鼓一響,“看貴兒嘍!”

周圍民眾聽到鑼鼓喧鬧,便聚攏過來,個個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

怀集:清纯朴素的桥头贵儿戏,“贵儿”之说有二,你知道多少?

多年來,“貴兒”的可貴之處在於,遠離大都市而堅守著“田園守望者”的清純樸素,不被潮流文化浸染而變得豔麗絕倫。

在全國的所有戲曲劇種中,只有貴兒戲的表演和伴奏等區別於其他劇種,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研究民間戲曲的形成發展極具參考價值。

1996年,貴兒戲發源地橋頭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貴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