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金風秋送爽,縈縈果飄香。又是一年收穫的季節,田間園內的物產羅列於市,或以形色,或以氣味,撩撥著城鄉百姓的心神。這其中最醒目的恐怕就是各個品種的蘋果,不僅因其紅豔豔、黃澄澄一圓碩果,與平安諧音借趣,擎在手中賞心悅目;還因其營養豐富,咬在口中甜脆怡人,而深受人們喜歡。然而在今朝再平常不過的蘋果,走入吉林人生活的歷史並不太長,其進程也隱隱透著波折。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蘋果在清代的吉林城屬於稀罕之物

日本滿史會所著《滿洲開發四十年史》在提及東北的水果起源時,非常中肯地說:滿洲的果樹種類不多,產量也不可觀。在清代,由於吉林地區農業技術整體落後於關內,果樹的栽培更是乏善可陳。在當時想吃到新鮮的水果,特別是地產西瓜、香瓜之外的水果,大多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實現:

一是季節性的山果採集。採集山中野果在吉林地區歷史悠久,種類也比較多。清代文獻中記載了一些長白山區堪稱特產的山果品種,如樹莓(拕盤,《吉林外紀》)、烏立、歐李子、烏拉柰(柰,音nài,還不算是現代意義上的蘋果)、葡萄、草莓(滿語伊勒哈穆克)、紅草果(滿語英莪)、山梨、紅姑娘等(《吉林通志》)。清代吉林地區無論是向北京皇室上交貢品,還是城內官民品嚐食用,大多是此類野果。

第二個途徑是由關內或遼寧地區輾轉輸入到吉林城。在清代這種輸入只能依靠陸路運輸,陸運時耗長,鮮果損耗較大(入冬後運輸凍果除外),無形中促成了鮮果的高價。即便這樣,城內的鬧市街區也有不少專門販賣水果的商販攤店,如在老城西大街上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果木市”(《吉林舊影》),北大街南口西側江岸也因季節性瓜果批發集市而留下了果市衚衕的地名。

上述情況在晚清發生了一些變化,據《永吉縣誌》記載,光緒初年,吉林才出現了果樹的栽植,不過早期的栽植並不成規模,更談不上體系,只是在一些農家房前屋後零星栽植李子樹、杏樹,品種大多從遼寧引進。蘋果也正式出現在地方史籍之中——修於1891年,成書於1900年的《吉林通志》有“蘋果,花粉紅色,果紅碧相間……沙果,似蘋果而小”等記載,但這些關於蘋果的記載都是轉引自《盛京通志》,似乎表明在吉林可以見到蘋果,可蘋果並不產在吉林。由於水果保鮮問題、運輸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即便晚清時,現代意義上的蘋果已經在山東出現,可在吉林地區它仍屬稀罕之物。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1933年吉林西大街果木市,取自《吉林舊影》

民國時期在吉林可以吃到地產蘋果

1927年,民國政府的吉林省農事試驗場在永吉縣建造果園,栽植李子、桃、杏、櫻桃、蘋果、梨、葡萄、山裡紅共4300株,其中蘋果100株(新中國版《永吉縣誌》)這是蘋果樹在吉林大地繁育的開始,自此,吉林地區百姓的食譜中,開始出現了地產的蘋果。然而有了地產蘋果並不等於市場普及——由於氣候水土、植株品種、培育技術等因素,蘋果栽植在吉林地區發展得非常緩慢,無獨吉林地區,放眼民國以來的東北,蘋果的栽植水平都還是比較落後的。

中國土生蘋果屬植物在古代又稱“柰”或“林檎”,據說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其鮮果果實小、皮薄、味甜,但不耐儲存,容易破損,且產量低,導致價格昂貴。清代同光年間,美國長老會傳教士把西方優良蘋果品種引種煙臺,逐漸淘汰了原有的土生蘋果。鑑於南滿、遼東半島一帶適合於蘋果的栽培,滿鐵在1913年開創熊嶽農事試驗場以來,在品種實驗方面,經過努力,結果成功地試驗出多種優良品種,並對蘋果、葡萄、梨、杏等果樹設置了獎勵品種,其中蘋果的獎勵品種有:國光、紅玉、紅魁、黃元帥、祥玉等

。(《滿洲開發四十年史》)吉林省農事試驗場在永吉縣引種的100株蘋果樹,就應當是在熊嶽新培育出的蘋果品種。

1942年以後,吉林周邊鄉鎮的一部分地主、官吏開始建設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果園,種植水果,其中蘋果類為黃太平、大秋等品種(新中國版《永吉縣誌》)。黃太平、大秋等都屬於北方小蘋果品種,即老百姓口中所說的海棠果。這種果樹比遼寧引進的蘋果品種更適宜吉林地區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結出的果實雖然個頭不大,但汁多味美、果香濃郁,且管護相對簡單,每年產量有一定保證,因而逐漸被各果園接受和認可。

民國時,雖然鐵路運輸可以縮短運輸週期,讓那些外地產的個頭更大的蘋果輸入到吉林,但由於本地產的小蘋果品質優異,且可實現應季鮮食,故而在吉林百姓中反倒更受歡迎。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吉林市果農自產的蘋果

新中國吉林地區蘋果消費的新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吉林城周邊陸續建立起一些果樹農場和農業合作社,原有的私人果園也逐漸歸併其中。如永吉縣的岔路河、大綏河、江密峰的小川、口前的雙頂子等果園(新中國版《永吉縣誌》),以及市區沙河子的曉光和春光、歡喜等地,都有面積不小的蘋果栽植。當時種植的蘋果品種仍以各種北方小蘋果為主。

1957年開始,吉林地區的蘋果栽植推廣掀起了一個新高潮。以永吉縣為例,縣果樹廠育苗86萬株,嫁接52.8萬株,出成苗32.5萬株,其中花紅、黃太平均超過10萬株,大秋、青太平、90號等品種育苗數量也很可觀。而後縣域內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都興辦了集體果園,到1959年時,年產各類水果1000噸。

蘋果品種改良也隨之有了長足發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123的培育成功!123是公主嶺123的簡稱,也叫吉紅,正式名稱叫做金紅蘋果。它是由吉林農業科學研究所以金冠和紅太平兩種蘋果為母本培育的雜交品種。這種蘋果

果實渾圓,果皮黃紅交映,味酸甜,香濃多汁,營養豐富123豐產性強,抗寒力較強,特別是它結果早,曾一度北果南運,填補南方的蘋果上市真空,使得吉林產的蘋果竟然實現了外銷!以123為基礎,吉林地區還繁育了一些衍生品種,如舒蘭的吉舒鎮,就有叫做“吉早紅”的123新品種(《船營區志》)。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然而文革的爆發,使吉林地區的水果發展遭受了巨大的衝擊。在“以糧為綱”的錯路指引下,“忽視多種經營,集體經營的果樹,管理不善,有的幾年沒有收益,個人果樹超過規定數量有的收歸集體,有的砍掉”(新中國版《永吉縣誌》)。直到1978年以後,果樹栽植才又恢復了正常發展的態勢。1983年以後,一些規模偏小的集體果園承包給個人經營,吉林地區的果樹栽植和品種更新迎來了發展的新階段。這一時期,主要種植的蘋果品種有:黃太平、青太平、花紅、90號、大秋、金紅(123)、秋紅、K9、88、東光、錦紅、紅鈴果等。

解放後,吉林市先後在四川街等處修建了具有一定貯藏功能的果窖,外地產的優質蘋果品種通過便捷的公路、鐵路運輸進入吉林市場。記憶中八十年代初,國營副食就有黃元帥、香蕉蘋果售賣。許多企事業單位入冬前分發的職工福利就包括成筐蘋果(如產自遼寧,青綠的國光蘋果)。隨著市場化腳步加快,市場上的外地蘋果數量和種類逐漸增多,在香蕉蘋果之後,甜脆的富士蘋果和色彩豔麗的蛇果也在八、九十年代陸續登場。

在外進水果品質、品種日新月異的同時,吉林地區地產蘋果的發展卻不容樂觀。其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吉林市以“紅果工程”為政治任務,盲目推廣磐石大旺山楂的種植,因南方和遼寧的山楂上市早且品質好,造成本地山楂滯銷,農民苦不堪言(《船營區志》)的慘痛教訓並未引起蘋果栽植戶的警醒。進入九十年代後,在外運水果的衝擊,本地蘋果產銷逐漸不復往日的風光,只有一些苦心鑽研種植技術和品種升級的果農還在苦苦堅守。

然而不管果供應在本地、外地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吉林地區的蘋果消費卻日趨大眾化,解放前的稀罕物終於成為平常物。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蘋果的吃法

蘋果最常見的使用方法是鮮食,然而這並非蘋果的唯一食用方式。在漫長曆史中,國人創造出許多蘋果的吃法,讓這種水果更深地介入了我們的生活。

鮮食外最簡單的方法是把蘋果製成果乾。早在晉代《廣志》中就提到:“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幹為脯,數十百斛為蓄積,謂之頻婆糧”。吉林地區古來就有製作果乾的傳統,特別是吉林產的各種小蘋果,利用秋季乾爽晴燥的天氣,切片晾曬,不加任何添加劑製成果乾,入冬後無論是直接嚼食,還是熱水沖泡服用,甚至是入屜蒸食,果香不散,別具風味。

作為重要的食品原材料,以吉林地產小蘋果製成的罐頭、果酒,也風靡一時。其中1975年在永吉縣大綏河果樹場相繼建成的罐頭廠、果酒車間,其產品暢銷省內各地區,遠銷北京、內蒙、四川、黑龍江等13個省、市、自治區(新中國版《永吉縣誌》)。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在普通百姓的居家生活中,蘋果還被當作一種熱菜的原料。將蘋果去皮、除籽,切成小塊,掛糊入熱油中炸熟,投入熬好的糖漿中顛勺翻炒,就是大名鼎鼎的甜菜——拔絲蘋果。

在我的記憶中:國光蘋果常會被在冬天和梨和柿子一起凍成黑褐色,然後在水中“”過來食用,以減輕酸酸的口感;上世紀八十年代,吉林市四川街果窖生產過物美價廉的蘋果醬,這種風味獨特的果醬配以麵包,成為我對西餐的最初體驗;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那種產自北京的蜜餞果脯都是饋贈親人的重要手信;張裕出產的那種以蘋果為原料的大香檳酒,也是學生階段聚餐時最有格調的酒飲料;特別是一些聰明的小販在冬季會把海棠加入糖葫蘆中,讓那長長的一串兒豔麗的色彩在冬日裡顯現出別樣的氣場……

從稀罕物到大眾水果——吉林地區蘋果的那些往事

123蘋果,個頭比前些年大了很多

在不久前逛早市時,偶然發現一處售賣地產蘋果的地攤,攤位裡用土籃裝滿了新鮮的蘋果,我恍惚認得123和雞心果,只是這水果比記憶裡要更大些。商販說他自己就是果農,蘋果都是自己培育的新品種,並信誓旦旦地說他之所以敢在一眾外來水果攤床中售賣本地水果,源自他對水果品質產生的自信:“看看這個頭,你嚐嚐這口感,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這年月,沒這點把握,不用說和進口的嘎啦蘋果比,就是煙臺老富士,你怎麼和人家競爭?”邊說邊塞過來一個讓我嚐嚐,我不管不顧地咬了一口,濃郁的果香拉扯著甘甜的果汁,瞬間噴湧於口腔——還別說,真的很甜!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