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安徽銅陵摧毀特大網絡詐騙犯罪集團 8000多名店主夢碎“網紅店”

付費推廣宣傳,提升店鋪人氣,是網店“吸粉”的一種營銷方式。但是,這背後可能是不法分子挖的坑,通過高額盈利、高額返現等誘餌,騙取網店店主線上“合作”。

《法制日報》記者從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獲悉,一個以福建人陳某冰等人為首的特大網絡詐騙犯罪集團近日被銅陵義安警方成功摧毀。歷經16個月的艱苦偵查後,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76人,涉案金額4000多萬元,受害者8000多人遍佈全國32個省市。

花數萬元推廣打了水漂

2018年4月4日,銅陵市公安局義安分局刑偵大隊接到轄區居民周某報警稱,在網上開店被人騙了。

民警詢問得知,周某是一名網店店主。2018年3月,一名暱稱為“A-服裝供銷網”的陌生人通過微信加其為好友,自稱所在公司專門為網店提供服裝類貨源,並配備有專門的運營導師幫助店鋪進行推廣和營銷,可以快速提升店鋪點擊量和訂單量。

在對方的推薦下,周某先後在該平臺上充值了近4萬元。可是一個月過去了,自己店鋪的人氣和銷量始終沒有任何變化,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受騙後,周某趕緊向公安機關報案。

經過網上查詢,民警發現中國服裝供銷網多次涉嫌詐騙。民警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組織分工明確、作案手段專業、具有一定規模的犯罪團伙。

隨著調查的深入,民警確認暱稱“A-服裝供銷網”的真實身份為福建省寧德市人曾某,並很快將其抓獲。

“曾某以前曾在福州做過電商,參加過阿里巴巴的培訓,對開設網店的流程比較熟悉,加入‘中國服裝供銷網’後很快成為太姥山分部的業務骨幹。”義安分局網安大隊民警夏名揚說,曾某作案時間不長,但已經騙了不少錢。

公司群內發佈自首公告

鑑於案情重大,銅陵市公安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牽頭成立專案組,抽調精幹力量,明確以打團夥、斷鏈條為重點,全力開展專案偵查工作。

歷經兩個多月的深入偵查,專案組民警基本查清該詐騙團伙的組織結構、詐騙手段和資金流向,掌握了犯罪團伙的作案規律和特點、主要犯罪成員和部分犯罪事實等。“該網絡科技公司除在廈門設立總部外,還在福建省寧德、莆田等地市設有8個分部,共計員工上百人。除了利用‘中國服裝供銷網’平臺外,該公司還開發了一款名為‘推樂’的App,也採取同樣的方法進行詐騙。”義安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劉暾說。

考慮到犯罪團伙人員數量眾多且分佈在不同城市,專案組決定從寧德市太姥山分部入手,逐步搗毀整個犯罪團伙。2018年7月5日上午,銅陵警方在太姥山鎮一傢俱廠,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扣押作案電腦22臺、手機15部,同時查獲大量紙質資料。

警方準備對其他7個分部實施抓捕時,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陳某冰迅速將員工分散,給抓捕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在福建警方的幫助下,我們發了一份督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公告,張貼在該公司各分部大門口,並通過被抓的部分嫌疑人手機在該公司微信群中轉發。”義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王強告訴記者,“公告發出了,效果很好,很多嫌疑人坐著高鐵到銅陵投案自首。”

多種騙局迷惑網店店主

警方調查發現,2014年9月30日,犯罪嫌疑人陳某冰等8人成立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陳某冰任公司法人代表,林某、朱某榮任副總。公司開辦了“中國服裝供銷網”和“推樂”App兩個網絡平臺,旗下有8個分部,招聘業務員在網上進行詐騙。

據陳某冰等人交代,他和林某、朱某曾經辦過一家正規的服裝供銷網,後來因為資金和技術問題倒閉了。由於對網上服裝供銷這一塊比較熟,3人知道好的貨源難找以及網店不好推廣,於是商量通過虛假提供服裝類貨源和虛假推廣營銷的辦法來騙錢。具體操作是,由公司總部提供聊天賬號給各分部,再由分部業務員與網店店主聊天,誘騙店主通過加盟代銷商、協運營、供應商、投放廣告位等方式交錢。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關於“中國服裝供銷網”的爆料不少。有網友稱,付費給該平臺代運營,並約定了在運營期內的盈利收益,但是到期後沒有達到盈利預期,要求公司退款,公司搪塞不退。還有網友稱,自己付費與公司協同運營淘寶店鋪,網店負責賣,公司負責下單。但是公司不僅發貨慢,還存在虛假髮貨的情況,承諾滿單返現也是假的。

“推樂”App則自稱是“創意電商社區”,可以幫助賣家在手機上快速方便開店經營,多渠道推廣,給店鋪帶來更多流量和交易。但在App評論區,其是“騙人軟件”等負面評價不少。

“這家公司業務員經常在朋友圈發佈公司合法註冊的圖片以及自己的上班地點,具有很強的迷惑性,不少受害店主認為業務員敢公開自己的上班地點,應該不會騙人。”刑警支隊六大隊民警吳國興說,但其實這家公司兩手空空,無法向受害人提供貨源,更無法與任何廠家簽訂供銷合同和提供供貨渠道。

目前,7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移送起訴。記者搜索“中國服裝供銷網”已經查詢不到該網站,但是手機應用商城裡,“推樂”App仍可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