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儂樂融網


農村撂荒、閒置的土地比較多,年輕人不是上學不回來便是進城務工,剩下的中老年人進城跟著子女不是看孩子便是招呼家務,再剩下的是老年人守著二畝三分地,不懂科學種田,這二畝三分地也沒有什麼收入,只是解決了吃糧問題。這是其一。國家每年都在改造很多畝中低產田,國家投了資,有些地方卻是一個擺設,比如水利設施就是典型的“擺設”。使改造後的中低產田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這是其二。一家一戶的面積小,不利於機械化作業,帶來的生產成本告,對農資又不能實行集中採購,這給農資經銷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每家的種植成本從一開始播種到最後的收割成本居高不下,年輕人說,算了別種了,耽誤時間,還不如我在外面幹兩天活。這是其三。……,這是其……。總之原因非常多。所以沒有人真真正正的把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用戶4206730202581


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並沒有得到充分落實

按照慣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工作的文件,這相當於中央的表態,國家最關注最重視的依舊是三農工作,誰想說國家層面不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似乎說不過去。然而實際情況是文件發了,各級領導重視的仍舊是房地產、各種工業園區、城市建設等等工作,因為這些產業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保障。


三農工作不僅不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不容易出政績,三農對任期只有三五年的領導來說,是無法也不願重視的。大多都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口頭上文件上很重視而已。在很多地方,農業甚至還不如旅遊業、第三產業受重視。就這樣一個無人重視的問題,誰願多做多談?更遑論辛苦碼字,碼了誰看?

各級政府對三農投入多年沒有增加,對農業農村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

最近國家出臺的鄉村振興規劃和方案炒得很火,各級政府也不斷髮文佈署,可是你認真研究一下各種方案就會發現,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些規劃和方案都沒有投入的預算和籌資辦法,沒有真金白銀,方案做的再好、喊得再響最後也只是口號。有的方案提出了引資計劃目標,寄希望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三農,這也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哪個傻子還會在這種三農發展最艱難的時候投入資金呢?你看看各級大大小小的農業科研機構和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哪一個不是處於保機構運轉的狀態,誰有多少餘錢來做實做好三農工作?更不用說企業進入三農領域需要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所以對三農有研究、感興趣,真正準備投資三農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



越是貧困的農村,打工經濟越發達,農民都脫離了三農,你還指望誰愛三農

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等等這些詞都不陌生吧,這些詞都是描述當前的農村生產生活現狀而專用的。因為農業生產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做一天工可抵五天農業生產收入,誰還願困在土地上。剩下一些老人在家務農,只能做得了多少做多少,何況還要照顧留在身邊讀書的孫子孫女,可以說農業生產是無奈地繼續著。幾千年來最執著的農村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短期內你就不要指望三農能再創輝煌了,所以沒人關注你的三農問答一點也不奇怪。

在家務農的老人和留守兒童用的基本是廉價的數字機,上不了網看不了頭條;城裡務工的關注點已不是三農,而是工價和各種用工信息;城裡人更是極少有關注三農問題的人;所以你辛苦寫出的三農問題問答倒底給誰看?大家心裡都沒底,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什麼。

如果有人想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勢必自己就要能夠熟練掌握有關三農方面的知識,老實說,這應該是一個費力費神的事情,所以能避開三農問題就是一些答友的選擇了。

1、三農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談到三農,就必須談到物理、化學、經濟等方面的東西,它們是相互聯繫的,所以三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2、三農問題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實踐出真理,三農尤其如此。一些專家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僅僅紙上談兵,結果誤國誤民。所以三農問題必須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3、三農問題還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中央連續多年都是以一號大文出臺了有關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和補貼,你要想很好的解答三農問題,就不得不熟悉國家的有關政策,不能有違背政策亂解答的問題。這個度的把握還是很有難度的喲。

4、三農問題也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如果你不是一個農村人,如果你壓根就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那你肯定也不會掌握多少三農方面的各種管理和栽培技術的。你都不懂技術,又怎樣能較好的完成相關的答題呢?

①取消農業,一元制,只有農業工人。

②國有大公司經營,薪資限高積累財富,抗風險,再投入,提質增效,國家對失業失能弱勢給與幫扶資助。

③大國有公司,大投入,一夜實現機械化。

④機械化全國統產統購統調統修統用,高效共享。

⑤農宅農地產權置換,(遷入統建新房,抵扣換成養老金,剩餘入股。)培養大批的農技工人。



⑥去壁壘,農田劃出紅線,城鄉一體,一切放開,自由選擇,教育就醫同步,就業來去(進城務工,出城做農業工人)完全任由,房產自由買賣。一切一元化,縮小工農城鄉發達與貧困地區的差別。減少兩極分化。

⑦國家投入一些建大農業,世界一流農業,從種子小仔開始全程提質增效,讓農業大學不是擺設,聯動助力。

⑧研產購農業機械。

⑨農業是基礎,是解決生存吃飯問題。過去農業功不可沒,農民有功,是功臣,國家重農始至不渝,堅持不懈。雖是農業工人了,更應加力助推,協調推進。

10,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活。人人皆知。一元化重農必會將農業儘快推高到世界一流的產業。


水果網紅


這是因為現在的三農問題是沒有問到農民的焦點問題上,有的都是一些空虛的、不切實際的構思和假設中,真正的問題核心都沒有被說出來。

還有的是老年人在種地,有的問題是很能得心應手的回答,可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不願意花費這門心思跟你閒扯,還有的老人文化水平有限,心裡想到怎麼說,可是不知怎樣組織文字來說明。現在的三農領域創作者,都是年輕人在操作,可是對於實際的真實的情況和耕種,他們缺少經驗,有的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這就是三農問題得不到關注的事實。


平靜珍惜


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不談理論,說點實事吧。我弟弟5口人種5畝地,一共四塊。最大一塊2.8畝是上等地,在河邊:種糧為主,小麥玉米大豆種啥收啥,產量很高。

西鄰現栽了樹,大河多年前乾涸了,灌渠破壞。現在澆水一次電費接近200元,西家的樹也長大了,沒辦法,只好棄耕。另一塊星坡地,不能澆水,靠天收,這些年種子化肥機械費用年年長,不划算,這一畝半地也不種了。還有兩小塊幾分的種點華生菜什麼,收多少算多少。

以上是我弟弟的情況!

三農確實存在問題,觀念不同,一家一戶,有的種糧,有的栽樹。流轉出去的有的跑路了,小塊土地有荒蕪的,有的載幾棵樹,經常不管理,草很深,冬天不小心一把火樹也燒死了。

我家地處丘陵,年輕人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帶小孩種著地。有一個南張莊村,二百多口人,前年親戚說,全村只剩13口,全是老弱,你說地咋種。

現在糧食不值錢,種糧付出又太大:影響了農民種地積極性。年青人因結婚大多債臺高築,打工成了唯一選擇。

我說了這麼多,可能一偏帶全,希望大多農村不是這樣。如果都這樣,糧食怎麼會年年大豐收,屢創新高:

願中國農業大發展。


孫自欽


三農問題暫不評論。看了有的條友說生活不像以前,這個觀點我不贊同。簡單的把我經歷的事和網友說說吧。我生在農村,工農商學兵,都經歷過,七十年代,在農村勞動,早戰,晌戰,加晚戰,一天十三四個小時。夏收,秋收,先交公糧。年剛過,大部分農民都和生產隊借糧食。改革開放以來沒有這種情況吧!

那時穿的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吃的,早上稀粥鹹菜,中午,玉米饃饃,放菜湯,晚上鹹菜稀粥。夜間不閒著。吃水果那是奢望,吃肉過年一次,很少,現在水果天天吃,魚肉每禮拜也吃兩三次吧!

現在農村人,別的地方不敢說,唐山近郊條件都好。我村百米街道就有七八輛車。百分之五十城鎮有房。過去辦不到吧!

過去種地,起早貪黑,沒時間休息。收成也不好,現在機械化,站在地頭一氣呵成。有的打個短工,有個小收入。村子裡早晚,也有跳廣場舞的,也有旅遊的,我受邀組團和他們兩日遊一次。村裡這些新氣象過去是沒有的。

不要攀比,職業不同,工資不同。城裡普通工人也挺困難的,城裡人還挺羨慕農村的,城裡人屁股大的地方都沒有,房是自己的,才七十年。農村最少二三百平米,有永久使用權,那就是鄉間別墅。是值得自豪的。

農村取消了農業稅,糧食補貼。相應提高了糧食價格,大病報百分之八十,(前天)正統計大病登記,肯定有好政策。

最主要的是喪失勞動能力的, 國家應該給與照顧,老有所養人,讓老農民心裡敞亮。

只有過來人才知道今天生活是幸福的。


執著105


主要是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少了,就是有人回答了,閱讀的人也少,對大多數在外打工或工作上班的同志來說,本來也沒必要去閱讀三農的問題。還有本來有些朋友想回答三農問題,但自己也沒從事過農業生產,對農村的事也不熟悉,所以回答三農問題的人自然就少些。


王四姐


50歲以上的人三農問題知道的比年輕人要多些,但是他們大部分人不懂網絡,還懷疑網絡,覺得那都是騙人的,你就借他一個手機號在網上註冊一個賬號他都不肯,怕你給他洩露了身份信息,我就有這個經歷,他就不借給我,我也沒辦法了。

再說三農的行業分的太多了,種植、養殖、加工、果木樹、中藥材、蔬菜,經商、水產業沒有三年五年的經歷,就搞不好,就是我這55歲的人常年在農村生活的,經歷也不算少了,知道的也不少,但也不能行行都通,一些大的道理還能知道,細節方面就不行了,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就要在這個行業裡專業才有話說,一知半解根本講不通,有些事情今年是這樣,到明年可能就變了樣,沒有一點規律,很難說清楚

年輕人懂網絡,可是他們大部分都在城市裡打工,一年時間在農村呆不了幾天,對農村裡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知道,你和他們講他們也聽不清楚,也沒耐心聽,也沒時間關心這些事,有些人就連什麼是三農都不知道,什麼是農業也不知道,他們也就不會回答這些問題,這就是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的原因,自己觀點,有不同看法的下方討論。

比如說像我這種,真正回來家鄉做農民的人,一天干農活的時間已經去了大半,晚上忙完農活回來,翻開手機看看吧,一看!好想跟自己有很大關係喔!然後發現另外一頁的全是講的天花亂墜的,沒點實際的東西……最後跟自己半毛錢關係沒有。

像我這種回家做農業,立足農村的農民,無論在這個平臺怎麼折騰,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那些大V農業號,那個不是資本在背後撐腰?!他們做得風聲水起,自己只能幹看著,自己每天花在農活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搞了一天活,累成狗了……誰還有心思搞自己的號?!還不如好好幹自己的真實農業,做自媒體輔助就好了,想要火起來那是資本的力量,沒有資本就看看熱鬧算了……



野食八寶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呢,我可以簡單地作一回答。

我興趣認證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原夲就是農村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農村裡。恢復高考後改變了我的人生,我由一個農民變成了國家幹部的身份。在鄉鎮我工作了三十多年,做的依然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工作,我和"三農有深厚的感情。

我一直堅持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當然也有時講一些農村發生的故事。我在悟空問答上,己回答1500多個問題,點贊量達到7到8萬,閱讀量已有1950多萬,粉絲不多僅有5836個。得到系統認證的爆款文章已達十幾篇了,最多的單篇問答已越100萬閱讀量。每一個問答我都認真地予以回答,並且都是原創的圖文,我自己認為我已盡力了,講的全部是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感情,有些政策性的我還要認真學習核實。

可就像我這樣的三農創作者,有些問題還是經常要受到網上的一些噴子罵,即使是小悟空也難理解。我不知什麼原因什麼機制,我的問答總難開通收益。我也私信過悟空問答小秘書,他只系統地給一個早已準備好的草稿,回答總說是要堅持,堅持,堅持優質的回答,機器會幫我開通收益。我雖然不是奔著那點收益來到頭條,來到悟空問答,可我真的已產生懷疑了,為什麼那些知名人土只講幾句話就有收益,這平民百姓講究就那麼多呢,公平不公平到底誰說了才算?難道真的是機器指揮人?

我也真想放棄這三農創作認證,放棄這悟空問答。真的有點累,有點心好累。











李增喜3


我就是一農民七十了,評論問題不要站在個人立場上,要客觀全面,當然是不可能的,我以前發表過老農養老金多少的評論,後來賴得說,下邊老白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斗的不可開交,常言道,樹枝樹葉亂動樹幹不動,也沒用,上邊政府不下政策,你老百姓喊半天沒用,各掃門前雪。有時間多幹點活,種點菜,拾些柴禾,就少花錢了,吵嘴架,頭條給錢,省省心,少生氣少得病少花錢,認命吧,認命不飽屈。


用戶1029170603942武


中國農村最大的問題是從事農業在本質上是虧錢的,農村孩子寧可進城打工,做最低級的工作,過最差的生活也不願意守家在地進行農業生產,當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農業稅,同時,農民還享受各種農業補貼的年代,但農民反而不願意進行農業生產,就是從事農業沒有前途,農村沒有未來,現在農村甚至出現大量土地撂荒,很少見到四十歲一下農民進行耕作,農村,農業,農民是國之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