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50年,印度經濟總量會達28萬億嗎?

suck-sun掃去陰霾


很有可能!2050年印度GDP要達到28萬億美元的難度不是很大,印度屆時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概率更大。近幾年印度的GDP增速在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排名第一,第一這個排名以前是中國的位置,中國逐漸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

1、2050年印度GDP要達到28萬億需要的增速是多少?

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是2.73萬億美元,如果到2050年要達到28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量,那麼在未來32年的經濟增速需要達到每年7.6%,這個就是印度在未來32年需要達到的年均增速(名義增速)。

印度要完成這個經濟增速有多困難?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印度的改革開始於1991年,比中國要晚了13年,而有意思的事情是,印度在2018年的GDP和中國在2006年的時候相當,當時中國GDP也是2.7萬億美元,印度達到這個體量正好比中國晚了12年,而印度比中國改革開放晚了13年,這個是時間很有意思。

在1991年的時候印度的GDP是0.27萬億美元,而到了2018年達到了2.73萬億美元,這27年的年均增速是9%。在這27年中年均增速是9%。

不過這27年又分為2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啟動階段:1991年-2002年,為期11年,GDP從0.27萬億美元達到了0.515萬美元,年均增速是6.1%。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啟動階段,速度較慢。

第二個階段,是快速增長階段:2002年到2018年,為期16年,GDP從0.515萬美元達到2.73萬美元,年均增速是11%。

11%的增速是一個非常快的增速,而過去的16年中印度就達到了這個增速,這個增速和我們平時知道的很不一樣,因為印度GDP增速達到8%就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數據了,怎麼會達到11%,這個數據是名義數據,包含了通脹等因素,又因為是用美元記賬的,所以也包含了匯兌變化的結果,和我們平時知道的實際增速是不太一樣的。印度的這種經濟表現,在同期也就比中國差一點。

2、印度的未來可以借鑑中國的過去

中國GDP在1984年的時候達到了0.26萬億美元的水平,而1978年的時候只有0.15萬億美元,到2006年達到了2.75萬億美元,用時22年。相比印度用了27年,中國的用時只有22年。年均增速是11.3%,相比印度9%的增速要快2.3個百分點。


而中國在進入2007年後又進入了一波快速增速的通道(這之後的增速是趕不上之前十幾年的增速的,但是在2008年匯率大幅升值,導致用美元計價的GDP出現了大幅增長),GDP從2006年的2.75萬億,增長到2018年的13.6萬億元,年均增速是14.3%,這個增速是大大超乎我們的固有知識的,因為這個是名義增速,以及包含了匯率變化的數據。

看了以上數據以後我們覺得未來印度保持7.6%的名義增速(包含匯率變化的)有那麼難嗎?

答案是沒有那麼難!比較在過去的27年印度已經實現了年均9%的增速,尤其是在近16年更是達到了11%的增速。

3、那麼到時候中國的GDP會達到什麼水平?

如果中國的GDP名義增速也是7.6%,那麼中國的GDP將達到140萬億美元,不過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相當的水平,GDP的增速會逐漸下降,未來32年的平均GDP實際增速是3%-4%,而通貨膨脹率在1.5%的水平,那麼中國的名義GDP將是4.5%-5.5%,那麼中國GDP的總量到2050年將達到56萬億和75萬億的水平區間。

六七十萬億美元的GDP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其實即便是75萬億美元也只是2018年13.6萬億美元的5.5倍,增長了4.5倍。

而在2006年中國GDP只有2.75萬億美元,12年後的2018年就達到了13.6萬億美元,達到了當年的5倍,增長了4倍。

在複利的情況下,很多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國已經登山人均GDP1萬美元的門檻,GDP總量也在10萬億美元之上了,未來的增速即便是在放緩,但是在複利的作用下都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壹號股權


廢話不多說,先來算算術題。

2018年三萬億,2050年28萬億。32年,我們按每年八個點給他算。九年翻一倍。

2027年6萬億。

2036年12萬億。

2045年24萬億。

2050年28萬億完全可以。前提是每年八個點。

我們在看看同期中國的。2018年11萬億。按每年六個點算。

2030年22萬億。

2042年44萬億。

2054年88萬億。

歐買噶的!!太嚇人了!!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30年,印度每年八個點,是小概率事件。而中國每年六個點是大概率事件。


天幕設計_黑馬


當前,印度的發展如火如荼,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716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增速高居榜首,為7.4%,這樣的傲人成績不僅甩下了諸如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多個發達國家,還將俄羅斯遠遠地甩在了後面,足見其不凡的發展潛力。

鑑於此,前不久,英國人大膽預測,未來30年,印度經濟總量有望實現28億美元之巨。那麼這樣的推測能否變為現實呢?

目前印度的優勢在於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恆河、印度河貫穿全境,灌溉農業發達;IT電子業聞名遐邇,技術領先;政治基本穩定,發展環境優越;全民工作熱情高,對“印度世紀”充滿期待,有了這些積極因素,印度未來的發展應該令人樂觀。

印度從1991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極其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一個欣欣向榮的工業國,這樣的蛻變足以表明印度上至總理,下至一般百姓要求改變國家和個人命運的強烈意願和奮鬥精神。

美國如果不是本土工業空心化以及長年發動戰爭,GDP總量應該遠遠不止於20.5萬億美元規模,而印度一直在謀求發展本土製造業中心,努力控制戰爭風險,不斷消除貧困現象,積極創造勞動就業,這樣的局面非常有利於經濟發展。

可以想見,只要強勁的發展勢頭保持下去,並能審時度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風險進行預防,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拓寬發展渠道,擴大商品出口規模,強化全民教育質量,凝心聚力,統籌兼顧,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你這裡掉了一個貨幣計價單位,我想應該是美元吧。如果是盧比的話,現在的印度早已經超過了。2018年,印度GDP是2.72萬億美元,摺合約為190來萬億盧比。

印度改革開放的年份實際1991年,這一年年印度的GDP總量是2700億美元。2018年是印度改革開放27週年,GDP總量達到了2.73萬億美元,差不多就是他改革開放初的10倍。 過去27年增長了10倍,那未來32年還能增長10倍嗎?可能性還是有的。

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印度今後平均每年的名義GDP增長率必須達到7.6%左右。你這個是名義GDP,而不是實際GDP。

名義GDP就是沒有扣除物價因素的GDP。一個例子。某地去年養了1萬頭豬,每頭豬的市場價格是3000元,那麼這1萬頭豬的總價值就是3000萬元。今年養了15,000頭豬,每頭豬的市場價格上漲到4000元,總價值就是6000萬元。那麼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名義總價值上漲了100%,實際總價值只上漲了50%,因為要扣除50%的價格因素。

32年年均名義GDP增長7.6%。裡面包含了好幾個因素,一個實際GDP增長率,一個是匯率的變動情況,還有一個就是物價的因素。這三個因素合計構成了GDP的名義增長率。可以這樣假設,實力GDP每年增長4%,盧比每年升值0.6%,物價每年上漲3%,這樣的話合計起來就是名義GDP增長率達到7.6%左右。

這樣算下來的話,我認為印度在2050年名義GDP達到28萬億美元應該問題不大。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印度的通貨膨脹水平一直較高。讓物價上漲的因素就能夠為印度名義GDP貢獻很大的成分。

我們以2000~2018年印度通貨膨脹率來做個參考。這19年間,硬度通貨膨脹率最低的年份2017年為2.49%,最高的年份是2010年達到11.99%。19年平均下來,年均通貨膨脹率達到了6%以上。換句話說2000~2018年,單是物價上漲的因素就讓印度的名義GDP增長2倍還多。


財經知識局


牛都是吹出來的。更何況印度的牛都是神牛,不可能隨便宰殺吃的。所以,牛皮越吹越大。

2050年到現在還有31年時間,印度的經濟總量要想達到28萬億美元。需要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2018年度的GDP是2.7263萬億美元,預計2019年能達到2.94萬億美元左右。如果每年的GDP增長率能夠達到7.5%,2050年GDP確實能夠接近28萬億美元。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我們考慮的是實際增長率,而不是名義增長率。要不2050年還不知道美元會貶值到什麼程度呢。


2018年中國的GDP總額大約是13.6萬億美元,美國的GDP是20.5萬億美元。

實際上GDP總量越龐大,增長速度就會越放緩。看看我們的GDP增長速度,90年代初高達20%~30%的增長速度,而現在GDP增長速度卻只有8%~10%,如果扣除物價因素2018年GDP增長只有6.6%。2015年我們的GDP名義增長只有6.42%,而實際增長卻高達6.9%。

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GDP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但是他這些年來的增長率,沒有超過3%的時候。甚至2008和2009還進入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當其他國家發展起來的時候,它就會拼命限制這樣的國家。


中國和美國現在的差距至少在40年以上。印度的底子更弱,印度的發展,30年後能趕上現在的中國就不錯了。


暖心人社


我們可以來算一算數,2018年印度的經濟總量約為2.72萬億美元,距離2050年還有32年,倘若2050年印度GDP要達到28萬億美元,那將意味著這32年裡印度年均名義GDP增長率要達到7.6%才可以實現,這個速度其實是很高的了。不可否認,印度經濟近年來發展確實很快,名義GDP增速也能夠達到兩位數,但印度能夠一直保持32年7.6%的名義高速增長?這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印度本身經濟發展並不穩定,經濟常常大起大落,莫迪上臺之前,印度經濟增速只有4%~6%,即使莫迪上任之後能夠保持7%以上的增長,但其中一個廢鈔令就使得2017年的印度經濟增速回落至6.6%,而且莫迪總理上任之後,就修改了GDP的統計方法,根據新方法計算,原本2014年印度經濟增速只有4.7%被上修至6.9%,而到了2015年就已經超過7%,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按照舊的統計方法計算,印度經濟增速也只有4%~6%?因此小編並不看好2050年印度經濟總量能夠達到28萬億美元。



其實關於印度2050年經濟總量會達到28萬億美元,這都是一些機構的預測,不免對印度有吹捧之意,我們看看就好。如今距離2050年還有三十多年,三十年後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又有誰知道?印度似乎也對這種報告樂此不疲,而且它也時常把GDP何時超過中國掛在嘴邊,但如今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是它的5倍!印度這種好高騖遠的做法不可取,空談誤國,實幹才能興邦!


錦繡中源


有可能,只要印度大力發展人口,到2050年,印度人口100億,GDP28萬億美元,人均年收入才2800美元,這也太低了。到2050年,印度人均GDP至少1萬美元,人口100億,那GDP就是100萬億美元。

只要人口上去,一切皆有可能。

對了,這是2050年使用的美元。








有恆


世事難料,近幾年印度經濟實際增速都在7%以上,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的,以至於燒過頭的印度突然喊出要在五年內打造一個五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同時要在2032年實現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夢想。

可是,就連印度人自己恐怕都沒想到,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以及不確定性的貿易局勢加持之下,今年第二季度末印度經濟增速已下降至5.4%,可想而知,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能否繼續高增長是未知的。

且不說在2050年能否達到28萬億美元,就看五年內印度經濟總量GDP可否突破5萬億美元的大關,如果這個目標都不能實現,那2032年進入世界前三大經濟體之列,以及2050年達到28萬億美元就更難以預測。

事實上,去年排名世界第七的印度,其經濟總量GDP只有2.716萬億美元,與第六的法國之間還相差600億美元,當然按照印度經濟實際增速來看,超過法國很可能就在今年。但排在它前面的還有三隻“攔路虎”,除了英國以微弱優勢暫時領先外,日本和德國可都是4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如果印度繼續5%的增速,想要短期內超越它們難度太大了。



總之,印度13億多人口的地區大國,在其總理莫迪取得連任以來,可謂雄心壯志暴增,按照他提出的計劃今後的五年裡打算通過投資1.5萬億美元的規模大力搞基礎設施建設來帶動經濟突飛猛進。從長遠來看,印度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不是問題,甚至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但能否在2050年達到28萬億美元的規模,恐怕就算莫迪自己也不清楚。


東震木


看了很多答案,沒有充分考慮匯率和購買力因素。雖然現在GDP一般以美元進行計價,但是2050年距離現在還有30年,這30年期間匯率會發生多大變化真的難以準確預測。甚至到時候美元會不會喪失霸權都不好說。為準確起見,很多機構在進行長期預測時都喜歡基於購買力平價(PPP)。

具體到對印度未來GDP的預測,基本可以分為樂觀派,悲觀派和不可知派。

一、樂觀派

樂觀派認為2050年印度經濟總量達28萬億美元那都不是事。他們覺得印度屆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PPP)衡量,2050年印度GDP將達到85.97萬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二,GDP將達到80.02萬億美元,美國將達到39.07萬億美元。

到2050年,印度人口估計為16.3億,因此人均收入將超過53,000美元——在當今最富有的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的範圍內。聽起來是不是樂觀得令人難以置信?

其實樂觀派嚴重依賴印度的兩個紅利——人口和民主。他們認為人口紅利將確保印度在2015年至2035年期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年齡人口(超過8億),然後隨著印度人口達到16億高原並開始老齡化而逐漸減少(因為中國已經是)。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印度城市和農村婦女的生育率將從今天的2.6降至1.7,這是一個國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的時候。而民主就是更被他們吹成了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似乎民主的印度就一定可以創造經濟發展的奇蹟。但事實確實印度的民主質量堪憂,政府腐敗低效,很多事收反而脫了經濟發展的後退。

二、悲觀派

如果按照名義GDP計算,印度2050年GDP要想達到28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需要達到7.6%。雖然印度過去20多年的GDP年均增速高於這個數值,但是以後能否達到這個數值就很難說了。

悲觀派對印度嚴重懷疑印度可以成為下一個中國。他們認為印度的將來的增速可能會低於7%乃至更低。結合現在印度的GDP季度增速連續跌破5%,似乎印證了這一觀點。

其實,印度的GDP統計方法比較奇葩,水分很大,一旦潮水退去,印度經濟原形現身,或許會比較難看。

三、不可知派

不可知派嚴重懷疑現在一切預測的準確性。就像1960年的預測一樣,日本將繼續以快速的速度增長,並繼美國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確,日本增長了幾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後來它陷入了長期停滯,將其推到了僅次於中國的第三位。同時,美國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保持了其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

他們認為這種預測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前提,即經濟體之間的區別在於增長率,而不是適應經濟增長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度”。顯然,日本沒有像美國那樣正確的“制度” 來使經濟增長可持續。

他們也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在2050年之前押注中國和印度經濟擊敗美國的前景並不靠譜。而印度GDP能否真的能在2050年達到28萬億美元,有太多影響因素,任何預測都可能偏離實際很遠。


我的觀點

印度2050年名義GDP能否達到28萬億美元呢?

我的觀點介於悲觀派和不可知派之間。綜合印度所謂民主體制的腐敗低效,印度人民的逆來順受,印度工業的孱弱,印度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我覺得印度2050年名義GDP達到28萬億美元的可能性不高。印度所謂的人口紅利,在中國因素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都可能變為人口負擔。

而30年內會發生太多事情,所有的預測都可能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財經讀書會


2018年,印度GDP是2.72萬億美元,摺合約為190來萬億盧比。



印度改革開放的年份實際1991年,這一年年印度的GDP總量是2700億美元。2018年是印度改革開放27週年,GDP總量達到了2.73萬億美元,差不多就是他改革開放初的10倍。 過去27年增長了10倍,那未來32年還能增長10倍嗎?可能性還是有的。


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印度今後平均每年的名義GDP增長率必須達到7.6%左右。你這個是名義GDP,而不是實際GDP。



名義GDP就是沒有扣除物價因素的GDP。一個例子。某地去年養了1萬頭豬,每頭豬的市場價格是3000元,那麼這1萬頭豬的總價值就是3000萬元。今年養了15,000頭豬,每頭豬的市場價格上漲到4000元,總價值就是6000萬元。那麼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名義總價值上漲了100%,實際總價值只上漲了50%,因為要扣除50%的價格因素。



32年年均名義GDP增長7.6%。裡面包含了好幾個因素,一個實際GDP增長率,一個是匯率的變動情況,還有一個就是物價的因素。這三個因素合計構成了GDP的名義增長率。可以這樣假設,實力GDP每年增長4%,盧比每年升值0.6%,物價每年上漲3%,這樣的話合計起來就是名義GDP增長率達到7.6%左右。


這樣算下來的話,我認為印度在2050年名義GDP達到28萬億美元應該問題不大。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印度的通貨膨脹水平一直較高。讓物價上漲的因素就能夠為印度名義GDP貢獻很大的成分。



我們以2000~2018年印度通貨膨脹率來做個參考。這19年間,硬度通貨膨脹率最低的年份2017年為2.49%,最高的年份是2010年達到11.99%。19年平均下來,年均通貨膨脹率達到了6%以上。換句話說2000~2018年,單是物價上漲的因素就讓印度的名義GDP增長2倍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