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中的描写是一样的吗?

lvningwei


您好,史文今很高兴回答您问题,提到《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以宋朝末路,英雄好汉聚义为主线。上应天意,下顺民情,中间一心为国。而宋江就是这部书的书胆。整部《水浒传》描写的主要就是宋江的思想活动。可以说梁山所有人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宋江的思想。

宋江,又叫黑宋江,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为人仗义疏财,孝顺,义气,爱帮助人,同时文采,武功也不错,只因错救了阎婆惜而惹上了官司。但为了老父亲没有跑,而是服法认罪。后来发配江州,被黄文炳百般折磨,终于下定决心反抗朝廷,上梁山落草。到梁山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因为当初救了晁盖等人。

也正是这时宋江才真正放下以往的幻想,同时捡起了另一个妄想,那就是,要想当官,就得杀人放火被招安。打定主意以后宋江开始实施自己的大计划。首先拉拢军师吴用,然后孤立,架空晁盖。并把军权和人心都牢牢的控制起来。也是天随人愿,晁盖发现情况不对以后,想扭转不利的局面,于是亲自出征攻打曾头市没想到被史文恭一箭射死。这时宋江无所顾忌,直接把聚义堂改成忠义堂,《水浒传》也正是从这时起才真正进入第二部分“招安”。

宋江先是打下曾头市杀死史文恭为晁盖报仇,随后又打退朝廷数次围剿,又先后收服了,呼延灼,关胜等几元上将,又相继两胜童贯,三胜高俅,为梁山树立了军威,也为招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招安以后征辽国,铲除了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但最后还是被蔡京,高俅等奸臣害死。以上只是文学作品的宋江,可能会丰富多彩,也主要是文学需要和迎合读者感受。其实真正的宋江并没有这么大的阵势。

大宋朝在我国历史里,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小,军事也不是很强,所以太祖赵匡胤实行的政策是先安内,后仰外,所以对本朝的百姓相对比较严苛,尤其到了宋朝末年,因为边关战事吃紧,四面八方又不消停,所以老百姓苦不堪言,真实的宋江也就是这时候才组织一小股散兵游勇,规模并不大,只有三十六名头领,也有说是三十六人的。具体也不得而知,因为相关记载有的出自元朝,有可能是为了抹黑宋朝也未可知。您想,就这么几个人能成多大气候,但也有一定的威望,宋徽宗也很欣赏宋江等人,所以就派边防将军张叔夜前去招安。一开始宋江不同意,后来张叔夜出奇兵把宋江等人打败,宋江一看大势已去,所以同意招安。

这就是小说宋江和所谓真实的宋江两者的区别。当然在下所说也只是片面的个人观点,具体还要朋友们考量。谢谢!


史文今


宋江是被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给捧红的。

原本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江湖大哥宋江,被冠上了“山东及时雨,人称宋公明”的大号,实际上就是个五短身材、胆大包天的黑脸汉子。

在北宋徽宗年间,隐匿在水泊梁山一带,打家劫舍,袭扰四方。

由于官府各自为政,围剿不力,使宋江和他的36位兄弟,纵横于山东、河南、江淮一带。

宋江和他的兄弟们各个都是骑马高手,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响马”。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再加上人数少,目标小,好逃跑,好隐藏。

最后宋江名声越来越大,甚至传到了京城宋徽宗哪里。这位皇帝爷最初还是想用先祖招抚流民的方式,对宋江进行招安。可谁知宋江却比《水浒传》里那位忠义郎宋江有骨气多了,直接把前来招安的官员给怼了回去,“招安,招安,招他娘个鸟安”。

于是又他带着众兄弟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去了。|


最终宋江在举事二年多后,被济州知府张叔夜率领官军剿灭,宋江不知所终。

元末明初,施耐庵先生,带着他的家人和弟子罗贯中,从原籍苏州迁往兴化白朐场后,便埋头与《水浒》的资料搜集和创作之中。

兴化地处长江北岸,是据南处北的水路要冲之地。施耐庵在此结识了许多农民鱼夫,车卒走贩,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了许多江湖侠义之士的故事,大大丰富了《水浒传》的素材。

因此施老先生决心为低层阶级创作一部白话小说,颂扬民间正气,鞭挞哪些人模狗样的官僚阶层,扫除奸佞,忠心报国。

于是便有了宋江这个“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大哥横空出世,有了一个替天行道的宋公明。


方城阙


都别抢,我来答。

这个真实历史中的宋江和《水浒传》里的宋江比起来那真的犹如“萤火比之皓月,江河比之汪洋”,这么说吧。

真实的宋江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入流的流寇组织,连在《宋史》里单独的介绍都没有,人家方腊还是好歹单独给介绍了一番,而这个宋江只是在其他列传里穿插零零散散的提及。

此外真实的宋江既没有上梁山,也没有聚集几万兵马对抗宋朝,甚至只要他愿意就能把宋朝颠覆。但实际上,真实的宋江在历史上只聚集了36个人,手底下估计还是有几百个喽啰。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

宋江虽然人不多,但是作战异常勇猛,攻城略地是把好手,不过由于人数太少,终究难以成为气候。基本上都是采取游击战术和宋朝军队周旋,灵活的机动性让宋军一时之间难以剿灭他们。

而且当时又恰逢方腊起义,比起宋江来,方腊起义的规模则要大得多,他聚集了六七万人在东南一带,取得“六州五十二县”的战绩,令宋廷大震。

所以宋军也就采取了边打边抚的战术,一边围剿宋江,一边试图招安他。宋江刚开始并没有立刻就同意招安,最后是因为被包围起来打不过了才接受招安。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加直学士,徙济南府——《宋史·张叔夜列传》

这个直学士是什么呢?

就有点类似图书馆管理员,当时宋朝就给宋江安排的是这么一个岗位,而且还是那种没有编制的,这个直学士没有品秩,就跟今天的临时工差不多。

毕竟这个宋江始终是绿林出身,讲究政治清白,这是咱们官场素来的传统,宋江出身不好,也就只能认命了。

不过他可能没有预料到几百年后会有一个叫施耐庵的人会把他写的这么大咖,其实这主要就是因为他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让施耐庵有了改编的空间。

毕竟这个方腊就是一个反动派,古代统治者肯定不允许有人去歌颂这些早饭起义的人,施耐庵挑来选去最后才相中了宋江。


围炉谈史


在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可谓热闹至极,光有名有姓的将领就有108人。这些人大碗吃肉,大秤分金,这小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然而,在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却远远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宋江一伙共有36个人,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受到朝廷的重视,没有和什么高太尉,童贯,十节度,更没有接受朝廷的招安。

最终,宋江等人是被张叔夜剿灭的,宋江自己也是被这位张大人生擒活拿的。宋江起义史上和小说中有三处明显的不同。

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真实的宋江起义,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他们占据在水泊梁山,以此为根据地啸聚山林。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等人属于流寇性质,根本就没有什么根据地。

他们主要是在河朔一带活动,所谓河朔就是黄河以北地区,这个地方属于平原地形,在农业社会平原地区,往往经济比较发达。

所以宋江他们36个人在这里抢的盆满钵满,横行十几个郡县,当地的军队由于常年没有战争,早已经不是当年宋朝初年河北精锐的样子了。他们根本不敢和宋江这样的积年老匪对战。再者,宋江这一伙来无影去无踪,行踪飘忽不定,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官军征缴的难度。

第二个不同就是宋江的人没有接受过招安

在小说中,宋江等人接受了宋宋徽宗招安,成为了宋帝国的鹰犬,最终和方腊拼了个你死我活。在历史上,宋江等人可没有这么好命。


曾经有一个地方关叫做侯蒙,他向皇帝上书说宋江这些人能够横行河朔,肯定有自己的本领,不如将这伙强盗招安,去攻打另一伙强盗方腊,至于皇帝有没有同意?历史上没有记载。

不过我们推测,皇帝很有可能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这位侯大人被皇帝安排去亳州做了知州,到那里就近接触宋江,负责招降宋江等人的事情。只可惜,这位侯大人还没有实施这一策略,就已经见了上帝。

所以宋江这伙人究其一生都没有受到过朝廷的召唤,接受朝廷的招降成为朝廷的人。


第三,宋江等人被张叔夜击败,退出历史舞台

小说中宋江率领水浒英雄大战方腊,打的两败俱伤。然而,在历史上,宋江是在海州被打败,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宋江抢劫团伙流窜到了海州,准备发展自己的打劫大业。

而在这个时候,海州知州换成了张叔夜,这是一个狠人。通过一场伏击战,放火烧掉了宋江等人用来装载劫掠物资的大船,瓦解了宋江团伙的士气,最终击败了宋江,并把宋江活捉。

从此宋江等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若干年之后,一本水浒传横空出世,才让这一小规模的起义为世人所熟知。


历史评说


差的太多,所谓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我路过那,根本没多大地方,而且也没有108将那么一说,都是孝顺杜撰的,历史上只有36位首领,兵力只有一万,并且我们熟悉的武松,林冲等,根本就不是梁山上的人。而且这一万多人,也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因为北宋末年起义军太多,这只是其中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