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祕

瓷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隨著瓷器在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價格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作假手段也冒出來了。因此,瞭解瓷器的仿製和做舊的一些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歷代仿製、作偽之風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一為賞古悅舊,一為利之所趨。瓷器作偽的手法很多,而其仿製水平也很精湛,幾可亂真。

作舊常用的方法:

釉面劃傷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老瓷器在長期的使用、陳設、把玩過程中,釉面通常會留有不規則的少量劃痕。現代仿古瓷為了表現瓷器的老舊,釉面通常人為做舊劃傷,用放大鏡觀察不難發現,做舊的劃傷痕跡是很有力度的劃紋,或彷彿是用工具劃出的一團團或一片片劃紋。

磕傷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瓷器本身化學性質穩定,經久耐用,不怕潮溼,但卻是易碎品,最怕磕碰。古瓷器口邊、足邊在使用過程中極易與其他物體發生碰撞,就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缺磕痕跡,形成磕傷。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現代造假者為了使仿品更逼真,就故意在器物的口邊和足邊進行人為損傷,再經過修補打磨後造成所謂傷缺。新仿傷缺處經仔細觀察有打磨後的痕跡,大多較光潤,或有假修補的現象,與陳舊磕傷痕跡差別較大。

釉面裂紋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又稱“開片”。早在宋代,汝、官、哥諸窯就已經出現了釉面開片裝飾,其釉面裂紋如同冰裂、龜裂、蟹爪或其它細碎狀。這些釉面不同形狀的裂紋是燒造工藝上的一種缺陷,是由於胎體和釉料的膨脹係數不一造成的,卻顯出了一種獨特的裝飾效果,別有一番古樸自然的情趣。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明清兩代及現代多有仿製,所仿器物各具有不同時代的風格,卻與宋瓷相去甚遠。宋瓷的開片裂紋是受窯溫和胎、釉膨脹係數的影響產生的自然開裂,線紋有曲度,而仿品裂紋僵直生硬。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在明清兩代青花或單色釉瓷器的釉面,一般來說是沒有“開片”的,但有個別器物受保存條件的影響會偶然形成開片,沒有形成時代特徵。

現代仿品中往往在仿元明兩代的青花瓷釉麵人為製作出“開片”來偽造出土物,值得注意。

雞爪紋

老瓷器的腹部或底部在不小心碰撞後,器體受撞擊處容易出現雞爪狀的裂紋,因而有“雞爪紋”一說。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老雞爪紋由於形成時間久遠,裂紋內多滲入其它雜質而呈褐黃色紋路。而新仿品雞爪紋是人為敲擊形成的,在器壁上多見有二三處雞爪紋,但器表沒有撞點痕跡,顯露出是偽作。

氣泡

釉在高溫熔融狀態下某些化學成分會產生氣體,大部分氣體會散逸,未及散逸的氣體被釉麵包裹住,就在釉內形成了氣泡,有的密集,有的稀疏,在器物邊角處的氣泡尤為密集。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老瓷器中的氣泡,由於瓷器年代、種類不同,會發現釉中各種氣泡非常透亮彷彿沉於純淨水中,有的卻像是浮於雲霧之中。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孫瀛洲曾很形象地總結說,哥釉中的氣泡如“聚沫攢珠”,汝釉中的氣泡則“疏若晨星”,非常形象有趣。新仿瓷器中也有稀疏、密集氣泡現象的存在。常見的一類現代仿品,釉內氣泡極小,用放大鏡看有的幾乎形成小白點,均勻地分佈在釉面內。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瓷器是用電爐燒製成的。新老瓷器釉內都有氣泡,或稀疏或密集,因此僅憑有無氣泡這一點是無法成為斷代依據的。現在有些藏家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釉內氣泡狀態來進行研究,其方法是要在釉中找到所謂死氣泡、變色氣泡,找到了就是真品,原理是“變色氣泡沒有幾百年是形成不了的”。這種方法很值得商榷。

棕眼和縮釉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在瓷器的燒製過程中,由於坯料、釉料配製不當,當瓷器入窯煅燒時,釉和坯體因化學作用產生氣體,在釉裡面會形成氣泡。當窯中火力不足時,氣泡未能完全被釉充塞而收縮,在釉面上會留下氣泡收縮的痕跡或中空氣泡崩裂的痕跡,這就是棕眼。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明宣德時期瓷器釉面常佈滿下凹的星點,猶如桔皮狀,被稱為“桔皮釉”或“桔皮棕眼”,這是明宣德時期瓷器釉面的主要特徵。縮釉則是釉面氣泡破裂時釉子回縮,形成大小不均的無釉小孔,天長日久孔內容易進入汙垢,形成縮釉點。

毛口

又稱毛邊。老瓷器中常見器物的口邊因為小氣泡破裂或輕微損傷導致口沿釉面剝落,用手指順著口沿捋過去,會略有稜刺之感,稱為毛口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這種毛口現象在元青花大盤、大罐和清康熙盤、碗、瓶、罐中較為常見,給人一種老舊之感,形成時代特色。新仿瓷器仿毛口的做舊方法通常是在瓷器入窯燒製前,用工具將上了釉的口沿去掉幾小塊兒釉,出窯後在對缺釉處進行打磨和修補,偽造成毛口舊傷修補的痕跡。

剝釉、剝彩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古代低溫彩釉瓷器中常有釉剝落或彩剝落現象,其原因是由於低溫彩釉瓷器都是經過二次入窯燒成,先高溫燒胎,再低溫燒釉或釉上彩繪。此類器物無論是釉面還是彩繪,都有小小的開片,證明胎釉或釉彩之間結合不緊密,當受到潮溼空氣的影響後,釉層或彩層會從胎體或釉面上逐漸脫落。

如黃釉、茄皮紫釉、孔雀綠釉、唐三彩釉等。這些低溫釉的釉面都有小的開片,也常見釉面出現小塊兒的剝釉或剝彩。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清代粉彩瓷器彩繪花紋中的黃彩、綠彩、粉紅彩等色彩易出現剝彩現象。新仿瓷器仿造的剝釉、剝彩現象,器體缺釉、缺彩處周圍的釉面都非常堅實,手觸摸的感覺也很光滑。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有的新仿器大塊大塊地缺釉,不像自然剝落,而是人為做成的。現在新仿的六朝青瓷或唐宋青釉、青白瓷之類的高溫瓷器,常常出類似的假剝釉現象。鑑別時還需注意器身凸起的稜線部位、口邊、足邊及其它邊角部分,如表現出很整齊的缺釉現象,則是人為用化學試劑塗抹做出的假剝釉現象。

釉面上出土的痕跡

水鹼、水鏽、土鏽這三類現象都是出土瓷器器身上表現的痕跡,這些痕跡有的是呈灰白色、灰黃色的土疤,或是鐵鏽狀斑痕。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無論是鐵鏽還是土疤,這些瑕疵由於地下環境潮溼,泥土中的元素與釉面產生化學反應,痕跡深入釉面,鏽跡堅實,不易洗刷掉。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現代仿古瓷仿造假出土的現象也很常見,具體做法是在器身用粘合劑塗抹一層薄厚不均勻的桔紅色泥疤,或是在器內壁掛一層桔紅色、黑色的泥漿,更有甚者將仿古瓷通體用粘合劑粘滿很厚的鐵鏽狀附著物,彷彿瓷器在地下常年受金屬物質侵蝕一般。

老胎掛新釉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老胎掛新釉是冒充舊窯器的一種手法,造仿者將窯址中出土的未上釉的瓷胎重新施釉燒製冒充真品銷售。常見掛新釉者有南宋建窯的黑釉碗,新掛釉釉質過於光亮,與宋代真品相比,缺乏時代神韻。

掌握瞭如何作舊,怎樣識別出做過舊的瓷器呢?

1 用水將器物沖洗乾淨。過多使用高錳酸鉀的,水會呈紫色。有時用手指醮點水一摸,手指也會染成紫褐色。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2 順著太陽光線,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探視瓷器表面釉層,老瓷表面的磨損縱橫交錯,粗細深淺不一,新瓷器則無這一現象。有的作偽者用砂紙擦,線條、方向和力度幾乎都一樣。

3 老瓷自然剝釉是由於胎釉結合不好或時間造成的,剝釉的周圍還可以再剝。新瓷剝釉則是打出來的,剝釉的周圍胎釉結合處還是緊密的。

火眼金睛:識破陶瓷做舊的玄機與奧秘

4 用大頭針撬縮釉處或破裂的氣泡,用放大鏡觀察其氧化程度。

5 凡用氫氟酸處理過的瓷器,高倍放大鏡下可顯現出無數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

6 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於瓷土的關係,非常掂手(即重量大)。清中期以後包括現在的新瓷,胎質疏鬆,有的胎雖然厚,拿在手上卻輕飄飄的。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