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斑紋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拿油滴跟兔毫來說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建盞,這句話其實每個建盞其獨特的斑紋特徵。

而且其,色彩的炫麗、厚重是其他陶瓷所不具備的。(當然這個看個人愛好,也有不喜歡厚重的茶友)

它喝茶的好處,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都是令人沉迷的點。

那麼今天對常見的兔毫、油滴建盞的斑紋形成原理進行揭密。

建盞的斑紋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拿油滴跟兔毫來說

1、兔毫建盞形成原理

建盞的鐵胎中的含鐵量高達9%,在燒窯時部分的鐵質溶入釉層中,然後再將鐵質帶到釉面,在溫度到達1300℃時,釉層流動會把鐵質拖帶成條紋狀,等到冷卻時就會析出一排排赤鐵礦小晶體,從而形成條達者為上的兔毫盞。

同時,因受燒製過程中的變化,兔毫形狀會既有長、短之分,粗、細之別

顏色還有金兔毫、銀兔毫、黃兔毫、灰兔毫、藍兔毫等等之類的別稱。

建盞的斑紋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拿油滴跟兔毫來說

二、油滴建盞形成原理

油滴主要分類:金油滴、藍銀油滴、紅油滴、虹彩油滴等。

而油滴的形成原理是當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釉形成液相分離結構。

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會越來越多,而且能在液麵上漂游,它們隨機而遇,三五成群,最後拼合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包裹團。

當包裹團越大,液相小滴也會越來越多。經冷卻之後,當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一滴建窯油滴。

建盞的斑紋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拿油滴跟兔毫來說

建盞的燒成溫度很高,是因為釉面斑紋的需要;一旦溫度過低,則會斑紋稀少,甚至無斑紋,所以建窯鼎盛時期許多黑釉盞是燒兔毫、油滴、曜變時溫度過低或還原過頭造成的,不是說因可以燒製的。

如果窯溫過高,斑紋析出太多,太密,釉的底色被遮蓋,也就成了褐色,釉的底色仍是黑色。

各種釉色,來源很複雜,要根椐跡象具體分析。如褐色釉,當黑釉釉層薄,或建盞釉過燒,或還原不足,或坯中氧化鐵含量低,都可能出現。

建盞的斑紋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拿油滴跟兔毫來說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一件優秀的建盞是在大量的廢品的基礎上產生的。

一個沒有重大缺陷的建盞所佔比率不到百分之一;

一個優秀的褐兔毫佔比率不到千分之一,

一個優秀的銀兔毫佔比率不到萬分之一。

高品位的建盞,為數極少,我們從大量的實物和圖片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建盞的斑紋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拿油滴跟兔毫來說

物有情,溫暖無聲;玩盞興趣為先,不忘初心!

此文章為【夫物盞集】整理發佈,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私信或者點擊文章末端的廣告進去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