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西域新疆之黃金大墓揭祕

不管怎麼說,吐魯番地區都是一個多種文明集會的區域。魚兒溝在地圖上是一個找不到的小鎮,位於烏魯木齊正南300餘公里處,是艾維爾溝和阿拉溝交匯處。這裡曾是漢唐絲綢之路東西方貿易和文明溝通的通道,地理位置在古時十分重要。魚兒溝的前方是蒼茫戈壁,背面是群山環繞,阿拉溝河從它的旁邊流過。從魚兒溝沿阿拉溝而行,就是古絲綢之路的天山道。這一條條溝壑好像古絲路上的至關重要的毛細血管,無聲地盛載著舊日亞歐大陸上文明與商貿溝通的信息。此處古蹟很多,聞名的魚兒溝-阿拉溝墓葬就在這裡。

西域新疆之黃金大墓揭秘

魚兒溝站

阿拉溝,兩頭是凹凸崎嶇的山巒,中間是一條開闊、平坦、狹長的溝道,全長一百公里,深度為十至一百米,平均寬度為五百米,地形險峻,最窄處僅能過車。南疆鐵路從海拔最低的吐魯番為起點,經魚兒溝-庫爾勒至喀什。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建築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作業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開掘作業,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

當年,考古人員在這裡共開掘墓葬85座,是一批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少數民族古墓葬。墓葬用卵石封堆,但大已遭破壞,從殘留的痕跡來看,一些為圓形,還有一些為矩形石垣。墓室主要為豎穴石室,石室用卵石砌成,上部蓋木,真實從葬。只要很少一部分為豎穴木槨墓,葬一人或兩人。這些墓葬後來被稱作阿拉溝東口墓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女人的墓葬,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快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總共200多件。此後,她的墓地被稱為“黃金古墓”,轟動一時。

西域新疆之黃金大墓揭秘

虎紋金牌

面對這些金光燦燦的隨葬品,考古學家估測,這個女子的身份可能是2000多年前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或是相似王妃的貴婦人。有人說她是塞種人。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很多的遊牧民族相同,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鍛鍊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前史舞臺上扮演過無足輕重的角色。但也有人說,她是車師人或許匈奴人。車師是吐魯番地區一個陳舊的土著民族,與漢王朝和匈奴都發生過親近的聯繫,對虎有著特殊的喜好,並與塞種人有著相似的文明遺存。而匈奴人遭到塞種人的影響也是一種必然,而墓石積石、木棺與木槨好像更與匈奴貴族接近。

西域新疆之黃金大墓揭秘

金箔飾片

就這樣,這位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人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估測這可能是導致逝世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風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的這一風俗,讓我們今日的人聽了仍然毛骨悚然。但不管是塞種人、車師人或許匈奴人,這座古墓的主人都向人們敘述著阿拉溝前史的悠遠,而這裡出土的一件中原漆器也見證了當年絲路上的商貿與文明的溝通,它是新疆發現的第一件中原漆器。

二十四史的《周書》中,阿爾泰山被稱為金山,這座金山四周盛產黃金,生活在一帶的先民們希望自己能有黃金相同的金剛不壞之身,對黃金的痴迷、崇尚也便成了天然。

西域新疆之黃金大墓揭秘

虎紋金帶

這位貴族女子墓地出土的虎紋金牌為圓形,8件紋樣根本相似,使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迴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對虎紋金帶,長25.4釐米、寬3.3釐米,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紋樣系捶揲加工,兩虎相對,兇相畢露,欲作爭鬥狀。金虎紋條形飾此紋飾呈條狀,兩頭略呈圓頭,自中線分開左右各錘一虎。虎鼻頂觸,雙耳上翹,目視前方,虎爪前伸,相抵相持。虎身細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黃金飾品兩頭各有一小孔,以備系掛。黃金飾品虎紋兩首相對,虎口大張,瞋目相視,形態兇狠。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虎軀飾以大面積火焰紋,虎尾紋飾寫實,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方法近於變體,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

這些留給人們的都是永遠的回憶與不變的思念,而今日的魚兒溝正在迎接著它的新絲路上的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