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各人的钱财,来源于各人的福报,不是用计谋可以得到的

各人的钱财,来源于各人的福报,不是用计谋可以得到的

孔子曾经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意思是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事情。但是他又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意即不是通过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可见,孔子所反对的仅仅是那种不符合道义的利益追求。这一点,在孟子那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彭更问孟子道:“跟随您的车辆几十,跟随的人几百,由这一国吃到那一国,您这样做,不也太过分了吗?”孟子答道:“如果不合道理,就一筐饭也不可以接受;如果合道理,舜接受了尧的天下,都不以为过分。你以为过分了吗?”

各人的财产,来源于各人的福报,不是用计谋可以得到的。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谋夺了财富的人,实际上是因为他有这么大的福报,否则即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也不能获得。例如,小偷去偷钱,他所偷得的,也是他命里有的;如果命里没有这么多的财富,即使偷也偷不到。而因为他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财富,还使他命里有的财富大大地打了折扣。

例如一个人命里有一个亿的财富,可是因为他用不当的方式去谋取财富,结果赚到了五千万,已经把命里的财富打了一半的折扣,他却不晓得,还以为是自己通过不良的手段所谋取的。所以古语说:“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不仅如此,《大学》上还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观察世间不难发现,那些通过不良手段获取财富的人,结果他们的财富也会以不好的方式散尽消耗了,或者收归官府,或者遇上了水火的灾害,或者被盗贼所抢,或者为不孝的子孙所败坏。

很多人谋取财产的目的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但是,如果子孙贤能,就可以自己创业,何必留下财产给他们呢?如果子孙不贤,是纨绔子弟或败家子,那么留下财产给他们也是会被败坏,甚至还造作更大的罪业。

所以古人说:“积金欲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欲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为了儿孙去谋夺别人的财产,不仅不能带给子孙长久幸福的生活,还为子孙的破败种下了因。

摘自《大家都学感应篇》

历朝历代状元、宰相必读之书

第十五次加印


淘宝和微店直售:世知东方书店

京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