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哪场战役让人叹为观止?

红雨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看看萨沙的文章。

人类历史上第1次火器海战:唐岛之战南宋3000人全歼7万金军

历史上的今天1161年11月16日,南宋海军以3000人打败20倍敌人,全歼7万金军水军,获得了唐岛之战的辉煌胜利。这也是中国海战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药发射型武器。听萨沙说一说吧。

1141年,南宋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向金割地称臣,每年贡绢纳银。

这25万白银也不算少,毕竟南宋财政紧张的时候税收也不过二三百万两而已。

1149年,大名鼎鼎的金国淫王完颜亮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

随后他发动南征,试图一举灭掉南宋。

1161年秋天,完颜亮亲自率领60万大军分四路南下。

其中的主攻为两路,一路是完颜亮亲自率领的东路大军。他们从陆路沿着大运河南下,准备从安徽江苏交界处渡过长江,直逼临安。

另外一路则是海上,以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为主帅,完颜郑家奴为副帅,统帅600艘战舰和7万水兵从山东胶州湾南下,直入杭州湾,攻打南宋首都临安。

这2路中,显然海上的威胁最大。

陆地进攻的金军都必须渡过长江,并非易事。

同时,陆地上的行军速度也较慢。几十万大军,每天走个二三十里也算不错了,不能迅速威胁到南宋核心地区。

海军则不同。

运载7万金国水军的战舰,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杀入杭州湾,直逼南宋首都。

正是认为稳操胜券,完颜亮狂妄地宣称:多则百日,少则1个月,定能灭掉南宋。

而南宋可以使用的海军,实力薄弱,只有大将李宝的部队。

李宝曾经是岳飞部将,骁勇善战,忠义顽强,是一员悍将。

李宝当时担任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率舰队。

然而,南宋水军主要用于防御长江,海军并不强大。

李宝仅有120艘中小型军舰、水兵不过3000人。

这3000人还不是正规军,而是福建、浙江一带临时招募的弓弩手。

李宝却毫不气馁,他当众折箭为誓,还留下亲笔遗书,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李宝教导部下:破釜沉舟,和金狗决战。我死国生,舍身取义,大丈夫何惧一死。

在李宝的鼓励下,这3000南宋水兵和驾船的水手们,士气如虹,抱定必死决心和金军拼死一搏。

李宝大军从苏州进入大海,沿海岸线北上,首先出兵援助连云港的义军魏胜部。

金军正在围攻连云港,突遭李宝的水兵从侧后攻击,不知虚实,顿时大乱,溃败逃走。

第一仗就获胜,大大坚定了海军官兵的信心。

10月,突然有300多金军汉族士兵赶来投靠。

他们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目前金国水军停靠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唐岛(又名陈家岛,在今胶州湾内),距离李宝大军仅有60里。因风向不对,军舰都暂时下锚驻扎,随时准备南下。

他们又介绍:金军人数虽多,军舰高达600多艘,士气却非常低落。驾船的水兵多是临时抓来的沿海汉族渔民,被打骂虐待,颇有逃亡现象。至于军舰上的7万步兵,清一色是北方人,平时几乎没有受过海上训练。最近海上风大,官兵又畏惧完颜亮的命令不敢上岸,晕船极为严重。平时他们都倒卧在船舱内休息。可是,金军水军毕竟势力强大,也颇有一些通晓水战的精锐士兵,还是很不好对付的。

得到情报以后,李宝判断形势,认为必须立即出击奇袭。

金军水军非常强大,如果完成准备大举南下,120艘南宋军舰很难挡住600艘敌舰。

不过,金军因为非作歹,淫掠当地民众,受到汉族百姓切齿痛恨,得不到一点情报。他们甚至不知道李宝的舰队在哪里。

此时的金军,做梦也不会想到南宋海军竟然敢偷袭,就是奇袭的绝好机会。

于是,李宝力排众议,果断下令出击。

11月16日,李宝大军顺风北上,全速前进。

当李宝舰队靠近金军舰队时,甲板上的汉族水手很快发现。

不过,这些水手并没有告知金军军官,反而纷纷偷偷跳海逃走,另一些则串联起来,拿起武器,准备战场起义。

李宝见金军战舰密集的靠在一起,毫无戒备,大喜过望,命令全面进攻。

一时间,120艘南宋战舰猛烈发射火箭。

这种火箭是弓箭上加装火箭发射筒,点燃引信即可向前快速飞行。火箭顶部则有易燃物,发射前点燃。

火箭最大的特点是射程远,高达数百米,远超过弓弩。

但火箭也有自己的缺点,精度很差,容易受风的影响乱飞,只能攻击大型目标。

一时间,无数火箭射向金军停泊的军舰。

金军军舰都是木制帆船,船身和布制船帆很容易着火。

无数火箭射过去,迅速点燃船帆锁具,燃起熊熊大火。

此时,金军才发现遭遇袭击,大吃一惊。

主将苏保衡急忙命令:所有军舰起锚迎战!

可惜,金军军舰一半已经着火,汉族水手多以跳水逃走,船只无人操作,陷入一片混乱。

惊慌间,勉强起锚的金军军舰又互相碰撞,乱成一团。

李宝见金军舰队陷入混乱,立即命令靠近敌舰发动总攻。

一时间,3000弓弩手对准敌舰连续发射弩箭和火箭,杀的金军人仰马翻。

激战后,金军只剩下不到百艘军舰没有起火。在苏保衡命令下,这些军舰负隅顽抗,以弓箭猛烈还击。

此时李宝判断金军已经濒于崩溃,必须给予最后统计。

南宋军舰猛烈撞击敌舰,继而水兵勇敢的跳上甲板同金军肉搏。

南宋水兵跳上金军军舰时,一些汉族水兵纷纷战场起义,加入斩杀金军行列。

金军全军崩溃,军官以无法控制士兵。

主帅苏保衡见势不妙,只身跳海逃走。

几小时后,战斗结束。

金军600艘军舰全毁,7万水军除起义的以外,全军覆没,另有3000人被俘。

副主帅完颜郑家奴等六名高级将领,都被杀死。

600艘军舰上的大火,整整少了4天才熄灭。

由此,3000南宋海军战胜了20倍敌军,获得唐岛之战辉煌的胜利。

除了南宋海军官兵的英勇以外,火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进行的海战。

这个萨沙不敢苟同,但至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金军海军被全歼,大大动摇了金军的士气,也使得完颜亮多路合围战略破产。

此战后刚刚1个月,完颜亮又在在采石之战中,被书生虞允文打成惨败。

恼怒的完颜亮滥杀部下出气,被金军兵变杀死。

由此,金国停止南侵,狼狈北逃,结束了对南宋最后一次大规模入侵。

从此以后,金国再也没有实力吃掉南宋了。

这一仗,维持了南宋70年的稳定。


萨沙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战役当属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上甘岭战役了。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这场持续了43天的战役中,成功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也打出了志愿军的赫赫威名。

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将领都对敌情判断失误,志愿军认为美军的主攻方向不在此地,美军则认为志愿军不会死守。但战役开始后迅速进入白热化,联合国军共投入了60000多军力,飞机、大炮、坦克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就为了争夺这块占地3.7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阵地。最后一共发射了190余万发炮弹,还有5000多枚航弹。

志愿军方面也不甘示弱,前后共投入了4.3万余兵力,野战炮100多门,迫击炮近300门,消耗各种物资1.6万余吨。打退了敌人900多次攻击。

这场战役极为惨烈,最后志愿军伤亡了11500人,阵亡的就有4000多。而联合国军方面也伤亡了19000多人,5000多是美军,其余的都是棒子国军。

战役中志愿军涌现了大批的英雄,如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是他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如今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英雄先烈们。


历史小跟班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地——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全民皆民,老少妇孺一起行动,处处是战场,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后来,德军侵入了市区,苏军利用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同德军进行激烈的争夺,德军始终末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

✈️在此期间,苏联最高统帅部调集了大量军队,发动了冬季反攻,包围了德军。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全部投降。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德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超过200万人,动用了2000余辆坦克,2300余架飞机,各类火炮超过20000门。

⛴战役进行的200余天里,损失的德军及仆从国军队总数有150多万人,德军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与此同时,苏联军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希特勒从此走向上节节败退的道路,苏联红军开始了大反攻,直至打下希特勒的老巢——柏林。

🌇斯大林格勒战役,挽救了苏联红军,保卫了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笑看东篱


当年国共内战短短三年,为什么弱小的“毛军”便战胜了强大的“蒋军”?下边两个战例很能说明问题:

国民党军“5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一向被捧为中华民国柱石,称有10个74师,便可彻底剿灭共产党。而师长张灵甫更被吹成顶天立地的无敌大英雄。而我看,张灵甫不是什么英雄,而是当代马谡!马谡两万人马扎在山上,让王平传报诸葛亮,说要“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结果被敌断水而彻底完蛋。但马谡还算有两下子,能逃回大本营被老诸挥泪砍脑袋。而张灵甫把3万多人马也扎在山上,电告蒋总裁保证要“中心开花”,结果也被断水导致军心大乱,最后张灵甫战败投降,被复仇心切的5纵特务团何副团长私自枪决。

应该说张灵甫的“中心开花”设想不错,但要看谁来执行?共产党能行,国民党就不行!

国民党将领一向勾心斗角,保存实力是第一要务。张灵甫被10几万解放军包围,而解放军又被46万国民党军三面包围。这内外的几十万国民党军中,“5大主力”即占了3个:整偏74师、5军和18军,还有桂军的“钢7军”等,距74师最近的援军不过几华里。当时战场最凶险的不是张灵甫,而是粟裕!但互相拆台的蒋军互不配合,救援者不拼死相救,防守者丧失战斗意志。大名鼎鼎的74师,虽居高临下,又有大量飞机配合,但包括张灵甫在内的多数将士,被生俘而非战死。所以说“中心开花”的战术,无论高明与否,国民党军都打不好!

而两年后,解放军二流部队45军135师,在师长丁盛率领下,因通迅失联盲目脱离主力150多里,被预先设伏的以“钢七军”为首的桂军重兵集团包围。丁盛的135师下设3个团,因轻装前进总兵力不足万人。而张灵甫的74师下设3个旅,计3万多人。丁盛的兵力与处境,比张灵甫要凶险多倍!结果如何?白崇禧亲自指挥的“狼兵”桂军,不但没吃掉135师,自吹“共军不敢碰一碰”的“钢七军”军部,反被135师穿插部队彻底打掉,致使桂军一片混乱。面对闻讯陆续赶到的大批解放军,白崇禧想撤军逃走,却被135师牢牢吸住而动弹不得。战斗结果,桂系军阀赖以生存的4个主力师灰飞烟灭。

张灵甫的“有心开花”与丁盛的“无心插柳”,境况差不多,战局却完全相反。两相比较,包括顾祝同、粟裕、白崇禧、林彪、张灵甫、丁盛等双方高中级指挥员和普通战斗人员,优劣高下立判。其它因素姑且不提,这两个战例,就是三年大内战的战场缩影。


反独促统卫中华


我来回答一个。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海军意义上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最后一战,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湾之战是日本联合舰队为防止美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发起的孤注一掷的防御作战,实际作战时间至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此次海战,美军太平洋舰队投入了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军舰总吨位超过133万吨,

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则投入了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约200架飞机和菲律宾的陆基航空兵。军舰总吨位73万吨。双方参战的上千艘战舰,分布在莱特岛周边130万平方公里的交战海域上。此次战役中,日本海军丧心病狂地首次大规模地使用了“神风”特攻队,然而收效有限。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丰田副武海军大将

由于美国海军的兵力,技术水平,特别是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数量远远超过日本海军,在四场分海域战斗中日军舰队几乎被美军压倒性的火力所覆盖,而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战列舰队则贻误战机,根本没有抓住太平洋舰队的航母部队,反而在美军大规模的空袭下损失惨重。


战役结果,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几乎全军覆灭,号称日本海军骄傲的超级战舰(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武藏”号战列舰挨了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后,和另外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7艘潜艇一起被击沉,288架飞机被击落,伤亡10000余人,而美军只损失了3艘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和162架飞机,伤亡3000余人。这一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完全丧失了威胁美军登陆的能力。


日本海军武藏号战列舰

莱特湾海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更在于它标志着巨舰大炮时代的彻底终结,这一战证明了再强大的战列舰也根本不是航母的对手,因为人家在你射程之外派出的海军航空兵只需要几十架飞机就足以将你送入海底。从此以后,战列舰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航空母舰进入黄金时代。


每日一段历史


司马家族是三国时期极具传奇的家族,之后更是取代曹魏,建立晋朝。曹操死后,曹魏政权开始衰弱。司马懿在和经历抵抗蜀汉北伐,讨伐东吴政权后,逐渐成为曹魏政权的中坚力量。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昭废曹芳,立曹髦,之后又弑曹髦,立曹奂。到这时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进入了司马家族掌权的时期。但三国后期,有一场战役差点毁了他司马家族,导致司马昭也没能在生前就取代曹魏称帝,这就是东兴大战。

司马懿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2年,东吴孙权去世,东吴政权进入新老更替时代,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想趁此机会出兵讨伐东吴。吴国大将军诸葛格,命人修筑大堤并在两山之间筑城两座,命令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防御魏军。曹魏方面,司马师令王昶率一路大军进攻南郡,毋丘俭率一路大军进攻武昌,胡尊,诸葛诞率一路大军进攻东兴,三路大军一共十五万人马,同时进攻东吴,只要有一个据点被攻破,东吴就难保了。尤其是东兴这个地方。

东吴诸葛格率领四万人马前往东兴支援。这时的胡尊,诸葛诞已经占据东兴大堤,不过因为地势险要,魏军没有攻下东兴。诸葛格带着援军到达后,派丁奉率三千人快速突进,去占据有利地形。丁奉占据徐塘后,趁机突袭毫无防备的魏军,袭击攻破魏军前部营垒,配合后来赶到的吕据,打的魏军四处逃窜,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人都沉没在水中,死者数万人。东兴这一战役,曹魏进攻东兴的七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曹魏的另外两路大军听说东兴战役失败,眼看进攻南郡和武昌也没有希望,各自撤军。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在父亲司马懿死后发起的首次战役以彻底失败告终。曹魏的众大臣想借此机会削弱两人的权力,要求罢免各将领的职务。尤其是总指挥的司马两兄弟,倘若真的被罢免,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就难以支撑。

司马师以退为进,对大家说自己没有听诸葛诞的话,才造成这样的结果,自己的错其他将军何罪之有?各位大臣听了也不好追究各将军的责任。总指挥司马师也不是东兴大战的直接负责人,更无法追究。而司马昭也只是被司马师削了爵位,并没有被撤职。司马家族得以继续掌权。

虽然司马家族逃过一劫,但东兴之战的失利还是对他们造成了巨大打击,司马师也在公元255年去世。司马昭夺权之心虽然路人皆知,但由于诸葛诞,毋丘俭,文钦等人的反对延缓了司马昭的取代进程,司马昭即使在消灭蜀汉之后,也未能取代曹魏就去世了。






周洲粥


对金庸先生小编一向是敬仰有加的,但在他的名著《书剑恩仇录》中,丑化定边将军兆惠的做法小编不敢苟同。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定边将军兆惠亲率四千清兵先行抵达叶尔羌城,清剿大小和卓叛乱。在黑水河畔扎营,时称“黑水营”。

叶尔羌城的叛军倾巢而出,将兆惠等人包围在黑水营,双方血战数日,难分胜负。

叛军在黑水营周围构筑工事,将黑水营团团围住,和清军对峙,试图等清军粮草殆尽后再发动进攻。被围困的清军吃光了马匹,骆驼,最后不得不吃掉被俘虏的叛军。

黑水营被围100多天,叛军没有等来兆惠的覆灭,却等来了大清的援军。


兆惠突围而出,此战清军不仅打乱了叛军的分裂国家的意图,还展示了清军的强大战斗力,又释放出铁血平叛的决心。

1759年6月,恢复了元气定的兆惠率领军队从乌什出发,经布鲁特牧地由北向南大举进攻叛军盘踞的喀什噶尔;叛军望风而逃。

清军追缴叛军,在帕米尔山区三战三捷,彻底瓦解了叛军,把整个帕米尔高原收归大清版图清朝,并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又名不周山。大清在各帕建有八所卡伦,将帕米尔分为“八帕”。
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现在只有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仍属中国。

通过这场战争,乾隆帝开拓疆土共190余万平方公里。并将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纳为附属国。


花近高楼1


历史上让人叹为观止的战役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按时间顺序写出几个:

1:牧野之战:周军:五万人,商军:十七万人,周武王伐纣;


2:巨鹿之战:楚军:五万人,秦军:二十万人,围观群众(诸侯):十余万人,项羽灭秦;

3:昆阳之战:汉军:一万七千人,新军:四十三万人,光武帝刘秀歼灭王莽的主力;

4:官渡之战:曹军:两万人,袁军:十万人,奠定了曹操同意北方;

5: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五万人,曹军:二十万人,奠定了三分天下;

6:淝水之战:晋军:八万人,秦军:八十万人,东晋避免了亡国;


7:护步达冈之战:金军:两万人,辽军:十万人,金灭辽的主力部队;

8:野狐岭之战:蒙军:十万人,金军:四十五万人,蒙古灭金的主力部队;

9:鄱阳湖之战:明军:二十万人,汉军:六十五万人,灭掉了最大对手陈友谅;

10:土木堡之战:瓦剌:五万人,明军:二十万人,自认为很厉害的大名被打醒;

11:萨尔浒之战:后金:六万人,明军:十一万人,明朝灭亡的开始;

这里主要说一说淝水之战,出兵人数最多的是淝水之战的前秦军,达八十万人,占前秦总人口的4%,双方出战兵力最多的也是淝水之战,达八十八万人,而且是从北向南进攻,为什么却输了呢?

最主要原因前秦苻坚约战东晋,两军隔河相望,东晋军要求渡河再战,苻坚下令退军给东晋军队留位置,由于人数过多,战线过长,前秦军在撤退的时候有个奸细在前面大喊秦军败了,结果军队自乱阵脚 ,东晋军一阵冲杀,大败前秦军队,以少胜多。

前秦战线过长,很多士兵还没赶到战场,仗就打完了。这么多人打仗,前后战线少说三五十里,前军打仗后军连敌人毛都看不见,前军败了后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就能败?这样几十万大仗,韩信是难以控制局面的。里面也有不少出名的成语,比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渡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淝水之战也是大汉民族最后的八万虎士,为保国保种,向过百万的前秦大军发起决死冲锋幸生则死,必死则生的一役。


小史微课堂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历史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叹为观止是指战争的影响、规模还是策略?所以实在不好回答。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既然你说到战争,有一场不太知名的战争,但是相当牛逼,后人称之为“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洛阳人,在唐太宗(626-649年)和唐高宗(649-683年)时候四次作为外交官出使印度(当时叫天竺)。这场牛逼的战争就发生在公元647年,太宗皇帝第二次派王玄策去印度,顺便路过西藏(当时叫吐蕃)看看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和女婿松赞干布。不巧的是,647年印度发生了一件大事,曾亲切接见过唐僧玄奘的印度皇帝、统一北印度的戒日王朝开国先驱戒日王(其实说统一有点勉强,北印度是邦国制,大家尊戒日王为老大而已)在游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因为没孩子继位,各个邦国就开始打起来了,谁都想当老大,于是刚过上幸福生活没几年的印度人民马上水深火热,印度迅速进入持续五百多年的分裂状态。

话说打了一段时间,一个叫阿罗那顺的邦国老大基本篡权成功,这二货听说大唐来人了,还是从吐蕃来的,担心大唐和吐蕃关系太好,对自己没好处,直接就把王玄策的使团给团灭了,只留了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下狱。好吧,王玄策的开挂生涯就此开始。

1.逃狱。成功拉拢戒日王妹妹拉迦室利公主,在其帮助下越狱,越狱后回去没法交差啊,30多人出来俩人回去,太丢脸了,俩人一合计,得报仇。

2.借兵。王玄策孤身跑到尼泊尔(当时叫泥婆罗)忽悠了7000多骑兵,蒋师仁跑到吐蕃了1200多骑兵赞助,俩人一联合号称万人大军,准备在天竺大干一场,报仇雪恨。

3.扫荡。王玄策首先攻下阿罗那顺的都城茶博和罗城,那顺先生出逃中天竺,再次兵败,跑到东天竺借兵,再败,吓得东天竺害怕报复主动投降,那顺被抓;蒋师仁那边攻下阿罗那顺老婆盘踞的朝乾托卫城,至此大仇得报。总得来说,万人军是在中天竺横扫了一圈,灭了五六万人,天竺更乱了。

4.凯旋。大仇得报,带着俘虏可以回去交差了,按说这么牛逼回去怎么着也得加官进爵啊。可惜,这回挨到王玄策被人忽悠了,王大牛人从天竺带回去个老和尚,据说有长生之术,准备给生病的太宗治病。结果太宗吃了不靠谱的神药,第二年就挂了,王玄策就此没再进步。

印度历史上统一的时候少,分裂的时候多,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突厥人、蒙古人、英国人等等先后蹂躏过印度,所以这场战争不是那么扎眼。对于印度而言,戒日王时候,有没有这场战争都会趋于分裂,它对印度历史走向的影响也有限。

但是,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还是很有传奇性的,王玄策这样的小官不见于正史,但是也足够牛叉了。


王不腻1983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