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的羯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

小小嬴政


据史料记载,羯族人“高鼻多须,深目睕睕”,肯定不属于蒙古人种,也即不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而是属于外来民族。那么,羯族究竟是什么人呢?目前史学界主要有如下五种观点:

1、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主张羯人是月氏人(关于月氏人的来源,史学界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有藏族说、粟特族说、印欧族说、伊朗族说等)。

2、王仲荦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中谈到,羯人是石国(粟特族之一)人,白种人,崇祆教。

3、唐长孺先生认为,羯族人主要为西域胡。

4、谭其骧先生在《羯考》中提出观点: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

5、历史学家童超先生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羌渠)游牧人。

以上几位先生,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均不认为羯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过,羯族人曾经在中原大地显赫一时,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后赵。

后赵的建立者名叫石勒,原名㔨(bèi),年轻时被卖给茌平人师欢做奴隶。后师欢因其容貌奇特,器宇不凡,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西晋八王之乱,石勒与老友汲桑率众投奔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公师藩,并正式以“石”为姓,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石勒称帝以后,在对待汉族和羯族上,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政治家风度。他虽然是胡人,很忌讳别人说“胡”字,但从未因此而滥杀无辜。

一次,醉酒胡人骑马闯入止车门,石勒大怒,责问守门者,守门者十分害怕,以至于忘了忌讳,直称“醉胡乘马驰入”,不可与理论。石勒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开玩笑地说:“胡人正自难与言”。

又有一次,石勒因参军樊坦清贫,于是任命他为章武内史,该职位俸禄较多。按说,樊坦应该感激石勒,但万万没想到,他入宫向石勒辞行时,一点也不注意仪容仪表,穿着破衣烂帽就来了。石勒大惊,居然很老实地问:何故一贫至此?却不料樊坦没好气地说:“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

明知皇帝是羯人,还当众骂羯人为贼,樊坦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所有人都为樊坦捏把汗。却不料,石勒非但不计较,反而笑着说:“羯贼乃尔暴掠耶?今当相偿耳。”竟然还赐给樊坦车马衣装钱三百万。

可惜,石勒的宽厚仁慈深明大义没有被他的接班人继承,尤其是石勒的侄儿石虎,简直与石勒的治国初衷背道而驰。

石虎此人不仅穷兵黩武,而且性格十分残暴,不仅大肆屠杀石勒的子孙,甚至连自己的儿孙也不放过。其长子石邃、次子石宣先后被石虎所杀,连妻子儿女(石虎的孙子)也未能幸免。尤其是石宣,被石虎折磨得奄奄一息后,再下令活活烧死。

石虎的倒行逆施,无疑加速了后赵政权的灭亡。石虎死后,后赵政权逐渐被其养孙石瞻掌控,最终石瞻杀石虎第三子石鉴,篡夺后赵。这位石瞻,原本姓冉,正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


赵营平


羯人最大的可能是来自于西域的康居人。

历史上的羯人曾经属于南匈奴十九种之一的“羌渠”。 而所谓的羌渠又是哪方神圣、何许人也?近代的学者诸说纷纭,有羌人与匈奴混血、有呼揭国说,有小月氏说,而研究南北朝最有权威的谭其骧先生和王仲荦先生则比较肯定的认为羌渠即“康居”。

康居是西域古国,其东为乌孙、西为阿兰、南为安息帝国、大月氏、大宛,大概位置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代。是个半农耕半游牧的联邦国家。南部是粟特人的城邦,主要经营商业和农业;北部是游牧区,大多去给西域的王子们当雇佣兵。前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康居虽然号称拥有人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但还是要“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再加上康居人善于经商走动,所以在匈奴地区就有了不少康居人的聚落,并有了自己的领袖和亚文化圈子。

后来匈奴内讧,南北分裂,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的率领下归顺汉朝,内附进入了中原,定居于并州,做了中原王朝的二等公民。而南匈奴中的康居人则被安置到了上党郡武乡县一带,因为当时汉人对这些贫弱的外来户们都比较歧视,所以就称彼为羯人,他们生活的地方也就被叫做羯室。



武乡县社城与和顺县石勒村都认为自己是石勒童年时生活的地方。客观的说,虽然刚一开始村民们有开发旅游业、炒作的嫌疑,但现在却都是怀着一种近乎于温柔的态度崇拜着、爱着这位后赵的开国之君。

但是歧视归歧视,这个“羯” 绝不是凭空就那么给称呼上的,所谓的“羯”,其实就是当时对康居人雇佣兵的称呼。甚至到了大唐那会儿,中原人还称那些来自康居的雇佣兵为“赭羯”、“柘羯”。所谓“赭羯”和“柘羯”实际上是同音异义,在当时就是专指这些康居人出身的“雇佣兵”,而根据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芮传明的研究,“柘羯”的突厥语发音与奥斯曼帝国禁卫军右翼皇家骑兵一致,而此时已经距离羯人定居并州已经过了千年。可见,“柘羯”实质上是部分突厥语族对于骑士的称呼。当南匈奴内附时“柘羯”也随之而来,后中原人在称呼省掉了一个“柘”字,单称一个“羯”字。

羯人因为属于高加索人种,所以体貌特征和中原不太一样,和以蒙古人种为主的匈奴也不一样。高鼻深目,成年男子须发浓密,在信仰上多有拜火教影响。比如拜火——邺城宫殿中的有后赵石虎拜火祭坛,当时汉人管这种终年火光不灭的祭坛叫做“庭燎”。此庭燎设计为两层,上面一层放置巨烛,下面一层可以让穆护(祭司)们站上去举行仪式,然后把这个“庭燎”放在十几丈高的柱子上面。后来石虎登极,伪称大赵天王,上尊号的时候,这个“庭燎”突发意外,上盘的蜡烛油灌到了下盘,当场烫死了二十多位穆护。石虎大怒,将负责这一工程的成公段腰斩。《资治通鉴》中这样记载:

“赵左校令成公段作庭燎于杠末,高十余丈,上盘置燎,下盘置人,赵王虎试而悦之……春,正月,庚辰,赵太保夔安等文武五百馀人入上尊号,庭燎油灌下盘,死者二十馀人;赵王虎恶之,腰斩成公段。”

宣传画、扭秧歌。武乡县社城的村民用各种艺术形式纪念着这位“伟大的君王”。


因为石赵王朝的残暴统治,不久又使中原陷入战乱之中。大量的羯人因此遭到屠杀,也就是现在网络上所谓的“冉闵杀胡”事件。但是,冉闵并没有杀掉大多数的羯人,因为此后羯人依然是一支强悍的力量。

比如在北魏六镇之乱中崛起,又发动“河阴之变”,把北魏宗室大臣全当贪官污吏给宰了的尔朱荣;将梁武帝活活饿死、让江东几乎沦为废墟的侯景,都是羯人。此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在自己的军队中也配备了“柘羯”铁骑。以至于“冉闵杀胡”中大胡子汉民躺枪背锅的事情又重演了一次。

安史之乱末(761A.D.),史朝义遣使杀了其弟范阳留守史朝兴。幽州城内无主,从暮春至夏中两个月,以阿史那承庆为首的蕃兵与衙将高鞫仁、高如震的汉兵厮杀不断。高如震麾下汉军万余人,说蕃兵“应是胡面,不择少长,尽诛之……幽州城中蕃军家口尽逾城相继而去,高鞫仁令城中,杀胡皆重赏。于是羯胡俱殪,小儿皆掷于空中,以戈承之。高鼻类胡而滥死者甚众。”这段和冉闵那次简直一模一样 。但是运气没有冉闵好的高如震(可能是高丽人)却一直被默默无闻了。

石勒见佛图澄,画中的石勒倒是很符合他的真实形象——五胡的上层完全汉化。


陳大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羯族很有意思。他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其实很短暂,却带来了一连串大事。

羯族的特点基本有4点:

第一,羯族是白种人。

羯族的其实和突厥一样,是一个混种民族,但主体是欧罗巴人,也就是白人。

羯族人的皮肤白皙,眼窝深陷,黑发黑眼。

羯族的祖先应该是中亚的月氏人。他们强大以后,一度进入蒙古高原,结果被这里强大的匈奴人击溃。

一部分月氏人成为匈奴的奴隶,形成匈奴麾下的部落,这就是羯族。

五胡乱华期间,匈奴人逐步衰败,被曾经的奴隶羯族消灭,后者建立了后赵政权。

第二,羯族特别残暴。

羯族身为匈奴人的奴隶,而匈奴人本身就是野蛮民族。

羯族被匈奴人镇压奴隶,自然还不如匈奴人。

羯族除少数军粮可以自给自足以外,其余一切生活必需品均靠抢劫。

所以羯族将杀人放火,抢劫奸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羯族建立政权以后,也特别残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以皇帝石虎为例,根本不把杀人当回事:323年秋,石虎率军四万攻打西晋安东将军曹嶷,青州郡县纷纷投降。曹嶷自知难以抵挡,也打开广固(今山东益都)城门出降。石虎欲将曹嶷所部军民3万人尽数活埋。青州刺史刘征抱怨说:“现今让我在此地为官,百姓都被杀死,我还统治谁?”于是,石虎为他留下七百个活口,其余活埋。

除了杀人,强奸妇女也是家常便饭:石虎的淫邪超过历代暴君,商纣王隋炀帝和他根本无法相比。他篡位后,大举征发20岁以下、13岁以上(不论婚否)的美貌女子3万多人,充塞后宫以供自己淫乐。郡县官吏为迎合上意,在辖境搜寻美女,抢夺已婚妇女9000多人,甚至逼得许多人自杀身亡:“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自初发至邺,诸杀其夫及夺而遣之缢死者三千余人。”石虎次子石宣及其他王公又私自挑选美女一万人。一时间,全国美女集于邺城。

在这种恶魔通知下,后赵境内的北方汉人差点就灭绝:石虎发男女16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政权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干尸的“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被集体屠杀,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尸体四处可见,导致北方竟然出现大量虎狼,横行城镇,以吞噬死尸和活人为生。


第三,羯族是吃人的民族

羯族最可怕的,还是吃人。

在游牧期间,遇到特殊情况没有军粮的绝境,羯族就屠杀奴隶,吃他们的肉以生存下去。

羯族上下均保持吃人的传统。

著名的太子石邃,比他变态狂的老子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将她们强奸,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后羯族一旦被围困或者严重缺乏军粮,就屠杀奴隶(当然主要是汉人),吃人肉。

为此,不但汉人,包括鲜卑等胡人也将羯族视为恶魔,成为众矢之的。

第四,如果不是冉闵大帝屠杀羯族,北方汉人可能会灭绝

冉闵不管出于什么目前屠杀羯族,客观上保证了奄奄一息的北方汉人的生存。

冉闵颁布命令: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邺城内数万羯族。全国更是四起,把羯族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汉人有不少被误杀。

羯族毕竟是少数民族,被如此屠杀以后一绝不正,残余羯族人向陇西和河套逃亡。逃亡路上,又和其他少数民族互相仇杀,最终基本灭亡。

即便如此,凶暴的羯族并没有彻底离开中国历史舞台。

一部羯族残部投靠了鲜卑人,后来羯族领袖侯景又叛逃到了梁武帝麾下。结果,残暴的侯景再次叛乱,故技重施,在富裕的江南大肆屠杀。区区4年时间,竟然将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的赤地千里,尸骨遍地(仅屠建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江南五十年繁华盛世毁于一旦,史称侯景之乱。
但随着侯景被杀,羯族人就彻底离开了中国。

目前除了俄罗斯境内还有1000多羯族后裔以外,这个民族基本灭亡。

其实,如此残暴的民族,本来就该斩尽杀绝,他们的存在对世界是很大的威胁。


萨沙


羯族非族,也就是说,羯族并不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族群,而是一个以“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利益集团。

历史上,羯族以残酷著称,而羯族的这一特点,就与羯族的出生和形成有关。

据史料记载,羯族最早是匈奴贵族的奴隶军队,是附属于匈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

据考证,羯人最早是在汉朝时期,被匈奴人由西亚地区俘虏而带到中国的中亚人,这其中就有月氏人,康居人,粟特人等等。

羯族以残暴著称,后来因权力争夺,被冉闵屠杀,羯族作为一个统一的群体也由此消失。



后期,羯族逐渐融入到鲜卑族中,羯人后裔侯景,尔朱荣等曾在南北朝时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最终都只是昙花一现。

后来,在中国境内的羯族,基本上都融入到各民族中,而当年因为冉闵上位而逃离中原的羯人,如今在俄罗斯还有少部分人繁衍至今。
在俄罗斯的叶尼塞河流域,还有羯人生活,到如今仅有一千余人,被俄罗斯人称之位Ket,这一部分羯人,应当就是当年西逃那部分羯人的后裔。


Mr种茶家


羯族是五胡乱华中的五胡之一,它虽然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30多年时间,但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我们中原文明习惯用一些意义不好的字去称呼异族,比如北方的大多带犬字,西边的带羊字,南边的带虫字,东边的带豸字。所以从名字上分析,羯族应当是来自西边的异族。另外羯字的本意是骟(阉割)过的公羊,可指性格好斗,张狂凶残之辈,可见羯族在中原文明心目中并不是什么善茬。

不仅中原文明看不起它们,就连其他异族也看不起羯族。羯族是匈奴的附属,称为“匈奴别部”,和匈奴是两回事。他们的长相带有白种人的特点,所以有许多学者推断羯族应当来自被匈奴征服的中亚部落,也就是匈奴的奴隶。

曹操统一北方后,鉴于北方人口流失严重,所以南迁三十万南匈奴进入山西地区,羯族就在此时随匈奴内迁,并散居在上党、武乡和羯室等地,并因居住地羯室而得名“羯胡”。中原文明以血统认亲疏,由于羯族长相过于奇特(非黄种人),所以他们的地位在魏晋时期是很低的,许多人被汉族地主买来做耕田的奴隶,比如后来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依最终推翻了西晋,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羯族人石勒就在此时投奔刘渊,并依靠自己出众的素质成长为汉赵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在襄国(河北邢台)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319年,石勒和汉赵决裂,建立了后赵政权,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奴隶起家的皇帝。石勒虽然骨子里带有羯族嗜杀的本性,但他能够听取汉人谋臣的建议,停止滥杀,尊崇儒学,逐渐取得了北方汉族的支持,并凭借武力成功统一了北方。

可石勒于333年死后,他的后辈们就没有石勒的这种素质了,反而把凶残本性暴露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对汉人尤其凶残。石虎在位时,每征讨一地,基本活口不留。他还在北方拣选汉人良女三万人之多充实后宫,逼得许多女子上吊自杀。营建邺城、长安、洛阳,更是滥用民力,数十万人死于征发之途。成汉使者在从成都到邺城的路上,看到沿途大树上到处都是上吊的尸体,城墙上码放着许多汉人的头颅,处处白骨蔽野,羯族人随意虐杀汉人,北方汉人几乎无路可活。

更甚者,羯族人还喜欢吃人,不仅吃汉人,连其他胡人都吃。

最终冉闵站了出来,终结了这个无恶不作的野蛮政权,而汉人出于压抑已久的愤怒和“杀胡令”的刺激,硬是将邺城二十多万羯族人斩尽杀绝,许多毛发浓密的汉人不幸在动乱中躺枪,这阵势吓的余下的羯族人纷纷逃离中原地区,羯族就这样消失在了我国历史之中。

现在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地区还生活着数千人羯族后裔,他们被称为Ket。


石头说历史


羯族的特点基本有4点:

第一,羯族是白种人。

羯族的其实和突厥一样,是一个混种民族,但主体是欧罗巴人,也就是白人。

羯族人的皮肤白皙,眼窝深陷,黑发黑眼。

羯族的祖先应该是中亚的月氏人。他们强大以后,一度进入蒙古高原,结果被这里强大的匈奴人击溃。

一部分月氏人成为匈奴的奴隶,形成匈奴麾下的部落,这就是羯族。

五胡乱华期间,匈奴人逐步衰败,被曾经的奴隶羯族消灭,后者建立了后赵政权。

第二,羯族特别残暴。

羯族身为匈奴人的奴隶,而匈奴人本身就是野蛮民族。

羯族被匈奴人镇压奴隶,自然还不如匈奴人。

羯族除少数军粮可以自给自足以外,其余一切生活必需品均靠抢劫。

所以羯族将杀人放火,抢劫奸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羯族建立政权以后,也特别残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以皇帝石虎为例,根本不把杀人当回事:323年秋,石虎率军四万攻打西晋安东将军曹嶷,青州郡县纷纷投降。曹嶷自知难以抵挡,也打开广固(今山东益都)城门出降。石虎欲将曹嶷所部军民3万人尽数活埋。青州刺史刘征抱怨说:“现今让我在此地为官,百姓都被杀死,我还统治谁?”于是,石虎为他留下七百个活口,其余活埋。

除了杀人,强奸妇女也是家常便饭:石虎的淫邪超过历代暴君,商纣王隋炀帝和他根本无法相比。他篡位后,大举征发20岁以下、13岁以上(不论婚否)的美貌女子3万多人,充塞后宫以供自己淫乐。郡县官吏为迎合上意,在辖境搜寻美女,抢夺已婚妇女9000多人,甚至逼得许多人自杀身亡:“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自初发至邺,诸杀其夫及夺而遣之缢死者三千余人。”石虎次子石宣及其他王公又私自挑选美女一万人。一时间,全国美女集于邺城。

在这种恶魔通知下,后赵境内的北方汉人差点就灭绝:石虎发男女16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政权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干尸的“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被集体屠杀,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尸体四处可见,导致北方竟然出现大量虎狼,横行城镇,以吞噬死尸和活人为生。

第三,羯族是吃人的民族

羯族最可怕的,还是吃人。

在游牧期间,遇到特殊情况没有军粮的绝境,羯族就屠杀奴隶,吃他们的肉以生存下去。

羯族上下均保持吃人的传统。

著名的太子石邃,比他变态狂的老子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将她们强奸,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后羯族一旦被围困或者严重缺乏军粮,就屠杀奴隶(当然主要是汉人),吃人肉。

为此,不但汉人,包括鲜卑等胡人也将羯族视为恶魔,成为众矢之的。

第四,如果不是冉闵大帝屠杀羯族,北方汉人可能会灭绝

冉闵不管出于什么目前屠杀羯族,客观上保证了奄奄一息的北方汉人的生存。

冉闵颁布命令: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邺城内数万羯族。全国更是四起,把羯族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汉人有不少被误杀。

羯族毕竟是少数民族,被如此屠杀以后一绝不正,残余羯族人向陇西和河套逃亡。逃亡路上,又和其他少数民族互相仇杀,最终基本灭亡。

即便如此,凶暴的羯族并没有彻底离开中国历史舞台。

一部羯族残部投靠了鲜卑人,后来羯族领袖侯景又叛逃到了梁武帝麾下。结果,残暴的侯景再次叛乱,故技重施,在富裕的江南大肆屠杀。区区4年时间,竟然将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的赤地千里,尸骨遍地(仅屠建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江南五十年繁华盛世毁于一旦,史称侯景之乱。但随着侯景被杀,羯族人就彻底离开了中国。



茅台文化传承


羯族是匈奴人在河西走廊的分支,1700年前,五胡乱中华的赵王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就是羯族政权,羯族反正在我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很能打,战斗值也强,大名鼎鼎的石勒和石虎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不过在后赵王朝末期,羯人被汉族崛起的冉闵反杀,整个国家政权层面也在反胡之后被团灭,剩余的羯族血统零星散落在各地。

当然关于羯族来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羯族是现在甘肃河西走廊一代的匈奴分支,而戏曲大师童超认为羯族是现在羌族的祖先,历史学家谭其骧又认为羯族和波斯人有关系,还有人认为羯族和安禄山的粟特也有血脉关系,都是各执一词,也不知道该信谁。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古羯族在长期战乱中已经被其它民族同化,今天传承下来的羯族血脉千年以后的人口散落在了伊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的甘肃和川西一带。


米缸搂着麦芽糖


羯的本义是指骟过的公羊。《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羯羠不均”之句,羠的本义是母野羊,这个词是指民风彪悍和血统混杂。

本义如此低贱,可想而知没有人硬往头上套。石勒虽然没文化,但也知道这个字不大中听,他下令后赵国内不准称羯而称“国人”。

按说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羯,是汉人对以石勒为首的逆乱中原的杂胡的称呼。

可是历史学家对这个民族的起源仍然有很多争议。。

据沈骞先生在《河西小月氏、卢水胡与羯胡关系探源》的整理,可知具体的争议有这么几点:

一、氐羌匈奴混血种说。吕思勉先生通过对其风俗、屠城坑卒而饶过氐羌;顾颉刚先生通过辨析“羯”与“羌”二字的源流,认为羊从羌,而且《晋书·石勒载记》曾说“羌渠之胄”,羌渠即羌中渠帅,胄即后裔;钱穆先生亦持此议。

二、西域胡说。陈寅恪先生以《新唐书·西域传》有“柘羯”之词,柘羯及柘国的勇士,柘即石国。谭其骧先生以“羌渠”及“康居”,亦持是说。余太生先生找到了羯族传说及印欧神话的相同之处。

三、包含西域胡成分的杂胡说。唐长孺先生据《晋书·北狄匈奴传》,认为羌渠、力羯等都与其有关。姚薇元先生认为羯胡即混合了其它民族的小月氏。

四、匈奴苗裔说。史籍有载,所谓“匈奴别部,羌渠之胄”。

对于诸位先生的学术争议,我们因为水平不到,最多看看就好。

但也应该看到,这四种说法其实都有一个最简单的共同点:羯族绝非中国大地上固有之民,而是迁移流徙过来的外来之族。


陈勇先生在此基础上写过一篇论文,专门考证五胡十六国时期羯人的迁徙及组成,名为《后赵羯胡为流寓河北之并州杂胡说》。

石勒初以十八骑起家,这十八骑中便有四五个民族。后又取得匈奴张㔨督及乌丸张伏利度的数千班底。等到石勒凶威大盛时,他便使部下回其原藉所在地(并州的上党、武乡、羯室一带》招揽山前山后诸胡,其时诸胡惧其威名,争相附之。

前后徙河北诸郡县,居山间之杂胡者,在石勒席卷赵、魏时,几乎尽投入石勒麾下效命。

又,在攻陷各地垒壁后,石勒也常简选精卒补充队伍。如石闵之父石瞻,便是河南内黄人,石勒破陈午时所得,命石虎收为养子。后来石闵尽灭石氏,又有诛胡之举杀羯胡二十余万,打算登基称帝,才改回本姓“冉”。

其实所谓的羯胡,便是像这样强行整合出来的一个新民族,一言以蔽之,就是石勒军团中裹挟的所有人(除北方汉族谋士外),包括杂胡和汉人,都在“羯族”这一概念之下。

这是一支由迁徙者、流亡者、乞活军、盗贼、罪犯及失意文人组成的军队,后赵也即是由他们所建立的政权。

但这样的队伍依然比欧洲大航海时代的所谓先驱,依然比后期的北美、澳洲等殖民者强出不少。异国、异乡的土地便是他们的冒险乐园,殖民者为了炫耀武力,常常杀原土著之王而灭原土著之国,奉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如此时的北美大地,原生印地安人又安在哉?

死于石勒之手的生灵,保守估计也得百万量级。但是他称帝后,华族地位虽卑微,毕竟还是构成了后赵立国的基石。直到石虎,虽以残暴著称于史,肆行杀戮,却也没敢执行种族灭绝。

后赵末期,其国土内汉人已被杀到十不存一,但即使是这1/10不到的比例,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依旧比羯人多了几个数量级。

以是故,当冉闵一声令下,才能将羯族几近灭族。

这1/10艰难存活下来的汉人,便是所谓冉天王所拯救者。


——————完——————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关注~~~~

王事情


历史上的羯族就是一个建树小,却破坏力十足的民族,好斗,噬杀,异常的残暴。只能说他们已经到达了非人类的境界,属于那种“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类型,就是污染历史进程的那么一坨的存在。好在他们已经被灭族了。

羯族的来源

目前在史学界,对于羯族的起源还存在争议。不过最可靠的一种看法,认为羯人来自中亚的古康居国,是古康居游牧人,也叫羌渠人。到了汉朝时,古康居地区曾被匈奴统治,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就随匈奴人东进,跑到了蒙古草原,然后又南迁,到了陕西上党地区。

因此,《晋书·石勒载记》中才说“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属于匈奴下辖的一支,羌渠的后人。中亚康居国游牧人,也符合史书中所记载的“高鼻多须”的特征。

羯族的兴起

羯族兴起于晋朝有名的“五胡乱华”时期,五胡即匈奴、鲜卑、羌、氐、羯五大胡族。

西晋“八王之乱”时,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战败,逃难途中被杀。而之前被司马颖派去招募匈奴大军的匈奴大单于刘渊,听闻消息后,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先帝,起兵反晋,建国号汉,史称“汉赵”,也被称为“前赵”。

羯人的第一位史上著名的大头领石勒,率部响应刘渊。

公元318年,继承皇位的刘渊之子刘聪病死,刘渊的侄子(从子)刘曜夺取了汉赵政权,改国号为赵,所以才有了“前赵”,以及“汉赵”的称呼。

第二年,即公元319年,石勒反刘曜,自称大单于、赵王,史称“后赵”。羯族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羯族的残暴统治

羯人的统治,简直就是一场以残暴为基调的变态大戏,不仅对异族,他们对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


后赵在石勒统治下的14年,虽然经过一些改革,使久经战乱的社会秩序有所恢复,但都是建立在残暴统治之上的。石勒实行“胡汉分治”,禁说“胡”字,必须称“羯人”为“国人”,并且纵容羯人欺压异族,特别是汉人。同时,他还制定了诸多的苛政严法,杀人无数,那些没有被杀的汉人,全都成了羯人的奴隶。

石勒死后,传位给了太子石弘。石勒的侄子石虎杀死了石弘,夺取了皇位。

石虎的残暴和变态,更加的令人发指,他甚至还妄图灭绝北方的汉人。

《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至于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他率兵打仗,只要是攻破一地,都会进行屠城,很少留下活口。

石虎所实施的残酷刑法就不用说了,比石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杀人为乐是常事。

石虎为了奢侈的生活,还大搞工程。他先征集了数万人,将洛阳的诸多五行吉祥物运往都城邺城,途中伤亡上万人。他又驱使数万汉人,去修建桑梓苑,苑内建造了众多的豪华宫殿。宫苑建好了,石虎又下令从民间抢掠13到20岁的汉人女子,不论婚否,共3万余人入宫。石虎抢掠民间女子的行为,造成数万汉人或被杀或自杀,大批汉人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石虎还听信僧人的谗言,说要苦役晋人(北方汉人),才能压制晋朝的气数。于是,石虎下令强征邺城附近各郡的男女百姓16万余人,车10万乘,在邺城东又开始修建华林苑,并筑苑墙十里,造成数万人死亡。

羯族的自相残杀

石虎有一个儿子叫石邃,比之石虎的残暴和变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石邃“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没事就喜欢“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他看到美貌的宫人,不但会去秽亵,还将宫人斩首,放在盘上,供人传视。最可怕的是,这是一位如假包换的“食人族”。他每次看到有姿色的比丘尼,就会“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这绝对是禽兽不如呀。好在,后来石邃想弑父夺位,被石虎诛杀了其全家26人及党羽200余人。

石虎杀了石邃,还剩下两个儿子石宣和石韬。结果这两兄弟互相残杀,石宣将石韬砍掉手足、刺烂双眼、开肠破肚。石韬惨死,石虎知道之后,直接气到昏迷。石虎醒了之后,下令用铁环穿透石宣的下巴锁起来,让石宣像猪狗一样进食。在百般虐待之后,石虎让人拽着石宣的舌头和头发,拉到了一个柴堆之上,吊在柴堆中间树立的一根木杆之上,让人拔掉石宣的舌头、头发,开始折磨石宣。等到石宣奄奄一息之时,命人点火,将石宣化为了灰烬。然后又命人杀死了石宣的妻儿,以及石宣的卫士、宦官等数百人。甚至直接将护卫东宫的十万卫兵,全部流放边疆。

话说虎毒不食子,这石虎对待自己的两个儿子,那是碎尸万段都不足以解他心头之恨呀。

349年,石虎病逝,羯族的统治在持续了30年之后,也很快就要结束了。

羯族政权的灭亡

石虎死,他剩下的儿子为了争夺帝位,自相残杀。

后赵大将军,石虎的养孙石闵,即冉闵,号召汉人杀胡,并杀死了后赵皇帝石鉴,建立魏国,史称冉魏。

《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汉人信奉儒学,但不等于汉人就要受人无限制的欺侮和屠杀。以礼待吾辈者,必以礼待之,反之亦然,这也符合孔子最初的儒家思想。在敌人的残暴杀戮之下,还跟敌人讲仁义道德的,最后只有灭亡。只有拿起武器反抗,才是生的出路,在某部经典大作的电影(建军)中,伟人在会议上强烈提议的。秀就是因为主张盲目的“道义”和妥协,才下课的,历史课本上也有写。所以,不管冉闵当时的想法怎么样,冉闵的行为,拯救了北方汉人,给了他们继续抗争和生存下去的希望。对于汉人而言,冉闵就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

羯人最后的挣扎

冉闵发布“杀胡令”,羯人大部分被屠杀,剩余的羯人投靠了鲜卑人,替鲜卑人四处征战。

后来,鲜卑化的羯人侯景,带领这批羯人,为了躲避北朝的打击,跑去投奔了南梁。南梁武帝萧衍接纳了他们。

但是,羯人始终改变不了残暴、噬杀的恶习,侯景发动了叛乱。他率领羯人在江南三吴地区(大概就在现在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大肆杀戮,造成了赤地千里,尸骨遍地。他们同样在当时的南京(时称健康)屠杀了将近20万人,多灾多难的南京城呀。史书上称这次叛乱为“侯景之乱”。

最终,在南梁大将王僧辩、陈霸先(南陈开国君主)等人的讨伐下,才扑灭了侯景的叛乱。自此,羯族彻底衮出了中国的史书。反正呢,羯族不要再祸害中华大地就行了,至于他们去了哪里,谁关心呢。


奕天读历史


公元350年,位于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的官道上,挤满了逃难者,官军见人就杀,死尸遍野,流血成河。为何官军会对手无寸铁的民众大肆屠杀?

在二十年前,也就是公元330年,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并于次年称帝。作为后赵创始人石勒,其实是羯人出身。羯人据说是“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羌渠”是匈奴入塞十九个部落中的一员。


但羯人信奉祆教,跟匈奴一族完全不同。现代学者推断,羯人可能是石国人,他们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建国人,据唐三藏的描述:他们“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


石勒从最初的“十八骑”发家,到后赵的创立者,一路走来,杀人无数。百姓们称他为“石蝗”。后其继承者石虎,则变本加厉,以屠杀为乐。


有次石勒派石虎去攻打青州,石虎坑杀守军士兵三万多人,甚至他还想将青州的百姓一并宰杀,要不是刺史刘徵求情,估计全城百姓,都会变成白骨。

石虎不仅杀戮成性,而且荒淫无道。他在后赵境内,大发百姓家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三万多女子充实后宫。史称“夺人妻女,十万盈宫”。


终于暴政,迎来反抗。说来可笑,推翻后赵政权的正是石虎养子的儿子,也就是石虎的孙子冉闵。


一直以来后赵政权采取胡、汉分治,肆意虐杀以汉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自石虎死后,诸子争权,最后冉闵胜出。作为汉人,他认为羯人靠不住,于是下令不分男女老幼,只要高鼻深目的胡人一律斩杀,不留活口。于是二十多万羯人,在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

还有少量的羯人一路向北逃亡,一直走到叶尼塞河流域才停住脚步,他们就是羯人后裔Ket。2010年的俄罗斯人口普查,据统计羯人后裔Ket人口尚有1,219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