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腦腸軸——消化科治不好的腸易激綜合症,最後在精神科被治癒了!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焦慮或者抑鬱的患者會常常伴隨明顯的胃腸道不適感覺,而且抑鬱症的治療中最容易出現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不適。之前還有患者問我,為什麼隨著抗抑鬱藥物的治療,抑鬱症狀緩解了,困擾她多年的腸易激綜合症也徹底好了,為什麼包括PPI質子泵抑制劑的所有胃藥都無效,吃了抗抑鬱藥物米氮平、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反倒治好了多年的腸易激綜合症?這是一個神奇的機制——腦腸軸!

腸道微生物是生活在我們機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這類特殊的微生物對機體營養物質代謝、機體發育、免疫力以及多種疾病的發生等方面都非常重要。近些年來,很多科研團隊的結論都發現腸道菌群或許會通過一種特殊的——腦腸軸來影響機體的大腦結構以及很多大腦相關疾病的發生。

腦腸軸——消化科治不好的腸易激綜合症,最後在精神科被治癒了!

腸道菌群與大腦的關係

其實,早在一個世紀前人們就發現了情緒能夠直接影響胃腸道功能,1915年哈佛大學的生理學家Walter Cannon就指出,當動物受到驚嚇時其機體中胃部功能就會發生改變。當然,相同的情況也會在人類中發生,那些壓力較大的人通常都會出現腹瀉和胃痛的症狀。也就是我們說的腸易激綜合症的部分表現,而且腸易激的臨床表現是否存在,究竟多重,都是受患者的情緒調控的,越是焦慮、抑鬱的情緒約容易加重患者腸道不適的症狀,很多頑固的腸易激綜合症更是讓消化科的同行也束手無策。

腦腸軸——消化科治不好的腸易激綜合症,最後在精神科被治癒了!

抑鬱、焦慮

目前的研究表明胃腸道中存留的龐大腸道菌群在這一腦腸軸機制中,關於大腦和胃腸道的調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大腦和腸道這兩個相距甚遠的人體器官相互作用的主要調節器就是腸道菌群。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腦腸軸在維持大腦健康和壓力反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有趣的現象,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的質量幾乎和我們人類的大腦質量相等,這也許就是兩者關聯的起點吧。

腦腸軸——消化科治不好的腸易激綜合症,最後在精神科被治癒了!

腦腸軸與腸道菌群

在日常的門診工作中,我也常常在來診的患者在存在焦慮或者抑鬱症狀的同時,存在明顯的胃腸道不適症狀。通常來診的患者之前已經有常年的消化科就診經歷,但始終未解決自己的胃腸道問題。這個時候作為精神科門診醫生,還是要優先處理來診患者的焦慮及抑鬱症狀,但往往當患者再次來診的時候,焦慮和抑鬱症狀得到明顯緩解的同時,原本治療多年不見好轉的頑固胃腸道症狀也隨之緩解了,患者為此常常感到激動萬分。甚至我們的同行,消化科醫生也同樣注意到了這一現象,而且一些頭腦活潑的消化科同道甚至會聯繫熟識的精神科醫生請教抗抑鬱藥物的使用原則,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給胃藥治不好的患者服用抗抑鬱藥物,很多患者的胃腸道不適症狀真的隨之緩解,甚至消失了。

腦腸軸——消化科治不好的腸易激綜合症,最後在精神科被治癒了!

既然情緒改善可以改變胃腸道的不適感,而腦腸軸本身無所謂起點與終點的循環機制,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腸道菌群也可以反過來改善我們的情緒障礙。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確定什麼樣的具體腸道菌落會改善我們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或者發現抑鬱症的患者適宜吃什麼類型的食物來調控腸道菌群,以適應緩解抑鬱症狀的需要。真到了那一天,精神科的工作就會輕鬆很多了吧?!畢竟抑鬱症和焦慮症是發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礙疾病。

腦腸軸——消化科治不好的腸易激綜合症,最後在精神科被治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