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安史之乱,镇守潼关的哥舒翰要怎样打,才不会导致潼关失守、长安陷落?

醉爱侃足球


安史之乱从整个战略格局来看,重要的人其实是唐玄宗李隆基,而哥舒翰所镇守的潼关便是李隆基所在长安城的命脉所在。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便是:
潼关在,则长安在;潼关失,则长安危矣!
在唐玄宗七拼八凑了20万大军交给镇守潼关的哥舒翰的时候,哥舒翰其实是有信心打败安禄山的燕北军团的,只不过作为行军统帅的哥舒翰想使用的方法是“避而不战”,而非玄宗皇帝所说的“主动出击”,我们从图上形势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战斗的形式。

安禄山的困境

在安禄山从范阳起兵的之后,虽然他的兵锋直指洛阳,甚至还在洛阳登基称帝,自称为大燕皇帝,可是唐朝此时仍然是百姓们心中的正统王朝,安禄山想要一下消化洛阳、河北战区的民心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可是唐王朝不会给与安禄山这写安抚民心的时间。
而安禄山想要快速瓦解掉唐朝的统治根基,势必不能独占洛阳,侵夺长安才是安禄山最好的选择。所以安禄山能够做的便是以范阳、洛阳为战后根据地,带领大军西去侵逼长安城。因为只有这样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才有可能被撼动,而他安禄山也才有可能胜利。
可是当安禄山的兵锋快到长安的时候,他的燕北军团偏偏被挡在了长安之外,挡住他大军的正是潼关这处要地,安路上想要西取长安,突破潼关的防守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与此同时,安禄山后方的河北战区已经强行被从朔方前来救援的郭子仪、李光弼强行切断,如果安禄山真的被困在潼关的话,时间一长,处于洛阳城的自己就是瓮中之鳖。
以上是安禄山在反叛之后所面临到的困境。

守将哥舒翰的困境

哥舒翰执掌大唐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在名将高仙芝、封常青双双被杀之后,哥舒翰才有机会来到潼关。而哥舒翰最为致命的是在长安城还有两个人对他进行掣肘,一个是玄宗皇帝李隆基,另一个则是当朝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对他掣肘是因为哥舒翰成为了长安城的守城之将,如果安禄山和他谈条件,索要杨国忠的人头来换取安禄山的退兵,这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杨国忠和安禄山、哥舒翰都有着过节。

玄宗皇帝对他掣肘是因为哥舒翰此时手握20万的大军,再加上杨国忠的山东。拥有20万大军的哥舒翰一旦变节,拿下长安城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这份顾虑死活要求哥舒翰出兵。因为对于此时的唐玄宗而言,提防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能够让他更放心。


说完了安禄山和哥舒翰这两大敌对势力的情况,我们再看看哥舒翰是怎么兵败的。


上面已经说到,哥舒翰的出兵是被玄宗皇帝强行下令主动出击的,在这一次,哥舒翰的大军在灵武和陕郡中间的一个长达70里的狭窄小道中全部覆灭,整整将近20万的大军全部溃败,潼关轻而易举的被驻守在陕郡的崔乾佑攻破。
潼关一丢,安禄山的燕北军团本来以为长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攻打,可是没想到玄宗皇帝居然自己溜了,偌大的长安城在一夜之间全部成为了弃民,群龙无首,长安就这样这简单的拿下。

最后我们看看哥舒翰如何拯救潼关危局。

其实安史之乱并不是一个无法挽救的死结,相反,在很多时候,他都是有机会将安禄山的燕北军团反扑的,我们来看一张图。
首先,我将整个安史之乱的局势分为了五个关键地区,这些关键地区却只有两个关键点至关重要,它便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潼关,还有河北战区。只要哥舒翰将安禄山困在潼关之外,郭子仪、李光弼强行切断河北站区,那么安禄山就将完全被拦腰砍断,所以他的局面其实是很被动的。

而事实正是朝着良好的局面发展,郭子仪、李光弼已经将河北站区强行切断,只要镇守潼关的哥舒翰能够死死的守住潼关,那么安禄山绝对没有取胜的打算。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长安城的而一个人,其实哥舒翰当时的手下是劝哥舒翰直接杀了杨国忠的,可是哥舒翰害怕背上骂名,最后没有做。


如果能够阿金杨国忠除掉,那么玄宗皇帝对于哥舒翰的戒心就会大大降低,也不会非要强制哥舒翰火速出兵,以致于痛失潼关,长安陷落。


历史总探长


对这一战的胜败很多人都想的太简单了,我听过一句话,“胜利总会有很多父亲,失败却无人认领”。潼关之战败的惨到不能再惨,所以事后除了唐玄宗外没人出来认领自己支持过这一战。唐玄宗好歹是一代明君,王朝的兴衰和剿灭叛军也关系着他的根本利益,相信没人认为唐玄宗下令潼关大军出关迎战是因为长安住腻了,为了让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好去从没去过的成都旅游散散心吧?


那么唐玄宗真的会愚蠢到派一些乌合之众去出潼关送死吗?不要忘记,封常清高仙芝放弃陕州退守潼关,虽然唐玄宗杀了封高,但是也没有让潼关守军出关去送死啊。所以我们首先要看看唐玄宗眼里的局势是什么样?

首先,叛军的攻势已经得到遏制,战线已经在潼关和南阳稳定下来了。

其次,河东朔方唐军大举出击抄叛军后路的战略,已经得到了阶段性的成功。叛军洛阳基地和幽州老巢的联系已经被切断。

其三,空间换时间已经奏效,河西陇右的精锐唐军已经赶到,潼关唐军已经集结了20万之众的庞大兵力,这个兵力规模已经超过了安史叛军战前兵力总和,和历史北周灭北齐和唐太宗灭郑夏洛阳之战兵力差不多了,而且其中不乏河西陇右的精锐老兵。

其四,安禄山准备放弃洛阳,回救根本之地的幽州,据说主力已经撤退,潼关当面只有少数断后的部队。综上所述,潼关叛军出关收复洛阳,和河北唐军前后夹击回援的安禄山大军,有什么问题吗?

事实上,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安禄山确实考虑放弃洛阳的问题只是还没决定而已。但是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不会有人认为安禄山是个傻瓜,傻傻的原地不动等着郭李带兵攻克幽州带着叛军家属南下合围洛阳吧?

潼关大军兵力已经超过安史叛军总和,兵力远超过郭李,而且主力是河西陇右和吐蕃多年大战的精锐,这绝对不是之前高仙芝带的那几万鱼腩兵。就算不能一举灭敌,但是收复洛阳没啥问题吧,再退而求其次,就算失败,以哥舒翰的能力也不至于大挫吧?

难道要让安禄山带着十多万叛军放弃洛阳渡河北上,让郭李一边顿兵坚城之下,一边被叛军主力从后夹击腹背受敌?然后潼关唐军20万大军原地不动,如果不知道历史的,谁不会认为这是个大笑话呢?


哥舒翰

潼关之战之所以败的那么惨,关键是一方面潼关军队是河西陇右唐军老兵和之前招募的高仙芝封常清带的新军合兵的产物。一方面哥舒翰身体不行,无法全力准备战争,而哥舒翰手下则矛盾重重。一个绵羊带这70头狮子和30只绵羊,这个如果不认真观察内部,是看不出来的。

另外我不太相信郭李真的建议潼关守军不要出动,这多半是事后诸葛亮。战前如果真如史书说的只有杨国忠(正常人脑子没进水的都知道他不懂军事,唐玄宗会不知道?)赞成出兵,而一线将领哥舒翰郭子仪等等都反对潼关出兵,唐玄宗好歹也是当了40年皇帝的一代明君,这种情况会支持不懂军事的杨国忠?

读历史是为了了解历史而不是为了收获历史大人物多脑残的廉价优越感的。


小蛮子的人文历史观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潼关之战,哥舒翰完全就是失了智,硬生生的玩儿了一次长平之战的梗,成功的扮演了一次赵括。

话说安史之乱初期,安禄山叛军因常年戍边,战斗力极强,而反观各地唐军,因海内承平日久,疏于战场,所以基本是一边倒。



叛军兵锋所过之处,唐军皆望风瓦解,很快,河北之地尽数落于叛军之守,就连洛阳也跟着陷落。封常清、高仙芝因此被唐玄宗除斩!

洛阳完了就是国都长安,而要去长安,必先取潼关!所以,此地便成了唐军与叛军的决战之地。

为了能守住潼关,唐玄宗特意将曾经威震突厥的唐朝战神哥舒翰给请了出来。这位可是大佬啊,把唐朝的苦主吐蕃人,打得是怀疑人生,在当时的唐朝军界绝对算得上是偶像级别的人物。



李白同志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来吹他:丈夫立身有如此, 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 白起真成一竖子。

看看,在李白眼中,卫青白起都比不上哥舒翰,可见其在当时唐朝的地位。

不过呢,在叛军兵临潼关时,哥舒翰已经老了,还中了风,成了个瘫子。可是唐玄宗不在乎,他只认哥舒翰,想想也是,当初孙膑做轮椅还不是干掉了庞涓。



反正哥舒翰就临危受命了!

其实守住潼关对于哥舒翰来说,并不难!潼关地势险要,墙高城厚,是绝对的易守难攻!而且他哥舒翰手中有20万大军。这些人可不是当初封常清高仙芝手底下那些临时招募的少爷兵,其中一多半都是从边关调来的勤王军,非常有战斗力。

果然,安禄山在潼关僵持了许久,始终未能拿下。而这时候,郭子仪李光弼在外打野发育得极好,张巡在睢阳吃人肉坚守。安禄山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别说打潼关了,连洛阳都麻烦了。



安禄山都打算着回老家范阳了!

于是安禄山开始撤军,只留下庞忠三万人殿后。这时候唐玄宗以“贼方无备”为由,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使其“项背相望”。

不过哥舒翰不想打啊,像他这种年纪但求无过便可,况且身体也不允许啊。可是没办法,皇帝发话了,于是他就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去了。

结果呢,被庞忠打得大败,一把火下来,二十万人仅剩八千。对于安禄山来说,这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然后潼关失陷,长安也没了,唐玄宗也只能出逃。



这时候,有人说,这锅肯定得唐玄宗来背啊,谁叫他好大喜功。其实不然,从当时的战场形势来看,唐玄宗主动出击绝对是没错的,难道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就眼睁睁让安禄山收缩兵力卷土重来,任何一位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



只是哥舒翰这次确实是太坑了,20万大军啊,这比安禄山起兵时的十五万大军还要多。结果近乎全军覆没,真是不知道怎么打输的。

哥舒翰作为主将,你说这不怪他怪谁?


白话历史君


都是马后炮。唐朝天宝年间开始走下坡路,不管怎么打,都改不了国运衰退的趋势。高宗武周年间虽然政局波动,但都停留在顶层势力,基层没有什么影响。但天宝年间,基层政权已经腐败。民心不稳,没有安史之乱,也改变不了唐朝衰败的趋势


伊洛川373


哥舒翰怎么可以守赢潼关之战呢,这么说吧守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唐玄宗不插手,可是唐玄宗不插手那是不可能的。

最开始的时候高仙芝退守潼关以后,被宦官边令城所诬陷,唐玄宗下令杀了封常清,后来又杀了高仙芝,最后没有办法,选择让哥舒翰带病出征。哥舒翰本来是要好好守着的,可是受不了唐玄宗的一直催促,没有办法出关和安禄山的军队打仗,谁知道大败,哥舒翰自己也被安禄山俘虏。最尴尬的是哥舒翰本来一直和安禄山不对付,被俘虏以后吓得跪地求饶。

其实哥舒翰之败不在于哥舒翰本身,而是在于唐玄宗的一直遥控指挥,近代也有这样的人啊,比如蒋委员长


师哥八卦


坚守潼关,配合河北唐军,拖垮叛军,伺机出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