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导语:刘美红老师说人对事物的认知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

,认知层次的高低,反映了思考的深度。孩子的认知能力越高,以后走得越顺。

1

现在说起辅导孩子学习,父母都有一把辛酸泪。

平时再怎么乖巧伶俐的娃,在学习上也有千百种方法让我们抓狂。例如下面这一种:

放学问他:“今天老师教的都学会了吗?”

“Easy,都懂了。”

结果到了写作业,跑来问:“这道题怎么做?”

“老师不是教了吗?你都说会了!”

“你再给我讲一次嘛。”

讲完问:“这次会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行了,都会了。”

到了考试结束,一看试卷,气冲冲问:“不是都说会了,怎么还错这么多?”

而娃也一脸懵......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平常,我们问娃今天学了啥,学会了没有,孩子自信地回答都懂了;辅导娃学习,讲解完,他也说会了。

可到了考试前几天,陪他复习,复着复着,心吧唧地凉了。用最近流行的话来描述就是:本以为复习是查漏补缺,复习了才发现是女娲补天!补着补着才发觉是精卫填海,填到最后才发现是盘古开天!

到了考试,信誓旦旦说都会了的娃瞬间被打回原形,鲜红的分数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这种情形并不少常见。平时老师教了一个知识,孩子自认为是学会了,但碰上深一点的或者需要举一反三的题目,就挠头了。这是孩子笨?

不,这是他学习(思考)的“深度”不够!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2

上个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认知研究领域有了一项重大成就—— “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

该分类法一提出,就横扫美国教育界几十年,至今仍被教育界视作绝对的权威。绝大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被要求围绕这个分类法来 设计课程 ,以确保提高孩子的 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将和孩子学习知识关联度最高的的认知维度由低到高分成六个层级:

一、记忆

二、理解

三、应用

四、分析

五、评价

六、创新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这六个层级,前三层级属于初级认知阶段,后三级属于高级认知阶段

。布鲁姆认为人对事物的认知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认知层次的高低,反映了思考的深度

不是很理解?下面以孩子学古诗《咏柳》为例,简单说说这六个层次,看完你就清楚了。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一、记忆层次

认知维度在这个层次的孩子学了《咏柳》这首诗,他对这首诗的认知是这是一首诗,一首通过描写柳树来描绘春天的诗,贺知章写的,里面的碧玉是指碧绿色的玉,运用了拟人手法等知识性内容

二、理解层次

认知维度在这个层次的孩子,他对这首诗的认知是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

柳,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三、应用层次

认知维度在这个层次的孩子,他在路上看到相似的风景,会用其中的诗句描述。或者有意识的运用其中一些词(例如“碧玉”)和拟人手法来写作文。或者在路上看到柳树,通过对柳树形象的观察,就能推测现在是不是春天。

四、分析层次

认知维度在这个层次的孩子,他会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可以从哪些诗句看出来;与其它类似的诗词对比,这首诗有何出彩之处;有人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你认为是不是这样等需要分析的问题

五、评价层次

认知维度在这个层次的孩子,他会思考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如果写得好,那好在哪里;这首诗在作者的其它诗中处于何种地位等评价性问题。

六、创新层次

认知维度在这个层次的孩子,他会思考假若以柳树的第一视角来写春天,可以怎么写;或者换一种植物来写春天,可以怎么写;或者还是以柳树作为主要描写物,但换成描绘冬天,可以怎么写等

创新性问题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3

通过孩子学习《咏柳》这首诗作为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层次越高,孩子的思考就越深入。

可高级层次(后三类)的认知阶段,对孩子来说,没那么容易达到。他们多数是初级层次,甚至一直停留在

记忆层次不前,即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不会过多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总是说会了会了,但到了复习考试的时候,却一塌糊涂的原因。他们确实是“会”了,将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住了,但,没有内化到自己的大脑里面。过了一段时间,遗忘了,自然就不会了。

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是因为他们有深度思考的习惯。学习知识,他们不仅仅是记,还去理解,去应用,去分析,去评价,去创新。

去年,英国牛津大学最难考题上了热搜。世界最古老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英国牛津大学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这道题让不少考生大跌眼镜。除了这道题,其它一些题也让许多考生不知如何回答,例如以下这些:

“谷歌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吗?”

“莎士比亚无人企及,便没人能演吗?”

“糖是不是该征税?”

这些题父母是否感到一丝熟悉?这些都是考察孩子高级认知水平的题!

牛津大学的教授Dr. Santalova说:“每五位受邀参加牛津大学面试的学生最终只有一位会被录取。牛津大学的面试官在面试时,他们选拔的学生是能够在最高级认知水平进行学习的人。很遗憾,许多人,包括很多获得了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学生都只有初级的水平。所以他们不会被录取。”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走得更远,请不要只问他今天学了什么,这只是让他将所学的复述一次。我们应该问的更多更深入,引导他往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拥有深度思考的习惯。

不知如何问的父母,可以看下面这个表。你们可以根据下面这个表或者自己制作一个类似的表格,逐步向孩子提相关的问题,慢慢地将问题深入,引导他多思考。

牛津大学教授:一流大学最看重孩子这种能力

这样,孩子将拥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未来之路足够宽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