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事业编单位转企业,对于职工有什么影响?

泛白的牛仔蓝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是指公益二类部分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之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再列入财政供养范围。

1、正式职工。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职能划转到哪个单位,事业编制就划转到哪个单位,人员也随编制一块迁转。因为事业单位承担的是公共服务职能,划转的单位也基本上是事业单位,个人待遇、工资结构都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2、退休职工。改制过程中,如果职工工龄在30年以上(有些地方放宽到25年),根据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直接交由社保部门管理,其个人待遇和正式退休基本不会差太多,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半级或者一级、两级工资的优惠政策。这一条,各地政策不一,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依据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

3、合同工、临时工、人事代理。这类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相应的赔偿,地方政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工作年限超过若干年等因素,给予补偿和货币安置。这是大的原则。当然,如果需要,尤其是一些技术人员、熟练工,会继续由新单位续聘。工作年限达到要求条件的老职工,也会由社保部门负责接纳管理,不会简单推向社会。

4、过渡期的规定。机构改革,一般都有个过渡期,如果改革过程中,出现混编混岗、人员超编、领导职数超配等情况,这在机构改革过程中非常常见,一般都会有一到三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在不在编,工资待遇、晋升等问题都不会影响,主要靠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消化,通过调整岗位、调整增加编制等方式,或者是依靠自然减员腾出编制,妥善进行安排。


职言管语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对员工有下列影响:

一、员工身份变化、编制取消。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事业单位不再有编制管理,企业是木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转变为企业员工。

二、工资福利待遇制度变化。

事业单位转企,将不再实行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转为实行企业工资福利制度。

但是,不会一步到位,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既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留原待遇不变,新进人员将实行企业工资福利待遇。

三、退休员工。

退休员工已经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养老金,除原单位经济效益好,尚对退休员工有福利待遇外,一般的原单位也没什么福利待遇,木有太大影响。



z山海


对职工影响可大了!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变化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说那些文件上的东西,只说说直接带来的变化。

事业单位,大家都知道,有管理岗,技术岗,工勤岗三类,具体里面怎么分级不谈了。国有企业,也分岗,但只有管理岗,员工岗。管理岗和员工岗里面也分级。

事业单位工勤岗,技术岗可以通过考试转管理岗,虽然竞争激烈。国企内部员工岗升(注意,是升,不是转)管理岗那可是太难太难了。

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后,对职工最大的影响就是失去了编制。有编制的人是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转成企业后,职工将不再有编制。当然,国企一些高管是有行政编制,但对大多数职工来说,编制肯定是没了。

转成企业后,工资将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以部门或班组为单位,工资将按岗位来定。国企内部管理岗与员工岗工资差距非常大,绩效考核也分属不同。管理岗领导是一种考核,员工是另一种考核。

转成企业后,职工当年所有的保险,公积金将按照去年收入的状况来定。企业每年每个人的收入都有差别,不会像事业单位那么稳定。

关注:不一样的思考,为你解答。关注点右上角,点赞左下。


不一样的思考


未来事业单位改革,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承担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它们绝大部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将逐步转为企业。而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绝大部分将继续保持现状,继续承担行政功能和公益服务角色。

那么,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对职工会有什么影响?

小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

身份不再是国家公职人员

事业单位转企,部分人员将被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其余的将会被剥离事业编,脱离体制正式推向市场,按照劳动法要求,签订聘用合同。人员与单位的关系变为劳务关系,不再享受以前的公职待遇。

工资待遇与效益直接挂钩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转企前,与普通企业差不多,员工待遇其实都是按企业化模式管理,不同的是,相关福利会参照事业单位执行,员工的基本收入会有一定保障,吃不饱但至少也饿不死。而一旦转企后,则将完全按照市场化操作,企业将有更大的定薪自主权,员工待遇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企业效益好,员工自然拿得多,效益不好,就拿得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基本的保障。

退休养老金会出现浮动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现在都和企业一样并入社会养老体系,退休领取养老金,但其金额普遍会比企业高。事业单位转企后,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职工退休基本上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统筹管理。保证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其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而转制后进企的,退休后则按企业标准领取养老金,在养老待遇上较之转制前会有浮动,对职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最重要的是心态变化

转企前,基本没有失业之忧,无非是待遇好坏拆别而已。转企后,没有体制身份的庇护,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工作肆无忌惮了。体制机制、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的变化,毫无疑问将给员工身心上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企业好的,或许影响不大,甚至还能得利,企业不好的,也许就随着这波改革大潮被推向再就业的风口,能否及时调整,适应市场,就看个人造化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对单位职工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就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

一是失去事业编制。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被改为企业之后,其工作人员将不再具备事业编制,而随之划为企业编制,有些可能仍为国企,有些就直接转为个企等。



二是失去财政支撑。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之后,同级财政一般不会再为妻,提供财政支持,企业也就只能依靠自己的经营状况来决定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三是失去转化机会。原为事业单位的时候,一些普通管理岗位的人晋升到一定级别,是可以随单位的改变,转化为公务员或者参公的,但改为企业之后,机会存在,但基本是不大可能实现。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公务员考试、体制内问题答疑。


东爱雨小公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提出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并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 那么,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对于职工而言,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一、身份的转换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有关人事管理应遵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执行。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适应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进行调节。

二、工资福利体系的变化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工资福利体系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工资项目、额度,以及福利项目一般都比较固定。总体而言,就是饿不死也撑不饱。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其对工资福利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只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结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情况制定即可。

因此,事业单位转企以后,员工的工资福利受企业经营情况较大。如果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好,员工的工资福利可能比在事业单位拿得多。

三、社会保险、退休待遇的变化

在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事业单位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根据工龄,按照退休前工资一定比例发放。总体而言,退休待遇还是比较可观的。

事业单位转企以后,职工需要参加五项社会保险,单位和职工个人的成本都增加。同时,退休金按照工龄以及个人缴纳社会保险、退休地历年社平工资等情况,由社保发放。

四、工作机制、方式的变化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管理机制也比较僵硬。传递到职工身上就是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和动力,相对比较稳定。

转为企业以后,市场化强度增大,机制更加灵活,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相应会发生变化,考核的模式也会相应调整。对于员工而言,就需要转变角色,转变工作方式了。

最后,《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8号)也提出,要.做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人事劳动政策衔接工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应当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做好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转换工作。做好转企改制单位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建立或接续工作,办理档案接转手续。保证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其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些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是大势所趋。作为大势中的个人,就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了。


九制陈皮


确实,按照我们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分类,事业单位中有一批进行经营性质的单位要转为企业了。



转为企业不好吗?我们的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国电网等一些单位,他们的福利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不再使用国家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个人的收入反而更加灵活变高了。


大家有没有记得,80-90年代我们的企业是个什么情况,企业工资高福利高,大家都愿意去企业,都不愿在机关事业单位。其实现在,又是这样一个新的开端。正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是大家有本能上对脱离机关事业单位序列,有一种畏惧,这是一部分人关于打破铁饭碗的畏惧。

根据我们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本身自收自支事业编就很难转化为全额拨款事业编。


对于职工的影响,几乎是不太可能有的。唯一的风险就可能是我们未来企业经营不善,发不下工资倒闭。其实现在看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都是经营很好的,享有国家的一些特殊照顾的优势,其实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还没有倒闭的先例。

至于退休的养老金方面,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2014年10月,我们国家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开始跟企业一样交保险,最终实现社会化养老金发放。

我们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性办法的方式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改革以前,事业单位不需要交养老保险。现在开始交纳后,退休待遇计算模式已经跟企业的完全一样了。

而且企业如果发的工资高,缴费基数高的话,到最后养老金会更高一些。

因此,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改企业,对于职工是利大于弊的。只不过没有了那所谓的事业编制身份,一些人不适应而已。


暖心人社


你好,作为单位管人事多年的老人,我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将逐步转为企业。那么,这部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对于职工有什么影响呢?首先是编制的有无问题。原来的事业单位是有财政编制的,转入企业后,就不再有编制了。没有编制就意味着失去了财政拨款这个“铁饭碗",就意味着退休之后的养老是单位退休金还是社会养老金。由于地区跟地区的不同,其养老金跟退休金的对比上也是不同的。一般企业改制后都会根据你的工作年限来替你补缴N年的养老保险的,后面的就要靠你们转企的单位来给你缴了。另外,当员工从事业单位转制到企业单位时,转制单位应当在解除与你的聘用(劳动)合同时给你支付经济补偿金。有些事业单位根据转企的单位情况,可能会将你的工作年限折算成企业股份,这样你就成了企业的股东了。


叶公来帮忙


有影响,主要是部分事业单位“铁饭碗”没有了,所以每次改革都会引起很大的关注。


距离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全面改革不到一年了,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改革措施,对于一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人员原有聘用合同转为劳动合同。


如:7月31日媒体报道,2019上半年辽宁省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撤销59家事业单位,收回人员编制1345名。


7月19日,天津开发区1000多个行政事业编制全部取消,所有人员重新竞聘上岗,统一签订合同,聘期三年。



此次改革,取消“铁饭碗”会涉及到哪些人呢?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涉及三大类:一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二类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人员、三类是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一类事业单位人员可转为公务员编制,或是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二类事业单位人员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转为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三类事业单位人员取消财政编制终身制,全部合同制聘任,工资到岗不到人。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主要有:


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这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地是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减少政府运营成本,因此,减少人员和编制,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合同工,也就是人事代理、自收自支、合同工等各种临时工。


对此,大家怎么看?


四川中公教育


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将转为企业,取消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直都是备受求职者们青睐和追捧的热门职业,工作稳定、轻松,福利待遇好,比起私企要好太多。不过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在事业单位的结构和管理上做了很多调整,也会发生了一些变化,准备报考事业单位的考试需要多关注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到2020年前,在事业单位中,有一类事业单位将转为企业,不再有编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在这次改革中改制为企业,这意味着将从事业编制转为企业编制,相关职工都会受影响。

转企业编对职工最大的影响就是没有事业编制,以及退休养老金的变化,不过改革也是促使社会更加公平的举措,对广大职工来说,需要加强危机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