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如果滴滴在這次網絡聲討中下課……

樂清女孩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怕是這段時間最博人眼球的熱點了,因為這次距離上一次滴滴出事只有三個月左右,所以這次的輿論持續的時間更加持久社會輿論更加激烈。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沒有給滴滴公司洗地的意思,滴滴順風車事故不斷,性質惡劣,滴滴平臺難辭其咎。

如果滴滴在這次網絡聲討中下課……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中國還沒有網約車的時代,那個時候出行基本靠公交或者地鐵,除了有急事通常都不會選擇坐計程車。因為貴!碰到高峰期一路紅燈,那個心情就像世界盃梅羅雙雙回家那樣難受。。。

所以在2014年5月,在線拼車業務被滴滴提上日程,並且僅在近一年後2015年4月,順風車開始正式招聘車主,之後2015年5月7日滴滴快車業務在杭州出現,同年6月1號順風車業務正式上線,因為價便宜,順風車更是比計程車便宜了一倍,初期又有極高的紅利,所以一上線就獲取了大量的用戶。

如果滴滴在這次網絡聲討中下課……

不可否認的是,拼車對緩解城市擁堵、減輕大氣汙染、高效利用資源、擴大社會成員交往面等有一系列的益處。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不但不予禁止,還予以鼓勵。有資料顯示,在新加坡,如果私家車中乘坐人數少於4人者,須辦理通行證才能在道路上行駛,空車上路會被罰款。在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手段鼓勵拼車,包括私人小汽車和班車。德國則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拼車組織體系,各個城市設立了拼車管理辦公室等。

所以各類層出不窮的網約車案件是滴滴平臺監管問題,更是人的問題,在這次樂清女孩事件曝光後,司機的個人情況也被曝光出來,從個人履歷中看出,這名司機在案發前欠了40多家p2p公司的貸款,並且從小是留守兒童,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我覺得這種情況,只需要一個導火索,案件就會發生。

如果滴滴在這次網絡聲討中下課……

所以一味的批判監管不嚴是片面的,我們可以參考Uber之前的案例,Uber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網約車公司,對司機的監管程度可以說達到了極度嚴苛的標準,甚至需要上傳指紋,才能成為網約車司機,並且為了乘客安全在Uber客戶端擁有一鍵報警功能,用戶點擊一鍵報警自動獲取位置信息發送給警方,Uber在收費方面甚至收取了用戶安全保護費,但是結果是什麼樣呢?

在全球範圍內發生了103起Uber司機涉嫌性侵或虐待乘客的案件,Uber付出了2850萬美元的天價罰單,約是4.6億人民幣,並且在全球多地業務被關停,但即便是這樣人民依舊不買賬,被逼近死衚衕的Uber,不得不斷臂以謝天下,CEO被董事會安排離開公司休假,在10天后,創建並執掌Uber八年之久的Travis Kalanick,在公眾職責與業內詬病中,帶著失道寡助的形象辭去CEO職位。

如果滴滴在這次網絡聲討中下課……

在全球範圍內幾乎擁有壟斷地位的Uber尚且如此,在國內網約車只發展了四年左右的滴滴會是什麼下場呢,CEO離職最多隻是公司內部的損失,如果在這次聲勢浩大的網絡輿論和攻擊中滴滴真的下課了,因為市場的需求量過大,短時間內必然又會有一個不成熟的“滴滴”來取締它的位置,重複消費著我們的信任,那個時候一切道歉都顯得蒼白無力,因為人們已經不相信道歉了。

最後重複一遍,這篇文章並沒有給滴滴洗地的意思。我想說如果滴滴在這次網絡聲討中下課了,我豈不是必須要用服務更差的計程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