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寄深情以頌故里,撰淺文而歌大靖。

魏安故郡,大靖名鎮。井鬼分野,隸屬雍州。位河西走廊最東端,控賀蘭之隘,扼北海之喉,居武威之左,引絲綢北路。左臨“昌靈滴翠”,古剎騰雲;右依“古塬流金”,“永錫純嘏”。南屏雪峰祁連山,“恩施澤沛”;北臨沙海騰格里,“瀚海藏珠”。大靖河城東縱流,明長城北郭橫臥。兼河西之繁盛,得走廊之豐饒,綴明珠於絲路,傳佛教勝地,儲文物之所,甘肅四大名鎮之一。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天地形勝,丹鳳朝陽,鍾靈毓秀,千祥雲集。

大靖地質位置處於阿拉善板塊與祁連山加里東板塊褶皺帶縫合線上,是青藏、內蒙古、黃土高原交匯處,屬山前洪沖積扇綠洲。海拔在1650—2900之間;年降雨量200/毫米,年蒸發量2800/毫米;年日照時數2800小時左右;無霜期150天,年平均氣溫8.2C。晝夜溫差16C。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一)、大靖之歷史

悠哉大靖,歷史重厚。神州上下五千年,大樹茂盛,此乃一葉。自馬家窯文化始,大靖有四千多載之史。從新石器刀耕火種至漢時設置郡縣,漢驃騎霍去病徵西,張騫複次出西域。從魏晉南北朝爭霸至隋唐之繁盛;從吐蕃時佛教盛行至西夏國佔據;從元、明戰火紛爭到清末的逐漸衰落;各個時代的大靖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西北地區的歷史風貌。

1980年8月,武威地區博物館在今昌靈山麓老城和高家灘發現2處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古文化遺址,出土數量不等的石器、骨器和彩陶文物;民權三角城有耕耘遺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月有陰晴圓缺,地有滄桑質易,閱盡千年興衰。西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作為河西走廊最東端的大靖地區,有蒼茫的祁連山雪水潤澤,北面是肥沃的綠洲平原,必然為中原移民的最佳選擇。戌邊將士和眷屬因任務和疾病留駐,興修水利,開墾土地,種植糧食,發展生產,呈現:“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穀物殷積,軍糧饒足”。歷史上駐軍屯田,移民開闢。西晉曾有“廣田積穀,息兵按甲,務農養土”之體。

洪武至永樂年間,從山西和南方各省向河西等偏遠地區移民就達六次之多,山西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為主要集散地。“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們背井離鄉,潛然淚下,不忍離去。頻頻回首,但見大槐樹和老鴰窩。現在的武威“發放鎮”則是當時的移民接待和發放站。

朝代更替,名稱各異。西漢初設(大靖)撲環縣;王莽新政改敷虜,東漢恢復撲環;三國鼎立屬魏國版圖;東晉十六國(大靖)前涼改魏安邑;北魏時置魏安郡;隋再度統一華夏,廢魏安郡設白山縣,後並昌松邑;唐初大靖名白山戌,南御吐蕃,北抵突厥;宋初為西夏國控制;南宋寶慶二年(1226),成吉思汗鐵騎掃西夏,收復失地,建元朝,白山戌改為扒裡扒沙(意為街市)為蒙古所據。歷史上的扒沙,雲樹蒼茫,樵禾遍野,沼澤星布,水草豐茂。這裡歷代均駐軍把守,其中:明代駐參將一員,把總二員,經制外千總二員,騎兵322名,守兵1347名。設參將署衙門一處(現大靖二小前院,後操場是練兵場)。明世宗三十九年(1560),匈奴阿赤兔從河套南侵扒沙駐牧,執政者“放火焚山,堵塞泉眼”,使入侵者無水草可恃,不攻自退。致山林毀,地表裸露,雪線上移,生態環境遭極大的破壞。萬曆二十六年(1598),甘肅巡撫田樂、總兵達雲布兵萬人,五路擊阿赤兔,直搗黑馬圈河、扒沙、松山鏖戰,擊敗阿赤兔,扒沙收復,取安定之意改扒沙為大靖。當年甘肅兵備右布政司使崔鵬撰寫紀念收復松山的優美詩歌:“桓桓虎隊出車期,漠漠龍沙奏凱時。魯滅全收唐土地,兵回爭擁漢旌旗。葡萄酒冷徵人醉,苜蓿花深戍馬遲。聽取琵琶彈夜月,短簫長笛咽涼圻。”同年長城與大靖外城同築(扒沙裡城已有,建築年代無考),達公墩聳立青山之峰,歷時達四世紀。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將李錦設官治理大靖一年餘。清道光十五年(1836),鴉片悄種大靖,植者利非薄,且釀大禍,販售各省,多人吸成癮,漸淪無業遊民。同治二年(1863)春,陝甘回民反清起義軍楊文治部、白彥虎義軍聯手(稱十八大營)駐裴家營,與大靖城軍民對峙十年之久。“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城破雙方軍民傷亡慘重,真是“塞上燕脂凝夜紫”。直到1873年被左宗棠鎮壓。戰爭中井源巷、文廟東南偶掘井解決城中居民飲水困難。十年戰亂,使大靖地區元氣大傷,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破壞。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月,臨夏、湟中回民起義進入大靖,後被擊敗。雖經戰事頻起伏,然大靖薪火相繼。清順治三年(1646),古浪縣分為四個區,二十個壩。大靖是第二區(瑞泉區),按山川九壩河系配水情況和土地數量繳納糧草,分別為長嶺壩、大河壩、山泉壩、泉水垻、校場壩、抬車垻、沙嘴壩、酸茨壩、大喇垻。乾隆時廢壩置保,全縣置十五個保(大靖地區保名無考),70個自然村。辛亥革命清王朝滅,中華民國立。

1936年11月11日,徐向前、陳昌浩率右翼三十軍、五軍至大靖,當日上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電令河西部隊改稱西路軍。9軍為左翼。1949年全國得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踐祚永紅旗。

解放後大靖地區是縣城東部新堡、干城、橫樑、民權、大靖、西靖、裴家營、直灘、海子灘等九個鄉鎮經濟、文化、醫療、商貿、交通樞紐中心。按2013年統計:有140個村委會,934個村民小組,約三萬八千多戶,17萬多人口。

1964年,改“大靖”為“大景”,1981年6月恢復“大靖”。

大靖在歷史上災情比較嚴重。其中:從公元270年至1980年,有文字記載的旱災,就達31年/次。根據古浪氣象站1959年至1980年22年統計資料分析:八年乾旱;九年微旱;五年不幹旱。公元1929年(民國十八年)春,大飢,人相食,眾多剝樹皮,餓死者無數。四野泉幹。

公元122年(東漢延光一年)至1982年洪災21年/次。1977年8月1日下午大靖地區突降暴雨,時達四小時之久,降雨量達580毫米,暴雨引發洪水,大靖地區周圍1590平方公里內嚴重受災,死亡人數達138人,千餘頭大牲畜被沖走,農田、房屋、渠道、機井、電線等,經濟損失嚴重。

根據歷史記載:震災15次;風災11次。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二)、山河形勝。

壯哉大靖,祁連銜丹霞,高峽鑲平湖,蓄雨汛雪涇。窟窿山逶迤,天生橋奇石怪穴,酷似天水麥積山,勘稱敦煌莫高窟。幽谷雲海,朔風乍起,烏雲重凝,天地蒙迷,梨花騰紛,玉蝶翩躚,柳絮風散,山似騰龍,蠟象馳奔。日照宇明,紅裝素裹,銀蛇戲鳳。夏日消融,湖光山色倒映,碧波漣漪青山動,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雲銷雨霽 ,群鶩鳧渚,魚翔淺底,初春深秋,鷹陣聲斷祁連之峰,層林盡染。“高峽吐玉”,潤澤古鎮,園林茂盛。泉灘湧流擊水磨座座,繞橫溝橋經西門溝奔騰不息。五穀豐登,人壽年豐。壯哉大靖,群廟映輝,高閣聳立,一個古典式園林名鎮。

“昌靈滴翠,”古剎櫛比。亞洲離沙漠最近的原始次生林--昌靈山晨鐘暮鼓,西北小武當。一山崎嶇凌絕頂,萬森蔽日迷西東;原始次林鎮黃龍,騰雲起霧森沐浴。晴日登峰遠眺,百里之外的沙洲民勤、涼州城依稀可辨;俯瞰山麓,古城大靖財神閣、蜿蜒起伏的古長城、遠處山體巍峨連綿,萬傾林海,蒼蒼茫茫,紅綠相間,秋葉盡染,新農宅恬靜炊煙嫋,林渠路田,阡陌縱橫。黃花灘榮欣,居民點鱗次櫛比,移南山之民,拓北茫地耕。湧泉伏蟄,黃河提灌十三級揚程至大靖,漑沃地三萬頃。小麥香、糜子紅、穀子白、包穀黃、瓜果甜;金冠元帥、地獻枸杞、蔬菜晉春、人參果珍,大棚賽江南。葡萄美酒,瀚海髮菜,麻黃消喘,甘草解毒;特色佳餚,指子美羹,中秋月餅,七彩九層,層中有層,大如車輪。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三)、古鎮風貌

美哉大靖,廟宇如林,樓闕巍峨,人間瓊閣。傘蓋尖頂,飛簷斗拱,雕樑畫棟,起脊翹角,琉璃黃瓦,簷牙高啄,鈴風蕩銅,明風清韻。匾額點睛,寓意無窮,因感而悟,萬象歸真。財神閣位居城中心,大靖之城標,中開拱門十字。南北街成“弓形”,東西街筆直為箭,共同組成一幅“彎弓射箭”形狀,寓意驅趕匈奴之勢。 財神閣通四街,以東叫東平街,以西叫西靖街,以南叫中和街,一北叫達公街。八巷為:衙門巷、大寺巷、福壽巷、井源巷、南巷子、大巷子、東關巷、圈城巷等。雙城中軸縱線上從南至北依次有大龍宮、南稍門、鬥姆閣、南城門、財神閣、酒仙閣、老君閣、大城門樓、燈閃樓、玉皇閣擇星承雲(三中前門丁字路口,舊時稱鼓樓),無量殿等11處;外城橫軸從東至西依次天師閣、東城門樓、壽國寺、忠義廟、財神閣、白衣寺、西城門樓、大楊樹魁星閣奇特、天主堂、西稍門文昌閣、陳家排房等11處;其餘有孔廟、文昌廟、青山寺法鼓銅鈸、雷臺觀建三大殿、城頭魁星閣別緻、城隍廟陰森恐怖,關帝廟“大義千古”(清嘉靖欽差、陝西韓城狀元王傑手書),“神恩獲施”匾額民國元老於右仁手書(此兩匾後被改為床板和案板);娘娘殿、百子宮、東嶽廟、無量殿、等…建廟宇六十餘座。天上有神,大靖有廟,汲天地精華,擷日月光輝。古蹟已逝惋惜兮,今朝建設看成果。繪宏圖於盛世,開偉業於當今,高樓林立,樓宇摩空,新舊城比肩,棚戶樂喬遷。孤山晚照,虹橋凌空,公路縱橫,銀軌橫臥。晝見鬧市繁華,夜觀霓虹耀目。

天留勝蹟,商貿明珠。歌“峻極天市,”駝鈴聲聲,馬嘶嘯嘯,絲綢古道,茶馬互市,商貿中樞。外地客商在北街東側建起旅靖“山陝會館”(大靖醫藥公司院內), 商賈雲集。如永興號、永樂號、德盛號、義盛號、成泰號、雙盛號、源興裕、泉盛湧、永盛成、萬泰興、永盛合、鴻盛興、成順店、九如店、恆泰堂、正春堂等。本地商戶紛紛崛起,在北街西側建起馬廟會館(現縣中醫院)。東西會館各自興建木樓和戲臺,互為對稱,時常有名角大唱秦腔,引來無數觀眾。當地商家字號枚不勝舉,如百盛永、德成和、永美和、聚興德、五泉湧、德盛長、嚴興隆、泰來熙、志成泰、志成興、仁德堂等。俗話說:“要想掙銀子,走趟大靖土門子。”北京前門曾懸掛“峻極天市,”一匾。 “頌“瀚海藏珠,”地駐風華,造化福祿。現在的大靖,商貿領先,廊坊縱橫,商賈騰起,超市林立,商品滿目,信息靈通、經營有方。啟動百業,隨商開埠。科技復興,金色大道,雙銀高速、三零八線、一帶一路,招商引資,經商致富。工農商並舉,勵精圖治,和諧發展。世紀藍圖又一卷,風流還看新紀元。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四)、文化名鎮

偉哉大靖,恩澤流芳。人傑地靈,鐘鳴鼎食,禮賢之邦,大靖名人有:“節榮金管”,清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諭旨,兩道誥封(張元芳祖父母、父母受封)《五花誥命》聖旨。張元芳為官"清正剛直,素懷忠孝"。歿後,其子張弘儒、張弘學"家無遺物,囊無餘資",不能扶柩歸裡,只好將他葬於大靖城西五里處。伏羌侯毛忠,蒙古族,“結髮從軍便出群,西陲百戰策高勳,”武勇春秋敬之。

民間寶卷,懲惡揚善,內容豐富,諄諄之訓。文脈傳敦,教育領先。嘉慶二十五年(1820)大靖設立瑞泉書院(大靖一小前身);1936年又在大靖裡城設立青雲學校(大靖二小);1959年又成立大靖中學(天祝四中)。育人樹德,學子莘莘,桑梓有志士,高校增名之欣。截至2016年,已為各類高校輸送一萬六千名合格新生,有六名考入清華北大,二百多名考入名牌大學。農家商戶,字畫傳承,墨寶珍貴,較為普遍。大靖有著遊牧文化、耕讀文化、精明的商業信息文化和悠久佛教文化,高度融合。魏安之郡,意義非凡,豐碑一座。絲路是西漢時與歐亞大陸之貿易交通線。雖為商路,又是中國與亞歐各國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通道。魏安是絲綢北路進走廊之門戶,商貿集散之地,經濟繁榮。是中西交通線絲綢路上一顆璀璨明珠。大靖大莊村梁家有九星套八卦四合院建築群、龍崗村有張老家地主莊園、原大靖鎮政府駐地,還有保留下來的馬家祠堂等均為標準的四合院。大靖素有“小北京”之美譽。2006年大靖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大靖被列為全國第三批歷史文化名鎮。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五)、傳佛教勝地

大靖是藏傳佛教聖地。值得一提:前秦苻堅命呂光挾持西域高僧鳩摩羅什達武威,弘揚佛法十七載;後秦姚興邀請鳩摩羅什法師到長安譯聖經三百餘部;又有唐三藏玄奘法師經絲綢之路西行取經之影響;再有壽國寺梵僧被誤弒故事之啟發。據傳《奶子佛碑》:番僧修於大靖壽國寺,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田樂、達雲二公入寺見僧端坐,傲不為禮,令斬之、血出如乳,操刀者立斃。”奶子僧首、屍分離,首級被擄往內蒙古王爺府(阿拉善左旗)寺廟塑肉首泥身佛像;大靖壽國寺建殿塑泥首肉身佛像祭祀,並立石碑記此事。

壽國寺藏大藏經《甘珠爾》與《丹珠爾》,九十八部,以經、律、論為主,疏、鈔俱全。還有滿、蒙古、日文、西夏文字編譯的大藏經。如此浩繁精美的典籍被完整保存在大靖地區,不難想象當時佛教文化在大靖有多麼興盛和繁榮。大靖受佛教影響較早。據史載,直到宋末元初修建寺廟。據傳大靖東有轉輪寺、西有黃家寺;南有紅山寺、北有青山寺(原名金山寺);城中有壽國寺、白依寺;青山寺轄隸六寺之首。青山寺始建於元代原名金山寺,時西藏政教領袖薩迦班智達活佛駐錫涼州海藏寺,本地密教大興,據傳青山寺最盛時經堂有二百多喇嘛誦經,是遠近聞名的大寺,蒙古人入藏朝聖,青山寺為必由歇腳處,承漢藏蒙族長期拜謁。明清兩代數次擴建,坐北面南,依山造勢,層層增高,設計精巧,獨具一格。後經地震兵燹毀於一旦。但香火紹持,眾往佛陀。祈大靖福祉,攀層樓康民。

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浪縣大靖鎮

大靖城廟宇分佈鳥瞰圖

何吉慶,男,漢族,生於1947年,中共黨員,古浪縣大靖鎮北關村人,高中畢業,71年參加工作後,在蘭州進修工程測繪、礦山地質專業二年,助理工程師。79年考入農業銀行,從事信貸管理,後被市分行派駐古浪支行稽核辦主任,副科,經濟師。退休後從事路橋工程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