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取保候审出来,就意味着没事了吗?该怎么办?

范李英芳


从拘留或者逮捕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虽然人从看守所里释放出来,但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彻底全身而退。因为取保候审也是法定强制措施中的一种,被采取取保候审并没有终结刑事诉讼程序,你是否有罪还需要经过后续法庭审理才能确定。



根据法律规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便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办理取保候审需要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且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纪守法并随传随到,未经批准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即使取保候审也不意味着不严重。

当然,被取保候审后可能面临两种结局。如果经查明你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你有犯罪事实,那么就会撤销案件、或做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依法宣判无罪;如果你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那么法庭会依法判决你构成犯罪。


冰焰


不一定,主要看取保候审的理由。

理由一: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比如,因为诈骗被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向检察院报请逮捕,检察院审查后发现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会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公安机关一般会对嫌疑人取保候审。那么,之后,“有事儿”还是“没事儿”呢?就要看公安机关补充证据的情况了,证据充分了,继续逮捕、起诉、判刑;证据补充不到,基本就是“没事儿”了,取保候审期限到了,申请解除取保即可。


理由二:犯罪情节轻微,没有逮捕或羁押的必要。

该种情况,适用于案件办理的各诉讼阶段,只要认为犯罪情节轻,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都可以取保,比如轻伤害案件,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取得谅解、无其他恶劣情节等,从缓和社会矛盾方面考虑,就没必要一直羁押。但此种情况的前提是嫌疑人构成犯罪,即便取保了,诉讼程序仍然继续进行,直至最后被判刑。但由于属于犯罪情节轻微,基本上都会判缓刑。


理由三:或患病,或怀孕,或处于哺乳期。

这种情况,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只要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都可以取保。同理,该种情况下,诉讼程序仍然是继续进行的,最后判决时,符合判缓刑条件的判缓刑,不符合判缓刑条件,但又因上述原因无法收监的,可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待上述原因消失,而刑期又未满,应及时收监。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关注、转发、留言。


Beyond1975


取保候审不意味着必然没事,应该分情况讨论:

一、因“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而取保候审的。这种情况的案件,一般会继续走程序,如果罪名成立,当事人依然会面临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的除外)。

二、因“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而取保候审的。这样的案件,一般会继续走程序,如果罪名成立,当事人依然会被判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的除外),如果被适用缓刑,不用收监服刑;如果被判处实刑,会当庭收监。

那种认为取保候审后一定会判处缓刑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是否判处缓刑,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而非取决于此前是否已经取保候审。实践中,取保候审后在审判阶段判处实刑的案例屡见不鲜。

三、因“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而取保候审的。这种情况的案件,绝大多数都会继续走程序,一旦罪名成立且判处实刑的,在上述事由消除后,会收监服刑。

四、因“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这种情况的案件,是否收监,看案件最后的处理结果。

五、因为证据不足不呈请逮捕或不批准逮捕而取保候审的。由后续侦查的情况决定,如果依然认为证据不足,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并解除后,就没事了,如果认为证据达到逮捕的条件,会被刑事拘留、逮捕,接着走程序,面临被追究刑责。

综上,那种认为取保候审就意味着案结事了的想法是不准确的。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定罪判刑;如果判刑,是否要收监),由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和是否已经获得取保候审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案件已经取保候审,依然要重视案件。


网络犯罪律师邓世运


当然不是

首先要明确,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不是刑事处罚,也不能据此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被判处有罪。

所谓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保障手段。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一旦获知自己将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或者隐匿逃跑、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或者毁灭证据、打击证人,无论哪一种都会让诉讼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下去,造成司法成本的攀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情况,我国刑诉法规定了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有权机关可依此暂时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将他们诉讼期间的活动置于掌控之下,从而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结束。

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从限制人身自由轻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被取保候审并不意味你不会被定罪处罚,只能说明你的人身危险性尚未达到要被限制全部人身自由的程度,根据刑诉法65条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的情形包括:

(一)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

(二)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取保候审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

至于你到底有没有事情,还要等到法院宣判之日。在取保候审期间,你务必要做到:未得到执行机关(负责你案件的公安机关)许可,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变动。要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也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若在取保候审期间,你违反了上述的规定,情节严重的,那你的自由就会被完全剥夺,被变更适用逮捕这一强制措施,届时只能在看守所里等待法院的审判了。所以,珍惜你的自由吧,千万不要再越雷池半步了。


微凉


有3个情况

1,取保也有不起诉的,如果不起诉,一年就取回压金,解除取保,你就没事了。

2,如果起诉你,会继续取保,等待上庭审判。这基本是缓刑。

3,如果是起诉你,法庭打算判处实刑,会有收监的可能性。

自己想想是那种情况吧。如果是起诉你,一定要找律师。


發發發49


取保候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情节轻微很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的话一般都是需要经过法院审理,但是最后可能获得缓刑判决,人也就不用进去了。

第二种就是证据不足取保候审,这种情况侦查机关还会继续侦查,以获得更充分证据,接下来可能会直接再次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也可直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如果检察院认为依然达不到起诉条件,会作出不起诉决定。反之就会上法院进行审理。也有可能在取保候审十二个月内,侦查机关未获得更有价值证据,那就会在取保候审到期后解除取保候审。


A小明50


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案件仍然在侦查之中,也经过检察院起诉到法院而进入审判程序,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会面临判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