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那些催促著孩子「快點」的言語,你可曾說過?

茶餐廳裡,突然傳來一聲呵斥聲:“你能不能快點,別磨磨唧唧的!”我尋著聲音看過去,斜對面坐著一對母子,孩子媽媽單手託著腮幫子,眉宇間盡是不耐煩,兩眼惡狠狠瞪著眼前的兒子。小男孩不急不躁,慢條斯理的拿著叉勺在挑著碗裡的麵條。

過了大概1分鐘,又一聲催促聲傳來“你還吃不吃,不吃我們就走了”,小男孩有些反駁的說:“小孩子吃東西本來就慢啊。”

見孩子頂嘴,孩子媽媽立馬提高了分貝:“我再給你2分鐘,2分鐘後走人”。小男孩撅著嘴巴,叉起了一節麵條,大口的往嘴裡送。

果然,2分鐘後,孩子媽媽收拾東西準備去結賬了。臨走時,小男孩又端起桌上的果汁喝了一口,然後急衝衝的跟著媽媽離開。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看到這對母子的對話,很多家長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傷透腦筋,都成了“催命三娘”……

在家裡:

早上賴床,天天遲到都不願起;

做作業磨蹭,一小時才寫兩道題;

在學校:

上課慢半拍,永遠跟不上老師;

每次考試卷子都做不完,被老師投訴;

為了讓孩子趕上時間完成,我們不得不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催吧,很可能越催越慢,還要發一通火;不催吧,眼看著計劃好的事情就要推遲了。有人甚至拿“佛系孩子”來自我安慰。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相比催促,更有效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慢,在孩子磨蹭的時候,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一般來說,孩子 “磨蹭”的常見原因包括:

孩子本身做事情的節奏——有些孩子就是慢性子,做什麼事情都喜歡慢慢來、不著急,父母對此要理解,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自然節奏來做事,不能太強求;

做事情的能力——孩子的熟練程度肯定比不了成年人,包括他的力量、速度等,都是有年齡侷限的,父母對此要設置合理期望;

做事情的意願——孩子對不愛做的事情容易磨蹭,對此要設法調動積極性。

除此之外,最近我發現還有一個很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做事情的方法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有時候孩子“磨蹭”,其實是因為他沒有掌握好正確的方法,尤其是還不會合理地切分步驟、安排任務、分配時間。

舉個例子:最近我們家小朋友彈琴,正在學一支稍微有點長、包含著好幾個難點的曲子,如果我只是簡單地要求他:“抓緊練習!”很可能一兩個小時以後,發現他仍然不會彈。最大的可能性是:當他遇到第一個難點的時候,就卡住了;後面就反反覆覆糾結在這個地方,彈不下去。

解決之道肯定不是把他批評一頓,或者加倍地督促他:“快去練琴!”因為這個狀況就是我剛才說的:看起來是“磨蹭”,實際上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完成任務。

這時候我們只有和善的,堅定的、有方法的,幫他一把,孩子才能從拖延這個大坑裡面爬出來。否則罵他100次,相信他也還是會繼續拖拉101次。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想讓孩子快,先得讓自己慢下來。

孩子的磨蹭,大部分跟父母的引導有關。

面對孩子,要問問自己,是不是自己太焦慮了?

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 戒掉嘮叨、催促

很多家長不知道,我們催促得多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

我們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時間,可以嘗試用以下幾種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將“趕快”變成“我希望”。

比如:

趕快,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

變成:

我希望我們能在半個小時後到下一個地方,我們車程有15分鐘,所以現在差不多要去停車場了。

給孩子提供選擇。

比如:

如果我們10分鐘內就能出門,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要麼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麼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動太慢的後果,但是這種提醒最好能夠讓孩子自己去想後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點還沒有到培訓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讓孩子主動思考遲到的後果。

對於已經能夠認識時間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時鐘或者手錶提醒他,讓他看看時間。

如果還能進一步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按時完成該做的事情,會更好。

引導性的提問可以是這樣的:

你有沒有想過,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在7:10就出門?

  • 加強孩子時間觀念

有時候孩子磨蹭是因為對時間沒有確切的概念,例如家長說:5分鐘洗漱好。孩子還以為5分鐘很長,在這件事上的注意力沒那麼集中,動作就變慢了。

改掉孩子的磨蹭,父母很有必要教孩子認識時間、體會到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越來越磨蹭?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這3招,立竿見影能根治!

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專屬鬧鐘,常常讓孩子體驗1分鐘、5分鐘、30分鐘等時長,讓他對時間有一個具體的認知。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洗漱、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後看有沒有進步。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給予適當表揚或小獎勵,孩子能直觀看到自己的進步,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自然會主動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會加強。

  • 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

鼓勵他獨立做事

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

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

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

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

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錶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