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那些催促着孩子「快点」的言语,你可曾说过?

茶餐厅里,突然传来一声呵斥声:“你能不能快点,别磨磨唧唧的!”我寻着声音看过去,斜对面坐着一对母子,孩子妈妈单手托着腮帮子,眉宇间尽是不耐烦,两眼恶狠狠瞪着眼前的儿子。小男孩不急不躁,慢条斯理的拿着叉勺在挑着碗里的面条。

过了大概1分钟,又一声催促声传来“你还吃不吃,不吃我们就走了”,小男孩有些反驳的说:“小孩子吃东西本来就慢啊。”

见孩子顶嘴,孩子妈妈立马提高了分贝:“我再给你2分钟,2分钟后走人”。小男孩撅着嘴巴,叉起了一节面条,大口的往嘴里送。

果然,2分钟后,孩子妈妈收拾东西准备去结账了。临走时,小男孩又端起桌上的果汁喝了一口,然后急冲冲的跟着妈妈离开。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看到这对母子的对话,很多家长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伤透脑筋,都成了“催命三娘”……

在家里:

早上赖床,天天迟到都不愿起;

做作业磨蹭,一小时才写两道题;

在学校:

上课慢半拍,永远跟不上老师;

每次考试卷子都做不完,被老师投诉;

为了让孩子赶上时间完成,我们不得不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催吧,很可能越催越慢,还要发一通火;不催吧,眼看着计划好的事情就要推迟了。有人甚至拿“佛系孩子”来自我安慰。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相比催促,更有效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慢,在孩子磨蹭的时候,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孩子 “磨蹭”的常见原因包括:

孩子本身做事情的节奏——有些孩子就是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慢慢来、不着急,父母对此要理解,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自然节奏来做事,不能太强求;

做事情的能力——孩子的熟练程度肯定比不了成年人,包括他的力量、速度等,都是有年龄局限的,父母对此要设置合理期望;

做事情的意愿——孩子对不爱做的事情容易磨蹭,对此要设法调动积极性。

除此之外,最近我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做事情的方法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有时候孩子“磨蹭”,其实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尤其是还不会合理地切分步骤、安排任务、分配时间。

举个例子:最近我们家小朋友弹琴,正在学一支稍微有点长、包含着好几个难点的曲子,如果我只是简单地要求他:“抓紧练习!”很可能一两个小时以后,发现他仍然不会弹。最大的可能性是:当他遇到第一个难点的时候,就卡住了;后面就反反复复纠结在这个地方,弹不下去。

解决之道肯定不是把他批评一顿,或者加倍地督促他:“快去练琴!”因为这个状况就是我刚才说的:看起来是“磨蹭”,实际上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完成任务。

这时候我们只有和善的,坚定的、有方法的,帮他一把,孩子才能从拖延这个大坑里面爬出来。否则骂他100次,相信他也还是会继续拖拉101次。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想让孩子快,先得让自己慢下来。

孩子的磨蹭,大部分跟父母的引导有关。

面对孩子,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太焦虑了?

孩子真的准备好了吗?

  • 戒掉唠叨、催促

很多家长不知道,我们催促得多了,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是“妈妈有没有催”。妈妈催的才是紧急的,妈妈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我们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 加强孩子时间观念

有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没有确切的概念,例如家长说:5分钟洗漱好。孩子还以为5分钟很长,在这件事上的注意力没那么集中,动作就变慢了。

改掉孩子的磨蹭,父母很有必要教孩子认识时间、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孩子越来越磨蹭?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3招,立竿见影能根治!

可以给孩子买一个专属闹钟,常常让孩子体验1分钟、5分钟、30分钟等时长,让他对时间有一个具体的认知。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洗漱、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适当表扬或小奖励,孩子能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自然会主动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会加强。

  • 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

鼓励他独立做事

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

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

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

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

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比如,用闹表或定时器,来取代你的监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