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破繭出殼 商圈裡的司法所換顏提質

錦江區鹽市口街道司法所曾經“蝸居”在位於成都市著名的鹽市口商圈內的新光華街。在光鮮亮麗的霓虹燈下,“一人一桌一椅一角落”是鹽市口街道司法所的真實寫照,老百姓辦事要七轉八回才能走進司法所孤零矮舊房屋內。如今,煥然一新的司法所在濃濃蜀味的特色街區上格外大方搶眼。如此巨大的變化,是錦江區全面推進街道司法所規範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16年啟動司法所規範化建設,錦江立足實際,克服中心城區房屋資源緊張、資金壓力大等實際困難,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全力推進全區16個司法所規範化建設,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破繭出殼 商圈裡的司法所換顏提質

有顏值

功能完善設備齊全

從“一人一桌一椅一角落”的司法所到如今檔案室、人民調解室、法律援助室等辦公分區一應俱全,鹽市口司法所僅用了半年時間“改頭換面”。如今,鹽市口司法所煥然一新,在市中心繁華的核心商貿圈,擁有面積130㎡的辦公區域,被評為“錦江區法治建設示範窗口。”

配備“鹽市口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設立“錦江區勞動糾紛聯調中心鹽市口分中心”,鹽市口司法所率先打造出以社區法律服務便民微平臺為載體、“互聯網+”系統為樞紐的“社區法律之家”,形成集法律服務工作室、人民調解室、法律援助聯繫點、社區矯正工作站、多樣化學法陣地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線法律服務綜合平臺。

據悉,鹽市口司法所辦公場進行了科學功能分區,同時,選派了4名年紀輕、業務熟的幹部充實司法所工作力量。此外,還為司法所配備了多功能電子顯示屏、觸摸查詢一體機、高速掃描儀、寫字板、打印機等信息化硬件設備,既可供居民可自助查詢法律法規、工作指南、律師信息、活動公告等信息,又可協助司法所工作人員輕鬆化辦公。

“2018年初,和鹽市口司法所一樣的司法所還有4家。到今年底,全區各街道司法所將全面達標,成為全市第一個整體達標的區(縣)”錦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瞭解,根據省、市司法所規範化建設要求,錦江區自2016年啟動司法所規範化建設,按照“分類實施、分類推進、協調有序、全面提升”的整體工作思路,立足實際,克服中心城區房屋資源緊張、資金壓力大等實際困難,堅持“高質量、高標準、少花錢、建好所”的原則,圍繞“建設規範化、管理正規化、隊伍專業化”的目標,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全力推進,用短短兩年半時間,全面完成16個司法所規範化建設。

破繭出殼 商圈裡的司法所換顏提質

有創新

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

以一個社區法律之家為陣地,擁有三支優質服務團隊,以六項管理制度為保障,為轄區居民提供五大法律服務,鹽市口司法所“一三五六”工作方式的探索創新,夯實了鹽市口這個繁華商圈的司法行政力量。

以社區法律之家為陣地,鹽市口司法所分類彙總,建立需求臺賬,就勞動就業、知識產權、稅收等方面制定針對性的服務計劃,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精準的法律服務。

三支法律服務團隊,充實了司法所力量:由社區法律顧問、轄區律師事務所等為成員的專業法律服務品牌團隊;由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派出所、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及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為成員的糾紛調處服務品牌團隊;由企業特殊人群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及成都中醫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成員的心理疏導志願服務品牌團隊。

協助社區自治管理、參與矛盾糾紛調處、融入法治宣傳、提供菜單式法律服務、開展心理疏導服務,以五大服務內容為主線,鹽市口司法所通過“線上+線下”雙線並進服務,提升法律服務整體效能。

鹽市口司法所健全值班制度、登記制度、預警制度、預約制度、聯繫卡制度、心理輔導制度六項管理制度,推動法律服務持續發展。每週律師、心理諮詢師到司法所坐班,平時採取電話諮詢、在線解答或預約的方式為社區和當地群眾提供服務。為當事人解答諮詢、開展法治培訓、參與調解糾紛、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過程中,做好工作登記。社區、群眾有法律需求,可與司法所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等方式提前預約。發放法律服務聯繫卡,根據殘疾人、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需求,開展定期或不定期主動上門服務。新納入社區矯正、結束社區矯正的人員應到司法所進行例行心理輔導,對個別問題突出的對象及時安排心理諮詢等。

有內涵

量體裁衣化解矛盾糾紛

鹽市口轄區地處成都中心商貿區,面積1.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萬餘人,流動人口8萬餘人,樓宇、商貿業發達,有900餘戶企業和3000餘戶個體經營戶,臨街店鋪1000餘家。”轄區與其他區域老舊院落較多的情況不同,鹽市口轄區老舊院落少,鄰里間矛盾糾紛少。企業多、在職員工多、流動人口多,而且人口密度很大,商圈內的利益糾紛多。“錦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群眾有法律問題會找司法所、有矛盾糾紛會找司法所、有法律需求也會找司法所,“遇事找法”已成為群眾的普遍選擇。規範化建設,使得司法所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某日,居民付某來到司法所,哭訴丈夫不管家並且有家暴行為。接案後,鹽市口司法所沒有簡單的按照一般糾紛處理方式,而是進行多次的單獨面談和走訪,瞭解付某夫妻二人矛盾的根本原因。原來,付某丈夫李某下崗之後一直沒有工作,因此家庭經濟拮据。付某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壓力很大,下班後看到丈夫閒散在家心生不滿因此滿腹抱怨,李某因在家待業心情煩躁,聽到妻子付某嘮叨不停,李某心頭起火於是才動了手。要改善夫妻二人的關係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丈夫李某的就業問題,其次付某也要改變自身的溝通方式。通過多方奔走,司法所為李某找到一份小區保安的工作。如今,夫妻二人家庭收入增加了,妻子抱怨少了,吵架動手的情況也沒有了。

物業合同糾紛是鹽市口商圈經常出現的糾紛之一。在“橫九龍巷46號院物業產權合同糾紛”中,某公司準備對橫九龍巷46號院內一家大排檔進行強行施工,但是大排檔與某公司簽訂的租房合同還有一年半才到期。瞭解到該信息以後,鹽市口司法所同多個部門立即對現場秩序進行維護。期間鹽市口司法所多次找到街道領導彙報,提出解決方案,一方面找中房公司負責人協商,講政策、講法律,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甚至受公司惡語威脅也不放棄,一方面做商家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不懈努力,終於使該案件成功解決,達到雙方滿意。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矛盾雙方還沒有激化的時候介入其中,用‘背靠背’的方式引導雙方達成和解。”錦江區相關負責人說。

(李蕾/文 羅有為/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