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公元元年,東西方各發生什麼事件?

於無聲處34


公元元年,也就是基督教歷史敘事中耶穌降生的那一年,正好是古典時代的一個全球格局分水嶺。在此之前,世界各地的主流依然是地區內的小範圍多邊體系。在此之後,世界各地都進入了各自的帝國時代。

從文明起源到擴散,再到古典時代的整個前半段,世界各地其實都存在自己的多邊小格局體系。這話讀起來有點拗口,但我們用具體分析來看。當時的各地文明,不僅彼此有一定的區別。在他們的內部,同樣存在著不同的勢力。


包括著名的古希臘城邦、印度的邦國體系、中東的幾大帝國爭霸、東亞的諸侯分封......


雖然有波斯帝國和希臘化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出現,但並不能在所有地方都消除這種小範圍的差異。一直到希臘化時代的中後期,新一代的文明勢力開始崛起。曾經是希臘文明邊緣的羅馬人-曾經是波斯文明邊緣的帕提亞人-曾經是多文明邊界交匯處的東印歐人-以及遠東的帝國締造者。他們在公元元年開始,創建了後來大家所熟知的四個帝國:羅馬-帕提亞-貴霜-東漢。

當然,各地區的進程和自身屬性是有很大差別的。他們開始或完成帝國化進程的時間也不可能都集中在公元元年。但在這一年,他們歷史進程趨勢要麼已經非常明顯,要麼已經完成了全部鋪墊。

先以當時勢頭最猛烈的羅馬帝國來說,其經典的共和國制度在幾十年前已經被實際終結。然而,奧古斯都治下的羅馬,依然花了很長時間來確保這個初級帝國體系的轉化與成功運轉。


奧古斯都一方面通過羅馬內戰的勝利,基本上控制了地方上的軍頭,也壓制了羅馬民主時代的遺老遺少代表--元老院。在對外關係上,很多曾經散佈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強權,紛紛被消滅。奧古斯都自己則是幹掉了最後的希臘化帝國--托勒密埃及。然後利用埃及等地提供的巨大資源,進一步穩定內部局勢。並用軍制改革和全國性道路建設來強化意大利對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控制。

公元元年的羅馬帝國,就這樣在奧古斯都的打理下,顯出了過去一度消失的強勢。他們在萊茵河邊境上屢屢擊敗日耳曼人,收編了大量願意為羅馬防禦邊境的日耳曼部落勢力。在東方,雖然表面上非常和平,卻已經控制了一個範圍巨大的國際體系。將眾多希臘、小亞細亞、猶太、阿拉伯和波斯系文明後裔,控制在自己手裡。


碩果僅存的本都王國、卡帕多西亞王國,都是為羅馬戍邊的同盟者。仍然保持獨立的羅德島和呂西亞半島,已經成為羅馬的保護下的吉祥物。東方的猶太和亞美尼亞等國,都是羅馬防禦體系的一部分。羅馬對這些地方勢力的殘餘,都有政治支配權和一邊倒的軍事優勢。

緊挨著羅馬國際體系的是帕提亞帝國和他的帝國體系。帕提亞人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伊朗語系成員與波斯文明的分支。但在佔據整個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之後,他就成為了兩河-波斯-阿拉伯-東方希臘-東方遊牧等原先小格局之上的總代理人。


雖然他們的軍隊曾經在卡萊擊敗過羅馬人的一支偏師,並反攻到了敘利亞等地。但很快就被重整旗鼓的羅馬軍隊又從這些地方打了出去。此後,雙方在表面上維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但帕提亞人國力是不足以同控制地中海大部分地方的羅馬相比。所以,在公元元年,甚至出現了羅馬代理人執掌帝國的事情。

由奧古斯都親自送給帕提亞王室的穆薩王后,將自己的兒子送到羅馬當人質,然後在帕提亞國內實行了多年的女主政治。她與身邊的幕僚,無疑是羅馬派的支持人。雖然帕提亞人還是在通過控制貿易路線,賺取羅馬貴族的黃金,卻不再會向西部的中間帶滲透。這等於就是在國際體系的較量中,給羅馬讓步。


穆薩王后的統治時間並不長,她那個由羅馬教育的兒子在回國後也統治時間很短。但公元元年前後的特殊時期,的確對於世界格局產生了很大影響。受不了羅馬化君主的帕提亞地方貴族,都在蠢蠢欲動。其中就包括了由當年臣服塞人為主的蘇倫家族。他們在公元元年前後,一直遭到帕提亞中央權力的排擠,不得不向東尋找出路。

位於帕提亞帝國東部外的巴克特里亞地區,在這一年失去了國王薩帕德比澤。他的病死實際上預示著月氏人在阿富汗北部的統治地位結束。由於他們本來就是利用局勢動盪而鳩佔鵲巢的外族,實際上根基非常不穩地。你從他們發行錢幣的純希臘風格就能看出,他們非常依賴過去希臘統治者帶來的技術。而在他們之前南下的塞種人,已經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更大的印度-斯基泰王國。

也是在這一年,赫拉歐斯繼位,他是貴霜帝國真正的奠基人。雖然他此時還僅僅是大月氏人安排在地方上的眾多副王之一,卻註定要將自己的勢力發展成為中亞東部到印度北部的巨大帝國。月氏人的勢力衰微,給了他最好的機會。他也積極向外尋求可以幫助自己成功的盟友。前文說到的帕提亞東進勢力,就是他的最佳助力。他們向東擊潰了大部分塞種王公和希臘城市統治者,建立了國運不足50年的印度-帕提亞王國。


赫拉歐斯就主動到新來者的王庭拜會,成為了後者的盟友。後來也正式依靠這些帕提亞旁系的支持,他開始了對巴克特里亞內部的兼併戰爭。被兼併的巴克特里亞土著、希臘城市與月氏部落,將在後來成為貴霜帝國的基本盤。公元元年的這次權力更替,可以說是悄無聲息卻意義深遠。後來的貴霜帝國,也將在國際體系中,幫助羅馬夾擊帕提亞的勢力。

最後是東亞的西漢王朝,與之前所說的眾多勢力不同,這個王朝已經到了即將崩潰的邊緣。皇室的衰微、宮廷官僚與外戚集團的爭鬥,加上各種頻繁發生的天災人禍,都在預示著災難的降臨。西漢王朝也從過去那個一度控制了西域及草原南部的龐大強權,逐步癱瘓。


更可怕的是在帝國的上層內部,出現了野心勃勃的王莽。他在漢哀帝死後,扶持了年幼的漢平帝繼位,但後者年僅14歲就病發身亡。這就給了王莽篡權以一波又一波的政治紅利與時間窗口。只是漢王朝過去在各地方的經營成果,會超出王莽的預計。所以他後來的篡權在很短時間內就被農民起義與地方豪強所共同掀翻。

這些大規模的動亂,在實際上也形成了一次內部的大清洗效果。在西漢與新朝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東漢王朝,儘管一直被人詬病為地方豪強勢力失控,但實際上已經因為嚴重內耗而變得更加依賴彼此。這種依賴或者說聯合,將在後來立即轉化為對周邊地區的新一輪征服行動。對象包括北方的匈奴、西北方向的西域城市、西方的羌人,以及長江以南的百越後裔。


著名的夜郎國,其實就是在公元元年後才被漢帝國給吞併的。至於更為偏遠的滇國,也是在此之後才形成了粗糙的中央權力管制。從這個方面來看,公元元年後的東亞大陸,也是走上了進一步建設帝國體系的道路。

最後,伴隨著世界四大帝國體系確立的,還有國際間更為頻繁的貿易。帕提亞的人弱勢與更東方的持續動亂,迫使地中海地區的商人逐步增加海上貿易比重。他們也因此在阿拉伯半島南部、印度次大陸與東非海岸上,促成了大量貿易城市的誕生。每一個貿易城市本身,還會帶動周邊內陸的小範圍貿易發展。而越來越多的商人從海上帶著金銀去到雲南南部,也讓中原帝國更有了要控制中南半島沿海的慾望。


可以說,公元元年的世界,儘管各地皆有紛亂,總體卻步入了一個大同的世界。這種新的格局設定,將左右之後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任何帝國的興衰,都能從這個方面尋找到一定比例的原因。一個新的世代從此開始,不得不說是命運的安排。


米南德王問道


公元元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


其實這年對於不是基督教徒來說,也沒什麼大事情發生,這主要是以相傳耶穌基督誕生作為標記的,這在東方基本也就是中國,王莽開始奪權,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而在西方就是絲綢開始傳入羅馬等等!


那麼這是誰定的呢,什麼時候開始大範圍推行的呢?在古時候,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個叫喬尼西的基督教僧侶,建議把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作為元年,之後西方國家約在公元1400年普遍使用公元紀年。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月、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