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在中国那么多自主品牌汽车当中,一说起长安汽车,还是挺令人觉得骄傲的,它也曾被视为自主品牌汽车的一线阵型。自2012年后各车型就遍地开花,一路赶超奇瑞、吉利、长城等汽车品牌,还成为了第一个闯入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2016年更是超越了日产、现代、位居中国车市销量第五名,而且继续保持了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头衔。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不过最近两年长安汽车的风采好像悄然而逝,整体销量看起来是差强人意,不过却大不如前,到了2017年就连自主品牌销冠的称号都被吉利抢去,1039476辆的销量同比去年下跌8.5%。进入到2018年长安汽车销量更是飘忽不定,7月份销量为54571辆,与去年同比下降15.5%,环比6月下滑28.8%,长安汽车要陷入销量危机了?

半年度业绩显露端倪

销量不振已经大幅拖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长安汽车日前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披露,2018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净利下降高达63.21%~67.54%。

可以说,品控一直以来是长安汽车最大的问题。而进入2018年,长安汽车甚至步上了本田1.5T机油增多的后尘,旗下CS75出现了大规模的机油增多事件。由于有东风本田作为前车之鉴,并且临近"315晚会",长安汽车可能为了避免"荣登"晚会,因此于3月2日在官网发布了相关的召回公告,称将会召回部分搭载1.5TGDI发动机的CS75车型。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能够及时召回车辆,对于车主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车辆召回升级ECU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故障则更加多了,从而再一次导致大量车主产生不满。一名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邱先生称:他的长安CS75召回升级后,车辆油耗大幅度增加,在某些情况下还出现了方向盘抖动的问题。

中兴事件之后长安也受影响

此外,自中兴事件后,长安旗下车型也面临着类似被上游供应商「断供」的风险,包括逸动XT在内的绝大部分长安自动挡车型都采用了来自爱信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其优势是变速箱成熟稳定,但受到了爱信的严重掣肘,不仅供货量无法充分保证,较高的采购价也一定程度推高了逸动XT的整车成本。从逸动上可以看出,长安汽车业绩下滑的背后存在研发能力不强、灵活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之前长安的优势在于种类齐全以及竞争对手少,但是随着自身的一些原因以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长安优势也在逐步丧失。导致目前的销量低迷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其次,车型外观抄袭挺严重的,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都被用户们广泛吐槽。

官降带来的"自我伤害"

去年4月,长安汽车销量环比暴跌60%,全线产品销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跌出全国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前十。长安为了提高销量发布了大规模的"官降令",产品价格全线下调,这一波降价让长安汽车在5月的销量环比增长了21.35%。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但是这个"官降令"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是巨大的,一是消费者,在官降通知前交钱提车的用户,更是叫苦连连。此外,在去年长安宣布官降后,就有相关媒体指出,长安的官降其实得不偿失,尤其对自身多年营造的形象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而竞争对手如上汽荣威、吉利汽车和广汽传祺依旧坚挺的价格也难免会让长安汽车落入"车廉质差才降价"的口碑陷阱中。

高层变动带来巨大伤害

在5月29日,长安汽车发布了一则人事变更公告:长安汽车副总裁龚兵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副总裁职务,并且不再公司任职;同样副总裁黄忠强先生、罗明刚先生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副总裁职务,仍在公司任职。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其实公司高层变动我们见怪不怪,但一下子调动三位高层人士,这未免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不一样,高层的调动必定会影响到公司内部运行,而大幅度的人员调动,对于公司运行是好是坏暂且未得而知。除此之外,高层人员调动也难免让人猜想到是否因为销量业绩下降而做出的决策。

尽管长安汽车的战略发布会上一再强调围绕以用户为中心,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以更合理的资源配比、更高效的运营机制,为用户实现价值最大化。但事实上根据车主投诉来看,长安汽车似乎仅停留在嘴上,并没有打算付诸于实践。所以不管人事如何调动,服务差、质量差已经是长安汽车根深蒂固的标签了,作再多的改动也只会让人觉得在作秀。

投诉不断高层变动 曾经的自主冠军销量暴跌 长安汽车还能自我救赎

在前不久发布的2018《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上汽集团(29.170, 0.02, 0.07%)依旧位居汽车领域的第一名,而上升幅度最快的则是吉利汽车,从去年的123名升至85名,其中下滑较多的当数长安汽车,从83跌至95位,名次下跌12名。"整个汽车行业有其固有的成功轨迹,那就是有足够的研发、技术储备,从而生产出来足够好的汽车,好的汽车好的销量形成口碑,最后口碑形成品牌。这其实就是吉利现在走过的这条路。捷径不太有,捷径可能使得车企短期两三年能够好,但可持续性不强的话,又会掉下来。"叶亮对记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