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10個人至少有3個患腳氣,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治……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經常會碰到的一個重口味的話題——腳氣。

在臨床上,碰到患有腳氣的患者,該如何進行辨證用藥呢?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個比較系統的回答。

先說說腳氣發病率,在我國居然高達30%-80%,也就是說10個裡面有3到8個人有“香港腳”,而這類人通常以南方人和沿海地區居多。

1腳氣病嚴重時居然易導致死亡!

腳氣看起來好像就只是一種足部真菌感染。如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引起體癬、股癬或“灰指甲”。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特別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來說,真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更容易導致死亡。所以一旦出現症狀就要儘量將其扼殺在初發階段。

2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

糜爛型

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水皰型

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角化型

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西藥治療腳氣根據腳氣可分為三型,治療方法也因型而異。經常會有患者反映,自己的腳氣怎麼也好不了,幾種藥混著用都沒用。

事實上,每種腳氣藥的藥效都不一樣,多種藥物混用不但不能治好腳氣,反而能使藥物之間產生反應,加重腳氣症狀。所以,用藥最好是根據自己的症狀進行選擇。

1. 水皰型腳氣,可外搽複方苯甲酸酊、十一烯痠軟膏,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咪康唑霜劑,外用塗擦,連續2~4周。

2. 角化過度型腳氣,可用複方苯甲痠軟膏、3%克黴唑軟膏、2%咪康唑霜劑、10%水楊痠軟膏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外用塗擦,連續2~4周,或應用包紮治療。

3. 趾間糜爛型腳氣,可以選擇浸泡結合的軟膏和足粉治療。

根據不同分型,中藥配方治療腳氣分為以下幾種。

糜爛型腳氣

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淨腳後撒於患處。

水皰型腳氣

1. 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朮、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 1-2次。

2. 黃精 250g、丹參 250g、蛇床子 200g、小米醋 500g。將藥泡在醋中,30min備用。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角化型腳氣

白鳳仙花 30克,皂角 30克,花椒 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水皰型、糜爛型腳氣

蒼耳苦參湯外洗治療水皰型、糜爛型腳氣有良好效果。藥物組成:蒼耳子 30g、苦參 15g、蛇床子 30g、地膚子 30g、白鮮皮 12g、黃柏 12g、明礬 12g。

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 紅花 40g、皂角 40g、白芍 40g、枯礬 20g、大風子 20g。加開水 2500ml,醋酸 250ml,泡腳,每日 1次,每次20min,連泡10日。

2. 苦參 15g、花椒、綠茶各 10g、陳醋 50ml。加沸水泡 2h,藥汁泡腳 30min,連用 7天。

3. 苦參 20g、土槿皮 15g、生大黃 10g、黃柏 15g、蛇床子20g、明礬 10g、食醋。

4. 荊芥、紅花、防風、楓仁、五加皮、地骨皮(各25g)、皂角15g、食醋 100ml。將醋與藥混合,加熱到 42℃-45℃,取藥液泡20min,藥渣搽患部,每劑藥可反覆用 7-10次,連用30天。

5. 藿香 30g、苦參 30g、白蘚皮 30g、蛇床子 30g、地膚子 30g、白礬 15g,用醋1500g泡 1h,每晚泡腳30min。

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神奇腳氣膏治療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效果好。

藥物組成:芒硝 30g、鴉蛋子 30g、冰片 30g、白礬 50g、雄黃 30g、煅爐甘石 30g、凡士林 500g。

5叮囑患者做好日常護理

當然,在接診患者的時候,可以建議其做好以下腳部護理:

①養成勤洗鞋襪的習慣,保持腳部清潔乾燥。

②腳汗多的人,儘量避免穿尼龍或純毛襪,多穿抗菌襪防臭。

③不用賓館等公共場所提供的公共用品和衛生潔具。

④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

⑤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⑥使用腳氣相關產品調理。

參考文獻:

[1]丁小林,譚紅軍等.腳氣藥物的研究概況[J].重慶中草藥研究,2010,12(2):52-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