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普通工薪層壓力很大,到底是該買房還是租房?

普通工薪層壓力很大,到底是該買房還是租房?

偏好不同的人,他們看待買房和租房,則各有喜歡。不想過早揹負壓力,就不妨租房;厭惡搬家的忙亂之感,那就買房。這些說法都能成立。不過,只從財富增殖,未來生活的保障看,我還是勸工薪階層:一定要買房。

從收入特點看,工薪階層有一個很不利之處:他們大部分財富增加,都來源於薪水。可是要知道,持有現金者,一般都是通貨膨脹最大的受害者。

通貨膨脹之發起,源於貨幣過多,它通常在資產上傳動,越是稀缺、大眾需求強烈的商品,價格上漲越快,比如好公司股票,大城市房產。其他普通的資產,也會隨行就市地漲價。

通貨膨脹之下,受害最深的是鈔票持有者。如果一個人手上全是鈔票,那它就是通脹絕對的受害者。其他資產價格有跌有漲,而鈔票一定在變毛。

普通的工薪階層,通常有現金無資產,靠殺時間賺現金。對他們而言,買房和租房的差別在哪裡呢?

買房意味著現金換資產。資產通常抗通脹,尤其大城市房產,都很稀缺,升值潛力大。此外買房有個優勢,可以抵押貸款。一貸上百萬,時長二三十年。銀行抵押貸款的利率很低,遠低於通脹水平。(目前銀行抵押貸款利率在年化5個點左右,通脹率遠高於此事,通常在8個點以上)。購房貸款,是普通人極為難得的,可以從銀行獲得大規模貸款的渠道。

買房貸款,每月需要付月供,很多人一開始會倍感艱難。然而,收入逐年上漲,利息卻是固定的(按照等額本息計),通脹會幫助人們輕鬆把債務卸掉。相比而言,租房就持有存款,錢在變毛,而房租作為資產孳息,價格逐步上漲;越大的城市,房租上漲趨勢越明顯;上下夾攻,租房的錢會越來越高,付出成本將很高昂。

舉個例子吧,十年前在北京買房,首付三十萬,貸款六七十萬,可在五道口華清家園買一套房。月供大概在三千多元,很多人覺得壓力巨大。時過境遷,一百多萬房子已漲到上千萬,月供還是三四千元。這點錢一般人都拿得出來。而同一套房子的租金呢?早早超過一萬多。

著名的水庫論壇歐成效就說過,中產階級要構築自己的負債資產包,用它抵禦通脹,甚至可以發財。這就是房產投資的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