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則秩序各就各位”,這是波蘭作家萊蒙特的一句名言。

不論何時何地,規則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如若一意孤行、對之視若無睹,由此而引發的後果,是我們所有人都無法承受、也不願看到的……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去年3月份,上海市11歲小男孩和其他三個小夥伴,解開了已經上鎖但未打亂密碼的ofo共享單車,騎行上路。

當天13時37分,四人騎行至天潼路、曲阜路、浙江北路路口時,該名11歲男孩與一輛大型客車相撞,小男孩倒地並從大型客車前側捲進車底,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遵守規則的話題已經不再是新鮮話題,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無視規則,最終釀成了悲劇。

有人會說,孩子還小,社會應該多一些寬容。但是,現實世界是殘酷的,並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給予你寬容和重來的機會。

規則,在家裡是“家規”,在學校是“校規”,在路上就是“交規”。

一個孩子如果不守規則,在家裡就會成為隨心所欲的“小霸王”;在學校裡就會成為任性妄為的“問題學生”;在社會就有可能成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熊孩子”……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美國經典電影《卡特教練》,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其中有這樣一段情節:

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從未在任何比賽中獲勝過,是一支紀律渙散、屢戰屢敗的籃球隊。

作為新任的籃球教練,卡特與隊內的隊員簽訂協議。協議規定孩子們必須老老實實上課,按時完成作業,考試必須拿到規定分數,否則就剝奪繼續練習籃球的機會。

協議一經生效,卡特便開始對學生進行近乎嚴苛的管理制度。他甚至會在孩子們違反規則的時候關閉訓練館,直接放棄比賽。頂著家長、學生、校長的壓力,卡特依然堅守規則,毫不妥協。

最後,這批原本任性、自負、無理的孩子們,在一個平均畢業率只有50%的高中順利畢業,並且升入理想大學,其中還有一些學生拿到了獎學金,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這部電影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規則”。規則既是一種自律和約束,也能夠讓人獲得成就。任何人都向往自由,可是自由的前提是遵守規則。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早年有人在德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者在兩個相鄰的電話亭上,分別貼上男和女的標誌。結果男的這一側人滿為患,貼女的電話亭一個人也沒有。而另一側的男生,即使排著很長的隊,也沒人到女方一側去打電話。

有人可能會說,德國人不知變通、固執死板。但是規則在前,如果所有人都不加遵守,何談秩序?在這樣強的規則意識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德國人,對自我的管理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比如時間管理上,他們會隨身攜帶記錄日程的小本子,有事情的話就會對比看有沒有時間,而時間一旦確定,除非有緊急的事情,不然他們絕不會改變自己的計劃。

強大的規則意識塑造嚴謹的德國人,成就了今日強大的德國。

規則意識單薄、不守規矩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就不會很強。

因此家長從小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並且能夠逐步引導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只有這樣,當孩子走進學校、步入社會以後,他們才會更願意遵守規矩和規章制度。

培養規則意識,其實培養的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培養規則意識,最好的方法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火海中舍家救四鄰的黑龍江省排水工人籍剛,被授予省級道德模範的稱號。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說過:“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所做的事情無論好壞都會被孩子學習、效仿。就拿中國式過馬路來說,父母一定要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

“小時候,父親就告訴我要遵紀守法,做一個正直的人。父親也一直以身作則,對我做錯的事及時批評並要求我改正。父母現在都不在了,可是這些年我一直按照他們的教育做人。我結婚有了女兒後,就將父親教我的東西告訴女兒。她小的時候我就告訴她,過馬路應該走人行橫道、看紅綠燈,這樣既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負責。每次和女兒一起過馬路我也是這麼做的,我女兒今年16歲,這些年她也一直很遵守規則,這一點我很欣慰。”

“只有自身遵守規則,才能帶動孩子,為了下一代的安全,我們一定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有教育專家曾經指出:孩子在九歲之前的學習主要靠模仿成年人,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

可是,讓人痛心的是,生活中有太多不遵守規則的父母了——過馬路帶著孩子闖紅燈;出門遊玩時圖方便,讓孩子隨手亂扔垃圾;買票的時候帶著孩子插隊……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從自身做起吧!起好榜樣作用,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規則意識,更好的迎接未來。

11歲男孩被撞身亡:血的教訓為何喚不醒你的規則意識?

瑞思學科英語Professor說:

《校朋》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會明白,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Professor想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教養規則意識中,他就學會了更好的與這個世界相處。要知道規則不是束縛孩子,而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孩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