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核爆时为什么会有双闪现象?

中元居士


原子弹在点火之后,发生裂变,核原料释放的金属态氢离子聚合产生爆炸,形成了第一次闪光。(事实上是氢原子在磁场里以光速运动释放出了电子,形成金属态氢离子,闪光在前,爆炸在后。——这与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爆炸是一个道理,和光与声的传播速度关系不大。)

第一次爆炸产生的强大“物质流”在磁场里的超高速(光速)流动中,再次产生的金属态氢离子第二次闪光并且发生第二次聚合反应形成爆炸。因此,要增加核爆炸的当量,只需要在原子弹里添加上一个密闭的“氘化锂”储存罐就可以了;这样被加强了的原子弹——氢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层流里的氘化锂转化的大量金属态氢离子就会形成一个圆环,聚合反应的爆炸威力就更加巨大。









金童希瑞


原理很简单,光的折射现象。

双闪征候光学分析图

双闪征候是目前全球检测大气层内“核爆炸”最为准确、简便的手段之一。由于核爆炸初期会出现一个极短但是极为强烈的闪光(时常在1毫秒左右);在这之后,就会出现(通常根据当量的大小)几百毫秒到几秒钟间隔后才能出现的相当长时间“升起”的火球光(从紫色转变成绿色,最后固定成白色向外扩散)随后是冲击波、辐射尘。这样的2次光辐射,被称为“双闪征候”。

三位一体核试验爆炸16毫秒后的情景,其火球宽度约为200米,地平线附近的黑点为树木

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爆炸瞬间爆心能量“快速”(时间真的很短)向外膨胀,这时我们就看到了第一个强“闪光”。但是在爆心周围的空气迅速受到挤压,并向外像水波一样的扩散,密度逐渐增大后这层空气已经被摩擦、“电离”成粒子气体,这时爆炸光被这层不透明的空气阻挡、折射。我们会暂时的看不到爆心光亮,原因是被这层电离气体阻挡住。接着随着距离的增加,空气密度开始降低,爆心的光线再次释放出来,我们才能接着看到核爆的能量光线。经过上述过程后,在观测距离上我们就会看到核爆炸独有的“双闪征候”。

三位一体核爆10秒后

两次闪光间隔越长证明核爆炸的当量越大。

双闪现象有一个知名事件:“维拉事件”(Vela),是怀疑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证据”之一。

美国发射的“维拉”光学探测卫星本来是利用“双闪征候”原理监测冷战时期的苏联有无违反《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核活动。但是1979年9月22日,“维拉”系统的6911号卫星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爱德华王子群岛与克罗泽群岛之间的海域观测到一次双闪。美国情报小组随后认定这是一次3000吨当量的核爆炸!但是随后的调查美国却宣称没有在该地区检测到放射性现象。直到多年后解禁的资料显示这是以色列和铀矿拥有国南非进行的一次核试验。

W君说,美国真是对以色列好的没边没边了。


军武数据库


核爆炸只能是一次性的,因此核爆炸时的双闪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爆炸两次核爆炸

先看原子弹原理

想要了解双闪先要简单了解下一种原子弹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爆炸原理简单表达就是先一起向中间挤挤挤,挤到超临界点,点火,砰,发生爆炸,具体原理如下图:

原子弹核心部件中间是一个包裹的中子源,周围像缝足球一样布置有一周的核材料(通常为铀235或者钚239),在核材料后面是高爆炸药,目的就是在引爆瞬间同时将核材料推向中间,核材料达到超临界的瞬间,中间的中子源点火,核材料发生链式裂变反应,1kg235U或239PU,只需百万分几秒,就可以全部裂变完成,能够瞬间释放出20000tTNT当量的能量。

核武器爆炸的确是几次爆炸

从以上结构可看出核武器的确是发生了几次爆炸,但是前面的高爆炸药爆炸几乎是同时的,因为要把核材料同时推向中心,前后时间差别必须是很小的,但是核爆炸只能是一次性的,因此核爆炸时的双闪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爆炸两次核爆炸。

人眼的分辨时间

由动画原理知道,人眼的分辨时间为24帧分之一秒,也就是42毫秒,短于这个时间的人眼看到的画面就是连续的。

虽然是几次爆炸,但是由于时间相差的太近,人眼看起来就是连续的,并不能把几次爆炸分别开来。

双闪的真正原因

看到闪两次的真正原因是,高看到闪光后,闪光就被极速膨胀的空气和尘埃挡住了,由于爆炸时的高温高压,产生的离子态气体,会将光线折射,人眼就暂时无法观察到闪光。等到继续膨胀后,不再遮挡,便又可以看到强烈的闪光了。


因此不是闪两次,而是中间被遮挡、散射而已。


核先生科普


承邀

某年某月,某国际太空观察站发现美帝的私生子以色列上空出现二道闪光,观察站认为:以色列在秘密进行核武器爆炸实验。虽然以色列百般否认。但这二道强烈的闪光与核武器的双闪特征不容以色列可以掩盖其违反国际限核的事实。

双闪确实是核爆炸的典型特征。

从科学骗子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就可以看出,核能量是以2次方光速倍增的。第一次触发核裂变便是一道强烈的闪光,但瞬间之后裂变的能量再次以2次方递增裂变,这次裂变能量更大闪光时间更长,杀伤力更大。

原则上如果核武器只是一次闪亮,只能说是一颗臭弹,核能量未能全部释放。


自由媒体


民科水一下。世界上任何能量传递都是以“波浪”的形式运动的。核爆,首先是裂变,瞬间又聚变,如此反复 完成。原因,裂变温度骤然升高,速度之快,就会使内部产生负压,负温度,(也是会生成空洞,也许可以到绝对0度)这时就会坍塌,坍塌时光都不会逃出去(也是会形成黑洞)然后又膨胀。裂变-聚变,交替进行。这瞬间的变化比光速还快,有非物质生成,又瞬间烟灭。本文专属,不经本人同意,不得在科学杂志封面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