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雅虎会失败?

申红尧


时间倒回到1994年,互联网才刚刚起步,如同一片广袤又蛮荒的土地,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敏锐地捕获到了这一点,随着互联网影响力不断深入,汇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站点层出不穷,但当时并没有一个工具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加以组织分类,想要很快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也变得尤为困难,于是他们推出了“David and Jerry's Guide to the Web(大卫和杰瑞的网络指南)”,也就是雅虎最早的雏形,同年四月,该网站正式更名,一个在互联网上响当当的名号——YAHOO(雅虎)诞生!

但起初的雅虎并没有考虑进行商业运作,直到因为占用学校带宽被迫迁出学斯坦福大学,为了生计雅虎开始接触风险投资,并在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莫里兹的投资下于1995年3月正式成立雅虎公司,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Do You Yahoo”也成为街头巷尾的流行语,变得和打招呼一样频繁!

和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努力尝试,摸爬滚打谋求变现不同,雅虎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通过在网页上出售广告赚的盆满钵满,但如日中天的雅虎也开始错失一些机会,而这些机会在日后变成了雅虎成长过程中的难以逾越的大山!

  • 1998年,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开始接触雅虎,希望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PageRank(Google雏形)出售,遭到雅虎拒绝!

  • 2006年,雅虎看到了Facebook蕴藏的无限潜力,决定收购Facebook,当时Facebook方面开出的报价是10亿美元,但雅虎一路砍价,将报价压低到8.5亿美元,最终导致收购失败!

  • 2008年,微软开出450亿美元高价(溢价60%),希望通过收购雅虎打破谷歌在搜索和在线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但雅虎觉得报价太低,拒绝了这一要求!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金外加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入股阿里,获得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及35%的投票权,但后续马云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剥离,导致雅虎股价大跌引起股东们的强烈不满,但无奈大局已定,后来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为“支付宝事件”!

除了一路错失良机,给了竞争者发展壮大的可能,雅虎本身也遇到了问题:

  • 业务众多,战略上没有焦点,阿里巴巴也曾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这一问题而濒临死亡,后续不断调整,回归初心,始终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作为企业第一使命,最终让阿里力挽狂澜,走上正轨!

  • 雅虎的核心业务是广告,但由于广告瞄准性不强,无法及时触达目标受众,铺天盖地的广告不仅没有为广告商带来收益,反而招致用户反感,使雅虎的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 没有及时跟进移动平台的发展,导致用户大量流失!

  • 职业经理人主导,管理层更替平凡,雅虎在22年间换了7任CEO,导致雅虎在发展过程中摩擦内耗,摇摆不定,与谷歌及Facebook等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被对手完全甩开!

如今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AZON以48亿美元收购了雅虎核心业务,让雅虎在一次次唏嘘与无奈之中渐行渐远,也让无数互联网企业为之警醒,如何在变化莫测的互联网世界勇立潮头,抓住机遇,不断改变,是每一位领导者不变的责任和使命!

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让技术愈加完善,同时也让更多人进入互联网事业变成可能,BAT是否真的难以逾越?下一个陨落的巨头又会是谁呢?相信最终变幻莫测的互联网会给我们答案!


备注:部分内容源自网络信息整理,特别鸣谢《十万个品牌故事》,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找乐趣问答


Altaba(俗称“阿里他爸爸”,即Yahoo,雅虎)日前宣布,公司将会清算和解散,并将持有的全部阿里巴巴股份对外转让。这意味着,昔日超级互联网巨头雅虎继上一次解体后,终于要彻底地消失在世界互联网历史上。

雅虎成立比谷歌还要早接近10年,而且最辉煌的时候市值超过了1300亿美元。

雅虎曾是我上网的好些第一个,如第一个电邮、第一个门户网站、第一个搜索网站,杨致远是我第一个崇拜的互联网“英雄”……曾经好像雅虎就是互联网一般。

得知雅虎终于烟消云散,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不过,依然感慨万分!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雅虎会失败?说来话长,可以写一本书,这儿篇幅有限,只能用不禁想起的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的名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来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以下答案来自 Quora 用户 Xavier Amaterin,由硅发布编译:

我没有在雅虎工作过,但是我认识很多在雅虎工作过的人。我也和许多前雇员进行了互动,并且能够很好地了解雅虎在不同时间出了什么问题。鉴于这种情况,这些是我的主要看法:

人才密度

伟大的公司是由伟大的员工组成的,而这是非常困难的。宁愿聘请和保留最好的,也不要陷入聘请次优人才来填补孔雀。

雅虎在硅谷曾经拥有最顶尖的人才,但是他们后来也开始招聘平庸的工程师,而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保持高人才水平上。由于这个(以及其他原因,我将在后面提到),最好的人开始离开,更进一步降低了人才密度。

几年前我正在采访一位正在离开雅虎的经理。当我问他如何改善他现在的队伍时,他回答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会把他们中的 80% 辞退。”。他不仅觉得自己的队伍不好,他也觉得他甚至不能采取行动来提高人才密度。难怪他想离开!

焦点

除了他们的“失败的人才战争”,也许雅虎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一直没有真正发现他们作为一个公司的重点。是的,他们试图成为一个“网络”公司。但是,这甚至意味着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最好的搜索引擎,最好的社交网络,或最好的东西。更糟糕的是,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把战略重点放在任何特定领域。即使当 Marissa 明确表示要成为一家移动广告公司时,他们也在做着一千件事情。

你不能通过收购来建立一个公司

与前一个相关的是另一个教训:你不能通过收购来建立一个公司。是的,我知道这对一些公司是有效的。而且,我甚至知道 Google 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 Youtube。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大收购的公司确实有一个重点和明确的战略。例如,想想 Facebook 收购 Instragram 或 WhatsApp。

也可以这样说, Marissa 使用收购是为了解决人才密度的第一个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在所有这些收购中,雅虎受到的影响只是焦点被进一步分散,且淡化了内部的文化)。

创新不(只)是研究

雅虎在研究方面一直是最多产的实验室之一。雅虎已经有很多很棒的点子和研究项目。我甚至不记得有多少“最佳论文奖”颁给了雅虎的研究人员。然而,这些想法大部分对业务影响不大。原因很简单(但并不容易解决):组织从来没有成立从技术转移到业务的快速有效的技术转移。

想想吧:Hadoop 出生在雅虎,而现在有像 Cloudera 或 Hortonworks 这样的初创公司围绕着 Hadoop 建立了自己的整个业务,价值甚至超过了雅虎。

愚蠢的文化

最后,对于高管来说,最重要的缺陷和教训可能就是雅虎从来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在雅虎,大家热爱自己的文化,员工们多次形容它为“大家庭”,人们高兴,没有压力,有很多“自由”去探索。然而,文化并没有推动真正的影响力、创新力或者快速行动力。最终导致了上述所有问题。

事实上,我甚至会说雅虎从来没有明确表达过自己的文化。即使在今天,如果你去雅虎工作,你会看到他们没有描述他们的文化或价值观。也就是说,我应该注意到, Marissa 确实试图改变一些东西,比如当她改变了在家工作的“家庭友好”政策,因为这个政策正在被滥用,但是她失败了。你看,有时要改变已经沉淀多年的坏文化可能为时已晚。

有趣的是,Netflix 从雅虎得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事实上,雅虎是对 Netflix 员工的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公司。大多数离开雅虎的人才能够在一个真正重视文化的公司中发展壮大,并把公司视为“专业团队”,而不是“家庭”。

总结

确实如同评论中的一些人所指出的那样,你可以找到那些在这些方面都失败了,但却能够取得成功的企业的反例。但是,我会认为,所有的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在互联网业务竞争激烈的竞技场上,这些瑕疵变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点。我相信,在其他领域,如人才大战和快速创新等问题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硅发布


简单的说就是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上人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而雅虎还停留在过时的模式上。

雅虎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巨头,它的产生来自于互联网的发展初期,当时网上的内容相当的稀少,内容都集中在少数的几个IP上,因此简单的分类目录导航就非常容易的解决了网民信息检索的需求。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网上的内容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少数的几个大网站已经不能满足网民的信息检索需求。各种博客、小站点的崛起,给搜索引擎提供了用武之地。而雅虎却没能准确的判断这种网络行为的改变,为后来google崛起以及自己的落寞埋下伏笔。

再后来就不用说了,作死的节奏,董事会换CEO跟吃饭一样频繁,怎么可能保持战略的持续性。


小蚂蚁逗大象


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标杆雅虎,曾经极度辉煌,引领着整个互联网行业。
即使它现在衰落了,但是它依然很了不起,因为雅虎定义了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开放,免费。
在雅虎之前,在网上浏览东西是要收费的,上网成本很高,互联网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饰品。

雅虎起来后,直接颠覆了这一模式, 网站免费给大家使用,越多人用越好,公司的收入主要靠广告,这一商业模式使雅虎大获成功,也给互联网带来了早期的繁荣,无数门户网站在那一时期相继冒出,纷纷效仿雅虎的商业模式,获取流量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头等大事。
但是这样的繁荣是有泡沫的,大多数公司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前景,只顾盲目的追求流量,在烧完投资人的钱后,互联网泡沫随之破裂。
雅虎也受到了这场泡沫的冲击,营业额有史以来第一次下降。
到2001年,雅虎已经出现了亏损,当时新上任的CEO塞廖尔,他看中了搜索竞价排名,决定进军搜索领域,最终也依靠搜索广告扭亏为盈。
可惜好景不长,雅虎在搜索领域中遇到了一大强敌:谷歌。

同样做搜索,雅虎的优势在媒体,谷歌的强项是技术。雅虎在意识到自己技术不行后,试图转型成技术公司,可是这并不容易,在技术上,雅虎根本干不过谷歌。而占有优势的媒体部分雅虎又没有投注精力做好,最终就变成了一家媒体不像媒体,技术不像技术的公司。

对外被谷歌打压,对内的管理也是问题重重。
2006年,雅虎公司的高管 Brad Garlinghous发表了“花生酱宣言”,指出了雅虎正面临的问题:
摊子铺得太大,公司策略就像在面包涂花生酱一样,东一片西一片,什么都做又什么都没做精。
管理层缺乏实际行动,也缺乏主从关系,找不到能够真正拍板子的人,公司的决策能力大大降低。

当然,认识到了问题并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雅虎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始终没能翻盘。
2017年6月13日,雅虎被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以45亿美元收购并更名为Altaba,名字都没保住。
至此,互联网第一代巨头公司雅虎算是就此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