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岁,是该让她学习还是自由成长?

自媒体董阿大


孩子四岁,对于他来说,什么都是一种学习,不管是生活上,还是课程上,还是玩游戏上。所以,二者并不冲突,只要孩子开心,愿意就好。

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是更倾向于玩的。但是我觉得凡事都有度,不能说孩子一直只玩一样东西,只要我们找到宝贝愿意的方式学习,古诗词都不是问题。说不定还能发现孩子某些特殊的兴趣爱好呢。

总体来说,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对任何事情都有,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一特征,孩子是可以两者兼得的,所以,爸爸妈妈加油嘛!

再者,就是要配合幼儿园的老师们,实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老师们相互沟通,找到最优的教育方法,对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有益。

最后,祝每位小朋友都健康快乐,学习棒棒哒!


飘忽的影


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拼死拼活买学区房,累死累活送才艺班?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你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变量,

孩子四-五岁左右时,探索会慢慢脱离物质本身,开始对人内在的想法、感情是怎样被表达出来的感兴趣。这个时期,他们不可阻挡地对文化学习发生兴趣,写字,画画,唱歌,对这样的表达非常痴迷。

如果此前没有被成人逼迫着学习过,他们会天然地对对符号产生兴趣,只要有机会就去探索。如果有很好的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戏剧欣赏指导,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艺术行为是如何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也会试着用同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但是,应当注意,当把这些介绍给孩子时,需要将这些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和创造者当时的想法一起介绍给孩子,在他们最初练习使用这些精神玩具时,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技术和知识。孩子天然地对学习和发展有着强烈的兴趣,反而是我们的逼迫,会使孩子丧失学习探索的热情。只有学习带来的愉悦,才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女人说nvsays


孩子成长是家长永恒的话题,4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没多久,是让孩子学习还是自由玩耍,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即不能像自己小时候一样放养式的不管孩子,又不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给孩子报满补习班。关心孩子成长,重点是“寓教于乐”!

天真的童年不等于放任不管

有些家长不想给自己的孩子过早的施加压力,希望孩子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这样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现其他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背唐诗,画画,跳舞等等,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甚至上台表演节目。大人都有攀比心理,何况小孩,长此以往,孩子容易滋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不爱与人交往,厌学甚至变得孤僻。

学习不是一味的填鸭

有些家长自己就很优秀,也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兴趣班铺天盖地,挤满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须不知,有些兴趣班孩子并不喜欢,但又怕家长生气,就成了敷衍或者骗家长。又或者有些兴趣班老师,为了孩子听话,就私下辱骂或者体罚孩子,孩子又不敢告诉家长,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岁的孩子,性格还未养成,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爱好,有可能今天爱画画,明天就爱跳舞,后天见别的小朋友去练书法,就吵着去报名。面对这样情况,家长需要做的,一是给予鼓励,支持孩子去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同时需要积极的引导孩子,尝试了一种兴趣,就不能因为学习中碰到了困难,就立马放弃。也不能一味拿别人家的孩子,去刺激自己的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最重要的,在这阶段,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坚持”、“努力克服困难”的性格。这样,今后孩子在学习中,才不会因为一点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就消极厌学,不努力上进。如果有一种兴趣坚持下去了,是好事,如果没有,也不要难过,认为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关键是孩子从中真正得到快乐了,并塑造了良好的心态。


萌萌小猪宝


我不知道你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所谓的自由成长又是怎样的概念?在我的育儿观念里,并没有刻意将学习与所谓的自由割裂开,而且这个本来也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啊,难道自由成长就不能学习了么?还是学习的孩子就不是自由成长了。所以说,这个问题不是是选择题,因为可以将二者合而为一。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是父母的职责。无论孩子是几岁,家长首先要求的不应该是孩子学习而是自身的学习。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言传。

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太大区别,我们要做到不是让他学到多少东西,尤其是那些量化的,比如认了多少字,会多少句外语,能背多少诗这样,更多的是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爱上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身,而且一旦学习成为了孩子的自觉行为,学习也就变成了孩子自由成长的一部分,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如果方法不当,在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情况下硬逼孩子学习,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我一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好了,下面说一下我的方法,就是五个字:身教与言传。

先说一下身教,爱玩手机的父母,孩子一定也喜欢手机,爱看书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喜欢看书。自然,很多父母跟我说,不让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他们出去容易和其他孩子没有交流的话题。我用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这些父母,这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因为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孩子,他可以掌握交流的技巧,根本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说一下我家目前的氛围吧,回到家,我们会简单的交流一天的事情,然后孩子可以选择是画画、读绘本还是玩玩具。除了绘本我会和他们一起读以外,如果他们画画或者玩玩具,我就会在一旁打开我的电脑开始学习,我老公会看他平板上的学习视频,因为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升职的考试,我老公也有一个职称类的考试。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了教师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还准备了一下研究生的考试,所以在孩子的印象中,我是用自己的学习在陪伴他们。自然,很多时候我不见得学多少内容,毕竟工作上的事情也很多,但至少给孩子的印象是好的。

再说一下言传。一定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包括你眼前的孩子。有时候需要把孩子当做孩子,但更多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当做孩子,而是当做与你平等地位的人。孩子很聪明,不能使用双重标准,如果一定要有标准,我家的标准是身高。我喜欢拿身高说一些事情,比如吃烧烤,我会告诉他们长到160以上就可以吃了。同时,言传还有一个地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对孩子撒谎也不要对孩子失信。信任对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特别重要,只有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信的,他才会听从父母的引导,而一次失信的破坏力会超过你的想象。所以,作为家长,不要尝试失信的后果。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更多育儿的问题我们随时可以交流。


轻舞壹语


现代父母一般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教育孩子,希望他们日后能有一番作为,出人头地,所以从小就把孩子送到各种不同的地方学音乐、心算、画画等,替他们铺好后路,从这一点看来,父母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灵发展,小孩是否是自愿或有兴趣,父母都一概不知。

由于天才儿童脑部发展得很快,身心发展不平衡,很多时候,所谓的神童与普通小孩没两样,他们也需要有正常的童年生活,不要把小孩迫得太紧,须知“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

父母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完成不了的心愿,强迫孩子代替完成,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只懂得味的跟随而缺乏主见,无形中也抹杀了他们原有的天分。

1:让孩子爱好广泛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会更为快乐。

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2: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不像语言或逻辑数理智能那样对于人类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儿童进行音乐智能的培养,能够增强其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感,激发创造性,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此外,音乐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从小学习乐器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头脑反应速度较快,悟性较高。这是因为,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很早就开始锻炼注意力的分配,手眼的协调和反应,甚至可以通过识谱来锻炼记忆力。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那我音乐的意思,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

3:提升孩子的音乐智能,不妨从多方面入手

(1)听唱简单的童遥。喜欢唱唱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不妨多为孩子挑选一些活泼欢快,歌词简单易懂的童遥,时常带着孩子听听、唱唱、跳跳,同时引导孩子关注童遥的节奏音色旋律的起伏乐曲的情绪等。让孩子喜欢音乐,带着愉快的情绪感受音乐。

(2)听背景音乐。与前面主动地感受音乐不同,这里是指让音乐成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玩耍的时候放一些音乐,让孩子处在音乐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音乐的元素,增强乐感。有时,播放背景音乐还能达到一些特殊的目的。如,当孩子过度兴奋,和缓的音乐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下午当孩子昏昏欲睡时,节奏欢快的音乐可以使其振奋精神。

(3)玩音乐游戏。不少孩子很喜欢玩音乐游戏。譬如,敲碗打盆,跺脚拍手:爸爸拍手拍出一个节奏,让孩子模仿下,也可以让孩子做示范者,用自己发明的节奏来考考爸爸和妈妈。或者在易拉罐里放上数量不同的豆豆子或石子,有节奏地摇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人手一个,一家人就可以开一个家庭音乐会了。

(4)学习乐器。学习乐器需要手眼协调分工这对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智能锻炼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4岁以前的儿童,由于肌内还没有发育完全,学习乐器可能有点勉强。再加上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又比较喜欢玩,枯燥单调的乐器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可能会造成他们的厌烦情绪所以,学习乐器最好还是在孩子4岁之后再进行。

(5)参加各种音乐会。家庭有浓厚的音乐氛围固然重要带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进入艺术的殿堂也是很好的方法。音乐会、芭蕾舞歌剧、各种演唱会和各种音乐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参加,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乐感和节奏感等,尤其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陶冶审美情调,开阔艺术眼界。

4:尊重孩子的天真情趣

孩子喜欢敲敲打打,见到什么都要尽兴地乱敲打一番,父母看到孩子这种行为,免不了会责骂他们在胡闹。但父母可曾想过,小孩这一番敲打行为看似胡闹却是种音乐天分、创作无限和充满思考能力呢?

此话怎么讲?现在的孩童无论上课补习,甚至学音乐,都是依父母吩咐而去学的,父母可曾问过他们是否出于自愿,是否是自已本身真正感兴趣的?

5:不要勉强孩子

许多父母强迫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或盲目相信音乐和操练乐器、书法等能开发智力,执意要求孩子参加这样的系统训练。

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些父母鼓励孩子学画画,学乐器,学唱歌,学舞蹈,不惜重金购买乐器,交纳学费,聘请名师,只为拥有一技之长。

儿童大脑的发育在5岁至6岁前以情绪和感情为主,以后才以知识为主。儿童初期阶段实际上是打心理基础的阶段,此时如果心理安定,孩子会有丰富的心理世界,从而打好一生的基础。当然,在5岁至6岁之前,如果给孩子适当的刺激,其知识领域也会得到正常发展。这个阶段,孩子知识的扩展适宜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进行。


大曦小依666


四岁的宝宝要学习吗?是的,要学的,她要学习好的行为习惯,要学习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习让她受用终身的知识。让孩子学习懂礼貌,学习保护自己,学习安全知识,学习交朋友,这些都是学习。

学习并不是侠义上的,让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四岁的小孩并不一定要去识文识字的,大部分孩子应该都是抵触的吧,逼迫的学习,只会让孩子在无形中丧失快乐,不要让孩子长大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是那么的枯燥和乏味。学习也讲究方法,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孩子的自由成长,并不是放任着她去不管,无规矩不成方圆,小树苗不修整,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说静待花开,难道不用去给花浇水和施肥吗?

所以,四岁的孩子,我们倡导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我们也要培养她的好习惯,也要给她立规矩,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有些知识上的学习,不妨留给老师吧,行为习惯好了,再学习起来也就轻松了。



瓜与籽


四岁的宝宝在这个阶段来说呢所有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学习,因为这个阶段的他对啥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在这个阶段正常上学外其实不用给他报什么额外的补习班或者兴趣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引导。如果爸爸下了班回来会跟妈妈说辛苦啦并且去给妈妈帮忙做家务或者进厨房一起做菜,那么小宝宝绝对会跟妈妈讨活干。晚上吃过饭后爸爸妈妈如果可以看看书或者跟宝宝一起读故事书,那小宝宝自己就会有要学习的榜样啦!总的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句话是不会错的!!!



延续的生命


还孩子童趣吧。

1.6岁上学是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

2.6岁以前的孩子脑部处于幼儿发育期,过分开发孩子智力,会影响大脑发育。

3.把开心地玩耍还给孩子叩,拔苗助长适很其反。再逼不能逼孩子。


一犁膏雨


以我的成长经历和这几年育儿经历来讲,建议在父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监管以及孩子所处的生长环境较健康稳定的条件下给与孩子较大限度的自由。所有的有效成果一定是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建立,我认为孩子6岁之前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培养很重要。知识也只是改变命运,真正决定命运的必定是个人性格起主要作用。



搓zaza


简单粗暴的用两张照片告诉您,让人学习和让人自由成长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