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重磅!国家两部门发文,慢病医保结算打通!数千亿市场端口重塑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挂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非常时期,快速打破医患交流的空间限制,慢病“互联网+”服务有了最新的对接举措。

重磅!国家两部门发文,慢病医保结算打通!数千亿市场端口重塑

  为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国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其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公医触网提速会带来什么? 

  慢病“互联网+”的报销瓶颈正在倒逼改革。而原本并不太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的公立医院快速站位吸引了不少惊叹的目光。据悉,经过反复调试,上海华山医院互联网医院已上线并在测试是否能顺利对接医保系统。 

  目前,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和仁济医院等均在建设互联网医院,多家医院已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而在广东,广州、东莞等地积极开展试点推动“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互联网医院服务,慢病患者可在线复诊、开药续方、药品配送,打通线上慢病复诊全流程。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三个月内在该院互联网医院就诊过的高血压病、糖尿病一类门特患者,可通过公众号进入在线复诊专用入口挂号,在线开药续方,微信可使用医保个账进行支付。 

  可以预判,在公立医院“云端”服务环节打通后,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因此,公立医院端的线上门诊量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咨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会不会带来处方外流随着发生变化?另外,过去慢病长期用药普遍缺乏安全指导,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常见药物种类数量繁多,这些药物如何配伍、何时服用、注意事项等都需要专业的安全指导,公立互联网医院布局会不会提高患者的用药指导而增加患者的黏性? 

  此外,文件明定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也可提供“互联网+”复诊服务,参照定点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和支付政策进行结算。这是不是意味着慢病用药指导及诊疗服务的竞争会转移到线上。疫情的发生或增加了这个竞争的可能性。   

零售药店借势上位? 

  文件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落实“长处方”的医保报销政策。参保人员凭定点医疗机构在线开具的处方,可以在本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配药。探索推进定点零售药店配药直接结算。  

  如武汉市有40多万重症和慢病患者面临购药难题。据报道,有的药店每名取药员日均取1000单药物、取药数量约3万盒。目前,武汉市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已达到50家,且全部提供10个病种的购药服务。而医药电商如京东健康基于药品供应链优势和线上“医+药”闭环,已与药企合作为用户提供免费问诊、复诊续方、送药上门一站式服务。

  庞大患病人群的用药需求,正在重塑供给端口,而且不同端口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以抗高血压药物为例,2013年我国药店抗高血压药物零售市场规模134亿元,2018年突破20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药店抗高血压药物零售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 

  而从国内样本医院数据来看,心血管系统用药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7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6亿元。2018年国内样本医院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心血管系统用药中,阿托伐他汀用药金额为24.1亿元,较同期增长9.16%;瑞舒伐他汀用药金额为8.3亿元,较同期增长7.37%。磷酸肌酸用药金额为11.9亿元,较同期下降30.44%,心血管系统用药市场竞争同样激烈。 

  专家分析,端口重塑,如何保持用户的高活跃度、留存度成为摆在医疗服务输出方面前的头号问题。这对药企而言,面对的销售终端将更多,企业要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和线上业务,一旦诊疗、处方、交易、配送全程可追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全程可监控,也就是说未来数千亿市场会多维度竞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