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這堂課,我們將圍繞陳氏太極拳的轉關,一起來解決三個問題:什麼是轉關、轉關有什麼用、怎樣轉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再舉幾個拳架中的例子,用以加深印象。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一、什麼是轉關

太極拳的轉關,歷來表述各異,列舉四種比較典型的解釋:

1、運化轉關

關是人周身的穴節,凡初學者多尚拙力而無靈勁,因此要運化去其滯氣,由柔筋活節而至接骨鬥榫(在接到對方肢體來襲之力後,己與彼的接觸點粘走相生,互相咬合,完美承接,達到類似古代建築榫鉚結構的狀態),使轉關達於虛靈,開合變化不能離開運化轉關。這有點類似我們一直所說的節節貫穿。

2、動作連接之處

轉關就是一勢完了,接下一勢的地方。這種說法較為流行。

3、人體在使用技術動作時的關鍵

這種技術是人體整體的技巧動作,包括手、眼、身、法、步的關鍵技術,通過轉關實現想要達到的效果。如:手法轉關,就是手開合銜接處的瞬間,通過技巧的運用,使手法生出縱放屈伸人不知的效果;步法轉關是腳步前進或後退時銜接處的瞬間,通過技巧的運用,使步法生出行雲流水般的進退自如。不多綴述。

4、勁路的轉換

行拳或推手運動中勁力方向的轉換。以推手為例,兩個人的勁頭對在了一起,在將頂未頂之時,其中一方轉換了勁路的方向,這個動作行為稱為轉關。

綜上所述,太極拳的轉關說法各異。但我個人認為,轉關的實質,就是人體各部位所有收放、摺疊、往復等開與合的銜接狀態,只要有開合,就會有轉關。

比如:兩手的前一個動作與後一個動作的連接是轉關,每一個動作的勁在到達勁點後,就要以開合的形式變換,也是轉關。推手中,當主動進攻遇到阻力,通過開合轉換形成主動撤退或重新組織新的進攻,這都是轉關。

那麼,能把轉關理解成是一個動作的結束承接下一個動作的開始麼?不能。轉關不限於兩個動作之間,一個動作中存在多少個開合就存在多少次轉關。轉關是時時存在的,其表象是動作的連接,內在是勁力方向的轉化,每一次轉關的過程,同時是上一個方向的餘力被卸掉,也是新一個方向的勁力被蓄積的過程。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二、轉關的重要性何在

陳鑫雲:打拳全在起落、旋轉,所謂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轉關轉不好,就不能把陳氏太極拳的養生和技擊作用發揮到極致。太極拳之所以用“太極”命名,就在於先人們從各種格鬥技擊中找到了符合太極陰陽轉換規律的技擊形式。有了轉換才有了所謂的圓勁,才具備了呼吸和節奏,才能完成摺疊,才變生出剛柔、動靜、虛實、等等。目前,太極分門別類眾多,長短快慢高低各有不同,表象的名稱可以變,唯獨轉關不能丟,否則它就不是太極拳了。

1、拳架動作靠轉關連接

太極拳行拳走架要打得好,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一勢與一勢之間的銜接要圓轉自如。轉關不靈動,拳架一著自成一著,就不能自始至終貫通一氣,也就更談不上自然美觀了。其實,外在的只是表象,決定表象的是內在的勁路轉換。通過良好的轉關,使體內的勁在來、往之間迴環而無斷續,第一動作將完而未完時,第二動作已在意念中萌生,這樣通過內部協調,確保換勁時能連續,即“無使有斷續處、無使有凸凹處”。

如:雲手,外棚、下旋、裡合、上穿,勁路在這四方變換時,就極易出現拐點,形成凸凹,解決辦法就是加進幾個小纏絲,避免勁路變換時出現拐點、死角。

2、內氣運行靠轉關承載

這裡的“氣”,是指“內氣”,又稱元氣、正氣、先天之氣,從母胎中帶來。演練太極,就是為了讓內氣出現並吸取空氣中的清氣、五穀雜糧精微之氣,合為一體形成浩然之氣。

行拳推手時,氣受意的指揮,在人體內運行,一舉一動均要用意,意到氣到而後形動。正如拳論所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轉關轉不好,動作不能協調一致,就不能很好地打通周身經絡,經絡不通,則氣行不暢,各個關節的拙力就難去掉。在套路上往往容易斷勁,容易丟;在推手上容易出現漏洞而被人發放。只有掌握好開合轉換的精微之處,才能以意行氣,久練周身遍佈脆勁靈勁,意一到,便可做出迅速反應,使出敏感、準確的相應動作。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3、行拳接手時的一部分勁力靠轉關產生

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每一個動作講究陰陽對稱、虛實轉換、著著混圓,要求手臂、肩、背、腰等周身各部位從任何角度都可“在對拉拔長中轉關”。身體在抻筋拔骨、對拉放長中纏繞旋轉,扭來扭去,在打拳時得到混圓勁,這種勁,技擊時可用來對敵,健身養生時可用來疏通氣血。所以太極拳認為,腰、腿、襠在旋轉中體現出來的這種向心力和離心力,都是在轉關過程中產生的。

以太極擒拿為例, 接招化力,肢體牽拉引長到“末端”時,立刻轉腕擰拿,另手加以配合,全身形成一體、出整勁,或打或按,易如反掌。

再舉一例:我往後捋一人,若捋時這人無向相反方向的掙勁,那就說明轉關做好了,起作用了。注意,此時絕不是我的勁大,對方掙脫不過。這裡有個去到回的轉換,去和回都不是轉關,去和回的銜接處就是轉關。去和回在太極拳來說不是兩個勁,是一個勁。就如同過去農村蓋房時,下面的人往上供磚,接別人拋過來的磚時,來接和放回是一收一放兩個動作,可太極拳能用轉關的辦法讓其二者變成一個動作,形成一個整體的勁力。

4、實戰中的攻防靠轉關完成

“出奇在轉關”就是彼此雙方在競技時“克敵制勝”的攻防技術。攻防要靠勁路的變化實現,就像溜冰轉彎時要調節動作一樣,任何有勁路變化的地方都要轉關,只是不同的勁路變化要用不同的方法。轉關轉不好,就不能很好地用纏絲勁來化掉對方的力量,更不能達到蓄髮相變,攻與防的效果都難奏效。轉關轉得好,攻防中一個轉關就能化敵勁於無形,迅即又可轉防禦為進攻,所謂“妙手空空,鬼神不知”,這要靠轉關來實現。

和高手推手,每當自己十分有把握的時候, 你順勁發力推出, 但立刻覺出己經晚了,他的重心和勁路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了你最薄弱的地方, 這種“出奇不意”的效果,來源於轉關。

三、轉關應該注意些什麼

我覺得,要做好太極拳的轉關,核心是處處皆纏絲,要領是身體各部位要合乎規矩,用意時要逆向思維、周身一體,還有個關鍵就是肢體棚勁不丟、內部神氣相通、動作銜接不斷。分別介紹一下。

1、處處皆纏絲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所在,無論在健身方面還是技擊方面,纏絲勁都在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拳譜雲:“纏絲勁發源於腎,處處皆有,無時不然,一衍溢於四體之內,浸潤於百骸之中,達四梢,通九竅,增長內勁無窮”。尤其轉關,更離不開、甚至依靠大小、順逆各類纏絲來完成。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有很多,所謂“百般纏法”,但初練時,只分出順纏、逆纏即可。順、逆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運動中相互矛盾、相互轉化又互為其根的兩種基本纏絲法,它們存在於太極拳整個套路運動過程中。在這兩種基本纏法之下,因方位不同和變換各異,又分出五對不同的方位纏絲。即:左右纏絲、上下纏絲、裡外纏絲、大小纏絲、進退纏絲。其中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纏絲合成為一個整圓,同時結合裡外,使平面圓變成立體圓,這正是太極式螺旋運動所必具的特色。其次,為了在練拳時有左右逢源、內外結合、周身一家,又有了大小、進退兩對方位纏絲配合,以滿足健身和技擊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極拳每一個拳式,在順逆基本纏絲的基礎上,至少要有三對方位纏絲結合一起進行運動。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使動作在弧線運動時有一定的依據,不論是學習或糾正拳式,也就容易多了。

纏絲勁在健身方面的功用就不多說了,在技擊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當內氣充盈飽滿,在太極圓轉規律的前提下,任何外來侵力均難以侵入。如果沒有旋轉,力與力相碰,產生“頂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運用太極拳的纏絲勁。因為螺旋的曲率半徑是變化的,任何外力壓在螺體上,都能很自然地將壓力用旋轉落空而化去。這是科學的化勁方法,是力學的向心力、離心力的具體運用。

纏絲勁在技擊中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受到外來侵力的衝撞時,用不失棚勁的旋轉力將力點化解,若有餘力未盡,再加力相助,使其撲空栽倒。若對方感到力點被化,隨即抽回時,就要馬上轉勁跟上加力,打其回勁,使對方跌出。這就是引進落空合擊出之法。另一種是進擊時的旋轉穿透力。就是藉機發人時,將周身之力集中一點,快速旋轉加力,如子彈離開槍膛的來福線,有穿透之威力,如掩手肱拳。這兩種勁力都產生於螺旋式的纏絲勁作用,因此在技擊方面,纏絲勁是極其重要的。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2、身體各部位要守規矩

陳式太極拳關於身體各部位的要領,是行拳走架和推手實戰的外形、內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級的要求,這些規矩是學好太極拳的根本,同樣也是做好轉關銜接的根本。它們貫串在整套太極拳動作之中,互相聯繫、互相制約,某一部分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到其他姿勢的正確。必須把各部位姿勢認真地、分節分動作地安排恰當、相順相隨,避免互相牽制,再經過反覆練習,逐漸在連貫動作中把各部位姿勢都能恰當地配合,達到立身中正安舒、動作連貫圓活、上下相隨、周身協調,這是逐步提高轉關技術的必然過程。

如常強調的:虛領頂勁要貫徹始終;頂和襠上提下沉才能立身中正;肩要時刻保持松和沉;鎖骨松沉則胸微內含;肘關節要微曲下垂;塌腰是帶脈有下沉感;松胯要求腹股溝向內凹;圓襠時前後都要鬆開;泛臀不是掘屁股;兩膝要有相合之意;雙腳腳底要放平;通過頂勁領起腰胯松沉,貫通上下之氣,通過鬆肩沉肘身子放長,貫通左右之氣,等等。這些都是很具科學道理的。大家都有一定基礎,我不做詳細解釋了。希望我們把這些基本要領都做到位,那麼轉關的質量和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有兩個問題很多人關注,我多說幾句:

關於“轉關在肩”的問題:《拳論》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肩關節是上肢極為重要的關節,其活動範圍大,又上承胸腰下起肘腕。肩如能鬆開,才有肘松、腕松,才能有整體上肢關節、肌肉的放鬆,意氣才能下沉,氣血才能暢通,全胳膊往來屈伸便毫無滯礙,使用勁力時也能瞬間聚到肩上,再傳到臂手。肩一般不可自動作出動作,肩部的轉關要靠腰胯左右旋轉和下盤的升降結合,產生立體螺旋,通過脊柱傳到肩上,依賴周身的配合。

關於腰襠的轉關配合問題:腰襠兩部位對太極拳的轉關至關重要,一開一合,一動一靜,腰襠各有專注,且相互為用。腰之要點:擰腰、活腰、塌腰;襠之要點:松襠、合襠、扣襠。發勁時,擰腰釦襠,不扣則散;運行時,活腰松襠,不松則滯;定式時,塌腰合襠,不合則浮。凡塌腰合襠者為蓄勁,活腰松襠者為柔勁,惟出勁時須擰腰釦檔。明白這些道理,行拳接手中便能夠提高轉關質量。

3、要逆向思維、周身一體

轉關時如何用意:太極拳轉關要在“對拉拔長中進行”,在意識上先有這個意念,即若左行還要有向右對拉的意念,若向上還要有向下對拉的意念,若往前還要有往後對拉的意念,按照拳勢動作要求,行左寓右、前進後撐,左發右塌,等等。實際上就是利用矛盾力,它能讓人隨時快速改變方向,因為它沒有定向,所以總能動在人先。

陳式太極拳千變萬化,雖然動作態勢多端,但打拳時,均以腰脊為軸,以手領勁,含胸塌腰,屈膝鬆垮,五趾抓地,將全身的勁力整合為一處,施加到我們想要達到的地方,這就叫“節節貫串”、協調一致、周身一家。演練者從頭頂到足尖,內有五臟六腑、經絡筋骨,外有肌膚皮肉、毛髮,四肢百骸處處相連為一體,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亂,以意行氣催形變。若要拉開,不但手開足開,心中意念隨之也開;若要閉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與之俱合。一招一勢,凡上欲動下自隨神往,凡下欲動上自領神去,凡上下動中部和神策應,凡中欲動上下輔神主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虛實開合,渾然一氣,則發力自然會迅猛而機靈,轉關中自然能避免枉動,使自己的力量不產生矛盾。凡是不該動的、多餘的、不合理的動作都是枉動,避免枉動才能產生“渾元勁”,才能避免在實踐中犯勁力渙散、勁力太硬和丟、頂的錯誤。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4、棚勁不丟、神氣相通、勢勢銜接

(1)肢體棚勁不丟

陳氏太極拳所說的掤勁,是指螺旋運動的順、逆互變,持久鍛鍊自然產生的一種內在的彈性勁。它由內往外,有向外膨脹、圓撐的意念。掤勁不等於太極八法中的掤法,太極拳把掤勁貫穿始終,掤勁可與任何技法融合、配合,換句話說,太極拳任何技法都離不開掤勁,也可以說周身每一處、拳架每一勢的開合轉關都要有這種掤勁。

太極拳凡具備掤勁者,全身各處都可以接對方的勁力,讓人有“推之不癟,拉之不開,挑之不起,壓之不下”的感覺,且彈性靈動,渾厚沉實而不死,毫無僵滯之感。

從字面理解,掤(通“棚”),意為把席、布等支起來遮蔽風雨,如天棚、帳棚等;從太極內勁的作用考慮,它既有借用“掤”字,作為以手搭棚掩護身體的作用,更有將對方“掤起”的意思,儘量使對方腳不得力,使“其根自斷”,方易控制對方勁路,使其進退不能,處處被動,利於我根據需要,用最小的力調動或擊倒對手。同時,所謂“掤勁不丟”也是順勢引化對方勁力的這種意識不能丟,也就是在意識上不能丟掉掤勁。太極拳修煉者只有具備了真正的內在的掤勁,才能真正明白剛柔之變,鬆緊之妙,虛實之奧。

(2)內外神氣相通

太極拳的演練,每一動作乃至細微之處均是由意念引導全身動作、由上下肢協調完成。轉關時,講求應有鼓盪之氣而非機械的肢體動作,要求有“神”,不只形體動作不能間斷,動作的意念、神氣也不能間斷。如,神氣隱的時候是合,顯的時候是開,隱的時候是運勁過程,顯的時候是運勁到達落點而發的過程,從而形成神氣的隱顯與勁勢開合的配合,一切轉關都是神氣鼓盪和圓活轉換變化的過程。

另外,陳鑫指出:其精神在何處?曰:“在眸子,心一動則眸子傳之”,“運行根於一心,而精神看於眼目,眼目為傳心之官。故眼不旁視,足證心不二用”。“眼要看住前手中指,不可旁視令渙散無著。人之一身運用全在一心,而傳神全在於目。故必凝神注視”。太極拳源於防身禦敵。當與對方交手時,太極拳的特點是“彼不動,己不動;彼欲動,己先動”。對手的一切活動,均從其眼神的變化反映出來,亦即“眉目傳情”。故應緊盯對手雙眼,餘光兼視對手雙肩。當對手欲進攻時,眼神必定傳出相應信息。左手欲動時,左肩必先動:右手欲動時,右肩先動。由於己方眼神凝視對方、關注對方情緒變動,雙眼作為傳感器,接收了對方的瞬息信息,因而雖然“後發”卻能“制人”,做到勢動神隨。

(3)動作銜接不斷

陳鑫講:學太極拳著著當細心揣摩,一著不揣摩,則此勢機致情理,終於茫昧。即承上起下處尤當留心,此處不留心,則來脈不真,轉關亦不靈動,一著自成一著,不能自始至終一氣貫通矣。

招勢相連是指打拳時或交手,招勢之間不丟不頂,不能出現直角、死角,圓轉自如,內勁不斷,一氣呵成。太極拳招勢相連的原因,在於它是以意行氣、以氣運形的拳術,拳路自始至終,招招勢勢均由意念所引,綿綿不斷,循環無窮,所謂“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最忌只用後天拙勁,拙勁一出,有起有止,有斷有續,舊力盡時,新力未生,最易被人乘隙而擊。

招勢相連的具體方法:當我們在完成一個動作後,要開始下一個動作時,往往出現方向的改變,如果我們在前一個動作到達盡頭時,利用餘勢向前引深一點,然後再用弧形轉接下一動作,就產生了不同的效果,拳勢產生了連綿不斷的感覺。具體講:在手法遇到往復時,要加進摺疊,如上一動將終,在下一動之先,如下一動要往下和往前,那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後一疊,然後再接做下動,這樣就會呈曲線緩和運動;步法上遇到進退時,要加進轉換,邁步向前或退後走弧形,均不可直進直退,要有以步隨身和身隨眼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的神態;在發勁之後,出現了斷勁的現象,就要將這種發勁的餘意接續下去;萬一意與動作也脫了節,意念渙散,動作無主,變成內外不一時,這是意也斷了,那就要運用意和勁的餘神來接續下去;在所有開合、收放時,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勁,這也是要在纏絲勁的運轉中來實現的。做到以上這些,拳架的身法中間便不會有御勁的地方,也不會有意馳的時候,這樣就可自然地達到一氣呵成了。

另外注意,行拳要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極其勻稱地配合著開合,如玉環的無端,看不清銜接在何處,拳架自會有無窮美感;與人搭手也能不呆不滯,立於不敗之地。而且在練拳時的神氣一定隨著動作而動盪,能夠神氣鼓盪,也就表明內在的意識沒有離開動作而外馳,也就是一氣呵成了。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

四、轉關在行拳中的運用舉例

行拳走架時有三種活動:一是有形的肢體活動,即外界所能見的形體運動;二是思想與精神的活動,是外界無法見到的心意運動;三是氣與血在身體內部經絡中的流動。這三種運動是互為條件,互為貫通,融為一體無法分割的,這裡為方便大家理解只說外形的活動。例如·············

以上內容,僅為習拳時對轉關的一些體會,謹供大家參考,也希望大家指正。今天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各位!

趙 國 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