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臨床治癒,一生一試」“小三陽”患者怎樣擺脫乙肝病魔?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感染肝病科 黃芬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指出,以下患者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Peg IFN-α)可獲得較高的療效:①HBV DNA<2×108 IU/ml;②高ALT 水平;③ 基因型為A 或B 型;④基線低HBsAg水平;⑤肝組織炎症壞死G2 以上;HBeAg 陰性慢乙肝患者還無有效的治療前預測病毒學應答的因素。在有抗病毒指徵的患者中,相對年輕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希望近年內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療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可優先考慮Peg IFN-α治療。基於指南的推薦,我們給一例年輕女性優勢患者進行Peg IFN-α治療,取得了理想結果。

Peg IFNα-2a治療HbeAg陰性慢乙肝獲得HBsAg血清轉換病例分享

「临床治愈,一生一试」“小三阳”患者怎样摆脱乙肝病魔?

■ 性別:女

■ 年齡:30歲

■ 主訴:食慾不振7年。

病史資料

患者2006年無誘因出現乏力,食慾不振。化驗發現乙肝標誌物陽性,ALT約80 U/L,HBV DNA陽性。予保肝降酶治療2周,複查肝功正常。以後每年複查肝功均正常。

2013年11月13日 患者因再次出現乏力,食慾不振1周,於我院住院治療。

家族史:患者叔叔患乙肝。

入院檢查

查體未見明顯異常體徵。

入院化驗乙肝標誌物陽性,“小三陽”,HBsAg 1237.31 IU/ml;肝功能異常,ALT 23 1U/L,HBV DNA 1.34E6 IU/ml;基因型為C型。無合併甲、丙及戊肝病毒感染。

肝臟病理提示慢性肝炎,G2/S2。肝臟磁共振示脾大。

排除干擾素治療禁忌證,於2013年11月22日開始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Peg IFN-α-2a,派羅欣)180 μg每週一次皮下注射抗乙肝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初患者曾出現肝功異常加重,ALT最高1008 U/L,TBil 28.5 μmol/L。

經輔助保肝治療,肝功能好轉。抗病毒治療24周化驗HBV DNA陰轉,抗病毒治療44周HBsAg轉陰,並於HBsAg轉陰後(2014年10月)每月注射乙肝疫苗,每次量20 μg,刺激抗-HBs生成,共注射半年。

干擾素總療程60周。

HBsAb在治療1個月後達116.7 mIU/ml,7個月後HBsAb>1000 mIU/ml。

治療期間血常規中白細胞(WBC)及中性粒細胞一過性略下降,無其他不良反應。

現停用干擾素3年餘,近期來診化驗肝功正常,HBsAb>1000 mIU/ml, HBeAb及HBcAb陽性,乙型肝炎病毒載量(羅氏檢測)未檢測到。

表 干擾素治療及隨訪期間生化學,病毒學,血清學指標監測結果

「临床治愈,一生一试」“小三阳”患者怎样摆脱乙肝病魔?

討論和小結

我國2015版乙肝指南對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基本治療方案和療程、療效預測因素等等內容都一一進行了推薦。指南指出,在治療過程中,HBeAg 陰性CHB 患者治療過程中HBsAg 的下降、HBV DNA 水平是停藥後持續病毒學應答的預測因素。如果經過12 周治療後HBsAg 未下降且HBV DNA 較基線下降<2 log10 IU/ml,應考慮停止PegIFN-α治療。

目前認為,HBeAg陰性患者預測HBsAg消失更有臨床價值,儘管HBeAg陰性患者的治療終點尚未確定,但有認為是HBsAg消失。一項研究應用Peg IFN-α-2a治療48例HBeAg陰性患者,僅在持續病毒學應答(SVR)患者中有HBsAg定量下降。治療12周、24周、48周患者HBsAg定量分別下降(0.84-0.5)、(1.54-0.6)、(2.1士1.2)lg IU/ml。治療12周和24周時血清HBsAg定量分別下降0.5和1 lgIU/ml的患者有較高的SVR預測率。12周陰性預測率為90%、陽性預測率為89%,24周陰性預測率為97%、陽性預測率為92%。

另一項對386例HBeAg陰性患者研究中,於治療前、治療結束(48周)、隨訪6個月(72周)分別定量檢測血清HBsAg定量。Peg IFN-α-2a治療或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患者的HBsAg定量明顯下降,治療結束時分別下降0.71和0.67 lg IU/ml,此時的HBsAg水平對治療結束後6個月的HBV DNA小於400 copies/ml有預測作用。治療結束時HBsAg定量小於10 IU/ml或治療期間HBsAg定量下降大於1 lg IU/ml,與治療後隨訪3年的持久HBsAg消失顯著相關。但治療結束時HBV DNA水平不是預測持續應答的指標。

本例患者為年輕女性,雖有乙肝家族史,但應用干擾素前基線ALT正常上限5倍,HBsAg<1500 IU/ml,HBV DNA基線水平為1.34×106,為干擾素應用優勢人群。應用Peg IFN-α治療12周HBsAg和HBV DNA均有大幅降低,繼續24周HBV DNA陰轉,44周HBsAg轉陰,後發生HBsAg血清轉換。

現患者已停用干擾素3年餘,肝功能正常,HBsAb>1000 mIU/ml, 乙型肝炎病毒載量(羅氏檢測)未檢測到。獲得理想治療終點,臨床治癒。

總之,PegIFN因其既具有抗病毒作用又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完成有限期治療,對於基線優勢人群無干擾素禁忌證,可首選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實現有限期治療,甚至有望獲得理想治療終點及臨床治癒。

專家簡介

「临床治愈,一生一试」“小三阳”患者怎样摆脱乙肝病魔?

黃芬教授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第三感染性疾病、肝病病房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從事傳染病及感染性疾病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年。

學術兼職:《中國醫科大學學報》特約審稿人,遼寧省及瀋陽市醫療事故專家鑑定庫成員。

臨床特色:對各種原因肝病、傳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具有豐富經驗,尤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重型肝炎及肝硬化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性腦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重症病人的搶救,小兒常見傳染病及發疹性疾病的臨床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研究方向: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

科研業績: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省科委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市科委課題3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