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么是副猪杆菌病?

养殖小助手


副猪杆菌病,全称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农民一般简称副猪,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副猪嗜血杆菌是典型的条件下致病菌,据统计临床上有超过半数的健康猪体内携带副猪嗜血杆菌,当猪群感染蓝耳、支原体、圆环、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或者受到冷应激、转群应激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时,猪群就会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冷出来的副猪就是这个道理)


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逐渐消瘦,被毛。粗乱,猪群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脑炎倒地划水等症状。解剖可见胸腔、心包和腹腔中积液增多,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绒毛心可以看作是该病的示病症状。

该病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因为副猪嗜血杆菌会产生大量内毒素,使用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是对内毒素却没有什么办法,有时候使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的猪群依然会有消瘦,生长缓慢的情况就是由于内毒素导致的。


个别严重猪: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一天一次,连用3天。

全群猪: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粉+银黄可溶性粉+恩诺沙星+强力霉素,连用7天。

但是养殖户需要注意,副猪多是继发于其它病毒性疾病,所以临床上若是副猪发病率比较高,需要针对病毒病进行防控,同时加强通风也可降低副猪的发病率。



果然悠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世界各地的坏净中都有存在,甚至在健康的猪群中也发现过。那么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主要特点有以下:

受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猪会出现身体发热、体温升高至四十到四十二摄氏度,精神上会出现沉郁反应迟钝,饮食方面会出现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身体出现咳嗽不止以及呼吸困难多以腹部式呼吸为主,有时心跳持续加快,身体表面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帘出现水肿,部分受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猪会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意站立,有一些还会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临死前向着一侧瘫躺或四肢像划水一样。有的时候也会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若果是母猪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流产。在关节炎发生时,可以见到一个或者多个出现关节肿胀、发热,一开始是疼痛,这种一般都是在腕关节和跗关节发生较多,严重时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那么针对该病到底有什么防止措施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1)由于该病在出现以及爆发后的药物治疗效果都不算明显,所以还是要返还于未然,在平常就多加预防。比如在猪的食物中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提早的预防。

(2)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选用相应的菌种与该病进行抗争,对猪群进行免疫。

(3)对于温度和湿度要精准监控,对于食物来源及其他进出养殖场的物件进行严格把控。

(4)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对猪群的生活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不混群。

(5)对于情况较轻且处于可控制范围内的可以适当采用相应的抗生素,在发现病症初期就可以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口服或者注射治疗,情况严重时应立即联系当地卫检部门。


猪宝宝的公仆


什么是副猪杆菌病?


养猪户在养猪的过程中,如果在没有做好疫苗免疫或者疾病预防这块没有做好的情况下,猪群很容易会继发两种以上的疾病,这样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给猪场也来了经济的损失。

猪副嗜血杆菌是仔猪和青年猪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尤其是在猪群感染疾病后,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很容易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引发的特征是体温升高、呼吸道疾病、关节炎和多发性浆膜炎。

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驱赶无反应,精神比较差,完全没有食欲,每次咳嗽2-3声,呼吸困难,皮肤变的发红和苍白。耳朵发紫,眼睛和脸部出现水肿,鼻子流出脓状液体,无法站立,触摸腿关节处有发热和肿胀。感染不是那么严重的会出现毛发粗乱,呼吸苦难,生长发育比较缓慢,容易变成僵猪。死亡后出现肚子变大和皮肤发紫。

本病要采取综合性预防的方式,要经常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平时可以在猪群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以此来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本病对诸多抗生素药物不太敏感,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治疗上建议采用硫酸卡那霉素、土霉素进行治疗。如果有出现临床症状可采取抗生素拌料进行治疗,发病严重的要大剂量的肌肉注射抗生素。最好是提前对母猪采取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

以上是个人所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村里的男青年


养猪“什么是副猪杆菌病”有什么方法可以防疫?

副猪杆菌病也称之为“猪副嗜血杆菌病”、“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格拉泽氏病”这些叫法都是副猪杆菌病的名称。

副猪杆菌病主要引发猪:猪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来传播,饲养环境条件差是本病发生的原因,患病的猪主要出现厌食、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后肢出现关节肿胀。如遇疾病暴发可能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主要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的管理,对全猪群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天,以增加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2)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对猪舍地面和墙面可以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消毒,在两小时后再用清水冲干净,再用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天。



(3)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前群性药物预防。

最后对于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仔猪也要进行免疫,可以使用猪副嗜血干菌多价灭活苗来免疫,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未发病的猪也能起到有效的防疫作用。


以上是个人对“副猪杆菌病”的分享,如果哪里有说的不对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鲜果农阿军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

中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期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

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感染途径、方式多种多样。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当猪群中存在圆环病毒、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温和性猪瘟、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这种细菌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饲养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纯净水供应不足、营养性饲料使用过多(高能量、高蛋白、微量元素)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

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只有较大的化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场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副嗜血杆菌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死亡的病例,以5-8周龄为甚。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直至衰竭而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部位,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母猪发病可流产,公猪有跛行。哺乳母猪的跛行可能导致母性的极端弱化。死亡时体表发紫,肚子大,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肺的间质水肿。

折叠解剖症状

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变化不明显,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折叠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

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呈多发性;而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局限于胸腔。

折叠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双优碘”(聚维酮碘、增强剂)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3-5d。

折叠加强饲养管理

对全群猪用“免疫干扰素”或“金桃素”(70%黄芪多糖、左旋咪唑、免疫蛋白等)加“金莫西林”(70%阿莫西林、缓释增效剂)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折叠治疗方法

隔离病猪,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磺胺、强力霉素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

折叠免疫方法

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离到该菌,增殖、灭活后加入该苗中)、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效果。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免疫的同时最好结合科学的药物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1ml,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猪场其它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重新思考猪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猪群稳定的生产。

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且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应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