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比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鞏固權力之路,許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對權力的爭取和鞏固這一項,對於一國領袖而言,是否掌握實權,掌權到什麼程度是很重要的問題。

普京和斯大林鞏固權力的道路都不輕鬆,相比而言,普京真的是鞏固權力,因為他一開始就是名正言順的總統,而斯大林就艱難多了,更多的是“奪權”,因為他絕不是天然的接班人,他只能拉一派打一派,逐步擴大權力,然後再鞏固權力。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寧與斯大林)1924年列寧去世後,斯大林以精明的手腕連打帶拉、變換盟友,先後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政治對手拉下馬,在20世紀30年代確立了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學者範的托洛茨基是列寧時代的風雲人物)

普京在獲得葉利欽傳給他的總統大位之後,不斷清洗原有的寡頭,在幾年之內就完全鞏固了權力。舊寡頭們或者被送進監獄,或者逃亡國外。如今的普京,在俄國又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沒有人敢質疑他的權力。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1999年最後一天,葉利欽向普京“交權”,震驚世界。)

可以說,單單說集權程度這方面,斯大林和普京都差不多。

所不同的是:斯大林爭奪和鞏固權力的過程比普京費勁的多。

普京是當然的總統,是毫無疑問的國家頭號人物,這一點在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交權之後就理所當然。

在接下來幾年當中,普京需要做的,是打擊控制俄國國計民生的“七大寡頭”,打擊久加諾夫等政敵。

還好,普京做的不錯,古辛斯基、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等寡頭在他的沉重打擊下紛紛敗下陣來,有的被抓進監獄,有的被迫流亡海外。久加諾夫的派別在後來的杜馬選舉中接連大敗而歸,逐漸喪失了對杜馬的影響力,而普京支持的派別則逐漸取得了杜馬的控制權。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入獄)

可以說,在第一個任期,普京就逐漸掌握了實權,到2004年第二次總統大選和杜馬選舉後,普京就完全鞏固了權力。

斯大林可就艱難多了。

1924年列寧去世後,由於他生前並未明確指定接班人,蘇聯事實上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不要覺得斯大林是總書記就是最高領導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列寧生前的職務是人民委員會主席(相當於中國的國家主席兼政府總理)。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寧在去世前寫了一份遺囑,建議撤掉斯大林的總書記職務。

但是,在列寧去世後,他的遺囑並未被他昔日的同僚們執行。

無論是號稱軍事、組織和演講天才的托洛茨基,還是自認為大權在握、成為實際上的列寧去世後的最高領導人的季諾維也夫,還是經常主持政治局會議的加米涅夫(他和季諾維也夫號稱“政治雙胞胎”),沒有一個人把斯大林放在眼裡,他們看不起斯大林,覺得斯大林沒文化、理論水平低。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這對“政治雙胞胎”顯然認為托洛茨基威脅最大,於是首先聯合斯大林搞垮了托洛茨基。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寧是1924年1月21日去世的,在當年的5月的“十三大”上,他的遺囑被其遺孀——克魯普斯卡婭打開並公開宣讀,裡面證據確鑿的寫著“建議同志們仔細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任命另一個人擔任這個職位。”

在那個瞬間,斯大林脆弱的似乎一捏就碎。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克魯普斯卡婭)

然而,他奇蹟般的挺了過來,因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需要聯合他鬥垮托洛茨基。

於是,“兩夫”(實際上是兩個政治蠢材)建議保留斯大林的總書記職務,反而對托洛茨基大加打壓,事實上擊敗了托洛茨基。不僅如此,“列寧的遺囑”還被政治局下令保密。

然而,心高氣傲、不知進退、不合群(總之就是不擅長政治鬥爭)的托洛茨基竟然在11月份出了一本名為《1917年》的書,揭了季諾維也夫在十月GM前夕反對列寧主張起義的“劣跡”。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這下好了,1925年1月17日至20日,在中央全會上,托洛茨基受到“最嚴重的警告”,被解除了他最重要的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饒有興致的是,日後以殘酷著稱的斯大林竟然不同意“兩夫”要將托洛茨基趕盡殺絕、開除政治局的要求,堅決要求保留其政治局委員資格。

然而,托洛茨基倒臺不久,斯大林就聯合布哈林、李可夫等對“兩夫”開戰了。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布哈林)

在1925年12月的“十四大”上,斯大林成功的將原定的開會地點從“兩夫”的老巢——列寧格勒轉移到了自己的主場——莫斯科,並代表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政治報告,而在十二大和十三大上,作政治報告的是季諾維也夫。這一次,他只做了副報告。

會上,“兩夫”帶領自己一班人向斯大林一派發動猛烈攻擊,並大聲宣讀“列寧的遺囑”。斯大林早有準備,會場裡滿是“要斯大林、要斯大林……”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人們根本聽不到他們在喊叫什麼。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寧的遺囑是蘇聯歷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兩夫”完敗,被解除了一切重要職務。

搞笑的一幕出現了,“兩夫”很快又和托洛茨基攪和到一起,圖謀聯合擊敗斯大林。

可是,這種反覆無常的聯盟首先沒有任何說服力。

再者,斯大林一派此時已經掌握了一切重要職務,還會怕沒有任何實權(尤其是軍權)的所謂“聯盟”嗎?

1926年7月,召開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聯盟”的干將們紛紛被撤職,“領頭羊”季諾維也夫被開除政治局。

至此,在列寧逝世僅僅兩年之後,斯大林已經成為公認的領袖,不再有任何人懷疑他的權威。

幾年後,斯大林又輕鬆打垮了書生氣的布哈林,進一步鞏固了權力。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斯大林)

比較斯大林和普京取得最高權力的過程,不難看出:

1、都曾得到前任最高領導人的青睞。所不同的是,葉利欽直接選定了普京作為總統大位的接班人,傳位傳的乾脆利索。斯大林則不同,列寧恐怕從來沒想過讓斯大林接班,只是在1922年,列寧將斯大林扶到總書記的位置上(不是當做接班人,而是作為中央的總秘書),卻在不久之後就發現自己選錯了人,雖然想撤換他,卻沒有成功。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斯大林與列寧)

2、差不多都在前任領袖卸任3年內基本鞏固了權力。不同的是:普京作為當然的總統,起步的優勢遠遠超過斯大林。斯大林只能在1922年成為總書記之後暗暗積蓄力量,並在1924年1月列寧去世後利用托洛茨基和“兩夫”看不起自己的局面(雖然列寧在遺囑中已經明確告訴這些人斯大林很厲害,但他們仍然不把斯大林放在眼裡),聯合“兩夫”先打敗了托洛茨基,後迅速擊敗了“兩夫”,而後再接再厲,完敗托洛茨基和“兩夫”的所謂聯盟。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演講天才托洛茨基)

斯大林的領袖地位的確立並非理所當然,是“爭權”的過程,因為當時列寧並未指定接班人,無論是托洛茨基、還是季諾維也夫接班,政權內部都會認為很正常,因為這兩人的聲望、能力、地位和口才都是公認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成為真正領袖的道路必然要比普京坎坷的多。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普京大帝很有範兒)

至少從表面來看,最驚險的一幕是1924年5月公佈“列寧的遺囑”時,當時,如果“兩夫”採取了先打敗斯大林的策略,或者托洛茨基奮力一搏,堅決要求向全國公佈遺囑,那麼,斯大林真的是命懸一線,政治生涯很可能會就此完蛋。原因嘛!列寧的威望無人可及,而遺囑中明確寫著“建議同志們仔細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任命另一個人擔任這個職位。”

3、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前任領袖都看準了自己繼任者的特點。

葉利欽自然是看中了普京能力不錯,能夠鞏固大局,鬥倒寡頭,穩定國內局勢,並且,保障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無憂。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葉利欽與普京)

列寧雖然沒有選擇斯大林當接班人(不僅如此,還想撤了他),但卻看準了斯大林有可怕的能量,粗暴而缺乏耐心。在這裡,不能不讚嘆列寧的預見性。

托洛茨基和“兩夫”,還有布哈林、李可夫等人,一開始誰也看不起文化程度比他們都低且其貌不揚的斯大林,都不拿領袖的遺囑當回事。

這就沒辦法了。

當列寧的預見不斷得到應驗時,這些人都已經錯失利用遺囑輕鬆打敗斯大林的良機,毫無還手之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