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对权力的争取和巩固这一项,对于一国领袖而言,是否掌握实权,掌权到什么程度是很重要的问题。

普京和斯大林巩固权力的道路都不轻松,相比而言,普京真的是巩固权力,因为他一开始就是名正言顺的总统,而斯大林就艰难多了,更多的是“夺权”,因为他绝不是天然的接班人,他只能拉一派打一派,逐步扩大权力,然后再巩固权力。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宁与斯大林)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以精明的手腕连打带拉、变换盟友,先后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政治对手拉下马,在20世纪30年代确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学者范的托洛茨基是列宁时代的风云人物)

普京在获得叶利钦传给他的总统大位之后,不断清洗原有的寡头,在几年之内就完全巩固了权力。旧寡头们或者被送进监狱,或者逃亡国外。如今的普京,在俄国又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没有人敢质疑他的权力。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1999年最后一天,叶利钦向普京“交权”,震惊世界。)

可以说,单单说集权程度这方面,斯大林和普京都差不多。

所不同的是:斯大林争夺和巩固权力的过程比普京费劲的多。

普京是当然的总统,是毫无疑问的国家头号人物,这一点在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交权之后就理所当然。

在接下来几年当中,普京需要做的,是打击控制俄国国计民生的“七大寡头”,打击久加诺夫等政敌。

还好,普京做的不错,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寡头在他的沉重打击下纷纷败下阵来,有的被抓进监狱,有的被迫流亡海外。久加诺夫的派别在后来的杜马选举中接连大败而归,逐渐丧失了对杜马的影响力,而普京支持的派别则逐渐取得了杜马的控制权。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

可以说,在第一个任期,普京就逐渐掌握了实权,到2004年第二次总统大选和杜马选举后,普京就完全巩固了权力。

斯大林可就艰难多了。

1924年列宁去世后,由于他生前并未明确指定接班人,苏联事实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不要觉得斯大林是总书记就是最高领导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列宁生前的职务是人民委员会主席(相当于中国的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宁在去世前写了一份遗嘱,建议撤掉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

但是,在列宁去世后,他的遗嘱并未被他昔日的同僚们执行。

无论是号称军事、组织和演讲天才的托洛茨基,还是自认为大权在握、成为实际上的列宁去世后的最高领导人的季诺维也夫,还是经常主持政治局会议的加米涅夫(他和季诺维也夫号称“政治双胞胎”),没有一个人把斯大林放在眼里,他们看不起斯大林,觉得斯大林没文化、理论水平低。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这对“政治双胞胎”显然认为托洛茨基威胁最大,于是首先联合斯大林搞垮了托洛茨基。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宁是1924年1月21日去世的,在当年的5月的“十三大”上,他的遗嘱被其遗孀——克鲁普斯卡娅打开并公开宣读,里面证据确凿的写着“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

在那个瞬间,斯大林脆弱的似乎一捏就碎。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克鲁普斯卡娅)

然而,他奇迹般的挺了过来,因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需要联合他斗垮托洛茨基。

于是,“两夫”(实际上是两个政治蠢材)建议保留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反而对托洛茨基大加打压,事实上击败了托洛茨基。不仅如此,“列宁的遗嘱”还被政治局下令保密。

然而,心高气傲、不知进退、不合群(总之就是不擅长政治斗争)的托洛茨基竟然在11月份出了一本名为《1917年》的书,揭了季诺维也夫在十月GM前夕反对列宁主张起义的“劣迹”。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这下好了,1925年1月17日至20日,在中央全会上,托洛茨基受到“最严重的警告”,被解除了他最重要的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职。饶有兴致的是,日后以残酷著称的斯大林竟然不同意“两夫”要将托洛茨基赶尽杀绝、开除政治局的要求,坚决要求保留其政治局委员资格。

然而,托洛茨基倒台不久,斯大林就联合布哈林、李可夫等对“两夫”开战了。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布哈林)

在1925年12月的“十四大”上,斯大林成功的将原定的开会地点从“两夫”的老巢——列宁格勒转移到了自己的主场——莫斯科,并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政治报告,而在十二大和十三大上,作政治报告的是季诺维也夫。这一次,他只做了副报告。

会上,“两夫”带领自己一班人向斯大林一派发动猛烈攻击,并大声宣读“列宁的遗嘱”。斯大林早有准备,会场里满是“要斯大林、要斯大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根本听不到他们在喊叫什么。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列宁的遗嘱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两夫”完败,被解除了一切重要职务。

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两夫”很快又和托洛茨基搅和到一起,图谋联合击败斯大林。

可是,这种反复无常的联盟首先没有任何说服力。

再者,斯大林一派此时已经掌握了一切重要职务,还会怕没有任何实权(尤其是军权)的所谓“联盟”吗?

1926年7月,召开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联盟”的干将们纷纷被撤职,“领头羊”季诺维也夫被开除政治局。

至此,在列宁逝世仅仅两年之后,斯大林已经成为公认的领袖,不再有任何人怀疑他的权威。

几年后,斯大林又轻松打垮了书生气的布哈林,进一步巩固了权力。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斯大林)

比较斯大林和普京取得最高权力的过程,不难看出:

1、都曾得到前任最高领导人的青睐。所不同的是,叶利钦直接选定了普京作为总统大位的接班人,传位传的干脆利索。斯大林则不同,列宁恐怕从来没想过让斯大林接班,只是在1922年,列宁将斯大林扶到总书记的位置上(不是当做接班人,而是作为中央的总秘书),却在不久之后就发现自己选错了人,虽然想撤换他,却没有成功。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斯大林与列宁)

2、差不多都在前任领袖卸任3年内基本巩固了权力。不同的是:普京作为当然的总统,起步的优势远远超过斯大林。斯大林只能在1922年成为总书记之后暗暗积蓄力量,并在1924年1月列宁去世后利用托洛茨基和“两夫”看不起自己的局面(虽然列宁在遗嘱中已经明确告诉这些人斯大林很厉害,但他们仍然不把斯大林放在眼里),联合“两夫”先打败了托洛茨基,后迅速击败了“两夫”,而后再接再厉,完败托洛茨基和“两夫”的所谓联盟。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演讲天才托洛茨基)

斯大林的领袖地位的确立并非理所当然,是“争权”的过程,因为当时列宁并未指定接班人,无论是托洛茨基、还是季诺维也夫接班,政权内部都会认为很正常,因为这两人的声望、能力、地位和口才都是公认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成为真正领袖的道路必然要比普京坎坷的多。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普京大帝很有范儿)

至少从表面来看,最惊险的一幕是1924年5月公布“列宁的遗嘱”时,当时,如果“两夫”采取了先打败斯大林的策略,或者托洛茨基奋力一搏,坚决要求向全国公布遗嘱,那么,斯大林真的是命悬一线,政治生涯很可能会就此完蛋。原因嘛!列宁的威望无人可及,而遗嘱中明确写着“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

3、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前任领袖都看准了自己继任者的特点。

叶利钦自然是看中了普京能力不错,能够巩固大局,斗倒寡头,稳定国内局势,并且,保障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无忧。

比较一下普京和斯大林的巩固权力之路,许多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叶利钦与普京)

列宁虽然没有选择斯大林当接班人(不仅如此,还想撤了他),但却看准了斯大林有可怕的能量,粗暴而缺乏耐心。在这里,不能不赞叹列宁的预见性。

托洛茨基和“两夫”,还有布哈林、李可夫等人,一开始谁也看不起文化程度比他们都低且其貌不扬的斯大林,都不拿领袖的遗嘱当回事。

这就没办法了。

当列宁的预见不断得到应验时,这些人都已经错失利用遗嘱轻松打败斯大林的良机,毫无还手之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