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學生“高考志願”只報一所學校

原創 2018-01-18 陳小牧 上教留學陳小牧工作室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學生“高考志願”只報一所學校

文/陳小牧(微信公眾號:陳小牧工作室)

日本知名調查公司近日公佈了一項“關於日本應屆高中生高考志願填報意向”的網絡調查。去年11月,DISCO通過網絡對224名今年畢業的應屆高中生及138名家長進行了有關升學志願的調查。

結果顯示,2018年日本高中生填報志願僅報一所學校的人數最多,佔總人數的23.7%;志願校三所的比例數為22.3%,二所的比例人數為15.2%。從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現在60%的日本學生高考志願校在三所之內。

DISCO的調查進一步顯示,學生擇校參照指標排在第一位的是學習的內容和計劃取得的資格;以下依次是偏差值(考取難易度)、學校知名度、地理位置和考試科目。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學生志願校數量減少了呢?在筆者看來,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個。

一是,日本高考面臨重大改革,考生“求穩”心態嚴重。

2021年,日本高考將迎來全面改革。“大學入學共同テスト”(大學升學統一考試)將取代之前已實施數十年的“センター試験”(中心考試)。新高考除了對知識進行考查外,將更加側重對學生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等綜合能力的考查。雖然離正式“改弦易轍”尚有時日,但已有相當數量的大學從2018年便開始就大學招考形式做出了調整。對考生心理造成一定影響,引發各種“不安”。在對新高考及錄取模式不熟悉的情況下,學生“求穩”“求合格”心態嚴重,更不願意因“落榜”而復讀,從而主動放棄了那些考取有“風險”的志願校。

二是,東京23區規模較大大學“擴招”進一步受限,名校錄取難度增大。

近年來,日本少子化日趨加劇,為有效獲取生源,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回遷都市。以首都東京23區最為突出,這對於那些早已陷入生源之危的地方大學可謂雪上加霜。為此,政府對東京23區人數超過8000人的大規模私立大學實行擴招限制政策。原則上,對這類大學“擴招”不予以承認。

2018年開始,政府給予大學的“交付金”招生人數倍率限定也由之前的1.14倍調至1.1倍。由於招生人數受到限定,使進入名校難度增大。上述原因,使高中生在擇校時,開始放棄挑戰那些“難關校”(難考大學),轉而選擇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大學就讀。

三是,大學錄取形式日趨“多元”,學生擇校渠道拓寬。

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使社會對人才的界定標準開始發生變化。除了普遍為國立大學所採用的統考“中心考試”改革外,各大學也紛紛開始調整招生政策。根據日本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度日本國公立、私立大學通過推薦.AO(綜合錄取)錄取學生人數比例已達到44%,私立大學AO錄取人數比例甚至超過一半(51%)。

而根據日本國立大學協會公佈的目標,至2021年推薦.AO考試形式招生人數將達到30%。從目前各大學公佈的2018年招生計劃,筑波、群馬、高知等國立大學AO錄取人數比例已率先達到30%。這使之前飽受爭議,比例不高的AO考試形式變得不容忽視。大學招考模式的多元化,有效減少了學生填報志願的盲目性。

綜上所述,從2018年開始,日本學生填報“高考志願”趨於保守,只填報一所志願校的人數比例呈增長態勢。這在中國學生和家長看來多少有些不可思議。

筆者長期從事國際教育工作,根據我的觀察,中國學生(包括家長)的擇校觀與日本學生有著本質區別。國人擇校,常給人一種“多多益善”的感覺。尤其在意大學的名氣、品牌,看中各類大學排名,其次才是專業。而包括日本在內的歐美等教育發達國家,學生在升學時,更多地是將專業作為第一排序。中國人特有的擇校觀,使其在填報升學志願時不得不做多選。因為世界上“好”的學校實在太多。

誠然,中日兩國國情不同,但鄰國日本學生的擇校觀,或多或少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其實,擇校並非數量越多越好。因設置者不同,大學經營理念亦會有所不同。同為名校,每個學校的優勢學科專業不盡相同。大學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就學生自身而言,任何時候,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新 書 速 遞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學生“高考志願”只報一所學校

日本留學之味

日本名校50學子訪談錄

陳小牧 著

定價: 49.8元

ISBN 9787313182012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學生“高考志願”只報一所學校

陳小牧工作室微信公眾號:cxmjp_st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