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寫作方法|如何寫好夾敘夾議的作文

“(三夾敘夾議”既是一種寫作方法,又是寫作的一項基本技能,掌握了這種技能,對寫好各類散文和議論文有著重要意義。在很多優秀作文中,都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這種語段寫作訓練可分兩步進行。

寫作方法|如何寫好夾敘夾議的作文

第一步,寫好“夾敘夾議”中的“敘”

“夾敘夾議”中的“敘”,實際上就是事例的敘述。它不同於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的“敘”,記敘文中的“敘”要求完整地記述事件發展的過程和人物活動,須要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寫清楚。“夾敘夾議”的敘述是為議論服務的,它要和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和觀點,一般具有概括性,簡明扼要。但是,這並不等幹說“夾敘夾議”中的“敘”就是千篇一律的平鋪直敘。根據內容的需要,它也可以有所變化,有所側重,呈現出多樣性。一般說來,“夾敘夾議”中的“敘”常見的有三種情況:記敘性敘述、描寫性敘述和議論性敘述。

看一下摘自優秀作文的三個語段:

第一段:

洪水氾濫的一天,肆意的洪水翻滾著、怒吼著,衝向無盡的田野。就在發瘋般的洪水中,一位女子緊抱著一棵搖搖欲墜的小樹,她就快要被洪水帶走了。就在這時,一位身穿軍裝,有著陽光燦爛笑容的小夥子游過來了,他是那麼年輕,年輕得讓人為正當青春的生命喝彩。他是那樣洋溢朝氣,朝氣得讓人不禁想到正值中午的太陽。他微笑著遞過救生衣,鏗鏘有力地說:“穿上吧!"“可是你呢,你也需要它!”女子含淚喊道。“我是游泳冠軍,我不怕水!”說完,他鬆開手,裹進了洪水中.卻從此再也沒有起來……

面對生與死的抉擇,面對自己與他人的取捨,他從容地做出了心靈的選擇。從此,他的笑容,他的聲音,他的生命永遠地融入了滾滾的洪水中,再也無法重複。殊不知他的笑容永映水中,他的聲音永響世人的耳邊,他的生命永續在人們的心中……他的選擇,驚心動魄,催人奮進,我仰慕這從容的心靈選擇!

第二段:

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滿皺紋的額頭,那微微弓著的瘦弱身軀,那沉吟江邊滿臉的迷茫……

我憶起了,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他在江邊徘徊著……突然,仰天長嘆:“天啊!奈何你這般時待我?聖上啊,你為何聽信讒言,疏遠我啊!天下之大,無人明吾心意也!”縱身一躍,投入了滾滾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無淚,欲助無能。只能對著江心,對著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為國為民捐軀,這份真摯強烈的感情銘記在後人的心中,永遠不會忘……小人當道,統治者無能。屈原滿腔熱血和報國之心,換來的卻是“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謬謂餘以善淫”。悲哉!哀哉!

第三段:

三國舊事依舊明朗,昔日之覆轍豈能重蹈。是誰讓一代嫋雄董卓含恨離世?是他那最信任的義子呂布。是誰偷換了曹太公牆上的那些金磚?是他最寵愛的小兒阿瞞。是誰捧著張飛的頭奔向敵營?是他親自挑選的副將。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歷史的天平上他們都讓親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殺;在理性的尺度上,他們顯得是那麼渺小,那麼無知。

上述三個夾敘夾議的語段,第一個語段中的“敘”,是常見的一般性敘述,帶有很強的敘事性,它敘述了一位年輕的消防官兵在洪水中捨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在敘述之後生髮議論。第二個語段中的“敘”有濃厚的描寫色彩,想像屈原在江邊行吟的情景,有肖像描寫和語言描寫,使屈原的形象如在眼前,接下去再展開議論。第三個語段很難說是敘還是議,實際上是理性化的敘述,敘議一體,滲透了作者的思想與情感;這種議論性敘述往往由幾個事例構成,常採用排比的句式,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表達出飛揚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極具感染力。這三種敘述方法,記敘性敘述要把事件的過程寫清楚,適合例舉一個事例時使用;描寫性敘述要有對人物和情節的想像再造,適合對一個場景或情境的描述;議論性敘述要選擇幾個相關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適合例舉一組典型事例時使用。在訓練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針對所選事例和自己的寫作習慣而採取恰當的敘述方法。

寫作方法|如何寫好夾敘夾議的作文

第二步,寫好“夾敘夾議”中的“議”

“議”是“夾敘夾議”語段的核心、靈魂,是事例敘述的意義之所在。為了讓學生寫好“議”的部分,我歸納了四種常見的議論方式,要學生借鑑摹仿,熟練運用。

1、分析性議論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議論形式,是對敘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內涵,闡釋事例的意義,透析事例的實質,使讀者能夠悟道明理。

【例如】佛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關於心靈選擇的故事:有位老禪師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著月光回家,到家時發現有個小偷正在光顧他家。老禪師初見之時微起填怪之意,想將小偷抓住,但是佛法的教海令他放棄了這個念頭,他選擇了仁慈與寬容:脫下身上的長袍,靜靜地候在門外。等小偷出來之時,老禪師對小偷說:“你大老遠來看我,可我實在窮,沒什麼好讓你拿的,就把這件長袍送給你吧。”說著便將長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驚慌,抓住長袍跑了。老禪師看著小偷遠去的背影,又看看頭上的明月,嘆了口氣說:“但願我能將這輪明月送給他。”第二天,當老禪師打開門時,發現他的長袍整整齊齊疊放在門口,老禪師慶幸自己選擇了仁慈,說道:“我終於送了一輪明月給他。”

是的,他們兩人都選擇了明月,同時也得到了明月。老禪師選擇的明月,叫寬容,於是他讓一個心存惡念的人變得善良,在佛教看來,等於施了無量功德;小偷選擇的明月,叫悔悟,由一個步入歪道的人重新變得正直,在佛教看來,等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這種擁有明月光輝的心靈選擇。

這個語段中的議論部分即事明理,深刻地揭示了事例蘊含的意義:寬容和仁慈能夠使一個心存惡念的人悔悟和改過,老禪師和小偷都作出了擁有明月光輝的心靈選擇。

2、感悟性議論

這種議論在敘述事例之後生髮開去,著重表達作者的感想和領悟。

【例如】曾看過陸幼青的《死亡日記》,也曾為他死亡日記中的洋溢著頑強生命力的向日葵而感動溢懷。陸幼青一個病魔纏身,終日與床為伴正值青春年富的凡人,用追日的向日葵般的心靈笑對著生命。病魔選擇了陸幼青,而陸幼青卻選擇了坎坷的人生,他選擇了偉大、不屈、執著!他的選擇讓我流淚,讓我惋惜卻又讓我微笑,為不凡的人生微笑,為曲折漫長的人生道路微笑!他的選擇真諦:笑時人生!

這個語段敘述的文字很少,重點談作者閱讀陸幼青《死亡日記》的感受和理解,陸幼青選擇的是偉大、不屈、執著,是對生命的熱戀,是笑對人生的苦難。

3、聯想性議論

這種議論由事例引發聯想,由此及彼,聯想到過去、現實、未來,聯想到包含著類似道理的事例,從而表達出作者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

【例如】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獅子有一次幫助老鼠擺脫了困境。老鼠對獅子說:“我會報答你的。”可獅子認為老鼠太弱小,也就沒有把它的話放在心上。然而不久獅子落入了獵人的羅網,這時老鼠幫它咬破了羅網,使獅子絕境逢生。可見正是獅子當初選擇了善良,才使它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事情發生,如果管仲沒有選擇和鮑叔牙和善相處,就不會在戰敗後免於斬死。如果張良沒有選擇在橋上恭敬地幫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會獲得《天子兵法》而幫助劉邦成就大事。如果那位登山者沒有選擇幫助那個凍僵的人,就不會使自己身心暖和,從而走出困境。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說明了選擇善良對人生的巨大作用。

這個夾敘夾議的語段由獅子幫助老鼠擺脫了困境而得到老鼠的報答的故事,聯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人和事:管鮑之交,張良敬待老人,登山者救助陌生人,從而說明選擇善良對人生的重大作用。

4、對比性議論

這種議論,先是對所敘述的事例闡述、挖掘,然後再舉出事例與之比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點或不同點,通過對比,孰優孰劣,褒貶分明。

【例如】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偏媚汙衊矇蔽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一生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有多少人願選擇清貧,選擇質樸,選擇剛健?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阿談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大氣磅礴還有誰唱?五千年傳統美德源遠流長還有誰傳?選擇永恆,不是要我們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選擇永恆,不是讓我們漠視生命麻木不仁。

【賞析】這一語段把歷史上那些具有高風亮節的名士的執著、豪壯、高雅的選擇與當今之世的庸人的物慾橫流、追逐名利的選擇進行對比,歌頌前者,鞭笞後者,告誡人們不能丟掉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要選擇永恆。

寫作方法|如何寫好夾敘夾議的作文

寫“夾敘夾議”的語段,實際上是一種寫作基本功的訓練。如同練習書法,一筆一畫寫好了,結構上稍加註意,整個字也會寫好一樣,一個個語段寫好了,再適當地進行章法指導,學生就很容易組段成篇。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通過上述兩個步驟的指導訓練,大都能寫出較高質量的“夾敘夾議”的語段,同時,練習過程也是學生積累材料的過程。有了大量的語段積累,有了豐富的材料積累,學生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再也不愁沒東西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