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一個常見的致命病,卻被好多醫生忽視了!

或許10年的工作經驗對一個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來說已經足夠可以獨當一面,可是對一個從醫人員來說,10年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吧。

細數參加工作以來的10年,無論是院前還是院內,遇到過無數低血糖的患者,每一例表現都不盡相同,但是每一例都記憶猶新。

一個常見的致命病,卻被好多醫生忽視了!

記得剛工作上120班的第一個月,一天凌晨3點接到120調度中心電話,轄區某某村有一個“肢體活動障礙”的患者需要急救車。

接到任務我們車組人員火速前往,到現場後發現呼救者是我們單位退休一大夫,訴半夜睡覺時突然從床上掉到地上,然後活動不了,無心悸、大汗等其他不適,於是呼叫了120。

調度派任務說是腦血管病,到現場後我們退休大夫一直說,“我一定是得了腦血栓,送我去醫院吧”。

也怪我當時經驗不足,容易受外界干擾,簡單把病人轉運至上級醫院,接診大夫正好是之前帶過我的老師。第二天早下班後我不放心,問我老師後續情況,才知道是低血糖發作,已離院回家。

到現在想起這事仍心有餘悸,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患者無任何後遺症。有時候真覺得自己特別幸運,遇到的老師都是認真負責又親和的老師、遇到的患者都是聽話又不和我各種找茬的好患者。

但是有了第一例雖不算慘痛的教訓,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漏掉一個低血糖患者了。

到這裡突然想起來一句話,“愚者從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智者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我大概就是屬於愚者吧。

一個常見的致命病,卻被好多醫生忽視了!

此後的數年也遇到過各種典型或不典型的低血糖患者,比如進餐時突然倒地的、半夜睡覺突然滾到床底下被同屋人發現的、早晨起床時家屬叫不醒的等等,這些都是既往沒有診斷糖尿病的。

還有一次接診一個“意識障礙”的,前往現場路上電話聯繫家屬,附近一鄉村醫生接電話答道“這人可能不行了,不管怎樣你們120還是過來看一眼吧”。

到患者家中往裡屋走的時候我發現地上有一個被踩的快看不出原型的“阿卡波糖片”藥盒子。

患者是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當時在自家床上胡言亂語、而且不停往窗戶外爬,我沒有像平時一樣先測血壓,而是迅速測血糖,如我所料,血糖1.7mmom/l,迅速給予50%葡萄糖20ml靜推,期間詢問家屬,依然否認糖尿病病史,可喜的是,幾分鐘後患者突然“聽話”了,至少不那麼躁動不安了,15分鐘後再次靜推一支高糖,慢慢地那位老爺爺就好轉了,還不停問我怎麼了,我怎麼了?

後來工作中只要發現意識或行為有異常,哪怕是稍有其他不適也會測個血糖。作為醫務人員不管業務水平怎樣,但是細心、勤快必須做到。同時也遵告有糖尿病者,規律服藥必須是在規律進餐以及規律運動基礎之上。

一個常見的致命病,卻被好多醫生忽視了!

2018年6月6號那天我夜班,晚11點又接到一任務

這次簡單,任務單顯示:女,52歲,低血糖昏迷

路上就和我的護士搭檔商量好,到家後,我測血糖同時她開放靜脈通道,我這邊血糖儀出數值,她也靜脈穿刺成功,院前急救有時就是需要這樣默契配合並爭分奪秒,立即給予救治,不出5分鐘病人轉危為安了。

後來追問患者本人及家屬,訴糖尿病史6年,一直注射胰島素治療,而且是一天4次。

(在這裡和大家科普一下,一般一天4次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專業講叫“3+1強化治療”,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晚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或長效胰島素。)

但是這種強化治療對於新發糖尿病患者一般2周~3月即可,後續可以更改治療方案,但是那個阿姨近6年來一直都是這樣強化治療。

我應該能想象得到,她每次去醫院就是單純地掛號—候診—找大夫開藥—交費—取藥—回家,不然她不會多次低血糖之後仍然堅持原治療方案。

看似很討喜的一位患者,其實不然,多年一直在大醫院就診開藥,可能是因為大醫院診療水平高、就醫環境好、藥品種類齊全等等這些因素,但是忽略了大醫院大夫一天門診量之多,有時忙亂到不想多說一個字,你說開藥那就抄之前處方開藥唄,而且還有一個弊端每次你面對的都不一定是同一個大夫。

所以適時地多問大夫幾個問題未免也不是什麼壞事,或者你也可以回社區找你的家庭醫生團隊,他們一定會給你規範細緻的管理。

一個常見的致命病,卻被好多醫生忽視了!

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今天,怎樣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值得每一個人深思,怎樣做一合格的患者同樣值得深思。

脆弱的醫患關係需要各方共同維繫,願每一人都能將心比心,建和諧醫患。

願那個一天打四次胰島素的阿姨血糖穩穩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