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胡璉當了那麼多年師長直到18軍軍長才被授予少將軍銜?

用戶56355857790


根據銓敘的要求,軍銜的晉升必須達到一定的年限。如少尉升中尉1年半、中尉升上尉2年、上尉升少校4年、少校升中校3年、中校升上校3年,上校升少將4年、少將升中將3年。根據這個制度,一名少尉升到少將至少需要17年半。由於戰爭頻繁,蔣介石的黃埔生從黃埔軍校畢業到擔任旅長、師長、軍長的職務遠遠低於這個時間。因此,他們可以當旅長、師長、軍長,但自己的軍銜與實際的職務嚴格不符。

如果按照銓敘的方法來晉升軍銜就會有很多笑話,如文中描述的,胡璉早已是旅長和師長,按理應該是少將和中將,而實際情況他的軍銜為中校或上校。你讓一箇中校或上校去指揮一個軍,在國內還好,但是如中國遠征軍中的新一軍和新六軍,要和英美盟軍作戰,堂堂的軍長僅為上校,這樣就顯得不對等,開國際玩笑了。

(胡璉佩戴的就是與自己職務相符的中將軍銜而非銓敘軍銜上校)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國民黨將領往往不按照銓敘晉升軍銜,而是按照自己的軍銜與實際職務佩戴相應的軍銜。如職務為師長,可以佩戴中將或少將軍銜,軍長或集團軍總司令佩戴中將軍銜。因此,1945年6月28日晉升為少將,少將是胡璉的銓敘軍銜。但是胡璉已經在1944年就擔任了第18軍軍長,根據職與銜一致的原則,胡璉自己給自己晉升軍銜,佩戴與其自己職務相符的中將軍銜是合理的。


歷史軍魂


到了解放戰爭中,陳賡挺近中原,碰上了他一生的對手,胡璉,胡璉將軍軍事實力遠超於粟裕,在南麻戰役中,粟裕用五個縱隊十多萬人都沒有圍困住胡璉的3萬人,而且多年積攢的根據地的裝備和糧食被胡璉搜走,此戰中我軍傷亡了4萬多人,打的粟裕多年都不敢回憶這件事。

淮海戰役中,在整個大趨勢都是被圍困的情況下,胡璉單槍匹馬殺出來了,而且完好無損,自己的部隊也沒有受到任何損失,這點有他自己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也有一點是華野各個縱隊都不敢和他一對一的打。

、毛主席評價他狡猾如狐狸。在粟裕之後的金門戰役中,胡璉將軍又一次大敗於粟裕,登島的9000多人被胡璉全殲。胡璉又一次得到蔣介石的重視。

實際上,胡璉將軍早在抗戰中就打過幾次非常出色的戰役,石牌保衛戰日本打了5年都沒有打下來,胡璉的守軍只有一個師,這個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一起看看,在全國大部分城市被日本攻陷的時候,蔣介石把政府首腦遷移到了重慶,日本隨後進攻重慶。石牌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此地被日本攻陷,那麼我們將門戶洞開,胡璉不止是在山地上做了不知,而且還在長江流域上做了佈置,日本陸戰不成,海戰也打不進來,此時全國各個戰區都拖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日本無力進攻重慶。只能是派飛機戰略轟炸。

陳賡將軍說,我對黃埔,胡宗南什麼的都看不過,只有胡璉將軍才能算是會打戰。這麼能打的將軍一直不得蔣介石重用,因為他不屬於黃埔,保定系,也不是中央軍,他只是白崇禧手下的一個將軍,就憑這點蔣介石不會重用他的。


太原微事兒


胡璉,黃埔四期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他和當時的胡宗南並稱為“二胡”“天子兩門生”,胡宗南被稱作“西北王”而胡璉被稱為“金門王”,國民黨將領內部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胡璉將軍不僅在國民黨內部深受推崇,在我黨也是備受認可,偉大領袖毛主席就評價他是一位“狡猾如狐狸”的國軍將領。


胡璉將軍的軍事能力在國民黨將領中應該算得上是比較突出的,他曾經幾次打敗解放軍優秀將領粟裕。南麻戰役中粟裕大將用五個縱隊十幾萬人圍困胡璉,最後卻被胡璉安然逃脫,並且搶了根據地積累的糧食。淮海戰役的過程中當國軍整體已經被圍住的情況下,胡璉仍然帶領手下跑出來了。他如此卓越的軍事才能使得華野各部將領都不敢和他一對一的打。

而且胡璉在國民黨將領中也是很早就當上了少將旅長,少將師長,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胡璉卻在師長的職位上卡了很長時間才被提拔成軍長,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當時的國民政府裡面是最講究論資排輩的,而胡璉雖然當了很長時間的師但他的資歷卻不夠。胡璉是黃埔四期畢業,在他的前面還有不少黃埔學生,所以雖然他的能力強,但是也不得不屈從在這種潛規則下

面。

但是胡璉畢竟是一位悍將,當戰爭來臨時老蔣就不得不避開規則用他了,於是雖然他在1945秒才被授予少將軍長,但1948年便升到了中將軍銜,1957年在臺灣又被提成陸軍二級上將,1972年被升為一級上將。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知道大家怎麼認為呢?如果不考慮政治信仰,我們應該肯定胡璉的軍事才能,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嗎?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呵呵。

實際上,各國都有這種情況。

軍校分為正式軍銜,臨時軍銜(職務軍銜)。

比如,國民政府任官狀,就有明確區分。

任命某某為某師中將師長就是職務軍銜,也叫臨時軍銜。此軍銜是跟隨職務走的,資歷不足的軍官因擔任某種職務才臨時授予。沒有這個職務,則這個軍銜取消。

而正式授予的軍銜,與職務無關。比如任官狀上說,任命某某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則此軍銜為正式的拴敘軍銜。即便不擔任職務,他依舊還是少將。

軍隊,不管是哪裡都是講究論資排輩的。尤其正式軍銜的授予和晉升。而且,高級軍銜的總數目是有正式限制的,所以正式軍銜只能緩慢晉升。而本人對應的職務軍銜則可以因職務晉升而獲得對應的臨時軍銜。

比如1948年廖耀湘的拴敘軍銜騎兵上校,但職務軍銜是中將兵團司令,就是此理。

美國也是一樣。

二戰時羅斯福主要軍事幕僚馬歇爾,1936年8月前僅是即將退役的國民警衛師中校師長,而且已55歲。死對頭的麥克阿瑟卸任陸軍參謀長才被陸軍部長德容調回陸軍(麥克阿瑟忽悠陸軍部長德容,特級上將潘興推薦調升馬歇爾為準將的計劃,只說想晉升馬歇爾為全美步兵司令,而且是少將軍銜。但現任司令還有一年多才退休。呵,也不知麥克阿瑟對老同學馬歇爾為啥如此痛恨),馬歇爾晉一星准將任陸軍部副部長,1938年晉二星少將任陸軍參謀長得到臨時四星上將軍銜。1944年12月因對二戰的組織功勳獲得正式的五星上將。說起來陸軍參謀長一般任期只兩年,馬歇爾前後被總統挽留擔任7年,臨時四星上將則當了6年。


四川達州







胡璉是國軍中有名的悍將,毛主席曾評價他是“狡如狐,猛如虎”,當年可是讓老對手劉伯承、粟裕頭疼不已。

胡璉屬於土木系將領,背靠著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陳誠,1937年任67師119旅旅長,後任11師副師長,1941年任預9師師長,1942年任11師師長,1943年任18軍副軍長,1944年任18軍軍長,可是直到1945年6月才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軍銜。我們再看胡璉的陝西同鄉、蔣介石的愛將張靈甫,張靈甫在1941年已經升任74軍58師少將師長,但是直到1945年2月才被正式授予少將軍銜,是不是覺得很奇葩?

為什麼張靈甫在1941年已經升任少將師長,可是到了1945年又授予他少將軍銜?事實上,“少將師長”中的少將屬於職務軍銜,只要老蔣的一紙手令便可以了,說白了全看老蔣的喜好。但是1945年授予張靈甫的則是正式軍銜,正式軍銜由軍事委員會銓敘廳負責資格審核,然後由國民政府頒發任官狀。



胡璉很早便有機會或者說已經被蔣介石授予了少將的職務軍銜,但是後來被人壓下去了。

胡璉生於1907年11月16日,陝西華縣人,1925年考入黃埔四期,很巧的是張靈甫也是這年考入黃埔四期。1926年黃埔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後又參加蔣桂戰爭和蔣馮閻戰爭,在土木系將領中,胡璉深得陳誠的賞識。隨後,胡璉隨部參與“圍剿”,1933年8月因功升任18軍11師66團團長。

1933年9月老蔣發動第五次“圍剿”,11月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以及蔡廷鍇等人發動“福建事變”,於11月22日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老蔣驚聞“福建事變”急忙回頭清掃後院。蔣介石讓陳誠部直驅贛南的黎川以切斷我黨的江西革命根據地與所謂的中華共和國政府的聯繫,當時胡璉的66團負責跟在36軍東側打游擊。在出發的那天晚上,胡璉與黃埔同期劉景蓉喝得醉醺醺的,回去後便收到了要求出發的命令。胡璉率部沒走多遠便遭遇了紅軍,然後打了起來,當時胡璉藉著酒勁彈出頭觀察敵情,“砰”,一顆子彈貫穿了他的臉部,嘴裡滿是血肉和碎牙,只聽他吼了聲:“衝啊!”

經過血戰,以及援軍的及時趕到,紅軍在國民黨軍猛烈的攻勢下被迫撤退,胡璉成功奪取東沅寨。

在團村戰役結束後,老蔣問陳誠,守東沅寨的是誰?陳誠馬上笑著說,是11師66團團長鬍璉,黃埔四期的,才26歲!老蔣聽完很開心,尤其是聽到胡璉是黃埔出身,好,很好,這個人可以重用,然後寫了份手令,胡璉升少將團長!

少將團長!這是胡璉差點拿到手的職務軍銜,張靈甫後來拿到的也只是少將師長,還晚了很多年!但是後來怎麼又沒拿到呢?當時很多人對老蔣的命令很不爽,尤其是11師師長黃維,他是黃埔一期,卻只是個少將師長,這胡璉作為四期弄了個少將團長,我臉往哪擱?然後便去找陳誠上眼藥水,什麼資歷不夠呀,什麼怕軍心不服啊,陳誠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同時也考慮到這時候讓胡璉升為少將團長也會讓他樹敵,於是胡璉的少將團長不翼而飛。

當然,胡璉當時的資歷確實還不夠,資歷是阻礙他的軍銜和職位晉升的主要因素。



胡璉在團村戰役中因為資歷不夠,沒能成功升任少將團長,所以他只能繼續熬資歷。

胡璉打過的最有名的戰役是石牌保衛戰,老蔣稱“石牌乃是中國之斯大林格勒”,這場戰役也為他攢夠了升遷的資本。

1943年在日軍逼近石牌要塞的時候,老蔣親自發話必須死守石牌,後來胡璉和他的11師被陳誠安排去守石牌要塞。胡璉接到命令後,當即表示誓與石牌共存亡,隨後寫下五封遺書並交由崔煥之為他寄出去。

在寫給父親的遺書中,胡璉這樣寫到:

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唯兒子於役國事,已十九年,菽水之歡,久虧此職,今茲殊慼慼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

在寫給妻子的遺書中,胡璉這樣寫到:

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錶一隻,自來水筆一隻,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

在石牌保衛戰中,因為11師的浴血奮戰,殲敵1000餘人,使敵軍始終無法攻破和佔領石牌要塞,為友軍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從而帶來了鄂西會戰的勝利。因為胡璉在石牌保衛戰中的突出表現,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隨後升任18軍副軍長。

1944年胡璉被調到侍從室,隨後又被任命為18軍軍長。

1945年被正式授予少將軍銜,胡璉通過在戰功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熬到現在,所謂的資歷問題也不再是問題,也沒人能夠再拿資歷說事去阻礙他的升遷。

1977年胡璉在臺北病逝,名將隕落。


寧糊塗


胡璉是黃埔四期畢業,資歷在國民黨內來說不能算高,而國民黨對於高級將領軍銜的任命往往和資歷掛鉤,即使你這個人能力再突出,那麼也需要一定的資歷,要不然難以服人。而胡璉在1945年才被授予少將軍銜,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然在1945授予少將軍銜的不止胡璉一人,還有名噪一時的張靈甫,他也是在1945年才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後於孟良崮戰死時才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當然胡璉在抗日戰爭時期就當過十一師的師長,後又升任軍長,按理來說軍長一般都是中將軍銜,但胡璉做為國民黨中的少壯派高級軍官,升官靠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實打實的戰功,所以升官快。但是軍銜卻是由資歷說了算,這在軍隊中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



這從國民黨在大陸時期於1935年的授銜上就可以看出,比如一級上將就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等幾位實力派大軍閥,而二級上將就授給了劉湘、龍雲、韓復渠等幾位一省大員,還有蔣介石的老資格心腹顧祝同、劉峙等,所以說在軍中資歷是很重要的。還有我軍於1955年對高級將領的授銜儀式上,粟裕可謂戰功赫赫,先是蘇中七戰七捷,後又指揮了淮海戰役,功績無人能比,但也沒能入列元帥,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



當然胡璉做為國民黨少有的悍將,雖然在194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他在1948年便升為陸軍中將,後於1957年成為國民黨二級上將,在1972年又成為了國民黨一級上將,所以說職務和軍銜往往是沒有多大關係的,軍隊中講的還是資歷。


絕筆歷史




不知道這個說法由何而起,查找了不少資料,並做出對比,對於黃埔四期畢業的學生來說,這個晉升速度已經是相當快了。

按照軍銜和職務的劃分來看,師長對應的軍銜正常是大校,軍長對應的軍銜是少將。當然一些資歷比較深的師長也可以是少將,資歷比較深的軍長也可以是中將。

在這裡首先要明確一點,軍銜只是一個輔助的榮譽稱號,並不代表能力和職務。如果一個少將師長碰上一個少將軍長,還是要行軍禮,聽從軍長指揮的。

如果在少將和軍長之間,要做一個選擇的話,相信聰明人都會選擇軍長,而不是少將。要知道一點,張學良從1936年底被軟禁,一直到十幾年後才取消他的一級上將軍銜。說明這個軍銜,不客氣的說,不值一文,對於一個領兵的人來說,只是用來裝逼用的。對於一個不領兵的人來說,可能還能拿出來嚇唬人。



胡璉的特點是攻守平衡,相比較於74師而言,胡璉的軍隊防守更靠譜,進攻稍差一點,這也是張靈甫早死的原因之一。

張靈甫指揮下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以進攻見長的,不管是正面突破,還是側面奇襲。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的軍隊之所以戰敗,就在於防守失靈,進攻又不力,沒有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出來。如果張靈甫面對華東野戰軍,發起強攻,說不定還能多堅持幾天。一味防守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點,守也不守不住,不如攻出去。



孟良崮戰役之後的1947年7月,胡璉指揮的山東南麻戰役充分把自己的優勢給發揮了出來。粟裕想用對付74師的方法,吃掉胡璉。胡璉也不是笨蛋,早就想出來了。胡璉的計劃和張靈甫一樣,想吸引華東野戰軍主力來攻,然後其它友軍圍過來,畢其功於一役。

胡璉早在華東野戰軍圍過來之前的近一個月,就準備了大量的彈藥和糧草。並且依託當地的有利地形,修築了180度無死角的防禦工事,各種火力相互交織的火力網,靜靜等著粟裕。

這一戰經歷了七天左右,雙方投入了約70萬軍隊,胡璉硬是擋住了華東野戰軍的圍攻。在友軍的支持下,華東野戰軍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戰鬥。戰後粟裕受到了許世友等將領的指責,並且做出了自己的檢討。



在抗戰中間,胡璉同樣是以防守見長,日軍曾經企圖經由湖北西部的石牌殺入重慶,逼迫國民政府投降。

胡璉指揮的石牌保衛戰同樣讓日本人吃到了苦頭,尤其是雙方的刺刀戰,讓日軍見識了中國軍隊並不輸給日本人的氣勢和實力。

正是憑藉石牌保衛戰一戰成名,得到了蔣介石的充分信任和肯定,更是讓自己的老上司陳誠臉上有光。

國民黨退到臺灣後,大陸和臺灣之間只隔了一個金門。蔣介石再次把金門的防務交給了自己的福將胡璉,胡璉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沒有讓蔣介石和陳誠失望。

等解放軍的三個團在金門上岸後,胡璉首先命令炮兵把解放軍的所有船隻給炸掉,讓他們回不去。接下來就是利用自己的防禦工事和火力網,把解放軍的進攻勢力打下去,把他們的彈藥消耗完。最後就是全軍突擊,把這三團消滅掉。



當然胡璉長期以來在國民黨中央軍中名氣不大,這與他個人的作風和特點有關,也與上司的風格有關。

胡璉是那種不張揚的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裝逼的人名氣大,在這方面胡璉是比較吃虧的人。

再加上胡璉在中央軍的靠山陳誠是非常愛惜自己的名聲的人,陳誠在國民黨中被人稱為小委員長,就是行事風格與蔣介石很像,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陳誠不管是在軍中,還是在政府中,以不拉幫結派、不結黨營私諸稱。



在這樣的情況下,胡璉只有靠自己的軍功來往上升,不可能指望陳誠給自己私下更多的提攜,不象其它人可以胡亂的提拔人。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成名太早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在國民黨退到臺灣之後,黃埔學生普遍不得重用的時候,胡璉卻最終脫穎而出,被人稱為金門王,得到了比老大哥胡宗南更大的名氣。“軍中有二胡,一為西北王,一為金門王,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新知傳習閣


首先你說的這個少將軍軍銜是蔣介石授給她的,但是實際上國民黨內部職位軍銜和被授予的軍銜這兩者是要分開的。

你比如說蔣介石他有什麼軍職,他沒有,但是他是國民黨唯一的特級上將,沒有任何戰功, 他這個軍銜怎麼來的?就是他自己封的呀!至於說胡璉的這個國民黨少將軍軍銜,實際上也是蔣介石給他封的,當時胡璉的軍隊職務是18軍軍長中將。

要問為什麼蔣介石會這麼搞,這一方面是由於蔣介石手底下的人並不是全是黃埔軍校的,很多人是從保定軍校走出來的。保定軍校才是幾乎包攬了整個國民黨高級軍職的一個軍校,直到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才用盡辦法的將它這一幫黃埔子弟拉上了高級軍職的位置,從1927年到1945年,這幫黃埔軍校走出的學生當兵才當了多長時間資歷完全不夠,你蔣介石破格提升一兩個就已經惹眾怒了。你如果說連著一幫人一起提上去那,大家還不反了天,蔣介石也得保證一碗水得端平,漏,否則很容易水就撒出去,所以蔣介石就是給這些黃埔的學生官職看起來比較小,但實際上他的這些黃埔學生個個都掌握重兵,(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掌握著實際的權利,至於說他們的那個官職,反正也是他們那個校長演給其他人看的,只要權利在自己的手裡面,什麼金錢啊,美女啊,土地呀,這不是想要多少要多少嘛!

而且抗日戰爭期間,整個軍隊的授銜系統可以說混亂的有點讓人感覺驚訝!首先就是戰功方面,到處都在打仗,到處都在殺日本人,到處都在和日本人作戰,你這戰功哪來的及發呀有可能你今天剛給他提升一下軍銜哦,這邊又打了一個勝仗,又殺了多少日本人?再給他稍微提升一下,到時候整個國民政府有幾百個上將,你找誰說理去?而且整個軍隊,整個政府都遭到重創,這一套軍銜系統在戰爭時候就很難發揮了,所以很多當時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都是帶著一個掛字,這個軍銜我是臨時給你的,等到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整個國內形勢稍微統一了以後,大家再論功行賞!在這個時候,張靈甫已經升任整編74師師長了,很多人都已經跟胡璉平級了,本來應該早幾年給胡璉的軍銜當然晚幾年跟大家一起補發了所以大家一看覺得對胡璉不公平,但實際上也是形勢所迫。


漩渦鳴人yy


胡璉當18軍軍長是少將軍銜,其實很正常。

18軍雖是老牌主力,陳誠的起家部隊,但只能排在新秀 74軍之後。當初18軍在與74軍爭奪軍委會直屬的戰略機動部隊——攻擊軍名額時,是74軍勝出。74軍成為最早的蘇械軍,最終成為五大主力之首,而18軍只能忝列最後。74軍的靈魂人物、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也只是少將。王耀武擁有特殊權力,可以用空白委任狀直接任命74軍各級軍官。他升職後,74軍軍長人選也是他一言而定。他是蔣介石特別信任的人。抗戰勝利前,王耀武升職,併成為中央委員,蔣介石才破格升他為中將;

抗戰時期國軍凍結軍銜,上校不得晉升少將,少將也不會升中將。蔣介石最信任的黃埔一期生杜聿明,淮海戰役期間指揮國軍六七十萬大軍,也只是中將;

手握十幾萬重兵,五大主力佔其二的兵團司令寥耀湘,也只是臨時中將。實際軍銜是騎兵上校。若當時退役,正式軍銜就是上校。胡璉的身份、職務都不能與這幾位相比,當18軍長時是少將,是很正常的。

胡璉算是優秀的國軍將領。但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把他吹得神乎其神,那就太無恥了。以石牌之戰為例,有人說11師獨守石牌一年,說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慘烈白刄戰就在石牌,那全是抗日神劇。

1943年5月至6月的鄂西會戰,僅長江上游江防軍司令吳奇偉所屬,就有18軍(軍長方天)、32軍(宋肯堂)、86軍(朱鼎卿)、石牌要塞指揮官等。其中 18軍有18師、11師、34師等,18軍軍長方天兼巴宜要塞司令,要塞指揮官還有滕雲。胡璉只是方天手下的11師師長。

當時的六戰區長江上游江防軍32集團軍第五師邱行湘少將《石牌要塞保衛戰》: “自5月24日開始到31日,我第五師為保衛石牌要塞,血戰一週,我師陣亡營長以下官兵508人,傷官兵300餘人。”

“我們祝捷的同時……第十一師師長鬍璉打電話給我,向第五師官兵殷切慰問……”

簡單說: 1. 石牌保衛戰不是11師一個師打的; 2.11師保衛石牌共五天; 3.大規模刺刀戰子虛烏有。4. 到第五天,軍長方天動搖,覺得石牌守不住,下達了書面撤退命令。此前胡璉已上了事先準備好的小船。正撤退時,得到後面部隊報告,說日軍在撤退。確認後,方天悄悄追回已下達的撤退命令,同時向統帥部報告石牌大捷。

上面指示要大力宣傳。於是,一個軍官後來說,他根據指示,發揮想象力,進行了編造。沒想到上面予以證實: 確有其事。

與經常性的一觸即潰、望風披靡相比,石牌保衛戰是國軍難得的勝仗之一。石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邱行湘語)。國軍早已構築了炮臺工事,還有煙幕隊、魚雷隊,觀察所(見石牌要塞副炮長高德垾《石牌天險敵膽寒》,作者自1942年4月到1945日本投降,一直在石牌要塞,即第一總檯部所轄第一臺二分臺)。“炮臺工事堅固,進出方便,視線良好,射界開闊,較為隱蔽; 輕重武器構成交叉火力,既能封鎖整個江面,又能對來犯之敵給予毀滅性的炮擊。”還可“利用魚雷攻擊”。石牌第一臺配47生炮四門,一分臺配75生炮二門。另11師還有美式重廹擊炮四十門。有這麼強的火力,還編造“最大規模白刄戰”,簡直是白痴。那種“狹窄險要”地形也不可能展開大規模白刄戰。

總的來說,國軍打的多是敗仗,很難守住陣地。但石牌守住了。五天間日軍傷亡逾千,被俘35人。國軍一陣猛烈炮擊,就打死日軍幾百人。但吹牛太過,那就太無恥了。


樂見花


我爺爺是黃埔軍校十五期學生,畢業後供職於重慶國防部二廳情報處。

他親口告訴我關於軍銜的問題。

國民黨的軍銜分兩種:一是由國民政府任命的在國防部銓敘廳備案的為正式軍銜,另一種是軍委或軍隊各級部門任命的沒在輇敘廳備案為臨時軍銜,戰時隨職務調整,戰後取消。有的人官致中將,可銓敘廳備案的可能是中校,上校或許更低,甚至銓敘廳根本沒有備案。如果沒在銓敘廳備案,這些都不是職業軍人,戰爭結束隨時可解除軍職,叫編余軍官。聽說抗戰結束後一百多編余將軍到中山陵祭拜,因為沒了職務沒了收入,哭作一團,震驚一時。

胡璉任18軍軍長時所授軍銜少將,我感覺應是國民政府所授的正式實際軍銜,估計所佩戴軍銜為中將,相當不錯了。

我所說僅供條友參考。不對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