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俄羅斯重視戰略核力量發展?

陽光雨露137499250


國情是制定國家戰略的決定性因素。
圖:俄羅斯“颱風”

級戰略核潛艇

俄羅斯重視戰略核力量的發展與其國情息息相關。那俄羅斯的基本國情是什麼?是自蘇聯解體後綜合國力不斷衰落的現實。

核力量一直是蘇俄軍力發展戰略的核心。即使在蘇聯還未解體之前,蘇聯在與美國爭霸中最倚重的也是其龐大的核武庫。自核子武器誕生以來,核大棒就成了有核國家手裡最有力的武器,在國際政治博弈中,強權國家揮舞著核大棒,在攥取政治利益的過程中無往而不利。而這其中,核大棒耍的最好的莫過於美俄。
圖:俄羅斯新型“北風之神”


級核潛艇

一個不可質疑的事實是,俄羅斯在走向衰落。然而即使蘇聯已經解體,紅色巨獸已不復往日雄風,但從始自終,俄羅斯就不甘示弱於美國。不過現實卻是,俄羅斯並沒有擁有與其雄心相匹配的實力。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改革談不上多麼成功,但實打實得在緩慢復甦。但是由於俄羅斯經濟改革並不徹底,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造成的影響。特別是近兩年來,美國聯合西方世界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俄羅斯倚重的石油天然氣大宗商品出口遭遇重大挫折,導致本就復甦艱難的經濟雪上加霜,盧布貶值過半,國家GDP短時間內出現大幅縮水。2015年俄羅斯的GDP仍有2.1萬億美元,但到了2017年卻只有1.5萬億美元,這對一心想要實現復興的俄羅斯而言,無異於被澆了一盆冷水。
圖:俄羅斯圖-160“海盜旗”遠程戰略轟炸機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兩年來,美國加緊了對俄羅斯的圍堵,經濟上封鎖,政治上孤立,軍事上進行恐嚇,將導彈防禦系統圍著俄羅斯部署,企圖將俄羅斯死死得釘在本土上,斬斷其任何想要向外延伸的觸角。而俄羅斯由於能用於國防投入資金有限,所以秉承著“好鋼用在刀刃上”的意思,重點維持其在核武器領域的優勢,企圖與美國形成核平衡,彌補常規軍力方面和美國巨大的差距。

圖:俄羅斯“白楊-M”
洲際彈道導彈

可以說,俄羅斯這一“缺人缺錢不能缺核武器”的戰略從當前來看還是效果不錯的。每年的國防開支,俄羅斯都把相當大的比重用於更新和維持核武庫。目前,俄羅斯是世界唯二的擁有完整“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而且雖然經過數次核武器銷燬,依然擁有當今世界最大的核武庫。據悉,當前俄羅斯核武庫裡擁有不少於5000枚核彈頭。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擁有多種核武器投送方式,從空中到陸地再到水下,空間的差異不會削弱北極熊的核打擊能力。小兵覺得,這也正是美國最忌憚俄羅斯的地方。美帝陣營雖然具備遙遙領先的常規軍力優勢,但依然沒有辦法“欺負”俄羅斯。無論是將俄羅斯踢出G-7,還是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亦或是在敘利亞戰場的博弈,俄羅斯都未傷及根本。只是,衰退的經濟,被圍堵的政治以及衰落的常規軍力給俄羅斯帶來的劣勢太明顯,俄羅斯單單在核武領域壓注,究竟能為俄羅斯帶來多久的安寧,還是個未知數!
圖:俄羅斯“撒旦-2”


彈道導彈

【你覺得俄羅斯能實現復興嗎?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先說說什麼叫戰略核力量。

通常認為,一國的戰略核力量包括三個主角——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與戰略轟炸機,即陸基、海基、空基、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
目前,三樣都湊齊了的,也只有中美俄三國。

很明顯,一般來講,加了“戰略”兩字的,平日裡都不會隨意拿出來用的,只搞威懾,除非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或者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所以,戰略核力量又被稱作“末日武器”。

比如,去年初,普京總統曾扔下一句霸氣的狠話:“如果俄羅斯遭到核攻擊,那麼,我們就會用核武器毀滅這世界。因為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世界?”

的確,俄羅斯向來非常重視戰略核力量的發展,還很喜好拿這個說事兒。

其實,俄羅斯的這種發展策略,是在錢不夠花,沒辦法全面與美國競爭的情形下,搞的一種所謂的“不對稱優勢”。

隨著蘇聯解體,曾經不可一世的裝甲洪流、紅色海軍都已威風不再。比如,下圖,這黑煙裡的,是俄軍“碩果僅存”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2016年10月,抱病遠赴東地中海,去敘利亞戰場“反恐”,途徑英吉利海峽的“壯觀”場面。

結果被中國網友戲稱——這俄羅斯的大航母,別是燒劈柴的吧......

甚至,這老病的航母還動不動就得大修,俄羅斯經常會陷入一定時期內,無航母可用的尷尬局面。

就這麼個狀況,俄羅斯軍方還是決定縫縫補補再接著用,新航母一直停留在圖紙上。因為,建新的,甚至是修舊的,似乎都有點超出了俄羅斯目前的承受能力。

然而,作為大國衣缽的前蘇聯核力量,卻被俄羅斯較為完整地繼承了下來,也是俄軍歷來最為倚重的對象。

畢竟,跟美國不同,俄羅斯沒有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因此,俄羅斯海軍肩負的更多是護衛任務,而非進攻目的,像2016年那種跨海域“遠征任務”十年八年也不見得攤上一回。加之,俄羅斯周圍都是封閉的邊緣海,這樣的海域,搭配著俄軍導彈和潛艇的優勢,一些戰艦也夠用了,而兜裡的錢有限,只能優先照顧空天力量與核打擊能力了。

大家可以看看蘇聯/俄羅斯時代,兩個時期和美國的軍費對比。

當今的俄羅斯,在拮据的境遇下,軍費支出不到美國十分之一,還能屢屢的霸氣“單挑”美國(美國單個的軍費開支,幾乎等於排在後面19個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還真是挺不容易的。

鑑於蘇聯時代的基礎,俄羅斯的陸基、海基、空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基本上是現成的。

因此,各類投射射平臺主要的投資在於進行原有設施的升級改造和維護。比如添加多彈頭分導和機動變軌技術等等。相關資金要求還算是在俄政府的承受範圍之內。

這樣,俄羅斯把有限的資源放在了自己最擅長、效果較為明顯的領域,不求遍地開花,但講究“不對稱優勢”。

要做到核力量上的“不對稱優勢”。首先,需保持陸基運載工具數量和核彈頭數的優勢,即,一定要“量大”;

其次是海基戰略核力量保證較好的機動性、隱蔽性和突襲能力。海基核力量歷來被視為可靠的核反擊手段,非常受俄政府重視。

比如俄軍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凝聚了幾十年來蘇/俄在潛艇製造技術上的精髓,在靜音、隱身、載彈量、電子系統等方面都非常可圈可點,甚至被認為超越了美國同期水平。
還有空基。像圖-160、圖-95MS和圖-22M3等各色遠程轟炸機,在投送精度、毀傷效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綜合性能也是相當可以的。

總之,從前蘇聯到今日俄羅斯,保持強大的核威懾始終是其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石,普京總統也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把核力量比作“俄國熊”的利爪和鋼牙,並稱“一旦卸掉利爪鋼牙,‘俄國熊’將一無是處”。

畢竟,在政治軍事層面,是戰略核武器維繫著俄羅斯人血脈之中的“大國情節”,和不甘當二流國家,喜歡向美國明確說“不”的那份霸氣。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兜裡沒錢就得算計著花;

戰略核力量相對於常規軍事力量來說,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而俄羅斯是希望藉助非對稱的核戰略力量震懾對手,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普京在公開場合多次把核力量比作“俄國熊”的利爪鋼牙,並稱“一旦卸掉利爪鋼牙,‘俄國熊’將一無是處”。

隨著蘇聯的解體,曾經不可一世的裝甲洪流早已煙消雲散,令西方忌憚的紅色海軍也不復存在。但作為大國衣缽的核力量卻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成為俄羅斯目前最為倚重的對象。

俄羅斯人曾經天真的認為,只要蘇聯解體,俄羅斯放棄與西方的對抗,就可以獲得寬鬆、友善的發展空間。但北約的一次又一次東擴終於讓俄羅斯明白,俄羅斯永遠都是西方眼中的異類,俄羅斯的安全必須建立在自身強大的基礎上。

但俄羅斯的國力能夠支持他與西方在軍事力量上進行全面平衡甚至全面對抗麼?

疲弱的俄羅斯經濟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事實上俄羅斯的國防預算排名已經退至全球第五,僅為491億美元。而同期美國的國防預算總額為5827億美元,是俄羅斯的近十倍。即便這樣,俄羅斯仍繼續削減國防預算,並希望在5年後將國防預算總額降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下。

在這種形式下,撒胡椒麵似的軍事發展思路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俄羅斯就只能將有限資源投入到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戰略核力量上面。俄羅斯必須在戰略核力量領域保持了對美國的“非對稱優勢”,才能令其投鼠忌器,達到“四兩撥千斤”的震懾作用。

(伊斯坎德爾導彈(北約的代號為SS-X-26)是俄羅斯軍隊裝備的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導彈)

根據2014年俄羅斯頒佈的第四版《軍事學說》,在俄或其盟國受到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傷武器襲擊,或遭受常規入侵,國家生存受到威脅時,俄可以使用核武器實施回擊。

事實上,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已經成為守護俄羅斯安全的最後一面堅盾,也是震懾敵對勢力最有力的武器,

正是基於此,俄核力量常在大國博弈的敏感時刻以各種形式顯露崢嶸。每當北約加快在東歐反導系統的部署,俄羅斯往往通過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加以回應,贏得談判的籌碼。

俄格衝突和烏克蘭局勢緊張時,俄羅斯也擇機公佈戰略火箭軍的行動,提醒西方不要輕舉妄動,為俄其他力量的運用創造了條件。



我們必須清楚,發展戰略核武器絕對不是為了“謀求霸權”。戰略核武器的使用意味著戰爭已經完全失控,並進入魚死網破、同歸於盡的最後階段。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會謀求如此悲壯的“霸權”。

蘇聯的深刻教訓已經告訴俄羅斯,武力強迫他國依附的代價十分高昂,“窮兵黷武”並不能使俄羅斯獲得安全和寬鬆的生存環境。維持必要的常規軍事力量,大力發展戰略核力量,保持非對稱優勢才能有效震懾自己的敵人。這才是適合俄羅斯當今國情的軍事發展之路。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核在俄羅斯戰略中還將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不求霸權,不止安全。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喜歡的小夥伴請猛擊關注並輕輕點贊,歡迎您在評論區寫出您的觀點。。。


聽聞知事



目前的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核彈頭最多的國家,共計約7000枚,並且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在軍事實力上和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依靠蘇聯留下的厚實底子穩佔世界第二之位而不倒,雖然國內經濟非常不景氣,但是憑藉著手中的數量龐大的核武器,俄羅斯從來就沒有把美國放在眼裡,大不了同歸於盡。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日子過得非常的艱難,經濟基本上處於崩潰的邊緣,通貨膨脹嚴重,有時候甚至連軍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國防開支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很多的科研工廠由於接不到軍隊訂單紛紛倒閉,技術人員和武器領域的頂級專家紛紛離國出走,另謀生路,這個時候的俄羅斯處境異常的糟糕,北約東擴,原先的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都被欺負到家門口了,俄軍軍心渙散,士氣低迷,俄羅斯常規武裝力量已經沒有蘇聯的那般強大,原先讓西歐國家瑟瑟發抖的鋼鐵洪流已經淹沒在歷史中,唯一能跟西方和美國叫板談條件甚至讓西方跪在腳下的只有手中的核大棒!


為什麼還要大力發展核力量,俄羅斯心裡也苦啊,這種東西就是一種威懾力量,使用限制條件很多,而且在普通戰爭中還不能輕易動用,卻還不得不發展,也是很無奈啊!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不給力,貧賤夫妻百事哀啊!國防經費就那麼一點,海陸空還有其他幾個兵種都要佔用,工資要發,損耗的裝備總要修修補補,到處都要用錢,面對這種情況傻子都明白,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著重發展核力量,用戰略核武器來平衡與其他軍事大國之間的力量!這是明智的選擇,更是一種護身符,敵國要想打俄羅斯的注意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看看手中的籌碼,就算常規戰爭打輸了還有殺手鐧。


所以俄羅斯只能優先發展戰略核力量來保持不對稱核打擊威懾,並竭力維持“三位一體“核打擊投送能力,力圖保住已侷促不安的生存空間。

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我是綠色征衣,期待您的關注!


綠色征衣


主要是俄羅斯多年來經濟狀況得不到好轉,在有限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只能將核武器等這些重要領域放到首要位置上進行發展,儘可能的保障俄羅斯身為一個大國的威信和話語權。

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並掌握了蘇聯所有的核武器,並且繼承了蘇聯的政治地位,成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是俄羅斯的經濟水平卻非常落後,至今依然無法擺脫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經濟結構,其國內經濟很容易受到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

而這樣一來,俄羅斯軍隊所能分到的經費就少得可憐了,近年來俄羅斯的軍費已經不如沙特等這些國家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依然意圖維持住自己的大國地位,並保障自己的利益,因此在發展軍事力量時,只能先發展對國家至關重要的部分。比如說核武器,第五代戰機,防空導彈系統等。

其中尤其是核武器,核武器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殺傷力最強的武器,也是大國進行震懾和保障本國利益的基礎,所以一直以來俄羅斯從未在核武器方面鬆懈,一直不遺餘力地發展新式彈道導彈,核潛艇等裝備,而其圖160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也開始改進後重新投入生產。


用戶5770541302


為什麼俄羅斯重視戰略核力量的發展,這原因很簡單,戰略核武器多便宜,便宜實惠,量又足,而且戰略核武器才是當代戰爭的絕對核心。所以俄羅斯為什麼要把他那寥寥無幾的軍費,扔到,看不到底的,名為海軍的大坑裡?


一個航母戰鬥群下來,怎麼也得300億,300億美元能買多少發導彈?又能添置多少的白楊和薩爾馬特?航空母艦的也就1/3的時間是拉出來就能用,所以說這方面就得1000億美元。再加上艦載機的更新換代,雷達更新換代呀,各種人的相關薪資啊。

俄羅斯也知道發展海軍看起來漂亮,剛好利於自己的戰略投射。但是沒錢呀,兜裡沒倆錢,你可不是得指望一點兒,花錢少有收益率高的嘛。

所以,海軍什麼的能看過去就得了。戰略核力量必須著重發展。


嘯鷹評



長達近二十年的經濟困境,讓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戰略不得從攻勢戰略轉變為守勢戰,而且在這守勢中也處於左支拙難以應付的狀態,北約東擴與戰略佈勢逼近了它的眉睫、胸口、後心,守也艱難。在沒有大量經費研發釆購常規現代裝備應對安全威脅的條件下,以少量經費集中投入核力量的發展,關鍵時刻還能跟欺人太甚的美國佬對命!也是唯一讓對手膽寒的一招。



所謂發展核力量,其主要威力載體——核戰鬥部早已成熟,其投射平臺也只有加大載荷和增加射程改進任務,唯一需要重大發展的性能是,多彈頭分導和機動變軌技術,這就使其核力量的可靠打擊能力獲得大幅提升。而其投資規模也只有眾多常規頂級裝備的九牛毛,可謂是花小錢辦大事,不對稱軍力發展最划算的途徑,也是最有效的不是辦法的辦法,這費效比是槓槓的!

不過近些年,俄羅斯人似乎放棄了那種同歸於盡的對命戰略,在普大帝的率領下,俄羅斯正逐漸走困境,基於守勢國家戰略下的現代化常規裝備大批出現在俄軍作戰序列中。



小艦扛大箭的口徑巡航導彈不但突防性能超越美軍【戰斧】,而且其常規動力潛艇、八百多噸排水量超輕型護衛艦的塔載平臺,可使其分佈式打擊效果的模式達到世界一絕;米格31搭載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匕首】,讓對手的航母戰鬥群無法進入俄羅斯近岸3千公里範圍;蘇57戰機即將入役,這種高性能4代(俄稱5代)機在其國家戰略預警體系支撐下可保俄羅斯人頭頂天空安全無虞。


而其陸軍戰力在伊斯坎德爾M/K近5百公里(這只是俄羅斯為中導條約所艱對外宣稱的數據,實際射程肯定大大超過這個數據)打擊半徑、高速(4馬赫)、高精度火力範圍控制下;在具備主動防護力的T14阿馬塔坦克、全火力步兵戰車、Al技術支撐的自主排爆作戰機器人、鎧甲伴隨防空系統等新質裝備戰力支撐下,讓俄陸軍的攻防戰力遠強於美軍。俄羅斯最新型防空反導利器S400/500系統,由於作戰使用範圍廣泛,系統高度集成的機動靈活性、投入行軍作戰模式轉換的快捷牲,垂髮模式的反應速度,讓對手同類裝備望塵莫及。可以說,俄羅斯常規裝備已經讓其守勢戰略下得到了迅猛發展。


現在我們不能只看到俄羅斯包括核動力巡航導彈、核魚雷的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在無法發展航母戰鬥群大規發展的條件下,也要看到它基於守勢戰略下的常規力量也正得到快速發展。


鐵嶺鋒


戰略核潛艇和航母一樣,都是國之重器,航母在大海上隨時能被發現,而一艘戰略核潛艇深潛在海中,衛星根本無從發現,美俄的一艘戰略核潛艇在幾千公里外的深海,短時間內就能發射上百枚核彈,打擊當量達數千萬噸TNT,瞬間就能毀滅一箇中等規模的國家。

戰略核潛艇目前只有安理會五常才擁有,作為國之根本備受重視,這其中,俄羅斯顯然是最重視的。

這幾年,俄羅斯經濟有所好轉,雖然軍費相對較少,但是俄羅斯把有限的軍費很多都傾斜到了核力量的建設上,比如這個戰略核潛艇,俄羅斯除了改裝原來蘇聯時代留下的核潛艇,自己也在研發建造新的核潛艇,尤其是起到威懾作用的戰略核潛艇。

作為美蘇數十年冷戰的餘波,這十多年,美俄互掐依然是常態,北約不斷東擴擠壓俄羅斯,俄羅斯受到的地緣政治、軍事壓力非常大,時刻感受著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拼常規武器,俄羅斯必然是輸,俄羅斯最能拿得出手也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就是核潛艇。

俄羅斯的“北風之神”核潛艇雖然在綜合性能上要遜於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但依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之一,俄羅斯的十幾艘戰略核潛艇只要往各大洋一擺,任何一艘都能讓美軍忌憚三分,而如果有一艘潛伏在波斯灣入口,那整個石油運輸線都要被妥妥地切斷。

俄羅斯是一個從莫斯科公國起家,從一個城邦國家,經過幾百年的擴張,最終成為一個200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即使現在它解體了,西方對俄羅斯始終是不放心,對俄保持強大的壓力是西方始終不會鬆動的政策。

但俄羅斯始終是個戰鬥民族,敵人愈強,它越是強硬,但經濟上拼不過,俄羅斯就把它的爪子磨的更尖銳,把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術)核潛艇作為重點建設對象,有了這三位一體的可怕核打擊力量,西方國家即使想搞出點事情,也不敢太過分。


雲中史記


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經費有限,手頭那麼多核武器總要想個安全可行的辦法扔出去。航母太貴養不起,陸地上導彈發射井也塞滿了,空中戰略轟炸機已經落後於時代(在此說明,戰略轟炸機作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投射平臺是最不可靠的一種,並非特指俄羅斯,各國都不適應時代發展)



這還要追溯到前蘇聯時期,當時前蘇聯經濟體量大約只有美國的一多半,在大部分技術領域,尤其是新興的電子科技領域總是被歐美壓著打。而海軍從來都不是斯拉夫人擅長的領域。歷史上也沒出過啥知名海軍將領。俗話說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建設一支海軍力量需要耗費的時間遠超我們的想象。



而前蘇聯經濟科技不如對手,卻要很對手爭個高低,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彎道超車!!斯拉夫人俯首環視了一下自己手頭的各項武備。突然發現三個新生物種:潛艇,導彈與核武器。

潛艇雖說歷史悠久,但大規模應用在戰爭中還是幾年前的二戰,導彈與核武器則妥妥是個新生物種。這三個新生領域大家幾乎在一個起跑線上,在這三個方面發力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說幹就幹,也是斯拉夫人運氣好,導彈跟潛艇,核武器竟然還能融合起來-彈道導彈核潛艇。前蘇聯緊緊抓住這個不可多得的領域賣力幹了起來,一度處於領先地位。而航母等其他領域卻沒有充足的經費來繼續發展。

前蘇聯也錯誤估計了戰略核力量的能力,事實證明這些玩意兒除了保證基本安全之外,對於經常發生的局部戰爭,常規戰爭無能為力,產生不了戰力加成。而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則能夠成為很有效的支援武器。



紅色帝國轟然倒塌之後留下一聲嘆息,現代大國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一兩個領域冒尖沒有用處,必須均衡發展,否則任何短板都可能成為敵人掐死你的死穴。


武器裝備秀


把錢花在刀刃上,因為有兩重迫不得已的因素。

世界大國的軍事發展戰略都是注重戰略核力量和常規力量平衡的。戰略核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石,而強大先進的常規力量(戰略海軍和戰略空軍)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筋骨。兩者缺一不可。只是除了老美之外,很少有國家有能力在上述兩個領域同時投入天價預算。

美國一超強大的常規軍事以及核戰略核力量實力,得益於其強大的經濟支撐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冷戰時期,蘇~聯曾極力維持與美國的全軍事領域平衡,但最終在持久的軍備競賽中被拖垮。作為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俄羅斯吸取了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眾所周知,俄羅斯擁有與美國數量規模相當的核武器庫。但在質量和發射平臺上都不及美國。更重要的是,美國打造的NMD和TMD導彈防禦系統正日趨完善,這相對削弱了俄羅斯原有核武力量的戰略威懾能力。迫使俄羅斯主動升級導彈核武器的突防能力以適應戰略環境的變化。

俄羅斯重視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另一個主要意圖還在於彌補常規軍事力量發展不足的缺憾。俄羅斯三軍常規裝備近20多年來更新緩慢,大量老舊裝備亟待技術升級甚至淘汰。原因就是兜裡缺錢,而且這一瓶頸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觀,也只能向核武器技術領域側重,把錢花在刀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